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爱玲;陶二丽
葡萄胎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滋养细胞浸泡于母血中,所以滋养细胞团甚至整个绒毛可脱离滋养层而生理性转移达身体的任何部位.大多数葡萄胎可经清宫治愈,但仍有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从1996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对32例葡萄胎施行清官加5-FU进行预性化疗,现将使用5-FU的剂量、方法、毒性反应与疗效做如下临床分析.
作者:杨艳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偏头痛变异型过去叫再发性呕吐,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多见于学龄前后儿童,临床上有时很难查明其原因,适当使用镇静剂或解热镇痛剂对症治疗,疗效并不理想.我院儿科门诊自2003年2月~2005年2月对52例头痛及头晕患儿进行了脑彩色多谱勒检查,对其中32例有脑血管痉挛狭窄的患儿用西比灵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癌IHPCC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28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5例,右叶9例,尾叶4例,CT上病灶呈分叶状、结节状,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改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后内部呈条索状强化,并向中心延伸.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IHPC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保丰;吴旭;许健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神经阻滞麻醉是手术室麻醉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生理干扰小,副作用少,术后镇痛效果好,费用低,对一些四肢或体表部位的手术更为适宜,尤其是ASA-级病人接受四肢手术时特别适用.我院麻醉科2003年5月~2003年12月以多用针灸治疗仪代替神经刺激器进行区域阻滞麻醉60例,在镇痛效果和节约患者费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陶爱玲;陶二丽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老年人群,随着增龄,机体衰老日趋明显,老年病人相对增多,同时在老年病人中需外科手术的病种也在增多.过去,由于老年人的全身状况问题及其它条件限制,需实施手术时,要竭立避免,当今,由各有关科室的共同协调、监护与处理,已使老年病人手术的可行性增加,危险性降低,但年龄仍属手术的不利因素,衰老的机体接受手术打击后,易发生各脏器的并发症.因此,如何保证手术的成功,病人顺利康复,护理与观察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我院1998年5月~2003年11月对79例老年重症胆系疾病病人行手术治疗时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素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近年来为保证母婴的安全,剖宫产术的指标不断放宽,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逐渐增多,我院2004年以来行340例剖宫产术,其中急诊238例,占剖宫产术的70%.行急诊剖宫产时产妇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产生精神紧张、恐惧、敏感、情绪不稳定,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疼痛阈值降低等心理反应.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针对以上心理反应,我们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将护理人员的态度行为、语言,贯通在手术过程中,使产妇在2h的手术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愉快积极配合麻醉手术,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原发性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约占腹部损伤的3%~5%[1],由于十二脂肠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十二指肠损伤的漏诊率较高,而其一旦漏诊,将延误病情,导致病死率增加,我院1988年~2001年共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损伤12例,其中漏诊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兆刚;李凤臣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对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药品说明书,进行整理,综述.结果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可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新药的研究开发和联合用药促进临床治疗,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广泛的前景.
作者:韩英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黄芪、连翘等组成的中药二类新药,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等作用.2003年11月~2005年5月我院对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合并肺部感染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况红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针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继发血栓栓塞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9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用激素治疗.治疗组6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针,对照组未用.三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脂、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针能明显预防肾病综合征继发的血栓栓塞并发症,降血脂,改善肾功能.
作者:徐梅香;岳美荣;胡宝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临床上少见报道,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8例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20~48岁,平均38岁;女11例,18~36岁,平均36岁.首次发病15例,2次以上3例.其中饱餐后1~2h之内发病13例;早餐后发病1例,占5.6%;午餐后发病3例,占16.7%;晚餐后发病14例,占77.8%.
作者:袁瑞亭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利用淘汰血透机和一般血透机联机进行血液透析滤过(DHF).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联机HDF对20例患者的自发性疼痛、感觉减退、不安腿综合症、皮肤搔痒、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结果联机HDF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提高心血管的稳定性,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联机HDF安全、可靠、节省费用,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可每周进行一次HDF治疗.
作者:聂玉光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哺乳期的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并不少见,而且有其特点,现将有关问题略述如下:哺乳期早孕的诊断产后月经转经和初次排卵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未哺乳期产妇在产后6~8周转经,而哺乳期产妇早8周,迟18个月,一般在5~6个月转经.产后转经较早者多数为无排卵性月经,较晚者多为排卵性月经.有人调查,在产后1年内重复受孕者,有2/3尚在哺乳阶段,其中的10%还未转经就受孕,故哺乳期不能作为避孕措施.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重度颅脑损伤后,机体于应激状态下易出现急性糖代谢紊乱,加之颅脑损伤后要接受脱水等治疗,极易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此又易与外伤后继发颅脑损伤相混淆,从而延误治疗,预后险恶.我院自2000年8月至今,共收治6例重度颅脑损伤后高渗非酮症性昏迷病人,死亡1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云鹤;孙郑春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人类病死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此病发病急,病情危重[1],致残率高且后遗症重.近年此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其治疗是世界上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我科应用新技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我们针对10例患者采用此法治疗及护理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陈晓玲;董维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血气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为判断和分析病情、医师合理应用呼吸机提供可靠依据.快速准确地抽取动脉血是临床诊断的关键.我院呼吸科2004年10月~12月抽取动脉血6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邢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孕6~10W无阴道分娩史要求人工流产者以往均采用直接人工流产,因其扩张宫颈困难,并且并发症多,患者不易接受.我院妇产科门诊从2002年1月~2004年1月,采用米索前列醇200μg后穹窿给药,用于扩张宫颈、松驰宫口,效果满意,毒副作用小,现分析如下:
作者:冯瑞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目前尚无肯定特效防治药物.黄芪是中药补气药,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激活干扰素系统及正性肌力作用,黄芪注射液在心血管方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近年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收到良好地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轶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马利兰,又名白消安,化学名1,4一丁二醇二甲磺酸酯,是一种双功能烷化剂,可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系统,非常有效地减少粒细胞总数.近几年大剂量的马利兰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BuCy)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一种较为常用的预处理方案,其疗效确切.马利兰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尤其是血小板减少,成人使用大剂量马利兰有发生惊厥的报告.现将一例大剂量马利兰致癫痫发作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田爱萍;李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9月至2004年7月,对78例病人施行了导航系统辅助下的开颅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7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6例.年龄大者69岁,小者24岁,平均46岁.各种颅内肿瘤72例.按病变部位分类:脑干肿瘤8例,丘脑肿瘤5例,幕上深部胶质瘤22例,脑膜瘤25例,其他部位肿瘤12例,脑干内血肿6例.
作者:王芮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