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龙江;姜萍萍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食管癌, SCC, CEA, CA19-9
摘要:1 材料与方法健康人对照组:96例健康成人,男51例,女45例,年龄均在46~65岁.食管癌组:经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等确诊的83例食管癌患者,男46例,女37例,年龄均在44~70岁.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时期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探讨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医院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对象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要求治好疾病,还希望得到尊重、重视、关怀、理解等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马华;徐彩霞;雷筱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循证医学与医院图书馆工作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模式.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大的区别在于临床医师在制定医疗决策时既重视已有的个人临床经验,同时又强调采用现有的、好的、客观的研究依据,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卢梅;张瑞霞;陈建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罕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病二例

    子宫内膜异位是妇科常见的病,但气管内、膀光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实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气管内,膀光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报告如下.例1:女,37岁.平时体质较弱、无结核、肝炎病况.1999年9月份人工流产1次,2000年3月份,开始出现反复咯血,咯血前自觉胸闷、气短、无痰及胸痛等症状,经反复胸透、胸片、胸部CT检查,排除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肿瘤等,给予对症治疗、咯血止,有时不经治疗4~6天后,自行停业咯血,反复咯血半年多未明确诊断,1次月经来潮量多,此时,咯血量也明显增多,味腥臭,临床将咳出物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紫红色组织一块,体积1×1×0.3cm3,镜下见:凝血块中代分泌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病理诊断:气管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明确诊断后,监床给予中药及服用18甲基炔诺酮及甲孕酮治疗,咯血量减少至今4年患者状态完好.

    作者:裴玉娥;徐建胜;李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折内固定理论的发展

    目的:探讨骨科内固定理论的发展方向.方法:回顾骨科内固定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各理论观点的主要思想内涵.结果:骨科内固定理论的发展是基于对骨折愈合机制的认识和新的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对骨科愈合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必然推动骨科内固定理论的发展.结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内固定理论的发展将朝着更符合骨折自然愈合的规律方向发展.

    作者:陈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与CT扫描影像对比

    本文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有完整病例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进行X线平片和CT扫描片重读,以期更好的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的各种影像学征象,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侯玉明;李秀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控制艾滋病,预防是关键

    艾滋病(HIV)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具有传播隐蔽、迅速和病死率高等特点.艾滋病至今尚无治愈药物和方法,但可积极预防,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由于艾滋病病毒只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不能穿过完好的皮肤粘膜,所以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等不会感染,也不会通过电话机、办公用品、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有效阻断上述三种传播途径,防止高危行为的发生,是预防艾滋病有效的方法.怎样做好艾滋病的自我防护呢?

    作者:田珊瑛;高峰;刘博;黄毅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是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特点是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病情反复发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人们在不断研究其发病机理同时,也在逐渐探索其治疗手段.利多卡因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局麻药物及抗心率失常药物.近年来,利多卡因是否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已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丹娜;陈宁;白波;邓海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空腹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糖耐量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糖耐量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16例空腹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及12例正常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1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同时分别测定血清胰岛素及C肽,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并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存在着葡萄糖耐量异常,血清胰岛素、C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这种糖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罗庆锋;许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房管理中护士长应如何教育护理人员防范护理纠纷

    1 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在治疗中护士直接与病人的接触机会多,工作中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即可造成病人的不满和纠纷,表现在护理方面的原因为护士方面:①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②执行和处理医嘱不严格,甚至出现丢漏处理:包括盲目执行错误医嘱和错误执行医嘱.③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造成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和污染等.④护士由于内在因素或外部因素导致情绪变化,引起的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常见的纠分之一.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语言交流的技巧掌握不适当,造成病人的误解.⑥自身修养和技能的低下,使患者产生不信赖感.⑦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个别护士在班上尽责尽职差,不去系统观察病人,掌握实情,使的病情记录模仿或照抄.患者方面:①由于近年来人们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做为医疗市场的消费者要注意在就医过程中明明白白消费.②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得到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均视为无形商品,病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专业性强,复杂的服务,它的服务费用是否该收,更有一部分素质差的患者为了逃避医疗费用,故意纠缠医务人员的不足,使一般的问题演变成纠纷激化矛盾.

    作者:吕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发病早期误诊为猩红热的川崎病一例

    患儿,女,11个月.因发热3天收入院.3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流涕,在当地诊所肌注地塞米松1次,体温减退两天,但患儿精神差.两天后仍发热,体温达40℃.体检:神志清,结膜充血,口唇红,咽部充血.

    作者:李晓明;宋天月;阎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剖腹产术中出血33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剖腹产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剖腹产术中出血是剖腹产中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均可危及产妇生命,现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段丽萍;乌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视慢性肾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我们针对临床上慢性肾炎的病人病程长,常出现许多并发症,如果控制不好,可迅速发展成尿毒症.所以,实施健康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可以防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改秀;潘云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目的:合理的使用微生态制剂,方法:查阅、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微生态制剂的医药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将临床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使用中注意事项进行综述.结果:微生态制剂能通过调整人体肠道菌群,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肠内异常发醇、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结论: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活菌与灭活菌两大类.在服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时,要注意控制水温;与抗菌药物、吸附剂及收敛剂错开时间服,以免失效或疗效降低.

    作者:周武杰;王凤华;何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产钳助产术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产钳术的使用指征及产钳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指导产妇临床正确合理使用产钳助产术,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产钳助产术¨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产钳助产率为5.00%,2年的产钳助产率为4.23%和5.64%,差异无显著性(x2=2.01 p>0.05);(剖宫产率却有上升趋势(x2=9.99,p<0.01);手术指征依以为胎儿宫内窘破,胎头位置不正,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胎吸失败者;并发症主要为母体软组织损伤;对新生儿影响以新生儿窒息发病率高.结论:只要产钳指征明确,按规程操作,产钳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结束分娩,使用方法得当对母婴影响较小.应重视阴道分娩,提高产钳助产技术,减少产伤,保证母婴安全,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脊髓空洞症一例

    患者,男,24岁.左半身节段性麻木3年,左手进行性萎缩.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半身麻木,节段性疼痛,右手肌萎缩,左上肢无力麻木,手掌变薄,变小,对掌困难,指间关节背伸屈曲畸形,经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诊断不明确,治疗无效果.于2004年3月19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查体,结合颈部核磁共振,诊断为,颈胸段脊髓空洞症,于2005年5月18日收住院.查体:左半身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温痛觉明显减退,触觉深感觉尚存,左前臂中段之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左手变小、薄,骨间肌萎缩,指间关节背伸屈曲畸形,5指不能分开,不能对掌,右上肢肌力3级,颈粗短,左Babinslin征阳性,左踝阵挛阳性,颈椎MRI:颈胸段脊髓空洞,头颅CT无异常.术中所见:枕骨大孔内陷,小脑扁桃体下移,手术方法:环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后部切除,小脑扁桃体电烧,中央管再通,凌形窝成形术.

    作者:云鸿;路建中;洪铸;胜利;崔克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穿琥宁不良反应4例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院门诊在静滴穿琥宁时发生不良反应4例,现分别报告如下.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女,34岁.因发热伴咽痛被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的葡萄糖液250ml和穿琥宁针(哈药集团三精加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4静滴,当滴注约30ml时,该患者感胸闷和气短,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P 120次/分,BP 70/40mmHg,考虑为穿琥宁引起的过敏反应,即停用穿琥宁,同时给予吸氧,地塞米松10mg静注,异丙嗪25mg肌注,约5分钟该患者上述症状渐减轻,30分钟后完全消失,同时血压和心率也恢复正常.观察2小时未再出现其他不适.

    作者:赵凤兰;檀素娟;张振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非语言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

    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通过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身心得到满足,下面将阐述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作者:侯瑞生;郭秀兰;马增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2例腰池置管持续引流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腰池置管引流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32例腰池置管引流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30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腰池置管引流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脑外科临床值得广泛开展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郭子泉;徐恩胜;赵建春;王雅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以尿频为主甲亢误诊一例

    患者,女,58岁,因尿频3个月就诊.自述近3个月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经抗炎治疗无好转,小便次数较前明显增多,每天约20余次.查体:T36℃,R23次/分,BP160/90mmHg.心率92次/分,律整,无杂音.

    作者:孙科;刘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外伤性脑梗塞(附三例报告)

    报告三例少儿急性外伤性脑梗塞.阐述本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小儿外伤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且与暴力大小不相称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作者:张向荣;王建良;冯利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