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尝试

李妍;吕世杰;梅丹;罗卫国

关键词: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 实验课
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难学的学科之一,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大量繁杂的结构式、化学反应式及各种物质代谢途径;而分子生物学又较为抽象难懂,致使许多医学生对生化学都存有畏难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能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生化学的基本知识是生化教员应该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本文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从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来探讨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付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与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首先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理论课教学注重引导、启发与导读,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奠定创新的知识基础;利用实验课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开设科研活动兴趣小组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范雄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校招投标机制探讨

    通过分析招投标的作用,招投标的程序,高校实行招投标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做好招投标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招投标工作逐步规范化.

    作者:张晓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充分利用机能模拟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将机能模拟实验软件应用于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五期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芳娥;刘利兵;杨芳;梁向艳;刘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考试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健康教育

    通过SCL-90测试,发现1例患考试焦虑症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明显偏常,其中尤以焦虑、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偏高更明显.为此,采用宣泄疏导、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心理健康教育,以期降低其焦虑水平,使其能坚持正常的学习活动.

    作者:卢晓翠;罗海吉;闫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的探讨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对计划生育工作如何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者素质不高,管理对象法律意识淡漠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制约依法行政的因素.加强计划生育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水平,强化全民法律意识和自觉依法婚育意识,建立健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以保证计划生育工作严格依法行政.

    作者:孟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谈法医物证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像临床各科一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是应用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研究并解决涉及法律方面有关的生物性检材的检验与鉴定的一门学科,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的证据.法医物证学检验应用的学科有医学、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血清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这就使得物证实验教学具有其独创性和特殊性.为此,我们对法医物证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进.

    作者:徐晓莉;梁景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作为教员在教学中运用情感会在教学中产生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作者:吴晓东;吴晓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谈如何搞好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由于教学手段落后,且实验课所需的教学片因时间长久而退色,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1].

    作者:袁忠海;姚敏捷;梁兆祥;李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谈解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

    对现代医学生进行基本素质教育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实验结果与理论数据基本相符合,也就是说使理论与实践通过实验这个中介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素,以提高他们的应激能力,使其适应周围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刘锐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析生物化学概念原理的教学设计

    医学生物化学课的概念、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系统、清晰的课堂讲授,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作用,注重教学互动,实施高效教学,进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贾林涛;杨安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实验课为主的药学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众所周知,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医学和化学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21世纪对医药人才的需要,各高校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来提高对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发达国家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很高,我国也逐步开始实行药剂师制度.

    作者:杨俊旺;孙新;席阿丽;林睿;胡永灿;祁海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实验室实行模块管理初探

    实验室实行模块管理是实验室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验室实行模块管理的依据、形式、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经验.

    作者:李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把实验台变成演讲台

    在近20年的人体解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研究教学心理学原理,努力运用好高等教育学方法,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钻研教学设计原理.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我们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并留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归纳总结[2].作者在兼任辅导员期间,对学生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要求[3].同时,进行教学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应[4].

    作者:董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改良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应把教研室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管理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完善教学管理的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方面,教研室应主动地与基础医学院相互协调、合作.本文对教学任务、课表、学时、教室、教学评价、考试管理、实验室管理、师资培养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作者:陈白滨;杨焕杰;陈峰;薛雅丽;李钰;傅松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计算机及其网络日益渗透到医药行业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重点的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的改革,也为医院药学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提供了一种契机.

    作者:张莉;郭小明;张丽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如何加强地方性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

    加强地方性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下功夫,尤其以软件方面即管理方面为重要.硬件建设从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的建设着手.在管理方面,应体现以学为本,重视学生宿舍管理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早开设就业指导课,制造热爱学习的内驱动力;严肃考纪考风,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重视实习阶段的学习引导与考核,加强医学生的后期管理;表彰先进鞭策落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桂程君;张胜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型动物离心机的初建、调控与设想

    目的建立新型动物离心机模拟加速度飞行环境.方法应用变频器的控制技术控制新型动物离心机的动力系统.结果能够模拟高G值、不同G值增长率、单相和多相峰值加速度组合.结论新型动物离心机结构简单,操作性强,功能完善.

    作者:姚萍;李云义;姜丽萍;刘志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Microsoft excel在统计学生成绩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许多费时费力的文字处理及数据统计工作变得轻而易举.如Microsoft excel就是一个可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软件.本文想通过统计学生的基础化学成绩,以Office2000为例,谈谈应用Microsoft excel统计学生成绩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作者:朱秋华;林才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变抽象的论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形象化教学,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童家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山西医科大学

主办: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