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羽扇豆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一般情况、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的影响

吴红梅;徐锋;王远敏;钱海兵;王祥培

关键词:羽扇豆酮, 胰岛素抵抗, 一般情况, 糖耐量, 胰岛素耐量
摘要:目的 研究羽扇豆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一般情况、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的影响,为羽扇豆酮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口服给予药物.期间观察大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排尿量、精神状态、毛色、活动等一般情况,并测定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的水平.结果 羽扇豆酮有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一般情况的作用,对糖耐量异常具有改善作用,也能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结论 羽扇豆酮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主教学模式”中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应用探索

    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是实施双主教学模式的必备方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实施,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萍;赵树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莪术抗流感活性成分多靶向作用研究

    目的 筛选莪术中抗流感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抗流感药效物质的多靶向作用机制.方法 以莪术中的80种化合物为筛选目标,选取流感病毒合成和炎症发生相关的6个关键靶点,采用Sybyl-X2.1.1软件包的Surflex-Dock分子对接模块分别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有效成分,并探讨其对接程度.结果 以流感病毒合成和炎症发生的相关蛋白为靶点,以打分函数Total-Score等于6为阈值,筛选出与各靶标结合较好的成分有9个.其中,与NA、PB2、NP、p38MAPK、COX-2及TNF-α蛋白活性位点的匹配度高的小分子分剐为常春藤皂苷元、西托糖苷、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结论 莪术中化学成分与流感病毒蛋白靶点和炎症相关蛋白靶点具有一定的结合和抑制效应,因此具有多靶向抗流感病毒作用.

    作者:赖艳妮;黄新安;严一文;李向阳;徐培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参附注射液抗早、中期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抗早、中期心源性休克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心尖端、远心尖端结扎法复制早、中期心源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休克模型大鼠0.1,0.33,1.0,3.3,10,20ml·kg-16个剂量参附注射液(其中0.1 ~1.0ml· kg-1为低剂量范围,1.0~10 ml· kg-1为中剂量范围,10~20ml· kg-1为高剂量范围),采用Powerlab电生理记录仪测定平均动脉压(MAP)、脉压差(PP)、ST段高度(ST Height)、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大速率(dp/dtmax)、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下降的大速率(dp/dtmin)等8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经GraphPad Prism6.0软件拟合量效曲线,评价参附注射液抗早、中期心源性休克模型大鼠的量效关系,计算相关剂量阈参数.结果 参附注射液抗早期心源性休克模型大鼠,MAP和LVSP量效曲线呈良好的“S”型,剂量阈[D]20 ~ [D]80和阈剂量[D]20多集中在3.3~10 ml·kg-1范围内;参附注射液抗中期心源性休克模型大鼠,MAP、ST-Height、LVSP、dp/dtmin和dp/dtmax 5项指标量效曲线呈良好的“S”型,剂量阈[D]20~[D]80多集中在3.3~20ml·kg-1范围内,阈剂量[D]20多集中在3.3 ~10 ml·kg-1范围内.结论 参附注射液抗旱、中期心源性休克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量效曲线多呈良好的“S”型,以中期模型为明显,且其阈剂量均在3.3~10 ml·kg-1,提示中剂量范围为有效治疗剂量,折合成临床用量约为37.1~ 112 ml/人,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姜丽;余兰彬;姚蓉;叶争荣;严小军;徐国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东紫苏昆明居群叶特征与挥发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东紫苏叶特征与挥发油的相关性,为生产中确定提取东紫苏挥发油佳取材时期提供依据,为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所采集的东紫苏叶鲜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基于同期对东紫苏叶特征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在8月份高,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29.93% ~50.11%).从2014年7~11月份,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与挥发油化学成分中的α-松油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下部叶宽呈显著负相关,1,8-桉叶油素与生物量相关数据间并未呈现相关关系.排除植物生殖生长期的影响,从7月份到10月份,1,8-桉叶油素分别与下部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数、下部叶面积、中部叶下表皮成熟近无柄腺毛分布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分枝数少、叶宽小的植株提取率高,丰沛的降雨量可能会促进东紫苏挥发油的合成,推测降雨可能是促进挥发油合成的主导环境因子.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理功效,11月份其百分含量达到大,初步确定生产中提取东紫苏中挥发油的佳取材时期为11月份.当年生枝长较长、叶片数较多、下部叶片较长、下部叶片叶面积较大的植株合成的1,8-桉叶油素更多,且1,8-按叶油素极有可能是在中部叶成熟近无柄腺毛里合成,因此上述性状可作为下一步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重要评价筛选指标.

    作者:罗燕;王文静;张红霞;张洁;朱丽霞;普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侗药马卡列丙中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

    目的 建立侗药马卡列丙中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BD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进行分析;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40℃.结果 异绿原酸A在2.54~50.8μg·ml-1(r=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3%,RSD为3.6%(n=6);异绿原酸C在1.28 ~ 25.7μg·ml-(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9%,RSD为1.7%(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侗药马卡列丙中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测定,同时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关英;汪冶;周洋;王雨薇;郑斌婕;王李婷;蔡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电针对脑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电针大椎穴对脑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初步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Ⅰ型胶原酶和肝素注入SD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步态分析评估脑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缺损症状.PET/CT扫描探测出血灶体积及其糖代谢水平.免疫组化观察出血灶周边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针治疗明显促进了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的恢复.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治疗14d后出血灶体积明显减小,而两组之间的糖代谢水平差异不明显;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而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这可能与血肿的吸收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调节有关.

    作者:朱燕;邓莉;汤华军;高小青;王友华;郭侃;杨朝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电针通过AMPK/PGC-1信号途径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电针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及对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选用30只刚断乳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挑选6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24只高脂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各组大鼠体重、体脂、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IR、IRS-1、IRS-2、PGC1α、CPT-1 mRNA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pAMPK/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体重和脂肪垫重量均显著降低,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骼肌IR、IRS-1、IRS-2、PGC-1α、C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电针使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激活AMPK的活性.结论 电针可以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体脂、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促进肥胖大鼠骨骼肌IR、IRS-1、IRS-2 mRNA的表达,激活胰岛素主要信号通路.同时促进PGC-1α、CPT1 mRNA的表达,激活AMPK/PGC-1α信号途径,逆转因高脂诱导而受损的线粒体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作者:龚美蓉;陈凤丽;曹晨;孙亦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4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目的 从24味中药中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剂.方法 以微孔板置片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倍比稀释法测定24味中药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微孔板法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与清除作用.结果 体外培养24h时形成成熟生物膜;五倍子MIC低,为0.39 mg/ml,其次为苏木12.5 mg/ml,黄芩50 mg/ml,丹参100 mg/ml;黄芩、毛冬青、五倍子提取液在1/2 MIC时对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倍子、黄芩、蜂房、毛冬青、蒲公英在2MIC时对生物膜清除作用效果显著.结论 五倍子和黄芩两味中药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其生物膜的形成与清除作用显著.

    作者:崔新洁;夏瑾;尤金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敦煌医方大补肾汤对镉染毒大鼠骨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敦煌医方大补肾汤对镉染毒大鼠骨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组大鼠按照第一组腹腔注射0.9%NaCl,其余五组均腹腔注射0.1%氯化镉,1.5mg/kg注射,相当于1.5ml/kg,每周5次,共5周.染毒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干预,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溶液(5.4mg/ml)1 ml/100g、大补肾汤各种剂量(高:3.5g/ml,中:1.75g/ml,低:0.875g/ml)1ml/100g灌胃治疗,每天1次,连续5周.后一次注射后,取血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钙、磷、骨钙素(OC)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乙酰半胱氨酸组、大补肾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钙、磷、OC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尿素氮(BUN)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乙酰半胱氨酸组、大补肾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LP、TRACP-5b、BUN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补肾汤对于镉染毒大鼠骨和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颜春鲁;刘永琦;李盛华;伍志伟;苏韫;薛娜;李广强;雒志义;朱俊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湿疹乳膏不同温度下失水模型的建立及优保湿处方的筛选

    目的 湿疹乳膏在贮存期内干燥开裂,影响乳膏的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研究乳膏的失水规律,建立失水率随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优选佳保温处方.方法 在模拟温度为25~65℃时测量乳膏50h内的失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拟合湿疹乳膏失水百分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探索失水速度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结果 通过测定湿疹乳膏的失水百分率变化,拟合出湿疹乳膏的失水率与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得到阿伦尼乌斯方程,筛选出保温剂含量中等的处方二为佳保温处方.结论 该模型拟合度高,可以有效地预测湿疹乳膏50h内的水分损失规律.

    作者:陈叶童;刘园园;张依人;张可人;蒋龙波;邹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选取腹膜透析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西医组,n=40)和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组(中西医组,n =40)两组.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患者进行充分透析,督促患者保持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饮食,将贫血有效纠正过来,对血糖及血压进行控制,对钙进行补充,促进磷的有效降低等.同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10mg甲氧氯普胺针,1次/d;中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同上,健脾益肾方制成丸剂口服,2次/d,每次6g,24周为1个疗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动力状况、临床症状、营养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2.5% (33/40)显著高于西医组62.5% (25/40) (P <0.05),胃运动节律正常、过速比例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紊乱、过缓比例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胃动力诊断正常、亢进比例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低下比例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嗳气、食欲不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体重、Hb、Alb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 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文哲;毛辉辉;陈文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殃芪巴布剂的不同成分离体大鼠经皮渗透行为研究

    目的 测定殃芪巴布剂中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离体大鼠透皮率测定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ce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屏障,采用HPLC分别测定殃芪巴布剂中不同时间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的透皮累积量.结果 对殃芪巴布剂线性关系考察中,野黄芩苷回归方程为Y=3.29×105X-3.11×104(r =0.9998),结果表明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08204 ~0.8204μ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党参炔苷回归方程为Y=3.57×106X-8.54×104(r=0.9995),结果表明党参炔苷进样量在0.1219~1.21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延胡索乙素回归方程为y=6.54×106X+1.55×104(r=0.9996).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02001 ~0.200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HPLC测得殃芪巴布剂中的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延胡索乙素透过离体大鼠皮肤12h透皮率分别为20.06%、19.23%、28.81%.结论 殃芪巴布剂的大鼠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是一个被动扩散行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透过量也增加.

    作者:唐万和;肖柳;杨全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近5年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悬钩子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十分广泛,近年来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文章对悬钩子属植物近5年来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该属植物中主要包括了萜类化合物、黄酮类成分、酚酸类成分和甾体类成分,并建议后续应重点阐明该属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敬;李水清;赵斌;梅全喜;林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乌蛇止痒方治疗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乌蛇止痒方对艾滋病相关瘙瘁性丘疹性皮疹脾虚湿蕴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方法 45例HIV-PPE脾虚湿蕴证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终完成治疗者41例,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乌蛇止痒方(乌梢蛇、苍术、淮山药、鸡内金、泽泻、白芍、当归、茯苓、白鲜皮、苦参、防风、黄芩、甘草)口服;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分别在治疗3周、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量化评分、中医症状体征、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和血常规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组皮损改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皮肤症状体征就已经有所改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结节、丘疹、苔癣样变、瘙瘁症状体征改善明显(P<0.01).治疗3周后,治疗组乏力、纳呆、腹胀有所改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乏力、纳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乌蛇止痒方能够有效治疗HIV-PPE脾虚湿蕴证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霞;姜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风病的电针治疗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2011年至2016年6月维普、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电针治疗中风病的文献,按照中风病分期及其功能障碍分别总结电针应用现状.通过分析电针在中风病的临床应用情况,探究电针治疗中风病及其功能障碍的疗效,并评价目前中风病的电针治疗研究方法学质量.发现电针对中风病及其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且常联合其它疗法应用,但多数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欠佳,中风病的电针干预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詹杰;谭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儿热哮的中医药内治研究进展

    小儿热哮为临床儿科哮喘发作期的常见证型.文章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综合中医医家对小儿热性哮喘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归纳进行文献综述,为小儿热哮的中医药内治提供理论和临床治疗依据,探析小儿热性哮喘的中医药内治法优势,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作者:李芸;薛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龟甲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目的 收集不同来源的龟甲药材,建立龟甲药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Tensor-27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不同来源龟甲药材水提物冻干粉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初步建立了龟甲药材的对照FTIR指纹图谱.结论 所建立的龟甲药材红外光谱扫描指纹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稳定性高,可以区分龟甲正、伪品,FTI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龟甲药材的真伪评价.

    作者:盛瑜;李梓檀;刘玲;周立慧;李洪宇;苑广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补中助长颗粒治疗学龄前ISS伴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中助长颗粒治疗学龄前特发性矮身材(ISS)伴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学龄前ISS伴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补中助长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赖氨酸维B12颗粒口服.分别比较组内、组间治疗6月、12月患儿身高(H)、身高增长速度(GV)、身高落后标准差(HtSDS)、体重指数(BMI)、年龄/骨龄(CA/BA)、预测成人身高(PAH);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月、12月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所得生长激素峰值(GHP)的变化.制定简易厌食症候表,比较治疗12月后两组患儿厌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H、BMI、CA/B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观察组GV、PAH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tSD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GF-1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GH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助长颗粒在促进ISS患儿生长、改善患儿厌食症状方面优于赖氨酸维B12颗粒,促进ISS患儿血清IGF-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凤平;崔伟锋;葛国岚;韩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互联网+时代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

    文化势能是跨文化传播的动力来源.作为跨文化传播源文化体的中医药是中国具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它独具的传统文化势能和应用价值为其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活动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平等性和多样性等主要特征,既要传承一些传统途径,又要有所创新.这些特征和途径应该视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活动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策略.

    作者:张四红;王键;董一帆;储全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羽扇豆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一般情况、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羽扇豆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一般情况、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的影响,为羽扇豆酮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口服给予药物.期间观察大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排尿量、精神状态、毛色、活动等一般情况,并测定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的水平.结果 羽扇豆酮有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一般情况的作用,对糖耐量异常具有改善作用,也能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结论 羽扇豆酮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吴红梅;徐锋;王远敏;钱海兵;王祥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