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霞;夏永宏;王静;高艳玲;刘鲁沂
白细胞介素(IL)-7受体α链(IL-7Rα) CD127是CD4+ CD25+ Tregs细胞重要的鉴定指标[1].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关键环节,它能够识别抗原.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形成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CDR3区”具有多样性.不同的T细胞具有不同的CDR3序列和长度,测定CDR3序列可以反映T细胞功能[2].我们利用毛细吸管电泳技术在筛选出单/寡克隆性增生的TCR β链的T细胞受体β链区域(TRBV)家族并进行测序.
作者:任宇;杨伟明;姚新生;刘勤;骆礼波;苏晓玥;贺新媛;石磊;陈梦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核外体在细胞间沟通和调控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为深入研究细胞分化、损伤及修复的机制提供了新方法.现今,核外体用于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已得到可喜的成果.本文旨在介绍核外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中的新进展.
作者:秦蕴豪;张长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1倍ED95顺阿式曲库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Ⅰ组(n=40)和Ⅱ组(n=39).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5 min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Ⅱ组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4%时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各组气管插管条件评分;采用神经肌电监测仪监测喉返神经诱发肌电位,于手术40 min时每隔5 min记录肌电信号,直到手术80 min;实验过程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 两组Cooper评分,Ⅰ组为8.6±1.3,Ⅱ组为7.5±2.2.与Ⅱ组比较,Ⅰ组麻醉医生对气管插管条件评价较高(P<0.05);两组不同时点神经肌电信号波幅值分别为,Ⅰ组为(1 163±723)、(1 196±787)、(1 201 ±987)、(1 287±946)、(1 258±836)、(1 306±963)、(1 327±954)、(1 306±824)、(1 316±967) μV;Ⅱ组为(1659±1 140)、(1 684±1 032)、(1 689±983)、(1 698±1 040)、(1 606±939)、(1 623 ±891)、(1 597±961)、(1 683±962)、(1 591 ±908) μV.与Ⅱ组比较,Ⅰ组各时点肌电信号波幅降低(P<0.05),而2组均测得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信号(V/R信号),信号连续性满足监测要求.术中DBP、SB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1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不影响术中喉返神经监测.
作者:韩阳东;赵岩;屈昊;陈鹏;梁枫;李龙云;赵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环氧合酶-2(COX-2)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1],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以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裸小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来实现的[2].本实验旨在观察α-干扰素(α-IFN)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邱晓昕;刘景诗;左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在结肠癌中表达.方法 纳入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107例,组织芯片中SLPI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SLPI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LPI表达与性别及年龄无相关(P>0.05);而SLPI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相关(P<0.05);SLPI在结肠癌中呈阳性表达,而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结论 SLPI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张鹏;张景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大脑中动脉线栓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只.对3组大鼠采用不同线栓插入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分别检测3组大鼠的模型制作成功率、术后72 h内死亡率、平均手术时间及插入线栓所需时间.观察术后72 h存活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C组大鼠术后72 h内死亡率为5%、平均手术时间为(18.20±0.99) min,插入线栓所需时间为(3.05±0.23) min,均低于A、B组(P<0.05).3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均显示有明确脑梗死病理改变.结论 C组大鼠所用的改良手术方法能明显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更加快速、有效的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作者:朱宁;陈东晖;刘合玉;李付广;郑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胃癌标本差异蛋白表达.方法 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的手术患者12例,其中淋巴结转移标本6例,无淋巴结转移标本6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胶图分析、质谱分析及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筛查并鉴定差异蛋白,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证实.结果 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查询,发现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共存在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种差异蛋白为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其在转移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Q-PCR检测证实CytB转移组明显降低(P<0.05);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检测发现,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率为(14.42±3.62)%,明显少于无淋巴转移组[(22.32±0.02)%,P<0.05].结论 CytB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促进胃细胞发生转移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呼吸链,引起继发性氧自由基(ROS)产生增加,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作者:鲁力;谢敏;谈凯;魏少忠;王彦峰;叶啟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二氮嗪后处理组(DE组)及二氮嗪±5-羟基葵酸(5-HD)后处理组(DE+ 5-HD组),测定各组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AI),检测肺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与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光镜及电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DE+ 5-HD组肺组织AI明显增大[I/R组(32.42±4.57)%比Sham组(1.87±0.37)%;DE+5-HD组(31.51±5.33)%比Sham组(1.87±0.37)%,P<0.05];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加[I/R组(0.83±0.07)比Sham组(0.44±0.04)、DE+ 5-HD组(0.81±0.07)比Sham组(0.44±0.04),P<0.05];bcl-2/bax比值明显减低[I/R组(1.20±0.16)比Sham组(1.45 ±0.10)、DE+ 5-HD组(1.22±0.15)比Sham组(1.45±0.10),P<0.05];与I/R组和DE+ 5-HD组比较,IPO组和DE组肺组织AI明显减小[IPO组(15.43±2.32)%、DE组(15.19±3.46)%比I/R组(32.42±4.57)%、DE+5-HD组(31.51±5.33)%,P<0.05]、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IPO组(0.69±0.05)、DE组(0.65±0.04)比I/R组(0.83±0.07)、DE+ 5-HD组(0.81±0.07),P<0.05]、bcl-2/bax比值表达升高[IPO组(1.84 ±0.33)、DE组(1.86±0.27)、I/R组(1.20±0.16)、DE+ 5-HD组(1.22±0.15),P<0.05];I/R组各指标与DE+ 5-HD组、IPO组各指标与D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氮嗪后处理可以通过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肺保护的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成鑫;葛圣林;时应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输尿管支架修复战创伤性输尿管损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行设计定位爆炸装置,构建战创伤输尿管损伤动物模型.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输尿管支架和双J管分别置入损伤段输尿管,6周时模拟临床实际取出双J管,通过静脉肾盂造影(IVP)、肾图及组织学方法评估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输尿管支架修复输尿管战创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术后18周,影像学检查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输尿管侧未见明显输尿管支架影,提示支架已降解排出,输尿管引流通畅;而双J管侧输尿管及肾盂出现中、重度积水;肾图提示双J管侧肾小球滤过率由术前(32.10±3.56) ml/min下降至(15.00±3.35) ml/min,半排时间由术前(4.80±0.75)s延长至(13.10±1.26)s;而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输尿管支架侧,各时间点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雷帕霉素输尿管支架侧组织反应轻,生物相容性好.结论 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输尿管支架可有效地修复输尿管损伤,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忠新;谭海颂;符伟军;许永德;李钢;王晓雄;刘振湘;白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从人脑胶质瘤新鲜标本中分离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完成鉴定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肿瘤组织经过机械法和胰酶消化后经梯度离心法所得的单个细胞悬液使用磁珠分离法筛选CD133阴性细胞进行培养.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标志物,使用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亚群的生长曲线和促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结果 脑胶质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该细胞阳性表达CD73、CD90、CD105,而阴性表达CD14、CD45、CD31,体外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且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结论 胶质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脑胶质瘤微环境中,并可能对脑胶质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作者:付朋;黄琴;姜晓兵;王旋;张方成;赵洪洋;项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外源性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和PANC-1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PARC(0、0.5、1.0、3.0、5.0、10.0 mg/L)作为实验组,以空白组作对照,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将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和PANC-1中加入5 mg/L外源性SPARC,以空白组为对照,培养24 h,采用单个细胞移动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Matrigel侵袭力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外源性SPARC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10.0 mg/L外源性SPARC可使Mia PaCa-2和PANC-1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下降(32.8±7.4)%和(32.5±1.8)%.5.0 mg/L外源性SPARC能够使Mia PaCa-2和PANC-1细胞在24 h的移动距离分别下降26%和39%,细胞侵袭转移数目分别下降30%和56%.结论 外源性SPARC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外基质成分对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产生影响.
作者:孙烈;陈国卫;尹杰;朱静;田孝东;杨尹默;万远廉;刘玉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性别决定基因相关HMG盒基因-6(SOX-6)对体外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人胶质瘤母细胞细胞瘤LN229细胞株体外培养后,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以SOX-6 siRNA、Control siRNA-A转染后培养,空白组常规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法鉴定SOX-6 siRNA转染成功率,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改变.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SiRNA转染率>80%;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实验组SOX-6表达显著降低(0.427±0.032比0.612±0.055比0.609±0.049),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吸光度(A450)值在24、48、72 h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采用siRNA沉默SOX-6基因可调控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作者:张秋生;张猛;黄贤键;刘晓佳;李维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缺乏早期诊断标准.我们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通过检测肾癌患者、肾脏良性占位病变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蛋白质图谱,寻找出有显著差异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拟为早期诊断肾癌提供一种全新、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涛;木拉提·热夏提;威力江·赛买提;王玉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难治性肿瘤.其中,恶性胶质瘤由于侵袭性强、复发时间短、预后差,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常驻的免疫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抵御外来病原侵入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胶质瘤组织中伴随着大量小胶质细胞浸润,但其固有的免疫特性被显著抑制,不再扮演神经系统“守护者”的角色.与此相反,它对胶质瘤的增殖、侵袭等生物学特征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雷霆;胡峰;张华楸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AUSP)与脑肿瘤干细胞(BTSCs)标志物CD133之间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1)取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AUSP、CD133的表达,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HAUSP+细胞和CD133+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2)血清剥夺法从U87胶质瘤细胞株分离培养BTSCs,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免疫细胞荧光双重染色观察HAUSP及CD133在不同时期表达.结果 Ⅱ~Ⅳ级胶质瘤中HAUSP+细胞率分别为(25.9±11.3)%、(49.8±19.8)%、(63.7±20.4)%;CD133+细胞率分别为(12.60±3.49)%、(18.90±5.81)%、(24.80±7.54)%,不同级别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USP+表达和CD133+表达呈正相关(r=0.915,P<0.01);随着U87胶质瘤干细胞分化,HAUSP、CD133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HAUSP与干细胞标志物CD133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HAUSP在维持脑胶质瘤干细胞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状态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程传东;牛朝诗;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膀胱原发性嗜铬细胞瘤非常罕见,在膀胱肿瘤中所占比例不到0.05%[1],大多数患者因具有“排尿相关发作症状”的病史而得到确诊[2].我们报道了1例因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术前并未得到确诊患者.
作者:吴光;蒋民军;陈建春;侯建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中β1整合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β1整合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41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标本中β1整合素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中β1整合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1例中有29例(70.7%)肝转移癌β1整合素表达阳性.29例中28例(96.6%)有脉管侵犯,明显多于无脉管侵犯者(1例,3.4%);26例(89.7%)有淋巴结转移,明显多于无淋巴转移者(3例,10.3%);Ⅲ期(9例)+Ⅳ期(16例)共25例(86.2%),明显多于Ⅰ期(0例)+Ⅱ期(4例)共4例(13.8%);中分化18例(62.1%)+低分化11例(37.9%),明显多于高分化者(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中β1整合素表达与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β1整合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苏琳;吕春龙;高品;纪奕顺;郑淑龙;高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sGP73)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3例正常人以及65例PLC患者sGP73水平,并比较24例Ⅱ期P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以及22例Ⅰ期PLC患者手术前后sGP73水平的变化.结果 PLC患者sGP73水平[(212.19±18.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60±3.74) μg/L,P<0.01],sGP73水平与PLC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Ⅲ期[(228.79±11.99) μg/L]明显高于Ⅱ期[(216.21 ±8.10) μg/L],Ⅱ期明显高于Ⅰ期[(192.03±8.26) μg/L],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PLC患者sGP73水平[(211.07 ±8.22) μg/L]明显低于介入治疗前[(216.21 ±8.10)μg/L],手术后PLC患者sGP73水平[(183.50±8.49)μg/L]明显低于手术前[(192.03±8.26) 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GP73水平检测有助于PLC疗效的评估及预后预测.
作者:李涛;陈义雄;陈存飞;戴维;陈娇;黄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组织块法与酶消化法两种不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探讨更有效的输尿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取临床肾癌切除术后患者的1段输尿管,分成2组,分别利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培养的尿路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成功率以及细胞长出所需平均时间.通过倒置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原代培养细胞的鉴定.结果 应用组织块法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明显高于酶消化法.输尿管上皮细胞组织块法成功率为86.7%,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6.25±1.50)d;酶消化法成功率为20.0%,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3.15 ±0.80)d,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均符合正常输尿管上皮的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生长良好.输尿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块法成功率为66.7%,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5.05±1.50)d;酶消化法成功率为13.3%,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2.00±1.20)d,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均符合正常输尿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生长良好.结论 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输尿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培养成功率明显高于酶消化法,酶消化法细胞长出时间明显短于组织块法.
作者:宋南;符伟军;王忠新;李钢;王晓雄;张旭;刘振湘;白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MZ)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耐药细胞株(U251/TR)经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改变.方法 逐步递增剂量诱导方法建立U251/TR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倒置显微镜观察亲本U251细胞及U251/TR两种细胞结晶紫染液染色后形态差异;医用直线加速器6 Gy剂量放射线照射两种细胞后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耐药蛋白细胞膜P-gp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诱导建立人脑恶性胶质瘤U251耐药细胞株后,结晶紫染液染色显示显微镜下两种细胞存在形态学差异.CCK-8法检测显示U251/TR对TMZ、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硫酸长春新碱化疗药物的耐受指数分别为2.63、2.76、2.15、10.58、3.54.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同步化之后,经6Gy X线照射后6、24、48、72 h细胞周期各时比较,提示U251/TR细胞株较亲本细胞G2/M期明显减少,G0/G1期和S期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 Gy放射线照射U251/TR和U251细胞后,P-gp的蛋白表达均下降(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35±0.002、0.349±0.004),说明6 Gy放射线对两种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结论 经小剂量6Gy X线辐射照射可抑制甚至杀伤胶质瘤U251细胞及耐TMZ细胞U251/TR,一定剂量放疗后两种细胞放射敏感性均增高.
作者:黄从刚;郭振涛;陈谦学;卞红强;段栩飞;李正伟;周利华;马钊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