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本草考证

石达理;许亮;谢明;康廷国

关键词:乌头属, 基原, 产地, 品质评价, 本草考证
摘要:目的: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L.植物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天雄和侧子在本草中记载混淆,市场流通混乱,通过对古代本草考证,探究古代本草中的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基原、产地和质量,为研究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进行比较,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川乌和草乌在古代本草中并称为乌头,附子、天雄和侧子沿用至今,天雄和侧子目前市场流通极少,一般做地方习用药;古代本草中的白附子部分为关白附,部分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故无法做判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乌头属六种中药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并且对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西黄丸联合TC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西黄丸联合TC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5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8例,采用西黄丸+ TC化疗方案;对照组125例,采用TC化疗方案.治疗后评价两组患则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CEA(癌胚抗原)、CA125表达水平及KPS评分(卡氏评分),并记录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52.34%,高于对照组的3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CEA、CA125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脱发发生率于对照组水平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及口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丸配合TC化疗方案能够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徐国暑;谢鑫灵;孙大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温肾益气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温肾益气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PCN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肾益气颗粒组、雾化组.以气道滴注LPS联合烟熏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气道PCNA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肺组织中PCNA,p-AKT,T-AKT,p-mTOR,T-mTOR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COPD病理变化,肺组织PCNA表达增强,p-AKT及p-mTOR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及雾化组大鼠COPD病理变化改善,PC-NA表达降低,p-AKT及p-mTOR表达下降(P<0.05).结论:温肾益气颗粒降低COPD大鼠气道PCNA表达,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PB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陈晔;蔡宛如;董雷;李敏静;何飞;洪辉华;周林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乌灵胶囊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乌灵胶囊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乌灵胶囊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PSQI评分、PANSS评分、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入睡时间得分比观察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精神病理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阳性因子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乌灵胶囊联合奥氮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状态,促进预后,利于其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轶虎;崔力军;潘鑫;陶百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应激损伤对大鼠海马GABRD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逍遥散干预机制的研究

    目的:用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观察其海马区GABRD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3组,每组15只.造模方法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逍遥散2 mL/只·d,连续造模21 d,于第22天处死大鼠并取材.运用Agilent表达谱芯片筛选各组差异基因,并选取GABRD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各组大鼠海马区域GABRD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加以验证.结果:Agilent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下调,逍遥散干预后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RT-PCR及免疫组化法验证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中药复方逍遥散可从蛋白水平纠正这种下调的表达变化.结论:γ-氨基丁酸A受体δ亚型表达变化参与了慢性应激损伤的过程,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这一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对慢性应激损伤所致一系列神经、精神紊乱症状的保护性调节作用.

    作者:江东;孙琪;郭维;马榕;陈晓梅;马会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的比较

    目的:建立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差异.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优选测定波长、显色试剂用量、显色时间及显色温度,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确定了β-谷甾醇显色的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20 nm,加浓H2 SO41.0 mL,并于50℃水浴显色4 min,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10 1x +0.026 1,R2=0.999 3,β-谷甾醇在10 ~ 7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3种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780、1.172、0.844 mg/g.结论:半夏3种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清半夏高,法半夏其次,姜半夏低.结果可为半夏炮制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临床上选用半夏组方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参考依据.

    作者:张素清;李敏;虞立;范红晶;郑丽萍;张宇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临界流体萃取补肾活血方产物GC/MS分析及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选择性萃取补肾活血方产物的化学组成及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多元超临界流体萃取补肾活血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各萃取产物的化学组成,并以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颅成骨细胞为模型,研究各萃取产物含药血清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补肾活血方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SFEI和SFEII两个产物,GC/MS分析显示两个萃取产物挥发性组分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为倍半萜和醛类化合物,但组成比例不同;体外研究显示SFEI与SFEII高、中、低剂量组合药血清均可显著诱导成骨细胞增殖(P<0.05),且SFEI中剂量组、SFEII低剂量组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醇-水提取物组和阳性对照药组(P<0.05).结论:超临界流体可萃取选择性萃取补肾活血方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且该萃取物具有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

    作者:钱亚芳;金红婷;单乐天;谷满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本草考证

    目的: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L.植物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天雄和侧子在本草中记载混淆,市场流通混乱,通过对古代本草考证,探究古代本草中的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基原、产地和质量,为研究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进行比较,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川乌和草乌在古代本草中并称为乌头,附子、天雄和侧子沿用至今,天雄和侧子目前市场流通极少,一般做地方习用药;古代本草中的白附子部分为关白附,部分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故无法做判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乌头属六种中药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并且对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石达理;许亮;谢明;康廷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金樱通淋汤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患者T淋巴细胞及尿流率影响

    目的:探讨金樱通淋汤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患者T淋巴细胞及尿流率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74例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均根据尿细菌培养以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予坦索罗辛0.2 mg/次,日1次口服,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中药金樱通淋汤口服,均治疗15 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球蛋白水平,评估尿动力学变化,行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CD4以及CD;/CD8水平升高(P<0.05),CD;水平降低(P<0.05),血清IgG、IgM以及IgA水平升高(P<0.05),尿动力学Qm.和Qave升高(P<0.01),PVR降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3、CD4以及CD;/CD;水平较高(P<0.05),CD;水平较低(P<0.05),IgG、IgM以及IgA水平较高(P<0.05),尿动力学Qmax和Qave较高(P<0.01),PVR较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较低(P<0.01),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金樱通淋汤能提高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作者:古军;胡鑫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药对阿尔茨海默病钙离子稳态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

    钙离子稳态异常是大脑神经元死亡的后共同通路,也是引起Aβ产生细胞毒性的关键因素,且其紊乱与Aβ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自由基损伤、炎症损伤等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其是各种急慢性退行性神经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也是产生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就近年来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和复方对阿尔茨海默病钙离子稳态干预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姚辛敏;李新新;周佳;王琪;柳广周;周妍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从“秋燥”探析清燥救肺汤制方特点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燥邪伤肺的代表方剂.清代医家喻昌博《黄帝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首次提出“秋燥为病”之论,并自制清燥救肺汤方以补外燥治方之遗.清燥救肺汤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润之四法,又具祛邪扶正之配伍特点.由此从探析秋燥之源流入手、阐明清燥救肺汤的制方理论、以“性味—功效—治法”为体系,分析、讨论清燥救肺汤中宣法、清法、降法、润法的配伍特点,以期宗喻昌之秋燥理论,指导临床.

    作者:王贵帮;吴振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手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与分析手术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三踝骨折患者10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使用中药外洗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VAS、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背伸(27.38±6.15)、屈曲(44.73±3.96)、内翻(16.96±7.18)、外翻(5.72±2.43)、屈伸(71.18±7.19)、内外翻活动度(23.91±6.17)、AOFAS评分(96.17±1.05)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背伸(23.82±8.42)、屈曲(41.82±6.23)、内翻(14.43±4.24)、外翻(4.67±2.73)、屈伸(65.72±10.62)、内外翻(20.05 ±7.05)活动度、AOFAS评分(89.46±0.58)分;观察组(95 ~ 100分)百分比(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85分)百分比(3.85%)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观察组VAS评分(1.01±1.12)分、SAS评分(35.58±9.4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3.05±1.08)分、SAS评分(49.57±1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联合中药外洗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创口恢复情况较优,临床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刘玉林;徐翀;王秋生;高建良;刘少华;刘书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PLC测定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中山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中山楂黄酮类成分(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yspersil ODS-2(5μm,250 mm×4.6 mm),柱温25℃,流动相乙腈-甲醇-四氢呋喃-0.04%磷酸水(1∶1∶19.4∶78.6),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结果:牡荆素鼠李糖苷在0.167 2 ~1.003 2 iμg(r =0.999 9)范围,牡荆素在0.124 8~0.748 8 μg(r=0.999 9)范围,金丝桃苷在0.276 0 ~1.656 0 μg(r =0.999 9)范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7%,99.12%,99.09%;RSD分别为1.57%,2.15%,2.71%.结论: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罗兰;李明丽;康家珍;王淑美;梁生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实验

    目的:观察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对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差异.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药用成分,MTr检测其对SMMC7721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及观察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不同成熟度预知子种子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均存在抑制作用且存在差异,成熟者强于未成熟者;且成熟者诱导细胞内空泡发生的作用强,提示其诱导内质网应激成分得到富集.结论:随着预知子成熟,其种子中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内质网应激的成分均得到富集,提示应收获成熟的预知子,提高其药用价值.

    作者:卢涛;许群瑶;郝尧;宋艳荣;任红艳;方肇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NF-k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研究复制竹叶青蛇伤动物及细胞模型.均设置空白组(KB)、模型组(MX)和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药液组(DY、ZY、GY)5组,每组10样本.在动物实验中,KB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生理盐水,6h后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MX、DY、ZY和GY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竹叶青蛇毒液,6h后分别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及低、中、高剂量药液.各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周后采血并分离出血清待测.细胞实验中,KB加入10%正常兔血清培养,MX在KB的基础上加入5μg/mL竹叶青蛇毒液培养,DY、ZY和GY在MX基础上培养6h后分别加入5%、10%和15%的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各组培养72 h后,收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及培养液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血清中NF-kB、IkBs激酶(IKK)、NF-kB诱导激酶(NIK)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IKK、NIK、NF-kB p65的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NF-kB p65在各组细胞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中,MX组IKK、NIK和NF-kB p65含量较KB组均出现了显著升高(P<0.01);ZY组和GY组的IKK、NIK和NF-kB p65含量较MX组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实验中,MX组HUVEC中IKK、NIK和NF-kB 165的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DY组和ZY组HUVEC中IKK、NIK和NF-kB p65蛋白表达较MX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MX组HUVEC中NF-kB p65的表达显著高于KB组(P<0.01),而DY组和ZY组HUVEC中NF-kB p65的表达较MX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NF-kB信号通路是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关键,泻火解毒法可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来治疗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作者:何卫东;文丹;吴晖;邵丹;翁淑琴;高芳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建立大鼠肠道内MRP2转运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研究药物与肠道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之间相互作用的Ussing chamber实验验证模型.方法: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评价存在于大鼠肠道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中主要亚型MRP2的抑制剂环孢素A对底物普伐他汀经肠转运吸收方向(M-S)与分泌方向(S-M)的外排转运率及表观渗透系数的影响.采取LC-MS/MS法测定样品中普伐他汀含量,通过计算,比较对照组与抑制剂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建模实验表明,对照组中普伐他汀经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外排转运率分别为1.06±0.31、1.73±0.41、2.10±0.67,加入50μg·mL-环孢素A之后减少了普伐他汀在各肠段的外排转运率,其中空肠(0.89±0.30)与回肠(0.81±0.13)段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加入100 μg·mL-1环孢素A后也同样减少了普伐他汀在各肠段的外排转运率,其中空肠(0.82±0.24)段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Ussing chamber技术建立了研究肠道内MRP2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验证模型,为此后研究肠道内转运蛋白与药物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谭瑞湘;黄娟;黄志海;丘小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XCL12及其受体与肿瘤生物学关系研究

    近年愈多研究表明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在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CXCR7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信号转导通路与密切相关.就CXCL12及其特异性受体在不同恶性肿瘤中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生物学特性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俊萱;赵川;韦燕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组(简称“手法+红桂酊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组(简称“手法组”)和红桂酊涂擦组(简称“红桂酊组”),每组各30例.红桂酊组采用红桂酊涂擦治疗,手法组采用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手法+红桂酊组采用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各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对3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玛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WOMAC)从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和总分4个维度进行评价,并于末次治疗后对患者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3组患者的WOAMC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3周后,手法+红桂酊组的疼痛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僵硬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WOMAC总分优于手法组(P<0.05)和红桂酊组(P<0.05).治疗4周后,手法+红桂酊组的WOM-AC疼痛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红桂酊组的疼痛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僵硬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手法组的僵硬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手法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WOMAC总分优于手法组(P<0.05)和红桂酊组(P<0.05).随访1个月和3个月表现出与治疗4周后较为一致的治疗效果.治疗全程3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则对僵硬和关节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二者合用,不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林勋;王建平;陈博;庞坚;张旻;王辉昊;张明才;詹红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纳入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至2016年11月,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总计4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栀逍遥丸结合西药治疗PCOS患者组T变化值[SMD =0.29,95% CI(0.10,0.48),P=0.002]、FINS变化值[SMD=-0.23,95% CI(-0.43,-0.03),P=0.03]、2hINS变化值[SMD=-0.42,95%CI(-0.62,-0.21),P<0.0001]、排卵率[RR=1.27,95%CI(1.19,1.36),P<0.000 01]、周期排卵率[RR=1.16,95% CI(1.09,1.23),P<0.000 01]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但LH变化值[SMD =0.19,95% CI(-0.53,0.90),P=0.61]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丹栀逍遥丸辅助治疗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本次研究纳入文献和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不高,证据强度有限,仍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循证研究支持.

    作者:葛彦;王克华;查玉桃;尚国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子遗传学病因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其核心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行为冲动,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该病呈慢性过程,近半数以上患儿上述症状可经过干预后消失,但仍有约30% ~ 5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困扰,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对ADHD遗传学病因研究及药物干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ADHD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志英;李亚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镇痛效应研究

    目的:观察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内脏痛的影响,从痛行为、痛情绪及血清P物质含量角度对比观察艾灸与针刺治疗炎症性肠病内脏痛的效应异同.方法: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炎症性肠病内脏痛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腹壁收缩反射阈值、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观察大鼠痛行为变化,应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测验观察大鼠痛情绪变化,运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物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炎症性肠病模型组大鼠结肠损伤严重,表现为溃疡、炎症反应,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结肠损伤均有所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显著升高,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缩短(均P<0.01),呈现内脏高敏和痛阈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治疗后不同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明显降低,机械性缩足反射时间、热缩足潜伏期延长(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治疗后在40、60 mmHg压力刺激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降低明显(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臂时间及开臂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1),经艾灸、针刺治疗后大鼠活动总路程、直立次数、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比例增加(均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治疗后直立次数升高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升高,经艾灸、针刺治疗后血清P物质含量降低(均P<0.01).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血清P物质含量下降明显(P<0.01).结论:艾灸、针刺(天枢和气海穴)对炎症性肠病内脏痛大鼠痛行为、痛情绪均有改善作用,均能降低血清P物置的含量;其中艾灸天枢和气海穴的作用优于针刺治疗.

    作者:张丹;李志元;黄燕;杨延婷;施征;吴焕淦;马晓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