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重症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护理

蒋琼;张先红

关键词:喉软骨发育不良, 重症, 护理
摘要: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是指喉部组织(会厌、杓状软骨和杓会厌皱裂)过度软弱、松弛,吸气时喉组织塌陷堵塞喉腔上口而发生喉鸣甚至呼吸困难,不能维持正常通气。该病病程长,影响小儿喂养和吸收,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患儿可致喉阻塞,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我科于2012年5月17日收治1例重症喉软骨发育不良合并肺炎患儿,术前在我科保留气管插管住院52天,经过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和精心护理,无感染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干预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技能考试及口试,并调查2组对实习带教方法的态度。结果干预组理论、技能、口试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生对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传统带教方法的认可度。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老师带教、学生自学的能力。

    作者:龙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提高病区护理查房依从性的对策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的护理查房管理方法,提升护理查房效果。方法成立护理查房考核小组,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病区规范落实护理查房活动。结果全院护理查房真正落实次数逐年增加,护理查房记录更真实,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愿意参与或组织护理查房活动。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基层医院病区护理查房的依从性,提升护理查房质量。

    作者:蔡香娥;彭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介绍一种肠内营养液快速排气的方法

    输注肠内营养液通常采用输液排气法或使用肠内营养快速泵入排气法。但由于肠内营养输液器管道比较长(一般2.6m左右)、营养液较粘稠等原因,排气时间较长。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50 m L 注射器负压抽吸排气法,可显著缩短排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材料一次性50 m L注射器。2排气方法先关闭一次性肠内营养输液器的流量调节器,连接营养液瓶后,用一次性50 m L注射器与肠内营养输液器加药三通的侧孔连接,打开流量调节器,左手将三通下段反折于手心,大拇指和食指将滴斗向上倒置,右手持注射器回抽管路内空气,所形成的负压迫使营养液快速向下流。待滴斗内液面升至1/3~1/2时,倒转180°,营养液继续流至加药三通时,松开三通下段,反折三通上段,分离注射器,关闭三通侧孔,再松开三通上段管路,排尽剩余管路内空气,关闭流量调节器。

    作者:方傲华;余玲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研究高龄(年龄≥65岁)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以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和63例采用全肠外营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观察2组术前1天和术后10天患者营养指标(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全肠外营养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全肠外营养组。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董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型敷料在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美盐联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和渗液吸收贴)在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乳癌根治术后需伤口换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釆用美盐和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填敷伤口,再用渗液吸收贴覆盖于创面上;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敏感药物纱条填敷伤口,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上。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易于揭除敷料,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新型敷料(美盐联合亲水纤维含银敷料和渗液吸收贴)用于乳癌根治术后伤口换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罗春艳;程秀华;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4年《中国临床护理》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袋鼠包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介绍袋鼠包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方法。使用袋鼠包方便了剖宫产术后产妇哺乳,解决了手术后产妇因活动不方便、喂奶姿势不正确、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无法长时间协助喂奶的问题。

    作者:叶克凤;全丽丽;李彦;覃苗苗;邹华;张春明;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酸枣仁汤加涌泉穴按摩治疗更年期失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加涌泉穴按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4例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治疗,治疗组采用酸枣仁汤口服并配合涌泉穴按摩,1次/d ,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结论酸枣仁汤加涌泉穴按摩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有较好疗效,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唐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启示

    目的: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案例从原因、类型、人群、时间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人群是工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护理人员;易发生的类别是药物治疗尤其是注射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未落实“查对”制度;易发生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工作日的白班时间段。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工作的相关培训与教育、改革排班模式、制定详实的临床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是护理工作中减少与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保障。

    作者:李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硬膜下出血尿毒症患者1例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替代治疗方法,目前随着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变化,终末期肾病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老年透析患者也在逐年增加。我科收治1例老年脑出血透析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盈;张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音乐疗法在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分娩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由于对分娩过程缺乏认识,所以分娩对很多产妇而言是充满恐惧的,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要经历疼痛、焦虑以及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其中分娩疼痛又会引起心输出量、血压、呼吸频率、耗氧量和儿茶酚胺水平的改变,这些均有可能对产妇和婴儿造成危害[1]。尽管无痛分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许多产妇对无痛分娩时麻醉带来的副反应和意外[2]及接受无痛分娩后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感觉不满意。如何采用非药物方式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与焦虑就显得更为重要。音乐疗法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作为一种护理干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缓解产妇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以改善各项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出血量等[3-4]。现就音乐疗法在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梁少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儿的护理

    对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采取心理护理、用药的护理、帮助患儿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做好饮食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等措施,缓解疾病的进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蒋小梅;曾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和单纯间断滴注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滴注气道湿化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湿化效果、肺部感染情况、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情况、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董文平;徐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急诊护士执行皮内试验后,在注射单上记录观察时间的同时,会向患者进行口头告知。由于患者记忆力差、受外界干扰等原因,急诊患者往往不能准确记住皮试观察时间等告知内容,而急诊护士忙于其他工作,也可能错过该名患者的皮试观察时间,导致需要重新进行皮试,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时间的浪费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下降。我科设计了皮试告知单,在口头告知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发放给患者进行相关信息的告知,收到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气象因子影响下的脑梗死发病预测及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荆门市脑梗死逐日病例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发病情况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报模型。结果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温度、日照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人数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回归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应根据气象因素对脑梗死进行预防和护理。

    作者:王秀芳;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21例护理配合体会

    膝关节是人体复杂的关节,由内外侧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组成。单髁置换术是主要局限于内侧间隙关节的手术,由于只切除病变的关节面,切除的骨质较全膝关节置换少,植入人体的异物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保留骨量多、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我院骨关节科2012年开展的新技术,由于手术的难度大于全膝置换术,因此对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陶静娟;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废弃双腔鼻导管的再利用

    留置胃管是外科手术患者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胃管固定方面的问题,易造成胃管滑脱。传统固定方法主要依靠胶布的粘度进行固定,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胶布的粘性度受天气、时间、患者鼻部油脂分泌量、活动度等影响。同时频繁更换胶布,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我科从2011年开始,利用废弃双腔鼻导管进行胃管固定,在临床工作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青;刘齐芳;张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我科于2010年6月成功救治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患者入院初期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阿斯综合征,经及时行心脏电复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住院12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9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病史,于2000年3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前1周开始出现气促、腹胀、下肢水肿,间断出现晕厥及抽搐,在当地住院治疗无效,于2010年6月10日上午9时转入我院。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T 36.3℃,P 42次/分、R 23次/分,BP 140/90 mmHg(1 kPa=7.5 mmHg),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室率42次/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 改变,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障碍。诊断:①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起搏器功能障碍;③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抗心力衰竭治疗,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泵入。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正常,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脑钠肽3216 ng/m L。起搏器程控显示电池耗竭。患者于11日10:10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硫酸镁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13:15开始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抽搐及小便失禁。调整异丙肾上腺素滴速及静脉推注硫酸镁不能缓解,遂给予电复律治疗。16时行起搏器更换术。在送入导管室过程中,患者再次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及阿斯综合征,给予电复律后转变为窦性心律,17时起搏器顺利更换完毕。患者伤口Ⅰ期愈合,起搏器功能正常,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于2010 ;年6月22日出院。

    作者:张芳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断指/趾再植患者的临床护理

    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收治的389例断指/趾再植术后患者加强术后全身及局部情况的观察、评估、心理护理和康复的指导,再植成活率达83.8%。通过对手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保证了患者手术后再植肢体的成活率。

    作者:齐常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PICC延期维护致局部感染患者的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自1992年德国医生Forssmann 首次使用以来,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PICC的应用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或缩进、导管异位、血栓形成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1]。我科2013年6月收治1例 PICC 置管后11个月因未按时进行维护而导致感染患者,予以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君;唐静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