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礼仪的隐形价值

姚飞

关键词:护士, 礼仪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护士要求越来越高,人患病后,其心理和行为发生一系列变化,满足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结构应不断更新与完善。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接受正常的医学与护理学的教育,同时也应接受必要的专业礼仪训练。1 礼仪与护士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1]。  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包括使用语言的艺术、人际沟通与沟通技巧及护士行为规范。2 护士礼仪的隐形价值2.1 护士礼仪对护理行为和工作质量的影响和制约  人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反映其内在的心灵。护士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直接影响和制约其语言交际的能力和效果,并决定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及患者的根本态度[1]。一位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稳重宁静的护士能够给人以亲切、信任、温暖和美好的感受;反之,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的护士给患者以不认真、不负责的印象。良好的护士礼仪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充满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并在独自工作时也能够用“慎独”来约束自己,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唇沟瓣联合下唇瓣修复上唇缺损的护理

    唇部肿瘤及外伤造成的唇部缺损,易对患者身心造成不良影响。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应用鼻唇沟瓣联合下唇瓣对15例上唇缺损患者进行了修复,手术全部成功。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1~79岁,平均(48.30±2.01)岁。其中唇部恶性肿瘤8例,良性肿瘤5例,外伤性上唇缺损2例。15例患者上唇缺损面积均在1/2以上,其中1例为上唇全缺。2 手术设计与步骤[1]2.1 手术设计  据上唇缺损程度,沿鼻唇沟自然弧度设计一侧或双侧矩形组织瓣,其宽度等于缺损之唇高度,血液供应为同侧上唇动脉。再据鼻唇沟瓣转移后上唇剩余缺损之大小,设计宽为剩余缺损一半的下唇瓣,高为实际唇缺损的高度,供血动脉为下唇动脉。2.2 手术步骤  沿设计线切除肿瘤(包括全边缘),然后切开鼻唇沟瓣向缺损区转移分层缝合。再切开下唇组织瓣,并呈180°向上扭转,镶嵌于中间缺损区,亦分层缝合。下唇缺损直接拉拢缝合,10 d断下唇组织瓣蒂。

    作者:王新华;崔秀兰;左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冻融胚胎移植术的护理

    部分患者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或其他原因,不宜进行新鲜胚胎的移植,胚胎冻存即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保存胚胎和多次移植的机会。由于患者可以选择在自然周期移植,不再需要药物促排卵、卵泡穿刺和体外受精,即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又增加了累计受孕机会。我院生殖中心1997年9月至2000年4月行促排卵体外受精后胚胎冻存143例,其中行冻融胚胎移植(ET)术48例(其中2例2次复苏移植,1例3次复苏移植),现将冻融胚胎移植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胚胎复苏移植48例,年龄25~37岁,平均(30.6±3.1)岁。不孕1~11年,平均(5.5±2.7)年;原发不孕15例,继发不孕33例。不孕原因:输卵管因素41例,其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结核各1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2例;PCOS 3例;男性因素4例。胚胎保存时间2~19个月,平均(8.3±5.2)个月。48例复苏移植52个周期,其中2例(2个周期)胚胎复苏后无存活而放弃移植,14例临床妊娠,妊娠率28.0%(14/50)。2 冻融胚胎复苏移植  将冻融胚胎在移植前数小时至1 d用快速法进行复苏:①从液氮中取出冷冻管,在室温中停留40 s,再置入30℃水浴40 s;②将胚胎移入含1.0 mol/L丙二醇(PROH)及0.2 mol/L蔗糖的20%脐血清磷酸缓冲盐(PBS)溶液中,停留5 min;再将胚胎移入含0.5 mol/L PROH及 0.2 mol/L蔗糖的20%脐血清PBS溶液中,停留5 min;③将胚胎移入含0.2 mol/L蔗糖的20%脐血清PBS溶液中,停留5 min,再将胚胎移入20%脐血清PBS溶液中,停留10 min,从室温(25℃)升至37℃,移入15%脐血清Earles平衡盐溶液(EBSS)中,即为复苏后的胚胎。复苏后的胚胎若有≥50%的卵裂球保持完整,则认为胚胎存活[1]。存活的胚胎在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2~30 h,再次镜检后行ET术。本组除2例放弃移植外,其中21例(共22个周期)于移植前1 d予胚胎复苏,隔夜孵育后移植;25例(共28个周期)于移植当日胚胎复苏,卵育2~3 h后移植。

    作者:邢兰凤;沈珺;李向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联合红外光照射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观察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指由于局部神经血管营养失调所致的女阴皮肤、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病变区域皮肤和粘膜多呈白色[1]。因其病程长,奇痒难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12月收治慢性外阴营养不良106例,在中药熏洗基础上行红外光照射治疗,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年龄8~60岁,平均36.3岁。其中增生型营养不良(外阴奇痒难忍,皮肤增厚似皮革,粗糙隆起,有多个白色和红色区相间隔)54例,硬化苔癣型(萎缩型)营养不良(病变区发痒,皮肤粘膜变白、变薄萎缩,失去弹性,干燥易破裂)36例,混合型营养不良(菲薄的外阴发白区的邻近部位或在其范围内伴有局部皮肤增厚或隆起)16例。1.2 方法  先采用中药外洗剂(苦骨30 g、蛇床仁30 g、银花15 g、黄芩15 g、黄柏15 g、白芷15 g、地胆草30 g、花椒10 g、当归15 g、白藓皮15 g、丹参20 g)装入布袋内,放入较大搪瓷盆内(忌用铁器)加冷水浸泡30 min,再煮沸15 min,待药液为40 ℃ 时熏洗外阴30 min。然后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BPM红外光治疗仪,将功率调至10 W,灯头对准病变区域垂直照射,照射距离为10 cm,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即以患者感到热但无烫痛感为宜,照射3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  护理:①保持外阴清洁,忌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避免抓伤,内衣、内裤要宽松,以棉织品为宜,用中药外洗剂熏洗外阴,仔细观察外阴皮肤色泽情况,详细询问自觉症状。②外阴对温度特别敏感,在红外光进行治疗时,必须保持体位舒适,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照射距离,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烫伤。照射完毕休息15 min再离开治疗室,以预防感冒。中药熏洗液应用水温计测量至适宜的温度(40℃),熏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洗净双手,注意室温和保暖。

    作者:赵赛仙;薛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谈与眼科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及医学的发展,使人类寿命延长,人口结构老龄化形成了世界性趋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老年患者有其独特生理、心理特点,因此了解其特点,有效与老年患者沟通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年1~4月我们对114例老年患者生理心理变化进行分析,总结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1 临床资料  114例中男65例、女49例,年龄60~93岁,平均69.3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4例,青光眼19例,眼外伤及感染17例,视网膜脱离1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例。110例行手术治疗,4例行保守治疗。114例均治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2 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2.1 形态老化、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衰老引起的形态变化导致老年患者不满意自己的形象,使其自尊心受损。动作缓慢且不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因而自感能力降低而苦恼,或呈“当年勇”以补偿或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2.2 感觉及记忆减退  除眼科疾病外,尚有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因而出现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记忆特点是近事性遗忘,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差,理解记忆与逻辑记忆尚好,因而可出现记忆的自我否定或远事记忆对近事记忆的取代虚构。2.3 性格改变  ①由于记忆力减退,额叶功能受损导致控制力下降,使老年患者较多赘语。②由于思维散漫、无重点、抽象概括能力差,很难明确谈话目的。③由于接触及学习新鲜事物机会少,对事物的认识较固执、刻板、凭“经验”。④由于生活、工作能力下降,使其“老朽、无能”感增加,导致情感脆弱和情绪不稳定。⑤由于漫长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大事件的影响,如丧偶、再婚、丧子(女)、家庭不和睦以及经济困窘,可使其性格变化更突出,其中以退缩行为较显著。

    作者:沈惠琴;吕秋荣;周美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伤湿止痛膏治疗早期疖肿

    1996年7月至2000年5月,我们采用伤湿止痛膏局部外敷治疗早期疖肿100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1 资料  100例门诊病人,男7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0(6~89)岁。病程6 h至2 d。疖肿位于四肢、胸背部、颈后及臀部,其直径0.8~3.5 cm,明显肿痛,无脓肿形成。2 方法与结果  用温热湿毛巾将患处擦洗干净,待干后根据疖肿的大小,剪一方形或圆形(超出红肿边缘)伤湿止痛膏,贴于患处,再用掌心轻贴之上加热固定3~5 min,每24 h更换1次,直到治愈。  100例患者治疗3~7 d疖肿均消退,无1例脓肿形成。

    作者:蔡英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液的应用探讨

    针对临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不做过敏试验或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现状,为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对150例因感染而需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用青霉素皮试液和头孢菌素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头孢菌素,两种皮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χ2=9.59,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提示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必须以原液对患者行皮肤过敏试验,不宜用青霉素皮试液替代。

    作者:李洁;孙玲红;罗泓;张淑华;王京凤;熊友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胎动监护与胎儿预后

    正常的胎动是胎儿健康的指标之一,胎动监测对了解胎儿宫内安危有重要意义。1999年5~7月我科对100例待产妇进行胎动监护的指导,并教会孕妇自己计数胎动,结合B超、胎心率电子监护结果,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对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100例,年龄21~38岁,平均26.61岁。初产妇74例,经产妇26例,孕35+4~43周;单胎妊娠98例,双胎妊娠2例;过期妊娠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1.2 方法  监测方法:由主管护士向孕妇讲解计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让孕妇取左侧卧位,自数胎动次数,3次/d,分别为早、午、晚餐后各1次,每次1 h,并将胎动次数记录于胎动计数表内,每晚总结12 h胎动数(3次总和乘以4即为12 h胎动计数[1]),每名孕妇自入院日开始监测胎动情况直到临产。常规进行B超及胎心率电子仪监护,每周1次,有异常者及时检查,以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胎动判断标准:每小时胎动数≥3次或累计12 h胎动数≥30次为胎动正常;每小时胎动数<3次或12 h胎动数<10次为胎动减少[1]。

    作者:关渐明;杜彩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输液巡视单的设计与应用管理

    为了加强输液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院于1999年设计、应用静脉输液巡视单,并规范管理,经一年多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介绍如下。1 输液巡视单的设计  输液巡视单大小为14 cm×10 cm,由眉栏、输液栏、巡视栏三部分组成(见样表)

    作者:钟冬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方法探讨

    为探讨适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采血方法,对30名志愿者于上臂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后随机分成肝素封管组(A1)和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组(B1),分别于空腹及服糖溶液后0.5、1、2、3 h在留置针处采血1.5 ml,同时在对侧上臂直接穿刺采血1.5 ml作对照组(A2、B2);测定各组血糖值并问卷调查30名志愿者对两种采血方法的主观接受程度。结果空腹及服糖溶液后血糖值A1与A2组,B1与B2组,A1与B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30名志愿者全部愿意选择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提示静脉留置针采血可替代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行OGTT试验;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为宜。

    作者:王建新;谢丽萍;张汝英;邹洪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计算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 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在完成预防保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教学等方面产生了大量信息,传统的常规手段处理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求。近10年来,计算机在护理领域中已广泛应用,护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节省处理各种信息的时间,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继续教育,研究护理问题,从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1 计算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的知识层次,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范围包括病区管理、门诊管理、手术室管理。1.1 病区、门诊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参与母婴同室病房实施整体护理”[1]使整体护理工作步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其系统由六个功能模块构成:住院病员信息登录系统、整体护理模式系统、护理文件系统、标准产科教育计划系统、标准护理计划库备份及系统维护,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走出办公室对孕、产妇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计算机的使用,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应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制定标准护理计划;赖敏贞等[2]应用微机书写整体护理计划,编写标准护理计划并形成文件,需要时再打开文件,根据患者的评估资料,进行编辑修改,后打印。具有操作简单、书写速度快、针对性强、保证书写质量等优点。“医嘱处理的计算机管理”[3],利用计算机进行录入、查对、执行及监控医嘱,规范了医嘱的书写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住院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软件”[4],由病房管理、中心药房管理、住院财务管理等几个子系统组成网络系统,该系统利用总线-星型的布线方式连接到全院各病区、中心药房及财务科。功能有:①数据输入,包括患者入院记录、医嘱录入、转床、转科、办理出院;②数据查询,包括科室收费、患者费用、医嘱明细、注射、护理、住院患者、科室发药确认;③数据维护,包括收费项目、数据整理、病床代码、字典、操作员、住院号、工作人员编号等;④内部处理,包括日处理、催款单和业务终了结算;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医护质量、加强了科室药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医院综合信息系统CHIS”[5]护理子系统可做到:①处理医嘱方便、快捷、准确、无误;②有利于患者管理;③有利于用药及患者费用管理;④有利于病房内各种文件、资料、表格的处理,门诊应用计算机管理患者用药、检查收费等。

    作者:范景敏;黄爱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护理统计学教学中引导模式的运用

    护理统计学是高级护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已受到高护学生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单纯传授统计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智能;只满足于学生对统计公式和结论的机械记忆,对其概念不够重视;只满足习题练习,不重视通过分析、理解过程来发展学生思维。在护理统计学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应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由传授知识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针对这一观念的变化,护理统计学教师除了讲好教材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自学的能力。1 引导模式1.1 激疑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再组织学生看书、自学、探索研究。如讲完中位数直接计算法后,在黑板上写出8例食物中毒患者的潜伏期资料为2、6、3、4、10、10、20、20 h,求中位数,这时学生一般会算出两个答案,即7 h和8 h,如果此时就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效果不理想。如采取激疑引导法教学,将这8个数据分别变换位置后,可计算出多个结果。请学生先看书,然后教师强调一组数据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因此正确答案是8 h,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1.2 问题引导  教师根据教材重点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这实质上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如在引入标准差这一概念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需要离散趋势指标?标准差是如何得到的?有什么用途?怎样计算?公式中X各代表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再听教师讲课,收效较好

    作者:赵宏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护士礼仪的隐形价值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护士要求越来越高,人患病后,其心理和行为发生一系列变化,满足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结构应不断更新与完善。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接受正常的医学与护理学的教育,同时也应接受必要的专业礼仪训练。1 礼仪与护士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1]。  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包括使用语言的艺术、人际沟通与沟通技巧及护士行为规范。2 护士礼仪的隐形价值2.1 护士礼仪对护理行为和工作质量的影响和制约  人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反映其内在的心灵。护士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直接影响和制约其语言交际的能力和效果,并决定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及患者的根本态度[1]。一位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稳重宁静的护士能够给人以亲切、信任、温暖和美好的感受;反之,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的护士给患者以不认真、不负责的印象。良好的护士礼仪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充满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并在独自工作时也能够用“慎独”来约束自己,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姚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注射器内少量空气对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

    为探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对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选择100例门诊患者进行自身对照,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时注射器内有0.2~0.3 ml空气)和传统注射法(注射器内无空气)进行常规肌内注射,拔针30 s后评估局部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注射疼痛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提示注射时注射器内存少量空气能减轻局部疼痛,且减少药物浪费。

    作者:陈惠容;陈楚君;陈玉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出血患者早期进食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为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72 h内)进食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随机将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发病72 h内进流质饮食;对照组常规禁食。结果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例(10.5%),对照组13例(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脑出血患者早期进流质饮食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孔令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的护理

    为提高无精性不育夫妇的受精率及妊娠率,对15例男性患者采用直接经皮附睾穿刺抽吸获得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结果15例男性均取精成功,其中14例顺利胚胎移植。护理要点: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预防感染和出血的发生是取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玉兰;朱树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868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

    为了解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1998年对7个省市14所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35%的护理人员急需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42.28%选择脱产方式学习;>51.44%的护理人员希望达到更高的学历层次。提出配合护士注册工作,以促进护理继续教育;因材、因需、因岗办好护理继续教育;联系实际将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建立护理继续教育体系,保证继续教育落实。

    作者:余凤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时辰生物学理论护理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应用时辰生物学理论护理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择时重点护理,给予适当的体位;择时休息与活动,减少情绪波动;择时饮食,减轻症状;择时给药,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使心功能改善。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使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和猝死防患于未然。

    作者:黄雪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门诊放疗患者自我护理的指导

    放射治疗(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因医院床位的限制及部分患者家庭经济的原因,患者只能在门诊放疗。放疗期间为了使患者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行自我护理,必须对其进行自我护理指导,以减轻放疗的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1 对象  2000年3~6月在我院门诊放疗患者85例,男60例、女25例,年龄18~72岁。鼻咽癌50例,食道癌15例,乳腺癌10例,肺癌5例,脑瘤5例。2 指导方法和内容2.1 方法  ①书面教育:将放疗的相关知识,如放疗副反应的防治、治疗后的康复和随诊要求、饮食的注意事项等印成小册子,让患者自行取阅。②电化教育:指导患者观看相关疾病护理的录象带。③针对性教育:根据不同个体、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疾病的程度进行个别指导。④随机性教育:在患者就诊的每个环节给予健康指导,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采取治疗性沟通。⑤示范性教育:针对患者自我护理出现的困难,在操作过程中给予示范。

    作者:陈洁丽;陈招梅;赵菊琴;吴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剩余机血的回输及护理

    心脏直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转机对血液成分的破坏及体外循环中肝素对凝血机制的影响等原因,使心内直视术用血量大。我院1998年1~12月,完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18例,对其采取血液保护及机器余血(机血)回输等综合措施,明显减少了用血量,并有4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完全不输库血[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剩余机血的回输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8例患者中男50例、女68例,平均年龄31.3岁(3~68岁)。平均体质量46 kg(12~74 kg)。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6例,动脉导管未闭心内直视修补术4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2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8例,其他6例。体外循环(CPB)平均时间48 min(28~188 min);升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36 min(12~89 min)。1.2 剩余机血的处理方法及回输血量  心内直视手术完毕,在拔除CPB静脉插管后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为1.5∶1),监测全血活化凝固时间(ACT),使之在正常范围。在拔除主动脉插管后将机血注入无菌玻璃瓶内回输给患者,通常约有500 ml的机血回输给患者。在机血回输近2/3时,再次给予鱼精蛋白,剂量为0.5~1.0 mg/kg,即约每回输100 ml机血再静脉注射鱼精蛋白5 mg。本组118例患者中回输机血115例,回输量平均400 ml(180~960 ml)。

    作者:周雁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科威特国重视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管理的启示

    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社会地位的前提。如何持续、动态、有效地对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以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是我国护理界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科威特国医院目前执行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职业道德建设采用了建立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规章制度、上岗前的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持续动态地对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估和评估后的奖惩激励措施等,保证了护士总体职业道德素养。这些做法可为我国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介绍如下。1 设立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条规  制订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条规是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的前提。科威特国每个医院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护士职业道德管理制度,以适应其护理要求。如《护士职业执业标准》、《护理模式及护士角色的基本要求》、《病人的权力与义务》、《各级护士的权力与义务》、《护士行为不当处罚条例》,以及《护士着装条例》、《护士度假制度》等。这些条规从法律上、制度上明确了护士执业时具备的业务素质、职业素质以及从事护理工作的低年限、身体和心理素质;规范了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关系行为准则和处理原则;明确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角色的扮演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有利于患者康复这一目标。在《各级护士的权力与义务》条规中有一细则,要求护士热情、亲切、自然、耐心地与患者交谈,不得冷淡、漠视患者的询问和要求,更不得发生任何争执;护士与患者争执,不论有任何理由,都是护士失职。因患者住院期间角色转换、心理往往处于应激状态,言行举止在某些方面会与常人不同。理解、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是护士的责任。《护士着装条例》、《护士病事假条例》、《休假的原则及要求》等几乎包容了护士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和解决原则。并将每一细节转化为可评估的条款列入护士长操作的《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评估表》中,便于持续、动态、有效地对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估、反馈。护士在熟悉、掌握有关条规后,能够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应具有的道德素养。使自己自觉、积极、主动地以相关的道德行为条款为准则处理好各种关系,尤其是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维护患者的权力,使患者处于佳的心理状态、享受佳的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作者:关剑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