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璐;杨向军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部(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外侧切口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1~61岁,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4~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出现伤口感染,渗液,植入的人工骨漏出,3例出现表皮坏死,均经对症治疗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足,良6足,可2足。结论把握好手术时机,保护好跟骨外周软组织,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满意。
作者:王玮;袁瑞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宫腔粘连患者术中效果,观察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35例患者宫腔恢复正常,总有效率84.62%,术后月经恢复正常35例,月经量较术前稍增加9例,较术前明显增加7例,与重度粘连患者比较,轻、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率明显增加,正常妊娠32例,总妊娠率61.54%。结论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粘连安全有效。
作者:许远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均为Ⅳ级、张口度和颈部活动度受限的择期手术患者18例,麻醉诱导前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部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用2%利多卡因3ml气管内注射,在面罩吸氧下静脉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12min内注射完毕),继后在保留自主呼吸下行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插管。结果光棒引导插管成功率100%,插管时间30~90s,平均55s,插管过程中均未发生通气困难,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特殊可塑型的光棒经鼻引导清醒插管操作简便,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该类患者可选的一种插管方法。
作者:余洁;邵雪泉;徐玲;潘中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出生缺陷(BD)是指患儿在出生时的先天异常(CA),是患儿在孕前或孕期,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相互共同影响下,胚胎或发育过程中发生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1]。明确出生缺陷的病因是临床干预出生缺陷的前提条件[2]。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够对遗传因素所可能造成的缺陷进行监测,降低该因素的风险,同时,健康检查还能通过检查孕妇及胎儿的日常身体状况来干预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探讨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
作者:厉晓萍;马健;王芳;黄敏;葛福章;杨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有P-R间期缩短的孕妇200例为观察组,妊娠中晚期心电图正常的孕妇200例作对照组,两组孕妇检查24h动态心电图(ECG)和胎儿心电图(FECG)并分析。观察组孕妇行吸氧治疗1周,后再次对孕妇行ECG、 FECG检查,两组孕妇在产后3个月后均再次复查ECG,并对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心率变异(HRV)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吸氧后P-R间期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窒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的P-R间期缩短对胎儿无影响,和需氧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孙玲玲;王岚;黄娅瑜;黄玲;覃利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20G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应用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硅油取出术17例患者(17眼)的临床资料,对取油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16例患者均一次完成硅油取出,1例患者硅油取出后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平均硅油取出时间(12.2±3.5)min。术中无一例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后3例出现低眼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均在<5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期间无眼内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琳;成拾明;汤咏梅;张勇;谭业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华蟾素分别作用于SHG44细胞株, 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SHG44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O/EB)双重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SHG44细胞株形态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spase8蛋白及Bcl-2的表达。结果1μg/ml和10μg/ml浓度下的华蟾素显著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作用(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FCM检测发现华蟾素可使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可见凋亡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华蟾素作用可使Caspase8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华蟾素能够诱导Caspase8和Bcl-2的差异性表达,具有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作者:潘心瑶;王成德;黄佩雷;潘进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术前检测Lp-PLA2水平,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9例(Lp-PLA2≥200ng/ml)和对照组81例(Lp-PLA2<200ng/ml)。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78.6±68.3)vs(178.2±36.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再狭窄、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非致死脑卒中比例明显升高[(9.24%vs6.17%),(5.88%vs3.70%),(4.20%vs2.47%),(5.04%vs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升高提示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增加,术前检测Lp-PLA2有预测价值。
作者:陈杰民;兰军;涂昌;刘瑞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干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婴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GDM孕妇156例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80例和晚期干预组76例。比较两组婴儿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早期干预组较晚期干预组婴儿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其婴儿患病率及病死率。
作者:林卫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5月98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12d是否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强的松进行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32.4±6.3)个月,记录复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中VCAM-1和HSP60水平下降。随访结束,观察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31.91%。结论 PAU患者TEVAR术后行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江磊;李贞福;吴玉辉;张平;高洪波;杨苏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HCPT)对宫颈癌HeLa 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GFP-LC3 shRNA转染、Hoechst染色等对经HCPT处理后的HeLa 细胞进行自噬和凋亡水平的观察。结果 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的结果均提示,HCPT能够诱导HeLa 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以及LC3的表达增加,从而激活细胞自噬发生;除细胞自噬外,HCPT也可以造成细胞的凋亡,且凋亡出现在自噬触发之后。结论 HCPT能够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目的。
作者:程艳香;陈干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脉扩张症(VDS)在低颅压头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的头颅MRI矢状位的表现。结果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中,12例头颅MRI矢状位的T1相上出现静脉扩张症。其中3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再次头颅MRI检查,随着病情好转,VDS消失。结论 VDS可作为低颅压头痛的诊断标准之一。
作者:王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刮吸法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行刮吸法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50ml,术后3~5d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例为左甲状腺胸骨后肿瘤,且有甲状腺炎粘连严重,转改为开放式手术,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刮吸法结合超声刀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服胃超声造影在残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胃溃疡或胃癌术后的患者23例,采用“心璋?”口服超声造影剂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贲门、残胃及吻合口的通畅、胃壁层次结构、胃蠕动、胃排空及反流情况。所有患者均与胃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残胃炎23例、吻合口反流6例、吻合口溃疡3例、复发性溃疡2例、残胃癌1例。与胃镜诊断对照,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口服胃超声造影在残胃检查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贤臣;施红;余秀华;张宏;李世岩;郭心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并与术后结果对照。结果146例临床确诊的阑尾炎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4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68例,阑尾周围脓肿13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4%,88.2%,91.2%,100%,平均诊断符合率88.3%。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提供直接、快捷、痛苦小、安全性高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有效诊断依据,且诊断率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
作者:姚丽萍;刘彦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他心脑肾合并症的发生率。方法老年AF患者1100例,按是否合并GERD分为:GERD组、非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按患者年龄分为四组,比较各组合并GERD的发生率。结果在老年AF患者中,GERD组EHRA评分III级的患者显著多于非GERD组,且GERD组心悸、心动过速及呼吸困难的评分显著高于非GERD组。在年龄>80岁的患者中,GERD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患者。结论积极防治GERD有助于老年AF患者的综合管理,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吴俊;曾龙欢;郑永科;徐静;丁桂英;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ARF-BP1基因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为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100nmol/L ARF-BP1 siRNA采用脂质体包裹计数,转染至HepG2细胞;脂质体对照组不加siRNA片段,只加脂质体;转染阴性siRNA片段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不加siRNA片段和脂质体。各组ARF-BP1干扰后不同时间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哇蓝光吸收法测定,各组转染72h后HepG2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F-BP1 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不同时间点ARF-BP1 mRNA、p53 mRNA、mcl-1 mRNA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结果在24h、48h和72h,ARF-BP1对转染组的HepG2细胞抑制效率逐渐增强(P<0.05);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72h后,HepG2细胞凋亡率为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G1期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G2期细胞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在ARF-BP1 siRNA转染72h后,p53mRNA和mcl-1 mRNA的相对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ARF-BP1基因在HepG2中被降低表达可促进HepG2凋亡。
作者:张法标;方哲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在饥饿、缺氧和能量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膜结构降解胞质细胞器和大分子的动态过程,自噬通过清除功能异常或已受损伤的细胞器,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互补,共同调控机体的稳态[1]。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 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自噬体架构并首先提出“自噬”[2],而在酵母中发现 Atg 蛋白则把对自噬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3]。自噬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4]。大自噬,即由内质网来源的膜包绕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并降解其内容物;?小自噬指溶酶体或液泡内膜直接内陷将底物包裹并降解的过程;?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指胞质内蛋白先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然后被溶酶体酶消化的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大自噬,以下简称自噬。
作者:许红玲;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创面灌洗术在深部复杂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深部复杂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联合创面灌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及清洁方法治疗),每组各25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情况、换药次数及予手术关闭创面的时间;比较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创面予关闭的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创面灌洗术,对于深部复杂创面治疗能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并能提高Ⅱ期手术治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山林;计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