杨毅;王琳;冉玉平;刘卫平;李甘地;李俸媛;周光平
我院 1998年门诊初诊皮肤病例 5316例,其中回族 1188例 (22.35% ), 1989年 2875例,其中回族 871例 (30.3% )。 皮肤病类别变化: 1998年 25类,占首位的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1.31% ),其余依次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5.31% )、皮肤附属器疾病 (15.27% )、病毒性皮肤病 (13.62% )、红斑和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7.64% )等。 1989年 19类,占首位的是昆虫性皮肤病 (18.85% ),其余依次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7.98% )、皮肤附属器疾病 (15.48%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3.58% )、红斑和鳞屑性皮肤病 (6.99% )等。 病种变化: 1998年 166种, 1989年 114种。 10种常见皮肤病: 1998年依次是痤疮、湿疹、痒疹、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寻常疣。 1989年依次是疥疮、痒疹、痤疮、荨麻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湿疹、扁平疣、神经性皮炎、手足癣。 梅毒: 1998年 10例, 1989年 0例。传染性软疣: 1998年 112例, 1989年 25例。
作者:年宏芳;侯芳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狼疮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和磁共振 /X线计算机断层 (MRI/CT)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对 2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活动期监测脑电图变化、 MRI/CT颅脑或脑部的异常表现等。结果,脑电图 90%呈现异常、 MRI/CT图像 66.7%异常,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脑梗塞、钙化及脑萎缩,好发于基底节及额、顶叶等区域。结果示,脑电图等检查对狼疮性脑病的早期结构特征,鉴别诊断、评价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冯爱平;谭志健;吴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评价连接酶链反应 (LCR)诊断宫颈沙眼衣原体 (CT)感染的意义,用质粒 LCR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170例 STD门诊女性就诊者宫颈拭子标本中的 CT,对两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校正,对 PCR阳性而 LCR阴性者,将 LCR标本稀释 10倍重复 LCR或用 PCR反应的 DNA模板作 LCR检测。对 PCR阴性而 LCR阳性者,用另一对针对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 (MOMP)基因的引物作 PCR测试。将以上两项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判断为真阳性,确定 LCR和 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 170例患者中 24例 LCR检测阳性 (14.2% ), 26例 PCR阳性 (15.3% ),对 8例两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作了校正。 L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2%, 99.3%;而 PCR分别为 92%, 97.9%。结果提示 LCR诊断女性宫颈 CT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彭学标;张建秀;曾抗;于娜莎;周再高;王宗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采用双盲法自身对照试验,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及红霉素软膏治疗 42例耳环孔感染,治疗 3天及 7天时病情积分均值莫匹罗星组分别为 3.52± 2.37, 1.02± 1.41,红霉素软膏组分别为 5.88± 2.61, 2.93± 2.68;总有效率莫匹罗星组与红霉素软膏组分别为 97.62%, 76.19% (P<0.01)。细菌敏感试验及细菌清除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1)。莫匹罗星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作用强于红霉素软膏。
作者:冀慧霞;祝天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癌症的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从而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维 A酸具有明显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具有抗增殖、诱导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维 A酸类化合物通过与受体 RAR和 RX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不同受体亚型介导的生物学反应各有差异。维 A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癌前病变及肿瘤的防治。
作者:王儒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 35岁,因阴茎无痛性溃疡 2周就诊。 1个月前,患者有不洁性交史, 2周后于阴茎腹侧出现 2个小红斑,后变为硬结,很快糜烂形成溃疡,不痛,溃疡面有少量分泌物。无尿急、尿痛,尿道流脓史,在外未作任何治疗。 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及尿道口不红,无分泌物,阴茎系带两侧近冠状沟处可见 2个直径约 2cm椭圆形溃疡,周围呈提状隆起,触之如软骨样硬度,不痛。左腹股沟可及 2个蚕豆大淋巴结,表面不红,无压痛。余皮肤粘膜未见损害。实验室检查: RPR试验阳性。治疗: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 80万 u/d,共 10天。 2周后阴茎溃疡愈合。
作者:陈登林;张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应用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培养毛囊的形态学和生长速度以及毛囊对 3H-TdR掺入率的观察,对 55种单味中药的水煎剂或其单体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女贞子、白芷、白芨、荆芥、黄芪、潼蒺藜、甘草酸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触须毛囊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而补骨脂、白蔹、防风、大黄、丹参、白芍、槟榔、茜草等对体毛囊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女贞子的主要成分齐敦果酸进行研究发现,其促毛囊生长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该研究排除了体内实验中诸多影响因素,具有实验周期短,数据稳定可靠,为从中药中研制有效的促进毛发生长或脱毛制剂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范卫新;朱文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告了 1例青春期发病的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系一 13岁女孩,病史 1年,表现为颈部、腋下、髋部皮疹,无自觉不适,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病理表现典型。
作者:王丹;李若瑜;朱学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例 1,女, 22岁,臀部起皮疹反复发作 3年,复发 2天。患者 1年来每年在左侧臀部起红斑、小水疱,疱壁薄,伴轻度疼痛。每年发作 1~ 2次。发疹前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皮肤科情况:左侧臀部片状红斑基础上密集米粒大水疱,疱壁薄,部分破溃有渗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 (- ), PCR-HSV Ⅱ (- )。治疗 10天后痊愈,遗留少许色素沉着。 例 2,女, 29岁,右臀部起皮疹 3天,伴轻微疼痛。患者去年曾有类似发作。皮肤科情况:右侧臀部密集米粒大水疱,疱周红晕,疱壁薄。血尿 (- ), PCR-HSVⅡ (+ )。诊断臀部复发型单纯疱疹。治疗 1周余痊愈。
作者:吕简承;蔡宏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58例白癜风患者行自体表皮移植同时口服烟酸片与 46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色素生成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应用自体表皮移植同服烟酸片治疗白癜风能明显提高疗效,尤其是某些难治部位。
作者:陈大火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道一例伴剧烈疼痛的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用硝苯地平缓解其疼痛。患者女, 52岁,皮肤多发性结节性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经硝苯地平 10mg 3次 /日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马东来;何志新;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对寻常痤疮患者与正常人面部皮肤葡萄球菌检出率和种类构成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 1个月内未接受任何治疗的丘疹型和脓疱型痤疮患者各 100例,无痤疮病史的正常人 100名。年龄均在 16~ 24岁之间。 (2)葡萄球菌分离及种类鉴定:分别采集正常人面部皮肤、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粉刺、脓疱标本各 100份,共采集标本 400份。皮肤以无菌棉拭子直接涂抹,粉刺和脓疱常规消毒后挤出脂栓和脓液,以无菌环挑取。所取标本接种于 6.5%高盐琼脂培养基,置 37度温箱培养 24小时,取可疑菌落经触酶试验,革兰染色镜检确定为葡萄球菌,再经血浆凝固酶,糖发酵等 21种生化反应鉴定,确定其种类。
作者:昝文华;李艳红;徐泊文;孙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 21岁。因右侧颜面皮肤硬化萎缩 10年,眉弓色素脱失 3年就诊。患者于 10年前始于右颜面皮肤逐渐萎缩硬化,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次诊治,治疗无效,皮损逐渐加重,下颌部凹陷,口角歪斜。 3年前于患侧眉弓鼻侧出现玉米粒大色素脱失斑,且逐渐扩大,白斑处眉毛变白。 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颜面皮肤萎缩硬化、凹陷,以右颊及下颌为著,口角歪斜。右眉弓鼻侧见一约 2.5cm× 2.5cm色素脱失斑,有小米粒大皮岛,色素脱失斑上眉毛呈白色。诊断:偏面萎缩伴白癜风。治疗:给予维生素 E、烟酸、复方丹参等治疗 3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爱昌;苏鹏;谷元风;栾树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探讨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对 126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毒检测与分型结果作了分析。结果:皮损为典型的集簇性水疱、脓疱、小溃疡及结痂者占 71.4% (90/126),为裂隙、非特异性红斑等不典型损害者占 28.6% (36/126)。 HSV-2感染占 91.3% (115/126), HSV-1感染占 7.1% (9/126),混合感染占 1.6% (2/126);男性初发病例中 HSV-1感染占 17.2% (5/29)。结果表明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我国的生殖器疱疹主要由 HSV-2引起,但男性初发病例中 HSV-1感染较常见。
作者:赖伟红;韩国柱;王千秋;姜文华;张传福;薛华忠;张树文;叶顺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暴发性痤疮 (AF)是一种少见的有急性发作及全身症状的疾病。我们用异维 A酸 (泰尔丝 )结合泼尼松等治疗 1例 AF,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患者,男, 19岁,因面胸背部毛囊性丘疹 3年,加重伴脓疱、囊肿 17天入院。患者脓疱反复出现伴发热 (39~ 40℃ ),曾给予地塞米松 7.5~ 9mg/d及抗生素治疗 5~ 10天即可控制,但每次停药即复发。 17天前囊肿迅速增多,双肘、膝、腕关节疼痛,发热 (39.5℃ ),头昏、呕吐。其父和叔父年轻时有严重痤疮病史。
作者:陈敏;曾学思;周小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应用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 )外用治疗皮炎湿疹类并感染皮肤病 56例,疗程 2周。结果:痊愈 40例 (71.4% ),显效 10例 (17.9% ),无效 6例,总有效率 89.3%。菌学疗效:治疗前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35例,治疗 2周后再次培养阳性者 1例,细菌阴转率 97.1%。
作者:李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65例患者均为女工,年龄 16~ 27岁,病程 2~ 5天。徒手剥离酸枣子皮 4~ 12天后发病,主要皮损以接触与暴露部位为主,双手及面部肿胀、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部分糜烂,有黄绿色渗液。双眼睑水肿,眼裂呈缝状。皮损剧烈瘙痒和烧灼感。个别患者由于搔抓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全身类似皮疹,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反应。治疗:多数患者采用 H1和 H2受体拮抗剂,如息斯敏、扑尔敏、赛庚啶、西米地丁及钙剂。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止痒搽剂,有渗液用 3%硼酸溶液湿敷,严重患者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合并感染加用抗生素。中药以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为治则,方用化斑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65例患者经治疗 4~ 15天均痊愈。
作者:罗良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 63岁,因左面部上下眼睑肿胀伴低热 10天入院。体检:左上下眼睑、左颧上部明显红肿有压痛,中央有小片黑色坏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红肿、坏死性黑痂扩大至直径 6cm,皮损组织涂片真菌检查发现大量分隔菌丝,培养为须癣毛癣菌,诊断皮肤深部真菌感染,服伊曲康唑 0.2,每日 2次, 52天基本痊愈。
作者:唐鸿珊;胡白;高银花;卫广英;赵政龙;朱一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马东来;刘克英;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和氯锌油分别对化脓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有效率、治愈时间、细菌清除率等指标均显优于氯锌油。
作者:周之海;亓玉青;倪海洋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