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东;朱长玉;刘德林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肠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外伤性肠损伤行手术处理的患者,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研究共73例(男5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7岁.小肠损伤46例(63.1%),结肠损伤27例(37.0%),其中含多处肠损伤的为16例(21.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心脏病史、损伤至手术时间长(>8小时)、高NISS评分(>20分)及伴有休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改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肠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学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孕妇经超声诊断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羊水指数法(AFI)估计羊水量,分析比较160例超声诊断羊水偏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观察组),和160例羊水量正常孕妇(对照组)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胎儿窘迫、羊水Ⅱ-Ⅲ粪染、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羊水偏少且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孕妇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
作者:徐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Hoffa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功能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3例Hoffa骨折,均采用侧后方入路,完整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同时由后向前的螺钉固定,维持关节面的复位,术后予以CPM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4~3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5个月,平均3.8月.术后均无感染发生.功能恢复参照Letenneur:膝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110°,优良者13例.结论 对于移位的Hoffa骨折,术前对骨折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物,关节面解剖复位,结合适当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满意的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徐台锋;叶喜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7例肌腱损伤患者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探头作彩超检查,对比检查结果 与术中探查情况.结果 37例患者术中探查均与彩超报告相符.结论 彩超检查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简便、迅速等特点,是肌腱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对闭合性肌腱损伤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珍东;朱长玉;刘德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锁定钢板在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内固定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采用锁钉钢板(LCP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病例18例.记录术前、术后患者卧床及翻身时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翻身时疼痛明显减轻.骶骨处钢板不适感可以耐受.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的骶骨骨折,可以达到稳定骨折,减轻疼痛的目的,且术后钢板引起的不适感较轻.
作者:赵巍;曹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肺炎与肺结核的不同时期的螺旋CT表现,明确两者不同时期的螺旋CT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疗86例肺结核和65例肺炎患者,全部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观察肺炎与肺结核不同时期的患者螺旋CT表现,并比较肺炎与肺结核螺旋CT特征差异.结果 两组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多发病灶、沿纹理分布斑片影、肺实变、空洞、钙化、小叶中心结节、5~8mm边缘模糊结节的人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的肺炎和肺结核患者在各个特征总人数中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两个时期.结论 肺炎与肺结核和不同时期的肺炎与肺结核的CT特征均存在各自特征性,螺旋CT在区分肺炎与肺结核方面以及两者不同时期病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滕友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Gamma-Ⅲ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通过Gamma-Ⅲ治疗并随访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9例.结果 所有随访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结论 Gamma-Ⅲ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能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下地行走,疗效满意.
作者:郑炜;陈锡飞;陈建文;孙慎;郑晓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及宁波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胰腺损伤病例,观察CT检查对其检出率.结果 经CT扫描后,45例病例中,33例得到正确诊断,12例漏诊,均为轻度胰腺挫伤.结论 CT检查对多数胰腺损伤敏感性较高,检出率较高,但对轻度胰腺挫伤易漏诊.
作者:徐亦生;吴仕龙;高智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放性膈肌损伤3例术前均得到确诊,闭合性损伤术前确诊17例,术中确诊15例,2例漏诊于1年后因膈疝而确诊.治愈34例,死亡3例.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常合并严重多发伤.闭合性损伤误诊、漏诊率高,手术入路以经腹手术为主.多学科协作,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荣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临床用药的现状和趋势,为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绍兴药学会临床用药数据库收集的心血管病临床用药进行数据统计,以中成药制剂为例,对其品种、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1年,心血管中成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银杏叶制剂、丹参制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均排前列.结论 中成药已经成为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量逐年增长,心血管中成药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王伟炳;朱华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 进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再出血)、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①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5);②试验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和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脑室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
作者:李春茂;沈国良;牟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后早期负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型骨折5例、EVANSⅡ型骨折21例行PFNA-Ⅱ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观察术后骨量丢失、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手术时间约为50分钟,术中出血量约为220ml.术后早期负重锻炼,未出现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4周,平约为10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Ⅱ型),术后早期负重锻炼不会增加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朱俊锋;周根来;董大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老年患者采用复方曲马多片口服镇痛(A组)、硬膜外止痛泵(B组)及静脉镇痛泵(C组)3种不同镇痛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镇痛费用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口服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术后疼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等优点.
作者:江雪华;杜文斌;陈保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作用以及疗效.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9例诊断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手术方式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腹腔镜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能够有效加快术后恢复,还能够短时间内有效缓解腹痛等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何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在清醒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分钟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可安全应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作者:王冠军;欧建强;陈瑞;沈永波;朱祖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术配合特定取物钳在基础医院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配合特定取物钳进行相应手术,并将检查结果 与病理检查相比较.结果 在2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例占85%.宫腔镜下所见与宫腔镜下取物钳活检手术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达93%.结论 宫腔镜检查宫内病变较直观,准确度高,同时对子宫内膜病变可直接进行治疗.
作者:姚迎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36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接受非手术治疗的36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33 例避免手术治疗,成功率91.7%.其中,Ⅰ级脾破裂成功率95.5%(21/22),Ⅱ级脾破裂成功率85.7%(12/14);Ⅰ级1例、Ⅱ级2例因血流动力学紊乱转手术治疗,3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采用个体化选择,综合考虑血流动力学、影像学分级、腹腔积液、腹腔合并伤,大多数Ⅰ级和Ⅱ级外伤性脾破裂者均能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葛永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子宫捆扎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剖宫产出现术中大出血的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行子宫捆扎术,对照组行宫腔纱布填塞.对比两组术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D-二聚体、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子宫捆扎组 24小时内的出血量、D-二聚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少于宫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捆扎法更能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作者:刘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22例胸部外伤患者近期(7~10天内) 250mA胸部常规剂量CT平扫检查后复查时行低剂量80mA全肋骨扫描.对两组图像噪声客观测量,并同时记录2次CT检查后自动产生辐射剂量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剂量扫描方法 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均能明确诊断其损伤;低剂量组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但相比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区别(P>0.05);低剂量扫描所用辐射剂量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 符合诊断要求,是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
作者:李凤琪;沈健;祝跃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老年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和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与苏醒时间.结果 术中舒芬太尼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瑞芬太尼组平稳(P<0.05);术后舒芬太尼组疼痛评分优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别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前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后者平稳,且术后前者镇痛效果优于后者,但后者苏醒时间优于前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案.
作者:吴丹;张玉光;严霞艳;洪沐汉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