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萍;周革川
毫针围刺加TDP患部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对疑难病例治疗效果好.结论:该治疗方法较单用毫针或单用TDP患部照射疗效要好.
作者:刘大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探讨一种简易、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对产妇第3产程早期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米索)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爽;吴美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TBA、PA用杜邦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IL-2R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TBA和SIL-2R水平升高,PA水平下降,各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结论:检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PA和SIL-2R可了解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判断患者细胞免疫力功能状态,为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患者的病情监视、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王小亚;刘建新;杨喜民;王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设定不同的副波长对QLYMPUS 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影响,尤其在标本溶血、黄疸、脂血的情况下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的副波长对两种质控血清、三种类型标本和正常血清标本进行测定.结果:副波长宽度的选择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对所有标本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脂血标本影响大(P<0.01).结论:正确选择若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副波长宽度,对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作者:程晓军;荆成宝;赵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SCR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方法:测定精密性、准确性、抗干扰性及与改良J-G法的相关性.结果:总、直接胆红素的精密度分别为批内CV 0.76 %与0.86 %,日间CV为1.00 %和1.26 %;平均回收率为总胆红素100.4 %,直接胆红素98.6 %;与改良J-G法的相关性为:总胆红素Y(SCR)=0.963 X(改良J-G)+0.166,r=0.998,直接胆红素:Y(SCR)=1.003 X(改良J-G)-0.090,r=0.998;血红蛋白浓度和甘油三酯在5 g/L和8.00 mmol/L以下无干扰.结论:该法准确、稳定、简单、快速,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尤涛;相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1月抢救5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急性防水肿患者、除3例分别因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死亡外均抢救成功.本组56例均为急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16岁~47岁,其中16岁~25岁43例,占78.6 %.除1例喷洒农药后,造成中毒外,其余均为吞服,包括DDV中毒42例,占77 %,乐果14例占23 %.本组病例喷洒农药者,在喷洒后8 h出现急性肺水肿,吞服者则一般在吞服后40 min~2 h发生.
作者:朱庄礼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影响甲苯磺丁脲(以下简称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并掌握与其他药物配伍时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有16种药物皆能不同程度地影响D860的作用.结论:与D860有协同降糖作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拜糖平和胰岛素等.增强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肝药酶抑制剂、哌唑嗪和苯那普利等.减弱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普萘洛尔、氢氯噻嗪等.
作者:陈景青;陈景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症候群.常以上腹胀满、餐后饱胀等为主要症状,促动力药物莫沙比利是人们用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03年12月采用中成药六味安消和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与莫沙比利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剑华;张沥;江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对手术期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手术期护理安全,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手术室护理系统化、规范化.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对1 200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并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使病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对手术室的环境,自己手术的麻醉方式,自己应该注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减少了病员恐惧心理,为手术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淑娟;孙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尺、桡神经损伤为骨外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尺、桡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或丧失.爪形手、垂腕症、手指及腕关节运动障碍,多合并于该神经通路外伤、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近年来我们采用神经电刺法对42例尺桡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春萍;周革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多.所以血液动力学检查对中老年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血液黏稠度的增高,目前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多的征兆,因此,研究血液动力学是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多年的血液动力学的检查和观察,对不同的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美云;梁宝霞;朱勤;王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以腹胀乏力3 a,加重2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左胸、左颈及背部可见有蜘蛛痣.右肺下部语颤略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腹平软,肝脏剑下可触及2 cm,质中,无压痛,边缘锐.脾于左肋下缘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血清总蛋白70 g/L,白蛋白30.6 g/L,球蛋白39.48 g/L.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均为阳性.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B超示: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血常规:HB 118 g/L,RBC 3.74 T/L,WBC 4.9×109/L,N:2.8×109/L,PLT:52 g/L.检测:PT:12.0 s,APTT:32.6 s.肝肾功检查正常.
作者:张震波;武海风;杨宇东;杨立安;冯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X线照片清晰度,是指在X线照片上被显示的组织构成细微影像边缘的锐利度,又称为锐利度.清晰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对组织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也反映工作人员的投照技术水平.
作者:王德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死,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CK-MB占较大比例,只有少量CK-MB,不超过总活性的5 %.但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临床标本中CK-MB检测值大于CK检测值,现分析其原因.
作者:李慰民;陈朝霞;王小龙;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 资料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可以说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高,据资料报道,1型糖尿病患病25 a时,蛋白尿的累计发病率46%,2型糖尿病蛋白尿的发病率为56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0 %.由此看来1型糖尿病患者的肾病占主导地位,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也逐步增加.
作者:张金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手术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686例手术伤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按其年龄分为3组,Ⅰ组5岁~19岁,Ⅱ组20岁~50岁,Ⅲ组51岁~81岁.分别对不同年龄组伤口愈合及不同部位的伤口愈合比较.结果:年龄组Ⅰ~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部位手术组间比较,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各组内无差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术伤口愈合随年龄的增大,达到甲级愈合率越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伤口甲级愈合高于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
作者:雷秀琪;戚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钙通道疾病,在我国则以散发者多见.在饱餐后休息中或激烈活动后休息中、酗酒、寒冷、感染、创伤、情绪激动、焦虑和月经,以及注射胰岛素、皮质类固醇或大量输入葡萄糖等易发作,此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和肌细胞内合成糖原,因代谢需要也带入钾,使血液中含钾量略有降低.本文收集了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住院的低钾血症型周期瘫痪30例,就其低钾血症与临床关系做了探讨.
作者:周喜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检查与术前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食道吞钡均能发现食管癌,且已处于中晚期;术前CT检查基本能发现病变,同时还能发现有淋巴或周围软组织侵犯征象.结论:食道吞钡是食管癌首选的检查方法,术前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开信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咪康唑阴道栓剂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80例患者分别用咪康唑阴道栓剂和制霉菌素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康唑阴道栓剂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天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在静脉输液的同时要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推注的方法是:先分开头皮针与输液管,然后再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静脉推注(简称静推),此时,在接头处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头皮针,随之被注入血管内,并且,静推的次数愈多进的空气愈多,易给病人带来不安和恐惧,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现介绍一种杜绝空气进入的静推方法:打开头皮针与输液器,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时,先不要急于推动活塞,应先慢慢抽吸回血,待接头处空气被吸入到注射器时,迅速用左手手指轻弹注射器的筒壁,让气泡飘到接近活塞柄的药液尾部,这时再推注药液,推完药液时把尾部的空气留入注射器内不要推入即可.
作者:刘菊香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