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娜;徐威;董卫国;郭绪峰
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脂肪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异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现阶段,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及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许多新的证据表明,一些酶、细胞因子、蛋白超家族等作为共调节因子级联激活或抑制转录因子进而调控成脂基因的表达,在成脂分化中起关键性作用.早期学界对成脂分化的认识大多集中在前脂肪细胞终末分化阶段,而对于间充质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定向及前脂肪细胞的早期分化的转录调控机制所知甚少.基于近年来对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及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分子及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本文就转录因子及共调节因子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及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媛;高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我们通过改进血管重建及部分外科手术技术,建立了猪同种异体原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大白猪20头,供受体各10头,体重22~25 kg,雌雄不限.2.麻醉:术前肌肉注射氯胺酮20 mg/kg、地西泮0.4 mg/kg以及阿托品0.06 mg/kg行诱导麻醉,术中丙泊酚150 μg,/(kg.min)维持麻醉.3.小肠移植:游离解剖出供体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支配末端回肠的终末支及其所支配的回肠袢,UW保存液灌洗后留取中段灌洗较佳的小肠约200 cm供移植用.分离保留受体SMA、SMV支配回肠的终末支(长约1.5~2.0 cm)及3.0~5.0cm血供佳的末端回肠以备肠吻合用.供受体血管行端端连续吻合[1].受体近端空肠与距移植肠近端约10 cm处小肠行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脱出腹壁行肠造口,以备术后肠黏膜取检,供受体末端回肠行端端吻合术.术中及术后连续3d给予头孢他啶(100 mg/kg)、甲硝唑(10 mg/kg)预防感染,术后每天给予他克莫司注射剂(FK506,0.1 mg/kg)预防排斥反应.
作者:郭明晓;路春雷;陈东峰;张海峰;高鹰;李幼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犬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30条雄性杂交犬,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术中未使用乌司他丁)、U1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1万U/kg乌司他丁)和U2组(预充液中加入2万U/kg乌司他丁).分别于手术前、麻醉诱导后、CPB开始30 min、停CPB时、CPB后2h和术后24、72、120 h采集血样,观察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对照组在CPB开始30 min分别为(11.12±2.45) mmol/L、3.32±0.44]直至术后72h[(6.01±0.65) mmol/L、1.71±0.28]较CPB前升高,U1、U2组CPB开始30 min[(9.12±2.09) mmol/L、2.47±0.39和(8.42±1.95) mmol/L、2.51±0.31]至术后24 h[(10.22±2.04) mmol/L、2.32±0.35和(8.89±1.56) mmol/L、2.44±0.41]较CPB前升高,U1、U2组在CPB开始30 min至术后72 h时低于对照组(P<0.05).3组犬胰岛素水平和TNF-α浓度在CPB开始30 min至术后24h较CPB前升高,但U1、U2组浓度较对照组低(P<0.05),U1和U2组各时间点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TNF-α 浓度在停CPB时、CPB后2h较U1组低[(32.55±7.59) mmol/L比(48.24±8.22) mmol/L,(47.37±8.59) mmol/L比(66.51±10.53) mmol/L] (P <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缓解犬CPB手术后的胰岛素抵抗,该作用与乌司他丁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周涛;李遂宁;向道康;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对出血性休克复苏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80只,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ω-3PUFA低(10 mg/kg)、中(3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建立出血性休克模型,待进入复苏期后记录各组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并检测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内毒素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相关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体(MPO)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复苏期30 min ω-3PUFA高剂量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105.1 mmHg(1 mmHg =0.133 kPa)、319.2次/分和69.4 mmHg,显著高于模型组的69.6 mmHg、310.5次/分和38.1 mmHg;ω-3PUFA可以升高大鼠在失血性休克后复苏期的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同时,ω-3PUFA还可以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复苏期TNF-α 、IL-1β、MDA、MPO和内毒素的含量,增加SOD的含量.结论 ω-3PUFA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童波;朱承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弓状韧带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是肘管综合征(CuTS)常见的病因[1],但具体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CuTS中弓状韧带小分子RNA(miRNA,rnj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材料与方法术中取标本并行Affymetrix基因芯片分析.miRWalk及Bioconductor软件用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设计两两比较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任一鸣;周先虎;魏志坚;樊保佑;林伟;刘燊;郝岩;冯世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部位及病理类型脑肿瘤焦虑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对接受手术的脑肿瘤患者术前2~3d及术后7~10d进行评估,分析其焦虑状况和临床特征.结果 全部病例中术前焦虑病例数及患病率为101例、72.1%,评分均值为(17.24±6.68)分.术后焦虑病例数及患病率为13例、9.2%,评分均值为(9.18±3.87)分.术前、术后受试者焦虑评分及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脑肿瘤组手术前后焦虑评分及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t=16.42,P<0.05;t=12.42,P<0.05).脑外、脑内肿瘤组,左、右、双侧病变组手术前后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t=11.40,P<0.05;t=16.87,P<0.05;t=11.75,P<0.05;t=14.19,P<0.05;t=9.17,P<0.05).术后焦虑患病率明显低于术前(x2=34.19,P<0.05;x2=78.97,P<0.05;x2 =32.80,P<0.05;x2=52.46,P<0.05;x2=31.35,P<0.05).结论 部位和病理类型不同的脑肿瘤患者术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后焦虑评分及患病率较术前明显降低.恶性、脑内、双侧半球病变脑肿瘤者焦虑患病率高于良性及其他部位者.
作者:张红波;陈谦学;李云涛;谈胤求;袁凡恩;李明昌;田道锋;徐海涛;陈志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神经干细胞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修复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针对神经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及文章进行总结,在基础研究方面,干细胞的特性、取材、定向诱导分化、移植以及神经功能修复功能已有很多突破,随着国内对干细胞应用前景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正逐步展开;在临床研究方面,由于费用、市场规范化等多方面原因,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于国外.但是,随着国内对于神经干细胞兴趣及研究不断深入,干细胞的治疗的临床转化及推广将有更进一步突破.
作者:雷霆;王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就诊的5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骨折(157例)和未发生骨折(343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并对7种可能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高和绝经时间与骨折发生率无明显相关(t身高=0.305,P>0.05;t绝经=-1.240,P>0.05),而年龄、体重、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与骨折发生率显著相关(t年龄=3.132,P <0.01;t体重 =2.136,P<0.05;t肌肉厚度=-8.829,P<0.01;t肌力=-4.369,P<0.01;t骨密度=-9.651,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重、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且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为保护因素(β肌肉厚度=-2.575;β肌力=-0.022;β骨密度=-9.982),而年龄和体重为危险因素(β年龄=0.078;β体重=0.054).结论 年龄和体重越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性较大,而骨密度、肌力和肌肉厚度越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则越小,临床上可针对这3个保护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以期达到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蒋雪生;李建有;周国顺;姬亚峰;李雄峰;詹碧水;张少群;陈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上调三联组氨酸核苷酸结合蛋白2(Hint2)表达对结肠癌细胞SW620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int2表达调控SW620侵袭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慢病毒pLVX-IRES-ZsGreen1-Hint2载体转染293T后构建Hint2过表达SW620Hint2+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int2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侵袭数目和迁移距离,分析其与Hint2表达的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Hint2过表达的SW620Hint2+细胞;SW620Hint2+组细胞Hint2蛋白表达量为SW620组的3.1倍;SW620Hint2+组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显著少于SW620组[(52.33±5.05)%比(112.83±10.11)%,P<0.05].SW620Hint2+组迁移的细胞数显著少于SW620组[(51.17±11.64)%比(111.17 ±11.64)%,P<0.05].划痕实验24 h后SW620Hint2+组细胞迁移的平均距离显著短于SW620组[(0.37 ±0.03) mm比(0.71±0.04)mm,P<0.05].细胞Hint2的表达水平与其侵袭及迁移能力呈负相关(r=-1.000,P<0.01).结论 成功构建后的SW620Hint2+细胞株稳定过表达Hint2,其侵袭及迁移的能力明显下降,由此提示Hint2的上调可能参与结肠癌细胞转移和迁移能力的负性调控.
作者:周飙寰;王欢;蔡少鑫;杨常顺;王乐;李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针对MSI1基因的小分子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检测其在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MSI1短发卡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pGCL-绿色荧光蛋白(GFP)-MSI1,用293T工具细胞包装后,转染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实验分为3组:(1)空白组;(2)阴性对照组;(3)pGCL-GFP-MSI组.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72 h后pGCL-GFP-MSI1的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U-87MG细胞内MSI1蛋白和肿瘤干细胞标记蛋白HES1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pGCL-GFP-MSI1转染后U-87MG细胞1~7 d的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U-87 MG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U-87MG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GCL-GFP-MSI1转染后对U-87MG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GCL-GFP-MSI1慢病毒载体,并成功转染U-87MG细胞,荧光显微镜显示转染效率达8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CL-GFP-MSI1抑制U-87MG细胞中MSI1蛋白(31.64%)和HES1蛋白(37.25%)的表达(P<0.01);MTT结果显示转染pGCL-GFP-MSI1后第3天起U-87MG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转染pGCL-GFP-MSI1后U-87MG细胞的克隆形成数明显下降(27.24±2.52,P<0.0l);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pGCL-GFP-MSI1转染后U-87MG细胞的侵袭细胞数明显下降(18.24 ±3.52,P<0.01);FCM结果表明pGCL-GFP-MSI1转染后明显提高U-87MG细胞的凋亡率(22.81%,P<0.01).结论 MSIl-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能特异性下调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中MSI1的表达,通过降低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活性来抑制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付锴;宫睿;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H2的表达与新型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临床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EZH2和Ki-67的表达水平,同时结合乳腺癌的病理检查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按照新型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乳腺癌进行分型;使用x2检验分析比较EZH2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与乳腺癌新型分子分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ZH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术后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在乳腺癌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分期、ER、PR表达等临床病理参数明显相关(P<0.05).30例非三阴性型乳腺癌患者中占EZH2高表达为11例,低表达为19例;三阴性乳腺癌占12例,其中高表达10例,低表达2例,EZH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67,P<0.05).且EZH2的表达在4组乳腺癌分子亚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9.24,P <0.05).在随访超过5年的42例乳腺癌患者中,EZH2高表达的患者有6例死亡,2例复发、转移;EZH2低表达的患者有2例死亡,1例复发、转移.EZH2高表达组与EZH2低表达组的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在三阴性型乳腺癌高表达,它可成为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作者:李杰宝;喻晓程;田野;张家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磷脂酰肌酶3激酶催化亚基(PI3KCA)突变和18F-FDG正电子发射显像(PET)/CT的摄取(SUV)率以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测定7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PI3KCA突变率,并分析其和18F-FDG摄取率及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PI3KCA突变率高的患者,其18F-FDG摄取率较PI3KCA突变率低的患者相对较高(平均SUV值分别为17.3和8.4,P<0.05).但PI3KCA突变率高的乳腺癌患者,其新辅助化疗疗效低于未突变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比率分别为20.0%和65.2%,P<0.05).同时,PI3KCA突变率高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突变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1.3个月和43.6个月,P<0.05).结论 PI3KCA突变与18F-FDG摄取率正相关,而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负相关,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子之一.
作者:李学瑞;王淑侠;李振中;温灵珠;龙晓雨;陈宇;郭子柏;张国淳;祖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血清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高钠血症组)、重型颅脑损伤血钠正常患者(正常血钠组)各20例,取同期成年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其血清AVP、ANP的含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组、正常血钠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VP水平分别为(9.38±4.00)、(21.04±3.51)、(12.94±4.11) pg/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NP水平低于正常健康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型颅脑外伤高钠血症组与正常血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抗利尿激素可能是高钠血症发生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因素之一.(2)ANP可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性指标;但ANP可能未参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生.
作者:魏德;钟先坤;林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Slit同源蛋白2(Slit2)及其受体跨膜受体蛋白1(Robo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个样本的正常脑组织及55个样本的低、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比较Slit2/Robo1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强度,并分析其与MVD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比较,Slit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下降,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Slit2的表达强度越低,甚至完全不表达[正常脑组织组、低级别组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组表达强度为(+++)和(++++)的百分率分别为100.00%(10/10)、69.23%(18/26)、10.34%(3/29)].Robo1的表达强度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正常脑组织组、低级别组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组表达强度为(+++)和(++++)的百分率分别为0.00%(0/10)、84.62%(22/26)、93.10%(27/29)].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3组之间的Slit2、Robo1的表达强度及MVD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检测的所有3组样本中,Slit2和Robo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43,P<0.05),Slit2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751,P<0.05),而Robo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59,P<0.05).结论 Slit2可通过其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抑制胶质瘤发生、迁移、浸润.
作者:刘力强;李文华;方艳伟;孙志敏;闫中杰;南成睿;赵宗茂;耿少梅;焦保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骨肉瘤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MG63和U2OS骨肉瘤细胞株,取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骨肉瘤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取100 mmol/L阿司匹林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取10、50、100 mmol/L阿司匹林处理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p65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0.1、1.0 mmol/L阿司匹林处理24h后对MG63和U2OS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10 mmol/L(P<0.05)、50 mmol/L(P<0.05)、100 mmol/L(P<0.01)、200 mmol/L(P<0.01)的阿司匹林处理24 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100 mmol/L阿司匹林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具有时间依赖性;MG63和U2OS骨肉瘤细胞G2/M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77.56±6.38)%、(79.12±10.66)%比(40.68±5.98)%、(41.54±6.17)%,P<0.05];细胞早期凋亡(29.64%比2.49%,24.95%比2.62%,P< 0.01)和晚期凋亡(27.94%比7.05%,28.76%比8.49%,P<0.01)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10、50和l00mmoL/L阿司匹林处理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而p65蛋白表达均弱于对照组,且随着阿司匹林浓度增加,Caspase-3和p65蛋白表达强度差异明显.结论 阿司匹林可能通过调控Caspase-3和p65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
作者:尚晖;王达义;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与血清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其中Hunt-Hess 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Ⅳ级8例,V级5例,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8 h内入院.于发病后第3天、1、2周时检测血清BNP水平.比较Hunt-Hess同级患者不同测定时间点血清BNP水平和相同测定时间点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血清BNP水平.结果 发病后第3天、1、2周3个时间点的血清BNP水平分别为:Hunt-Hess Ⅰ级:(32.34±12.89)、(33.97±11.56)、(30.94±10.20)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Ⅱ级:(33.48±11.96)、(34.57±12.01)、(29.78±11.73)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Ⅲ级:(49.87±19.16)、(89.57±24.36)、(51.45±20.6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Ⅳ级:(79.46±23.48)、(125.72±39.78)、(81.71±25.4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V级:(91.12±29.46)、(153.84±50.96)、(90.87±31.4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检测时间点,Hunt-HessⅢ~V级患者血清BNP水平较Hunt-Hess I~Ⅱ级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BNP水平与Hunt-Hess分级呈正相关.
作者:王玉社;王勇;陈航;史锡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Res(0、10、25、50 μmol/L)处理肝癌Bel-7404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的表达水平.结果 Res对肝癌Bel-7404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MTT比色法检测各组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能力,各组(0、10、25、50 μ mol/L)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522±0.006、0.451±0.018、0.265±0.016、0.117 ±0.009.与0μmol/L Res组[S、G2/M期:(10.33±3.06)%、(14.67±4.04)%]比较,25 μmoL/L Res组肝癌细胞S期阻滞增加[(31.67±4.73)%;P<0.05],50 μmol/LRes组肝癌细胞S期阻滞及G2/M期阻滞均明显增加[S、G2/M期:(37.67±6.51)%,(27.00±6.56)%;P<0.01];Cyclin的表达水平随着Res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Res对肝癌Bel-7404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效应及凋亡诱导效应,对细胞周期具有阻滞效应且有浓度依赖性.高浓度的Res将肝癌Bel-7404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M期,能更好地发挥抗癌作用或协同抗癌作用.
作者:郭峰;郭德良;潘乐玉;胡守国;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应用2-(4-吗啉基)-8-苯基-4氢-1-苯并吡喃-4酮(LY294002)对替莫唑胺耐药胶质瘤细胞株U251/TR细胞增殖、侵袭及耐药性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LY294002作用于细胞株U251/TR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膜联蛋白V(Annexin V)法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核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等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 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蛋白的表达.结果 LY294002组与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相比自培养第2天起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LY294002组Transwell穿过细胞数[(43.60±1.54)个]较空白对照组[(81.90±1.64)个]、DMSO组[(82.10±1.07)个]明显减少(P<0.05).LY294002组细胞周期被明显阻滞在G0/G1期(67.44%),S期(30.56%)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36.05±1.99)% (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组能有效抑制p-Akt、MMP-2、MGMT、NF-κB、bcl-2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而上调Caspase-3表达(P<0.05).结论 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的LY294002显著抑制了U251/TR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LY294002下调了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MGMT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潘强;朱琳;刁兴涛;宋纯玉;刘秀云;刘振瑞;岳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DNA聚合酶-β(DNA pot-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75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DNA pol-β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转染siRNA-DNA pol-β以观察DNA pol-β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同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DNA pol-β的表达显著升高(2.80 ±2.27比3.49±2.56,P<0.01),淋巴结转移与DNA pol-β的表达呈正相关(x2=5.580,P<0.05).同空白对照组(23.0±4.0)和阴性对照组(20.1±3.8)比较,siRNA-DNA pol-β转染组(10.1±2.5) 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DNA pol-β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可能是乳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之一.
作者:郑英斌;韩娜;侯帅恒;解璞;赵文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大豆苷元(DAI)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与分化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分成对照组和不同浓度DAI干预细胞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1、10、20、40、80、160 μ mol/L DAI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20、80 μmol/L DAI作用24h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对照组、20、40、80 μmol/L DAI作用48 h的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20、40、80 μmol/L DAI干预48 h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磷酸苯二钠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对照组、10、20、40 μmol/L DAI干预6、9、12d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1、12、24 d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10、20、40 μmol/L DAI组细胞内钙盐沉积.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1、10、20、40、80、160μmol/L DAI组24 h和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91 ±6.29)%、(12.53±4.28)%、(18.80±4.14)%、(25.25±5.43)%、(43.99±0.71)%、(50.33±4.17)%和(12.17±4.87)%、(27.49±0.10)%、(31.06±2.86)%、(41.95±3.07)%、(61.53±4.02)%、(62.81±1.48)%,各DAI组均抑制MG63细胞增殖活性,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F浓度=71.44,P<0.01;F时间=25.69,P<0.01).20、80 μmol/L DAI组中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80μ moL/L DAI组中细胞凋亡率高(F主时间=2 690.97,P <0.01;F浓度=5 684.50,P<0.01),TUNEL法结果显示凋亡细胞数量随DAI浓度的升高而增多,两者呈正相关(F=17.29,P<0.01).PPARγ mRNA表达随DAI浓度增加而升高(F=266.93,P<0.01),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128.25,P<0.01).10、20、40 μmol/L DAI组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F浓度=2668.96,P<0.05;F时间=1 015.33,P<0.05),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升高(F浓度=715.66,P<0.05;F时间=7 635.5,P<0.05).DAI组细胞中矿化结节形成量明显增多.结论 DAI可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激活PPARγ途径诱导MG63细胞发生凋亡和分化.
作者:李欣洁;米洋;徐琰;王亚东;关红亚;李洁;李月白;王义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