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1例

张义明;陈建军

关键词:掌跖角皮症, 足底受力, 针头, 增生, 疼痛, 水泡, 皮损, 皮肤, 农民, 绿色, 离断, 患者, 环形, 干燥, 堆积
摘要:患者男,40岁,农民.32年前不明原因双足底出现密集针头大小水泡,剧痒,灼热.水疱抓破后流水,干燥后皮损逐渐发白、变黄、增厚和变硬、脱屑.数年后双足底皮肤弥漫增生肥厚,堆积黄绿色鳞状厚屑、恶臭,双小趾近端出现环形缩窄环,逐渐加深.10余年后,两小趾自行离断,足底受力明显疼痛,行走困难.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特比萘芬治疗非皮肤癣菌性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特比萘芬是一种合成的口服或局部外用的丙烯胺类化合物,通过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一种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而导致真菌细胞膜破裂及细胞死亡.该药口服后吸收良好,具较强的嗜脂性,在表皮、真皮和脂肪组织中有较高浓度.

    作者:赵文立;秦振宇;郭宁如;吴绍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ENA多肽抗体与临床的关系

    分析46例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血清ENA(盐水可提取抗原)多肽抗体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表明ENA多肽抗体中,抗Scl-70抗体与肺间质纤维化紧密相关,检测SSc患者抗Scl-70抗体有助于估计其器官累及情况.早期不发生器官累及的皮肤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dcSSc)可称为慢性dcSSc.

    作者:谭庆梅;翁孟武;苏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

    应用PCR方法对致病性外瓶霉进行分类鉴定.以ITS3和ITS4为引物,对常见的7种致病性外瓶霉的模式株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进行扩增,4种内切酶(HinFI、MspI、BsuRI和RsaI)酶切.各种间多态性显著,常规方法难以鉴别的皮炎外瓶霉和甄氏外瓶霉较易区分.PCR-RFLP准确可靠,可用于形态及其他方法难以确定的致病菌种的鉴别.

    作者: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两种抗生素治疗56例早期梅毒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高速持续递增的趋势[1].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青霉素为主,但也偶见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报道.作者采用上述2种药物分别治疗了早期梅毒5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季;田广南;李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治疗面颈部顽固性化脓性感染的新方法,应用多价葡萄球菌菌苗对361例面颈部顽固性化脓性感染(多发性毛囊炎、疖病)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启安;赵淑梅;尤敏;赵克宁;陈瑞玉;于芳;管福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派瑞松霜治疗湿疹40例临床观察

    1995年2月~5月,我们采用派瑞松(复方达克宁)霜治疗湿疹,临床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开梅;徐刚;胡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36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多虑平、法莫替丁与赛庚啶联合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外擦葫芦液治疗121例扁平疣疗效观察/刮除法治疗传染性软疣600例/静滴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伴一过性心房纤颤1例/芦荟引起局部接触性皮炎1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有皮肤损害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女,30岁,病期2年.2年来四肢躯干反复出现丘疹、紫癜、结节,伴瘙痒,曾多次诊断为湿疹.检查可见周身散在淡红丘疹、结节、水疱及紫癜.左上肢丘疹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皮肤白血病.骨髓检查及细胞免疫分型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型.

    作者:杨敏;吴意平;常建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卡泊三醇对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卡泊三醇(CPT)治疗银屑病(PS)的药理机制.采用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了30例CPT治疗前后的PS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皮肤标本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经CPT治疗后的PS皮损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PT治疗PS的疗效可能与其增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有关.

    作者:李银涛;李世荫;桑建利;张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采乐等药物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面部皮肤发红、起油性鳞屑及痂壳、瘙痒、搔抓1月余,于1998年10月7日就诊.1月前因面部皮肤发红、发痒在当地医院接受多种内服及外用药物治疗(药名不详),不但未好转反而加重,面积扩大,因发痒而搔抓皮肤,在当地治疗无效而到我科.

    作者:冉玉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第六届中日皮肤科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联合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定于2000年9月在西安召开第六届中日联合皮肤科学术会议及第九次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二个会议将连续举行).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作者: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不完全型Reiter病1例

    报告一13岁男性患儿,临床表现为结膜炎,口腔炎、尿道炎、皮肤渗出性粘液性及脓性角化性损害,诊断为不完全型Reiter病.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支持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本文主要讨论了该病的病因、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刘江波;杨森;李卉;周文明;张学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合并药疹34例分析

    重型肝炎合并药疹时两者相互影响,出现复杂病情.本文收集1986年5月~1988年5月该院34例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作者:朱云杰;张宝珍;吴才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36例扁平苔藓的皮肤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检查的分析

    扁平苔藓(LP)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5%~1%[1].本文对36例LP的皮肤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东辉;靳培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2例

    我们应用伊曲康唑配合抗菌药物及局部处理治疗2例脓癣患者,均获治愈.例1.女,6岁,头部出现小脓疱伴微痛痒20余天,当地医院诊为疖肿,应用先锋霉素Ⅵ及罗氏芬治疗无效.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邱建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匙刮术治疗21例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局部直接去除疣体是尖锐湿疣(CA)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有微波、激光、电灼、外科手术、冷冻及外用药疗法[1].男性尿道口CA由于发生在特殊的解剖部位,有时难以应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应用匙刮术治疗了21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顾军;李泉;陈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慢性荨麻疹血清屋尘螨、蟑螂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意义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国内外报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过敏原有关[1].皮内试验报告显示尘螨和蟑螂在慢性荨麻疹中有较高的皮试阳性率[2].为进一步了解螨及蟑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致敏情况,我们采用PharmaciaCAP变应原检测系统对5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IgE(SIgE)测定,并同时进行皮内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霞;何建珍;麦玉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乳房外Paget病1例

    乳房外Paget病(EM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较少见疾病,临床常易误诊为湿疹,主要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我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凤;雷鹏程;刘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万乃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对比观察

    1998年10月~1999年4月我科应用万乃洛韦(丽珠威)和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虹;胡英姿;渐冬梅;徐世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治疗寻常型天疱疮2例

    寻常型天疱疮(PV)是天疱疮中常见而又较严重,死亡率高的一型[1,2].现将我科采用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PV的完整资料及长期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斌;何建华;傅雨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