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铕滇;郑锐坚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在脑中风偏瘫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段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给予腹部按摩、穴位贴敷,采用子午流注时辰护理模式,同时给予便秘常规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10d的治疗护理,7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中,无效3例(4.1%)、有效12例(16.7%)、显效32例(44.4%)、治愈25例(34.8%),治疗总有效率为95.9%.结论:给予腹部按摩、穴位贴敷,采用子午流注时辰护理模式,对于脑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痹”是经络不通的疾病病理概念.痹名繁多,如心痹、肝痹、脑髓痹、骨痹、脉痹等是突出发病部位的痹病名;阴痹、阳痹、寒痹、热痹等是突出病因病机的痹病名;大偻、尫痹、阴阳毒、狐惑、鹤膝风等是突出症状特点的痹病名.中医治疗有二十八法治痹,1温表法;2.凉表法;3.泄火法;4.清湿法;5.解毒法;6.凉血法;7.清虚热法;8.泻下法;9.祛风湿法;10.化湿法;11.利湿法;12.温通法;13.理气法;14.止血法;15.消食法;16.杀虫法;17.化瘀法;18.化痰法;19.安神法;20.平肝法;21.开窍法;22.补气法;23.补阳法;24.补血法;25.补阴法;26.固涩法;27.抗癌法;28.外敷法.西医治疗多采用皮质激素疗法.皮质激素副作用明显,笔者非急救治标不用.
作者:徐志刚;赖春源;张伟;郝明远;孙圆旭;张雯舒;刘姝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活血健腰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患者)16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中药活血健腰汤组;B组: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组;C组:单纯臭氧消融术组;D组:单纯射频靶点热凝术组.随访3~6个月,观察和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和安全性.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00%,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5.00%和70%,A组与其他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同时期疼痛强度比较,A组较B、C、D组明显缓解,A组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活血健腰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伯良;余羿淳;黄炜强;江健宁;陈祖彦;梁进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除风益损汤.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用时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复发情况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黄智英;黎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何首乌中的2,3,5,4一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游离蒽醌含量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黑豆汁蒸法、黑豆汁煮法、甘草煮等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甘草煮制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高,其他略低于生品,炮制后游离蒽醌的含量均降低.结论:黑豆汁蒸法、煮8h、甘草煮这三种方法能够有效保留何首乌的有效成分,甘草煮是佳炮制方法.
作者:拱宝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应用中药保守治疗与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我院治疗的36例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中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观察组给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术后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保守治疗,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股骨头塌陷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骨头塌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合髓芯减压植骨手术应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显著,与常规中药保守治疗相比能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宏;高大伟;张会良;王康振;韩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欧阳铸研究员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乃属中医食噎范畴,多因痰气交阻、郁而化热所致,主张从解郁化痰、清热降逆入手治疗,肝胃郁热证,用四逆金铃汤加减;肝胃痰热证,用小陷胸汤加味;肝胃湿热证,用清湿和中汤加减.
作者:苏联军;周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越鞠丸加减方治疗小儿疳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疳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越鞠丸加减方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所有患儿治疗时间均为4wk,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越鞠丸加减方可显著提高小儿疳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俏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山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自古至今,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有炒(熬)法、蒸法、酒制、脂制、盐制等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山茱萸的历史炮制沿革、炮制前后有效成分、药效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合理使用山茱萸炮制品提供较为全面的借鉴资料.
作者:霍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诊治的新生儿胃肠不耐受者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方式分组,观察组(n=32)应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n=32)单纯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胃肠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90.63%(29/32)、84.38%(27/32),治疗后的进奶量(323.45±47.15)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87.25±33.48)g;照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62.50%(20/32)、53.13%(17/32),治疗后的进奶量(258.65±65.14)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54.70±28.46)g;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胃肠功能,增加体质量,并消除呕吐、胃潴留症状等,可借鉴.
作者:杨金凯;罗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健脾止泻汤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腹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行健脾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治疗功能性腹泻,能够从根本上去除病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尤煜祺;林志绣;刘强;黄泽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制备止咳平喘丸;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塑制法,制备浓缩蜜丸;应用显微鉴别法对地龙进行鉴识,用薄层色谱法对麻黄、川贝母进行定性鉴别;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止咳平喘丸中地龙显微鉴别特征易于辨识;麻黄、川贝母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重现性好;76例喘病有效率达88.16%;66例哮病有效率达83.33%.结论:本工艺制备浓缩蜜丸,质量可控,疗效确切,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作者:唐俊江;陈明达;谢长宏;段正富;宋宏安;郑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并且无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形态学或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全球有许多患者受其困扰.然而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显著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并且往往只能消除部分症状.因此从我国的传统医学中,找寻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不失为一个好的探索方向,现就近年来国内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内治方法及中医外治方法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方俊;刘惠武;邝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平;吴西西;郑丽凤;赖伟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丈夫肾虚无子方”出自敦煌医学卷子(S·4433),主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诸不足”.李应存教授化裁运用该方治疗男科疾病效果显著,经验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轶;李应存;周翌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西药综合治疗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龙川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病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通过西药综合治疗联合穴位埋针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白介素-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药联合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江碧静;陈炳胜;杨万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频谱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单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频谱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略高于对照组的9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头晕与头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与头痛评分分别为(2.87±0.35)分、(2.79±0.4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5±0.58)分、(4.29±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频谱可改善颈椎病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颈部活动度,消除或缓解颈部压痛,改善精神状态,帮助其早日从事正常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何珍娥;谭春娣;杨庆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88例,按照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给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疗程为6wk,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通过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副反应情况.结果:各型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8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23%;根据不良反应量表(TESS),88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便秘,3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胃脘胀满,以上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均缓解,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坚鹏;连晓玲;郑汉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给予痛经方加减治疗,于经前3d开始服用,连服7剂;对照组70例,给予谷维素和布洛芬缓解胶囊治疗,于经前1d开始服用,连服4d,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65.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按纳入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Jdada评分,评估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同时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对比.结果:共筛选出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dada评分2~5分,高质量研究1篇(5篇).经过Meta分析提示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FEV1、ACT评分的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对于PEF、FVC的改善与常规西药组疗效相当.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组,但是大部分文献质量不高,所有文献未随访,了解射干麻黄汤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后有必要对射干麻黄汤进行更严谨设计的、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戴磊;阮穗侨;姚丁铭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