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

吕青青;潘文军;陈委琴

关键词:农村患者, 中药汤剂, 煎煮, 用药依从性
摘要:中药汤剂有着许多优点,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随症加减处方.但多数农村患者在中药煎煮与服用方面,相关知识欠缺,从而导致难以发挥汤剂的大功效.文章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ICU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于2014年收治128例住院患者,采用护理标识管理;另随机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于2013年收治120例住院患者,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前,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5.83%,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差错总发生率降低为0.78%,P<0.05;应用护理标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9.22%、100.00%,均显著高于应用前的88.33%、90.00%,P<0.05.结论:在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有效护理工作的差错率,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满意率.

    作者:周士燕;黄乐听;金和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农村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

    中药汤剂有着许多优点,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随症加减处方.但多数农村患者在中药煎煮与服用方面,相关知识欠缺,从而导致难以发挥汤剂的大功效.文章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吕青青;潘文军;陈委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传统口头交接班与床边交接班模式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传统口头交接班与床边交接班模式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8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1~6月实施传统口头交接班模式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实施床边交接班模式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各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满意度,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口头交接班比较,床边交接班模式更利于外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多妹;王丽家;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时间护理模式在溃疡出血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模式在溃疡出血病人管理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绍兴市中心医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溃疡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时间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患者配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配合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4.3%)明显低于观察组(93.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时间护理模式应用到溃疡出血病人的管理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少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改良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改良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与本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16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采用改良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分成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实施改良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对比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行为等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管理效果.结果:改良组与对照组患者经管理后的各项指标与管理前相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改良组患者管理后的空腹血糖值、体重指数、依从性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等又明显优于对照组管理后效果,P<0.05.结论:改良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可有效改变社区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知晓率,在血糖控制上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立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新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

    到大医院看病,听到多的抱怨就是排队次数较多.医院对此进行深入探索,适时推出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不仅从管理方面优化门诊流程,而且从临床方面实现了对门诊流程的优化,大程度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提高门诊医生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邱永进;刘祉呈;叶孜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提高手术室护士管理意识的措施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完善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护士长的监督带头作用、制定和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考核、建立分组管理、强调团队协作和激励机制,使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得以提高.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使全体人员参与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不仅可减小手术室的监管难度,还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增加手术安全性,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宋雯;陈莉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加强门诊病案质量的管理

    门诊病案是患者重要的健康档案,蕴含丰富的医学资源,同住院病案一样作为基本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不仅担负着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而且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具有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服务的职能.

    作者:魏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院校合作模式下的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医护理培训教师担负着培养优秀的临床中医护理人才的任务,培训师资队伍的质量势必影响中医护理培训质量.为此,中医药院校和中医院应合作规范师资遴选程序,建立培训教师数据库,进行师资培训,以期建立一支科学、可持续、优秀的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

    作者:杨莉莉;孙秋华;沈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的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认知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间对浙江省宁波市三甲医院的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患者安全态度的问卷调查,对其5个维度的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位安全氛围、团队氛围、管理感受、工作满意和压力认知;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安全文化态度受工龄、年龄和职称的影响,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低年资、低龄和低职称护士的安全文化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黄维维;朱珊莉;贺赛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较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近期在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98例,调查分析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较多,产妇的消毒制度不完善、护士经验不足及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安全事故.结论:在利用母婴同室加强母乳喂养,增强母婴交流中,可采取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等防御措施,保障产妇及婴儿健康.

    作者:潘佩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导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其临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临床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资料,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并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认真分析及总结造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其感染发生率,将安全隐患降到低水平.结论:合理规划病房格局、加强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是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琴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开放性实验教学中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开放性实验教学恰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性实验的引入,实验教学对实验室的要求,尤其是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管理好、使用好这些实验仪器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妍;张董喆;朱艳琴;李淑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500例患者按社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疾病危险因素知晓度、行为方式改变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88.8%,对照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72.5%,对照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社区-体化管理模式能增加患者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危害的了解.促使患者自觉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宋志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舟山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胃肠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脱管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8.34%,观察组为93.42% (P<0.05);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发生意外脱管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导管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预防意外脱管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药学质量监控对临床抗菌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究药学质量监控对临床抗菌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台州骨伤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进行抗菌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临床药学指导用药,而观察组患者在临床药学的指导下用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耐药率为23.42%,观察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34%.观察组患者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2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5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在临床药学的指导下用药,实施药学质量监控,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汤福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胆外科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效果

    目的:研究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16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压疮护理实施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3.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为77.50%.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中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能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西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睡眠是生理现象,睡眠质量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普通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一定的睡眠障碍,呼吸内科住院者患者作为一特殊群体,需要更充分的睡眠,其睡眠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减少睡眠障碍情况的发生,以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作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并提出对策.

    作者:冯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三级质控管理对血透室患者院内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控制血液透析室的院内感染,自2014年起,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实施三级质控管理,比较三级质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预防感染护理质量、感染控制得分和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三级质控管理后,护理人员在环境管理、消毒隔离、感染监控、无菌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得分高于管理前,患者感染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透室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感染风险,确保患者院内的治疗安全.

    作者:张彬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药特色优势技术是保障中药产业全链条、全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文章首先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继而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工作进行了分析,后对这一工作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全国开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打好基础.

    作者:袁盼;吴厚新;刘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