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速公路重型颅脑交通伤57例救治体会

刘丛;刘福贞;张成生;范映忠;罗旭东

关键词:颅脑损伤, 交通伤, 治疗
摘要: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高速公路交通伤622例,其中颅脑损伤206例(33.1%),重型5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分析如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

    随着120急救工作的广泛开展,使得院前急救成为可能.现将我院1993年10月~2001年10月经120急救中心转送的重型颅脑损伤1268例院前救治的重点及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续继军;李永涛;赵守华;魏征华;刘涛;孟祥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带蒂骨瓣在开放性颅骨骨折中的应用

    自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我院对收治的36例开放性颅骨凹陷骨折病人采取带蒂骨瓣开颅并骨片镶嵌法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柱;孙加永;孙翔宇;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后,常常不能自主排痰,气管切开有利于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措施.

    作者:周迎春;赵洪洋;林宁;张方成;林洪;林敏华;赵沃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速公路重型颅脑交通伤57例救治体会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高速公路交通伤622例,其中颅脑损伤206例(33.1%),重型5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刘丛;刘福贞;张成生;范映忠;罗旭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次性手套在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本科自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共23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患者在鼻腔填塞时应用了一次性手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杨继金;葛玲侠;周明生;吴桂华;李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椎管内结核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汉族,因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7个月,伴大小便功能障碍10 d,于2003年6月11日10:00入院.患者既往无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病史.入院时,体温:35.8℃,脉搏:8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80 mmHg.意识清楚,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及肌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强.胸8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存在,双侧马鞍区痛温觉减退,肛门反射存在.双下肢膝腱、跟腱反射活跃,左侧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颈部无抵抗,kemig征(-).胸椎MRI显示,椎体序列稳定,生理弯曲存在.

    作者:袁进国;王洪生;袁发东;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

    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大部分经过保守治疗可以停止,部分需手术修补治疗.我院从1993年6月至2003年8月手术修补治疗创伤性脑脊液鼻漏18例,随访14例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铭;刘平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与隐匿性脑血管畸形

    目的探讨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EICH)及合并隐匿性脑血管畸形(AOVM)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CEICH 2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CEICH均表现为脑内局灶性反复出血和扩展,14例合并有AOVM,其中部分病例CT扫描可见斑点状、条索状钙化,或显示点片状、条索状强化;MRI显示于出血灶内部或边缘可见等、低信号背景下密集杂乱小球形、斑点状高、等信号影.结论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上述特点者,应考虑CEICH或合并AOVM,显微外科和病理检查是佳确诊与治疗方法.

    作者:余辉;陈世洁;吴明灿;刘建雄;姚远;张志文;罗国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我科1995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34例开放性小儿颅脑损伤,现对其损伤特点和救治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汪文国;聂劲林;李刚;严定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胶质瘤磁共振波谱研究进展

    医学磁共振应用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RI,fMRI),后者包括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等.胶质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肿瘤,在颅内各类型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一位.目前还没有一种临床和组织学标记物能评价其病理分级和预后.MRS分析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现将胶质瘤MRS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军;周义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组小鼠pEGFP-GDNF质粒的构建及其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小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并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制备转基因工程细胞.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克隆出GDNF cDNA片断,以pEGFP-C1质粒为载体导入骨髓基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约50%,荧光显微镜下见转染pEGFP/GDNF质粒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发现转基因MSC抗GDNF蛋白染色成强阳性,正常MSC染色成阴性.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表达外源性基因GDNF的MSC.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可反应GDNF表达情况.

    作者:姜晓兵;赵洪洋;周凤;周伟;刘如恩;张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体会

    低钠血症是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而颅脑损伤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即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症(SIADH)和脑盐耗综合症(CSWS).本文旨在探讨颅脑损伤后不同原因所致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辉;胡太可;袁学刚;喻军华;刘斌;吴新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冠状切口进路24例,单侧额下进路12例;肿瘤全切除34例,分期全切除2例;死亡1例.术前原视力下降的19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原有精神障碍的9例,术后6例逐渐好转,3例精神障碍程度减轻.25例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有3例在术后3年、5年、7年复发.结论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嗅沟脑膜瘤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应湖;陈治标;刘仁忠;陈谦学;王国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室外引流在脑室铸型治疗中应用的探讨

    脑室铸型病情重,进展快,治疗的时间和手段都非常有限,传统治疗的死亡率高达75%~100%[1].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的27例脑室铸型病例,经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俞苏寰;郭国炳;袁先厚;曹长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50例昏迷病人围手术期颈外静脉穿刺的应用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围手术期输血补液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行颈外静脉穿刺并置管对昏迷及长期输液末梢血管不充盈的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150例进行补液.其中有18例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150例颈外静脉穿刺患者,其中左侧59例,右侧81例,双侧10例;穿刺失败1例,患者自行拔除3例,脱落2例.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补充液体用于昏迷病人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较中心静脉穿刺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穗;张燕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积水分流术后腹腔分流管自肛门脱出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岁,因腹腔分流管从肛门脱出6 h于2003年4月6日入院.一年前患儿因外伤性脑积水在外院经囟门多次穿刺、引流无效,并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来我院行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采用美国凤凰分流管),术后发育良好,讲话、行走均正常.入院前6 h患儿出现短暂腹痛,解大便时发现腹腔分流管从肛门脱出即来院就诊.入院后查体阀门不能按下,腹部软,无压痛,肠呜音存在,分流管脱出肛门5 cm,呈浅黄色,质较硬,腹部透视提示分流管从直肠穿出,头颅CT检查脑积水消失.急诊在静脉全麻下行分流管取出术,术后恢复良好,第8天痊愈出院,随访三个月患儿一切正常.

    作者:王伟明;于烽;曹加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TEN/MMAC1基因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PTEN/MMAC1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和星形细胞瘤增殖的关系,探讨PTEN/MMAC1基因突变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SSCP、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2例星形细胞瘤中PTEN/MMAC1基因突变及表达情况,和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增殖程度;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TEN/MMAC1基因表达与PCNA的关系.结果52例人脑星形细胞瘤中,PTEN/MMAC1蛋白表达缺失率约40.4%(21/52).PTEN/MMAC1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显著关系,其中Ⅰ-Ⅱ级阳性率约80.0%,Ⅲ级约55.0%、Ⅳ级为33.3%,各级别组PTEN/MMAC1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MMAC1表达程度与星形细胞瘤的增殖呈显著负相关(r=-0.846,P<0.01).结论PTEN/MMAC1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系,恶性程度越高,病人预后越差,该蛋白水平越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越明显.

    作者:龙江;朱贤立;杨志敏;李玉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病情速变的重型小儿硬膜外血肿5例临床分析

    5年来我院收治的小儿颅脑损伤的病人,其中有5例病情变化迅速,预后反差极大,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打击伤1例.

    作者:刘万明;杨宜洲;全中平;王少波;周波;钟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0例体会

    2000年5月至2004年4月,我院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武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钙粘素、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钙粘素(E-cadherin,E-cd)和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中的E-cd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E-cd和P16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E-cd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4.3%,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16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17.8%,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E-cd和P16的表达在胶质瘤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E-cd和P16均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度及预后有关.

    作者:唐秀文;雷霆;肖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