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病院不同管理模式与护理人员情绪状况的探讨

陈树乔;丘东友;张雁文;何仕清

关键词:精神病医院, 医院管理, 护士, 抑郁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精神病院由传统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化、家庭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新的管理模式能给病人创造安稳、自由的环境,促进病人的康复,已被许多学者所论证 . 但护士作为病人安全的主要责任者,是否因此而增加精神压力、造成其心理紧张,为此,我们对不同管理模式的两所精神病医院的护理人员情绪状态进行了调查.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三院)的护理人员共74人,中心33人,年龄(26.7±4.1)岁,护龄(6.7±4.1)年;三院41人 ,年龄(27.2±6. 1)岁,护龄(7.1±6.3)年.中心为管理开放化、生活家庭化、治疗综合化、建筑园林化的现代管理新模式;三院为传统的管理模式. 两个医院调查对象的基本背景(婚姻、工作、编制、文化程度、职务、职称、来源)情况比较 ,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肝癌病人的心理调查及临终关怀

    晚期肝癌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床死亡前仍然清醒,身心非常痛苦 ,因此对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将病人的痛苦减少到低限度,使其平静地接受死亡,对病人及其亲属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1].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对62例晚期肝癌病人进行临终心理需求调查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2例中,男49例、女13例,年龄32~71岁,平均54.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例,高中 28例,初中24例,小学或文盲7例.职业:机关干部11例,农民24例,工人12例,自由职业者15例.病程3~10个月,平均5.3个月.其中5例为手术后病人.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肿瘤转移引起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作者:王淑英;呼瑞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臭氧水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臭氧水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134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6 例采用臭氧水消毒会阴切口,对照组68例采用活力碘消毒.观察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并取其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95.5%、3.0% 、1.5%,对照组分别为91.2%、7.3%、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两组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用于妇产科会阴皮肤消毒预防切口感染与活力碘具有相同效果,且臭氧水能直接喷射切口创面,具有使术野清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血等作用.

    作者:邓六六;吴五矛;洪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运用计算机实施病人住院费用一日清管理

    目的使病人动态了解医疗费用,减少纠纷.方法 2000年5~11月运用计算机将病人住院期间的各项医嘱直接键入收费管理系统,使病人住院费用一日清.结果计算机管理与1999年同期人工管理进行比较,各类单据划价准确率、收费记账准确率、病人满意度分别提高6%、5%、31%;每份病人未结账单平均欠费减少278元,全院总欠费额减少19.6万元.结论实施病人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但此项工作超出了护士的工作范围,操作人员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梦妮;汪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膀胱冲洗速度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冲洗膀胱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102例留置导尿行膀胱冲洗的病人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48例,B组32例,C组22例),冲洗液量均为250 ml, 冲洗速度分别为250、140、100 gtt/min,分别于20、35、50 min滴完.比较冲洗前及冲洗后(未排液体前)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A组冲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体温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C组冲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 5).结论冲洗速度过快可引起病人心率、呼吸增快和血压升高,采用B组的速度进行膀胱冲洗,既可保证病人安全,又可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

    作者:林碧芳;张振香;罗彩琴;郑雅红;曾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烧伤油配合青霉素粉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

    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我科对32例患褥疮且青霉素皮试阴性者采用烧伤油(我院自制)配合青霉素粉外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28处),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47.8岁.褥疮分布于髂嵴8处,骶尾部16处,踝部4处;其中Ⅲ期褥疮25处,Ⅳ期3处.对照组16例(26处), 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8.2岁.褥疮分布于骶尾部15处,髂嵴6处,肩胛5处;其中Ⅲ期褥疮24处,Ⅳ期褥疮2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褥疮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马明芳;石彩娟;张娅婷;王艳霞;王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农民患病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农村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择两个行政村为实验区,两个行政村为对照区.实验区护士深入农户宣传防病知识和用药知识,指导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健康体检并建立档案;对慢性病人定期访视、检查,指导用药和康复训练;发放《健康促进》小报,组织讲座和咨询 ,对农民进行保健、生育、营养、就医、护理等指导.对照区仅做一般卫生宣传. 结果干预后实验区农民患病人数、次数,因病误工人数、天数,医药费均明显降低(实验区干预前后比较,均P<0.01);两区干预后比较,均P<0. 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使农民患病率下降,医药费降低,体质增强 .

    作者:黄永秀;侯贻敏;姬庆芳;刘宪举;侯祥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8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炎病人的护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能使病人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消失,使机体处于严重的免疫缺陷状态,完全丧失自卫能力,继之引发感染、肿瘤等,终导致死亡.1998~2001年我科收治18例AIDS合并肺炎病人,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5~40岁.均为吸毒或曾经吸毒人员(吸毒方式为几人共用注射器注射海洛因、静脉自注海洛因),血清抗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而确诊.其中以肺炎为首发症状15例,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继之发生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消瘦及腹泻等.痰培养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为克雷白氏杆菌,4例为结核杆菌及绿脓杆菌.给予抗炎(亚胺培南0.5 g静脉滴注)、营养支持(白蛋白注射液10 g静脉滴注)等治疗;结核杆菌感染者给予抗结核(利福平0.45,异烟肼0.4,乙胺丁醇0.75口服) 治疗.18例中6例好转,住院4~22 d;12例死亡.

    作者:李霞;王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军校护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护生)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一直是摆在护理专业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7月,笔者从护生专业思想状况入手 ,在此方面作了相关调查与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三年制护理中专学生1 204名,均为女性,年龄14~23岁.其中在校生972名(98级485名,9 9级487名),实习生(97级)232名.1.2 方法①采用自编定式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生入学前的学历,入学前和入学教育后、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以及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思想准备情况(是否愿改行)等. ②按入学第1年、第2年、第3年三个学习阶段考查.护生按内容和要求在相应的栏内打勾.调查问卷为无记名式.发出问卷1 216份,收回有效问卷1 204份 ,回收率99.01%.③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作者:马翠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 HP)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64例重度AOP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流灌流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和达阿托品化的时间缩短,血清胆碱脂酶(ChE) 恢复活力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阿托品用量较对照组减少1/3(P<0. 05);观察组痊愈27例,自动出院5例,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结论重度AOPP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HP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高莉萍;李雅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氯锌油治疗静脉注射钙剂外渗

    低钙血症(血清总钙<1.8 mmol/L)患儿常需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钙剂能使毛细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静脉滴注时有强烈刺激性.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头皮静脉较表浅,在未发生肿漏的情况下,常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甚至出现水疱.为了减少患儿痛苦 ,避免局部组织坏死,1998年5月至2001年2月我科对134例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的患儿使用氯锌油涂擦局部,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34例,男76例、女58例,年龄5个月至1岁.血清总钙<1.8 mmol/L,均给予 10%葡萄糖酸钙10 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均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1例出现水疱.方法:将氯锌油搅拌均匀后直接外涂皮肤发红处.结果:本组患儿涂药后30~60 min红肿消散,皮肤颜色恢复正常.1例红肿伴水疱者3~6 h后水疱消失.

    作者:杨亚玲;邵成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次性输液管在感染伤口灌洗中的应用

    对于需放置引流条的感染手术切口或严重污染伤口主要采用橡皮引流条引流,这种传统的引流方法不能对其进行局部灌洗用药.为此,我们对一次性输液管进行改进,用于伤口灌洗,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材料:一次性输液器1副,控制阀(流量调节器)1个.制作:用无菌剪将输液器的过滤器及针头段剪掉(引流端),套入控制阀;在距引流端10 ~15 cm处分别剪3~4个侧孔(孔的多少视其切口而定).2 用法将输液器侧孔段置入切口内,两端各引出切口外,引流端接引流袋或负压瓶(放在低于切口5 0~60 cm处);将输液器针头插入液体瓶,打开控制阀,冲洗液经侧孔进入切口,通过重力引流或负压吸引作用, 使切口冲洗液顺引流端排出,起灌洗及引流作用.

    作者:黄云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锻炼组)与对照组,锻炼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并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膝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注射液.于治疗后第5周,根据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综合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锻炼组其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林娟;马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直通管在鼻饲中的应用

    为保证意识丧失或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常需给于鼻饲饮食.临床上常采用50 ml 注射器抽吸流质食物,接于胃管外口注入,鼻饲后用纱布包裹胃管外口,橡皮圈缠绕,纱布每日更换.由于胃管外口与注射器乳头不符,食物常溢出污染被服,橡皮圈缠绕过松,食物外渗污染纱布,而且操作较烦琐.通过临床实践 ,我们将直通管应用于鼻饲,效果较好.

    作者:李继红;桂莲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简易外固定支架粘贴带的制作与应用

    为方便带支架骨折病人出院后的自我钉道护理,我科于1998年2月制作骨折简易外固定支架粘贴带(以下简称粘贴带),经临床9 860人次使用,效果满意.材料与制作:①材料.白棉布、尼龙搭扣.②制作方法:将白棉布裁剪成45 cm×9 cm、65 cm×9 cm、70 cm×9 cm的布片,两端剪成12 cm×20 cm的三头带,再将尼龙搭扣剪成长宽与三头带带端相适合的长条,缝在布带头内外面即可.也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制成两头带或单头带,长宽度灵活掌握.使用方法:按常规换药,根据患肢周径大小与支架钉道间距离选择合适的粘贴带,将带端由下到上逐一穿过支架两端固定杆在肢体前方对好尼龙搭扣逐条粘合即可,注意松紧适宜.

    作者:黄少娟;苏贺;谭杏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床旁可移动引流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为避免病人翻身时引流袋由床旁一侧移至另一侧引起引流液倒流或引流管扭曲、反折,导致引流不畅,我们于2000年3月设计制作了床旁可移动引流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1.1 材料引流筐1个,滑动杆1根(长约110 cm,不锈钢杆制成).1.2 制作及使用方法将滑动杆一端固定在一侧床架的尾端,另一端固定在床架中点,引流筐固定在滑杆上, 使引流筐可沿滑动杆滑动.引流袋置于引流筐内,当引流筐沿滑动杆滑动时,可带动引流系统移动.

    作者:李彩红;张秀芝;宋静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膀胱癌病人回肠新膀胱术后护理

    膀胱癌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且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 ,能从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1998年6月至2001年5月对16例膀胱癌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例均为男性,年龄53~85岁,平均65.0岁.均为复发性膀胱癌,经膀胱镜病理活检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Ⅱ级10例,Ⅲ级6例,临床分期为 T2~T3.所有病人术前行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等检查无上尿路肿瘤,16例病人膀胱全切术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护理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使医院的护理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跃上了现代管理的台阶.护理本科生、大专生作为将来护理战线的中坚力量,学习护理管理学的知识尤为重要.她们知识层次较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其中绝大多数未接触临床工作,对护理管理学既无感性知识又无理性知识.为了适应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使教学更加生动易懂又适合学生. 1 改革依据《护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采用传统的满堂灌讲授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自己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理论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护理管理学>成为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课程.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这样的教学公式:TK+S→SK+T(T:教师;S: 学生;K:知识),而更恰当的表达公式应该是:S+KTSK.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加速学生获得知识的催化剂,是知识的传递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作者:王爱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1例糖尿病产妇分娩期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产妇,临产时情绪紧张、产程中体力的消耗及进食减少均可使血糖水平波动增大.胰岛素用量不易掌握而增加控制血糖水平的难度,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1].因此,如何使糖尿病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保障母婴健康是产科护理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科自1995年 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31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1例中,糖尿病合并妊娠12例,妊娠期糖尿病19例.年龄25~38岁,平均31.5岁.初产妇24 例,经产妇7例.孕龄33~40周.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6例,羊水过多5例;早产1 4例,巨大儿8例,死胎2例.

    作者:张连琴;刘延锦;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护理

    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1,2].1998年11月至2000年3月,我科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31例病人的慢性创面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1例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9~88岁,平均39.4岁.均为伤后1个月以上、创面无明显愈合趋势者.致伤原因:皮肤挫裂伤17例,乳癌根治术后皮肤坏死3例,糖尿病骶尾部褥疮5 例,小腿静脉瘀滞性溃疡3例,糖尿病足溃疡2例,结核性脓胸术后伤口裂开并发巨大瘘道1 例.创面面积6~200 cm2,平均61.0 cm2.创面形成时间4~92周,平均20.0周.

    作者:张灵芝;张翠英;李学拥;许龙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脉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反复多次、大剂量联合化疗及输入高营养、高浓度药液均可引起静脉血管壁纤维细胞增生,使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织炎症和水肿等反应[1],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近年来,控制静脉反应的方法不断更新,现就静脉反应的预防及护理作如下综述.1 影响因素1.1 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其pH值和渗透压与血液中所含值相差较大,组织间液被吸入血管,使血管内压力升高,内膜受损,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硅胶管,导管的机械性刺激及穿刺部位的感染,引起静脉壁的炎症反应.1.2 存在于液体中的不溶性及可溶而未溶的药液这些物质注入静脉,局部血管内的吞噬细胞进行吞噬后释放5-羟色胺等致炎物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性渗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2 ].

    作者:高燕华;周珊;林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