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蕾
通过对66例各种类型便秘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6例,男28例,女38例,年龄16~8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7天~50余年。长期滥用泻药38例,产后出现大便干结难解11例。患者表现大便干结如粟状,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或有排便不尽感,或无便意,大便数日不解。上述患者均经过粗纤维饮食、大量饮水、运动及麻仁丸、便塞停、果导等药物治疗收效不佳。直肠指检、排粪造影提示直肠前突伴粘膜松驰、脱垂30例,其中重度直肠前突8例,合并会阴下降等18例。结肠运输功能测定示结肠运输乏力32例,其中经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扩张、蠕动减少甚至消失,粘膜黑变11例。中医辨证:①脾虚伴肾阴亏32例。患者用泻药日久,泻药用量逐渐增大至无效,大便干结或烂溏,数日不解,无便意。舌苔白腻,舌尖红。②肾阴不足11例。大便干结如粟状,想解不易解出,经饮食调理无效。舌质红,少苔。③气血双亏11例。经产妇产后出现大便干结,大便费力。舌苔淡白。④脾虚中气下陷12例。大便不成形,日解数次,伴不尽感,不通畅,或想解大便努挣后仍不能解出。舌质淡胖有齿痕。
作者:陈斌;黄士明;孙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寻找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乳腺癌治疗组采用NVB加DDP配合中药“生血汤”治疗晚期乳腺癌。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52%,较CMF、ACMF化疗方案疗效明显提高。本方案尤其对于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疗效较好,均各有1例获得CR,有效率分别为75%(6/8)及70%(7/10)。治疗中骨髓抑制等化疗副反应明显低于有关文献报道,其中白细胞下降率仅为48%,说明中药“生血汤”能明显减轻NVB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毒副作用,且能对化疗药物产生增效作用。结论:NVB+DDP配合中药“生血汤”不失为目前治疗晚期乳腺癌较为理想的中西医结合方案。
作者:Chen Changhuai;陈长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于1998年2月~2000年2月,对临床确诊为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运用中药平喘栓剂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月龄6~35个月,平均11个月。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月龄5~32个月,平均10.5个月。全部符合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作者:吕继敏;蒋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儿科自1997年1月始应用日本国长野县埴科郡研制的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治疗56例婴幼儿腹泻,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1997年8月~10月婴幼儿腹泻患儿(5例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除外),诊断依据及病程分类参照1992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均为3岁以下,<6个月20例,~1岁28例,~3岁8例。腹泻病程:<3日20例,~7日22例,~14日5例,~2个月8例,>2个月1例。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47例(83.9%),迁延性腹泻8例,慢性腹泻1例。大便次数4~7次/日36例(64.2%),~10次/日18例(32.1%),>10次/日2例(3.7%)。大便性状以稀糊便为主27例(48.2%),水样便13例(23.2%),蛋花样便10例(17.9%),粘液便4例(7.1%),粘冻便2例(3.7%)。临床表现除腹泻外,发热18例(32.1%),呕吐20例(35.7%)。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示有白细胞和/或红细胞35例,其中WBC大于10只/HP 13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5例。
作者:吴静;樊慧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对痔核有明显硬化萎缩作用,特别对内痔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一般注射后24小时内即显效。笔者治疗千例内痔患者,体会如下。1 注射方法按照注射要求,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内痔,需分四步进行,即上自内痔以上的直肠上动脉区洞状静脉起始部,下至内痔的低部位,深达内痔区粘膜下层,浅为粘膜固有层,需在局麻或骶麻下进行。我们对住院病人按上述治疗,确可达萎缩内痔之目的,但对门诊病人该法似过于复杂。我们根据简便实用的原则,将消痔灵注射液与利多卡因配伍,在肛门镜下作直接注射,虽然内痔萎缩的程度逊于四步法,但同样能完善止血,部分混合痔也能内缩变小。
作者:吴厚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近代以该方化裁治疗胆囊炎、胰腺炎已屡有报道。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细菌性痢疾等胃肠疾病亦收到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1 胆汁返流性胃炎 王某,女,43岁,1998年5月6日初诊。患者因情志不遂于8个月前始感胃脘胀痛,纳食减少,口干口苦,经常吐出胆汁样的胃内容物,大便干结、2~3天1次。经服吗丁啉、雷尼替丁等治疗,病情未见改善。症见胃痛拒按,舌质尖边红,舌苔薄黄,脉弦滑。胃镜检查:胃粘膜黄染,幽门口有胆汁返流,胃粘膜组织学检查为浅表性胃炎。证属肝胆郁热,横逆犯胃。治宜疏肝利胆,通腑和胃,方选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青皮、陈皮、黑山栀各10g,大黄、丹皮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症状明显好转,守方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液色澄清,幽门口胆汁返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刘桂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炎性血栓性外痔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几年来运用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其中炎性外痔25例,血栓性外痔16例,炎性外痔伴内血栓形成8例,内痔嵌顿5例。2 治疗方法威灵仙80g,枳壳60g,先用水1000ml浸泡30分钟后,煮沸30分钟,乘热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降低后皮肤可入药液坐浴,时间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疗程3~12天,平均7天。3 治疗结果54例中治愈34例(63%),好转17例(31%),无效3例(占5%),有效率94%。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肛周皮肤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胜红;郝晓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有人发现西药实际上也和中药一样,具有“寒热温凉”等中药的药性[1],笔者也有同感。下面就三个方面来谈谈抗抑郁药的“寒热”药性。1 抗抑郁药对生物胺的作用有研究证明寒证时中枢、内脏、尿内5-НТ含量增多,儿茶酚胺(CAs)降低或变化不大;热证时则相反[2]。呈现寒象的阳虚者,尿中儿茶酚胺的排出量降低,阴虚虚热者则增高[3]。因此可以认为;主要对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主要对5-羟色胺(5-НТ)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寒性药”。另外因为抗胆碱能药作用于人体后,表现出口干、口苦、便秘、心悸、多汗等热象,因此也可以认为有很强的抗胆碱能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这样就可根据某种抗抑郁药对NE、DA、5-НТ及胆碱能的作用强弱来估计其药性,表1示抗抑郁剂对生物胺的作用[4]及药性估计。
作者:施和勋;傅文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但文献报道甚少,且多主张采用手术等方法治疗。现将笔者自1992年以来所遇的消化道异物85例诊治情况作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男81例,女4例,年龄9个月~72岁,平均年龄32.7岁。分别属食道、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直肠、肛管内异物,其中金属类异物80例(包括铅钢丝、钢锯条、旅行剪刀、尖头镊子、图画钉、金戒指、市称钩等),非金属类4例(包括塑料牙刷2例,竹片1例,热水瓶塞1例),金属非金属制品1例(钢笔)。服金属类异物达4次以上3例,多1例为7次,2~3次5例,1次73例,数量不一,多一次性自服钢针(长5cm)达46枚,铝锐片20片之多。84例急诊24小时入院,1例肛管内异物2天后入院。临床上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作者:俞志强;朱军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惊恐障碍是焦虑性神经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以惊恐发作为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笔者采用柴胡加龙牡汤加减结合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及心理疗法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30例,均为心理门诊病人,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5~45岁。病程30天~1年。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有关本病标准。
作者:郑志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肛肠科自1999年采用长效局麻止痛剂——复方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切口镇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90例,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4~72岁,平均40岁。病程7天~40年,平均1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年均39岁。病程3天~35年,平均10年。两组病种与术式见表1。
作者:徐国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在老年人髋部手术后重用丹参注射液,对减少术后创伤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46例,男66例,女80例,年龄均为60岁以上。手术分类: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6例,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1例,股骨颈骨折行双极型股骨头置换27例,其他内固定方法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γ髓内加锁钉或其他内固定方法37例。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67例中,男性26例,平均年龄65岁,女性41例,平均年龄67岁。
作者:蒋唯强;童培建;马镇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1999年间采用国产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22例,围手术期辅以中药辨证施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69.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类型:头下型19例,经颈型3例,对位均不良。22例均有骨质疏松和心电图改变(ST段下降或T波改变或心律失常,其中4例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另高血压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本组中有6例同时有两种以上伴发病。
作者:郑建波;高林山;朱小虎;罗建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儿久咳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单纯中、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作者采用中医健脾结合西医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130例,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6个月~1岁15例,1~3岁74例,3岁以上41例。病程均在14天以上,长90天,平均20天。随机分为西医组38例,中医组38例,中西医结合组54例。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80例,支气管炎50例。
作者:陈永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3~1999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6~63岁,平均43岁。全部符合1992年6月中华肾脏病学会黄山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强;陈娟;林国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从1991~1998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92例,其中绞窄30例,占粘连性肠梗阻32.6%。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82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1小时~11天,5小时内11例,72小时内5例,3~11天4例。临床表现:腹痛30例,腹胀17例,呕吐1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6例,肌紧张22例,休克1例,B超提示肠梗阻伴腹腔积液23例。有腹部手术史29例,其中阑尾手术史12例,肠穿孔4例,妇科手术4例,嵌顿疝3例,脾切除2例,胆道手术2例,胃大部切除2例。
作者:张焕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高压氧的同时合用锡类散灌肠,对照组口服偶氮磺胺嘧啶,疗程均4周,比较纤维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62.5%,P<0.01。结论:本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且有独到的针对性。
作者:宋庆江;王韶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81年~1998年采用单肢悬吊牵引、栅栏式夹板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9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54例,女42例。骨折类型:横断型45例,螺旋型34例,青枝型17例。骨折部位:股骨中上段18例,中段63例,中下段15例。致伤原因:车祸17例,坠落伤57例,产伤16例,病理性骨折6例,其中复合伤2例,伴有吸入型肺炎4例,硬肿症5例。
作者:王松克;林立;徐振;贺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2年以来,临安市建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较系统地进行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为了降低儿童死亡率,了解本市的儿童死亡原因,笔者将1992年~1999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从1992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通过全市儿童保健网每月上报儿童死亡报告卡,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死亡报告的业务管理。为防遗漏,市妇幼保健院每年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死亡漏报调查,与当地防疫、乡政府、公安部门进行有关资料核实,并逐村逐户调查复核。1.2 方 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死因分类。将我市8年的儿童死亡资料分成0岁(其中含新生儿)与1~4岁两个组别,计算出死因顺位和各因素与儿童死亡的关系。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计算器,计算与其相关的相对数,死因顺位、死亡率等。
作者:沈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采用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肌扭伤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2例,女18例,年龄20~85岁,病程1~10天。均无腰椎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患者取站位,双手平放桌面上(手背朝上),选准腰痛穴(手背腕横纹上2寸处,拇指与食指及次指与小指之间),向内45度进针。根据病人体质虚弱,病情轻重,时间长短进行不同程度捻、转、提、插,达到较强的酸、胀、麻、重等感觉,行针30秒。嘱患者左右前后摆动腰部或医者、家属帮助活动腰部。2分钟后再行针30秒后即可。左侧腰扭伤针刺右侧腰痛穴,右侧腰扭伤针刺左侧腰痛穴。
作者:金洪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