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物流传输系统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祝二娟

关键词:血标本, 血细胞分析, 物流传输系统, 快速传送, 慢速传送, 人工传送
摘要:目的 观察物流传输系统(PTS)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正确使用PTS提供借鉴.方法 将50例/名患者和自愿受试者的血常规标本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 传送至检验科:人工传送,PTS快速传送(6 m/s),PTS慢速传送(3 m/s).结果 3种不同的传送方法 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用PTS传送血标本能够节省人力资源,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建议使用PTS慢速传送.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PDA与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与发展

    对手持设备(PDA)与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功能及其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状况和不足进行概述.移动护士工作站是以PDA作为硬件平台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它将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扩展和延伸,实现了护士的床边操作.该系统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同时促进了护理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了护理管理层次.

    作者:李素红;任爱玲;薛晓英;王素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为高等护理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广州市3所高等医学院校的36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均分为3.41;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生涯定向、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就业信心、自我规划.18.63%护理本科生认为很有必要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仅3.01%和2.19%护理本科生非常清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非常清楚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识、自我规划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呈中等满意程度;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年级需求给予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

    作者: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高钰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癌症患者家属对癌症告知策略认可的调查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家属对癌症告知的认可和建议,为实施癌症告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305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家属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承受力的评估、十分强调自身在告知过程中的作用、认可初次告知时间应在确诊后、佳告知途径是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商告知策略、佳告知人员应为肿瘤科医生,并且期望实施选择性告知.结论 达到佳的告知效果,需要医护人员建立癌症告知的评估机制,重视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告知沟通的技巧,正确引导家属的告知观点.

    作者:周敏;曾铁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潘立酮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7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均给予保暖、抗感染、静脉营养、留置胃管鼻饲喂养,同时予以妈咪爱及胃蛋白酶助消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腹部按摩,观察患儿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达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缩短,胃潴留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多潘立酮联用腹部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作者:李岩;张凤红;岑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护理本科生162人根据年级分组,2004级82人为对照组,2005级80人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 实施社区护理学教学;实验组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综合考核方法 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实践成绩与综合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护生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认可度为 72.50%~95.00%.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为护生刨设了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景,教学效果优于单一授课法,且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莉莉;安秋月;黄双丽;梁宇;张淑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职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高职护生临床学习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582名高职护生采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及临床学习环境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的临床学习环境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团队文化、学习参与性及任务定位、创新性、个性化维度评分为(22.24±4.33)~(25.64±3.91)分;高职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与高职护生学习任务定位、实习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 、操作动手机会等呈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 重视高职护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和个性化,定期对高职护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可帮助其明确学习任务的定位,增加高职护生对当前临床学习环境的满意度.

    作者:郭飏;严丹华;张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体温表浸泡消毒过滤器的制作与应用

    体温表是体温测量的重要工具,为避免交叉感染,临床测量体温后常采用小方盘浸泡消毒体温表,消毒后一般用手直接将体温表拿出来,易发生体温表滑落破损.

    作者:段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将废旧婴儿培养箱改为化疗药品配制箱

    化疗药物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护理人员在配制、使用和处理化疗药物时,如防护不当,给自身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化疗药物要求在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配制,以免配药时药液造成空气污染;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建立化疗药物配制中心,集中配制化疗药物.

    作者:符美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刺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现察组备40例,对照组以扩管药物治疗改善脑循环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小脑顶核刺激.结果 两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有助于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颅脑血液循环,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运娣;何华英;王芸;邹密;郑丽君;马丽;李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疗服务中心实施组长竞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医疗服务中心实施组长竞聘对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 根据服务中心管理需求确定岗位职责、职数、待遇及参评条件.公示组长竞选条件及岗位职数,采取自愿报名、群众评分的方式对入选的组长进行综合评分,从组长自身素质及员工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4轮竞聘活动共入选组长30人;2007年度组长竞选综合评分显著高于2006年度(P<0.01);中心员工年度服务质量综合考评成绩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组长竞聘上岗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管理理念,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潜能,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及工作效率.

    作者:李芬;赵光红;朱佳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患者家属抑郁状况与患者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家属的郁症状态及其与患者抑郁的相关性,为实施进一步的医疗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和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53例CAPD患者及其家属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 30例(56.6%)患者、13名(24.5%)家属存在抑郁症,家庭收入、患者医疗付费方式、患者有无并存疾病以及透析时间不同其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者家属抑郁评分与患者抑郁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APD患者家属抑郁状态与多种因素相关,并与患者的抑郁发生有相关性;应及时提供心理干预,以降低CAPD患者及其家属的抑郁发生率.

    作者:马欣慧;谢静远;黄晓敏;任红;陈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话回访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出院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回访软件系统,按软件系统设计的内容要求,由1名专职人员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出院患者,并客观真实记录.结果 电话回访出院患者11 002例次,成功访问8 054例次(73.20%);出院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为93.20%,与同期其他部门进行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问卷结果(97.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78,P<0.01).记录到批评信息669条,表扬信息331条.结论 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可全面获取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评价信息,发现管理薄弱所在,有利于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姚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谵妄叠加痴呆的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谵妄叠加痴呆(DSD)概念、流行病学、病因、预后、识别、处理及护理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护理人员识别疾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张玉萍;李秀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物流传输系统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物流传输系统(PTS)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正确使用PTS提供借鉴.方法 将50例/名患者和自愿受试者的血常规标本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 传送至检验科:人工传送,PTS快速传送(6 m/s),PTS慢速传送(3 m/s).结果 3种不同的传送方法 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用PTS传送血标本能够节省人力资源,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建议使用PTS慢速传送.

    作者:祝二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职业疲劳恢复量表、工作内容问卷、医院工作环境的职业暴露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工作不满意量表、贝克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对58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急性和慢性疲劳评分分别为 63.40±21.69、47.14±23.38;不同年龄、护龄、科室和夜班组间急性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科室和夜班组间慢性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影响因素联合预测急性疲劳的变异数为55.30%,慢性疲劳的变异数为61.90%;班次间的恢复是急性疲劳主要的因素、其次为工作要求、睡眠质量、职业暴露、工作控制;而急性疲劳则是慢性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工作不满意、班次间的恢复、焦虑、抑郁、工作要求.结论 护士急性和慢性疲劳程度均较高,急性疲劳主要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有关,而慢性疲劳则主要受间接工作因素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士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作者:方进博;邱昌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救箱内急救药品的存放管理

    在院前急救中,急救箱是医护人员必须携带的物品之一,急救箱内存放有种类繁多的急救用物,如各类急救药物、各种型号的注射器、一次性物品、检查类物品、包扎类等,其中急救药物种类多,包括针剂、口服药、注射用液体等.

    作者:周新桃;严芳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及资格认定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专科护士的概念,对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资格认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国外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国内以在职教育为主.提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应进行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培训,并建立权威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建立一支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护质量.

    作者:沈红;陈湘玉;王晓静;陈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认知功能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干预对促进脑出血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认知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病情平稳时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认知组同时实施认知功能训练.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简易Fugl-Meyer量表、Loewenstein认知障碍成套测验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认知组认知功能、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

    作者:王海丽;姜运梅;刘敬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以探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样的1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仅17例(8.9%)遵医饮食.不遵医饮食的原因为:不知道合理膳食可以预防、治疗高血压(50.3%);不知道饮食不当是高血压潜在危险因素(52.6%);认为改变饮食对血压影响不大,不重视饮食调理(57.2%);不知道肥胖是高血压危险因素(28.3%);家庭成员不能或无条件配合饮食调理(42.8%);有不良饮食习惯(68.2%);缺乏自控能力(69.4%);未接受正规高血压饮食知识教育(64.7%).结论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比例较高,原因复杂.建议建立有组织的高血压痛防治网系统,加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戒除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史素玲;孙圣燕;陈玲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讨论法对培养护生职业情感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讨论法对培养护生职业情感的作用.方法 2003级护生为对照班,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学;2004级为实验班,采用案例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评估护生职业情感.结果 对照班职业态度评分为4.29±1.48.43.64%护生职业态度为中立偏积极;实验班职业态度评分为4.95±1.27,59.15%护生职业态度为中立偏积极.两班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伦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护生的正性职业态度,改变护生专业思想观点和态度倾向.护理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 的改进,注重护生护理职业情感的培养,促进护生形成稳定积极的职业态度.

    作者:张俊娥;颜君;高玲玲;古宏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