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佟立今;毕开顺
目的:观察小鼠一日内给予较大剂量的银杏露时的急性中毒及死亡情况,及连续重复给予银杏露对大鼠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情况,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为测定小鼠大给药量方法.长期毒性试验为大鼠连续以银杏露60、30、15g(生药)/ml灌胃给药,观察小鼠各项有利生理、病理指标的方法.结果:银杏露对小鼠一日内灌胃的大药量为240g(生药)/kg.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银杏露对大鼠的体重、活动情况、进食量、外表体征、血象、血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检查等指标等均无不良影响.结论:银杏露按拟定临床剂量及疗程服用是安全的.
作者:何翱;陈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乌头碱(Ac)致心律失常和抑制心脏收缩的毒性作用.方法:用0.01~100×10-5mo1·L-tAc灌流蟾蜍心脏,观察Ac抑制蟾蜍心脏收缩和致心律失常的量-效反应.结果:Ac抑制心脏收缩作用早于致心律失常.随浓度加大,心脏收缩的抑制率增强(F测验,P<0.01),室早和室颤潜伏期以及心抑潜伏期缩短,平均押制速率加快,半平衡时间缩短.结论:Ac抑制心脏收缩和致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量反应和时反应量-效关系.
作者:潘群皖;汪萌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9岁.既往有癫痫病史,一直服用γ-氨酪酸片.2月22日因体热38.2℃、鼻塞、头痛,意识不清,精神萎靡不振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经检查后,给予0.9%NS 250ml+20ml鱼腥草注射液(四川升和制药厂),10%GS 250mi+10ml脑复素注射液(黑龙江@江世药业,批号990525)静滴,口服γ-氨酪酸片.两种液体滴完半小时后,患者浑身瘙痒,全身皮肤、四肢可见红色斑丘疹,有刺痛感.12h后消失.第2天,在静滴完脑复素后,立即出现全身红疹,有强刺痛感,抓之出现风团,体发热.立即送往医院皮肤科就诊,确认为药物引起的药疹反应.
作者:李新芳;杨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介绍近五年来ANN在临床药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为临床药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实时控制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学方法.方法:通过介绍近年来在药学领域应用较广泛、较成功的算法和模型,对ANN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等临床药学领域的应用进行分类和评价,总结ANN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结果和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ANN具有潜在的优势,在临床药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浩;余江南;相秉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消食颗粒剂是由山楂、神曲、白术、麦芽等6味中药组成.具有消食健胃,行气导滞的功效.为了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用量较大的山楂所含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方法.
作者:黄玲;李斌;曾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绞股兰总皂苷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自由基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完全结扎小鼠一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另侧完全结扎造成脑缺血,观察6h卒中指数,12h存活时间和死亡率;体外生成O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绞股兰总皂苷17.5,35和52.5mg·kg-1ip可以降低卒中指数,分别降低25.6%(P<0.05),36.7%(P<0.01)和52.4%(P<0.01);延长存活时间,分别延长165%(P<0.01),189%(P<0.01)和252%(P<0.01);降低死亡率,分别降低30%(P<0.01),48%(P<0.01)和64%(P<0.01);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趋势.绞股兰总皂苷50,100和150mg·L-1对体外生成的O2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绞股兰总皂苷对小鼠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且可能与其对自由基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王迪;李晓东;王化洲;赵艳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30岁,因发热、头痛,腰痛4天,于2001年3月20日以流行性出血热收入院.为预防出血,给予止血敏1.0g,稀释后静脉推注,约1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烦躁,全身皮肤出现散在风团,色淡红,压之褪色,伴瘙痒感,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加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异丙嗪25mg,im.并停止其它静脉输液治疗,30min后症状渐好转,观察2h,皮疹完全消退.第二天,再次静脉推注止血敏1.0g,又出现同样反应,经抗过敏处理后,症状消失.以后的治疗中,未再用止血敏,其它药物同前,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以肯定,该患者荨麻疹反应系止血敏注射液造成.
作者:马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有效控制益肾丸的质量,探索质量控制的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品中的君药进行定性鉴别,用甲醇提取、乙醚洗涤、正丁醇萃取、氢氧化钾洗涤法制备样品,以正丁醇-醋酸异戊酯-水(4:1:5)上层液为展开剂,单波长线性薄层扫描法,检测波长为515nm,时益肾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标准曲线r=0.9993,重现性RSD=1.47%~1.91%,精密度RSD=3.95%~5.50%,益肾丸中黄芪甲苷含量0.061mg/g,RSD=4.22%;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5.23%,RSD=1.2%(n=6),本文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倪江洪;袁冬梅;谢虞升;王曙东;夏曙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64岁,因头晕、走路不稳,左眼视力下降一个月.于2001年4月11日收入院.查体:T37C P92次/minR23次/min BP145/100mmH2g,即给四组液体静脉点滴:①组20%甘露醇250mL Bid,②组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800万U,③组09%NS 250mL,脑神经生长素12mL,④组5%糖盐水500mL,ATP40mg COA100U胰岛素6U,灯盏花素30mL(灯盏花素,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10051),30mL溶5%糖盐水500mL注射液静点,第二天输第④组液后2h,出现过敏反应,患者自感浑身寒战、哆嗦、恶心呕吐,此情况出现后家属立即反映,医护人员及时查看病人,发现病人临床表现与反映情况一致,考虑药物反应所致.即停用灯盏花素,并肌注苯海拉明20mg氟美松5mg,吸氧后症状缓解.
作者:朱丽敏;周家凤;吴小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服用甘露醇和番泻叶两种不同泻药作肠道准备,对照它们的临床反应和泌尿系X线片子的质量,评价它们的特点,以获得较佳的KUB或和IVU肠道准备的药物.结论:甘露醇组的平均大便次数、排便时间和腹痛人次明显比番泻叶组少,且不影响睡眠,清晰度、积便积气率和X线片质量与番泻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讨论:甘露醇法作为腹部X线拍片的肠道准备药物具有反应轻、片子质量高等特点,应首选.同时也应注意其用法.
作者:王刚;陈文辉;王初雄;邹强;董志超;狄辛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一次口服康恩贝产(受试品,商品名金奥康)和瑞典产(参比品,商品名洛赛克)奥美拉唑胶囊各40mg的血药浓度,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两种胶囊的药一时曲线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测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试验胶囊和参比胶囊从胃肠吸收的滞后的时间(L T)分别为1.36±0.92h和0.90±0.42h Cmax分别为0.28±0.20mg/L和0.3±0.20mg/L;;Tmax分别为3.69±1.46h和2.44±0.74h;AUC分别为1.71±1.20mg/L·h和2.44±0.74mg/L·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4±0.61h和2.22±0.70h;结论:奥美拉唑试验胶囊的相时生物利用度为102.5±16.1%.经统计分析与参比胶囊比较为等效.
作者:代宗顺;汪敏燕;顾世芬;杨德隆;曾繁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制卡铂肺靶向微球.方法:用乳化法制备卡铂微球,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体外释药试验研究其缓释性,以微球在家兔的体内分布初步考察其靶向性.结果:所制备微球88.6%的粒径在5~25μm,药物包封率为79.2%,8小时体外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达95%并有良好的靶向性.结论:用乳化法制备的卡铂肺靶向微球有良好的应用研究前景.
作者:张军;翟光喜;刘世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复方板蓝根颗粒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为Spherisorb C18柱,以醋酸铵-甲醇(37:63,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测定该制剂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果:靛蓝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0%;靛玉红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1.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作为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孙立新;佟立今;毕开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针对硫糖铝片表面出现暗斑、裂纹且崩解时间超限这些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合理调整处方和改进工艺条件,并在多次小样试验的基础上,使上述棘手问题得到了解决.
作者:李雪君;吕克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养正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检测波长λs=400nm,参比波长λR=700nm.结果:本方法线性方程为y=1851.4x-4762.8,r=0.9988(n=5),线性范畴2~1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96.89%,RSD=1.87%(n=6).结论:建立了养正合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王小明;赵满琼;叶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验证前列痛栓治疗前列腺痛的药效.方法:采用小鼠肛门给药,以空白、消炎痛栓为对照组,测定前列痛栓对小鼠扭体次数、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指数、耳廓肿胀、肉芽增生及大鼠小肠肌电的影响.结果:前列痛栓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优于消炎痛栓;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滤纸片埋入形成的肉芽增生及大鼠小肠肌电的影响,与消炎痛栓相近.结论:前列痛栓治疗前列腺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作者:张蒙强;郇宜俊;宁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测定龙眼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以苯酚一硫酸比色法测定,max=490nm.结果:五批龙眼参中的多糖含量分别为0.24%、0.23%、0.24%、0.25%和0.24%.结论:龙眼参中的多糖含量较高,平均为0.24士0.0071%(n=5).
作者:张靖贤;孔晓龙;蒋伟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测定炎痛净乳膏中双氯芬酸钠和苯佐卡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甲醇为提取溶剂,地西泮为内标,No-Va-PakC18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80:2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双氯芬酸钠和苯佐卡因在5μg/ml~40μg/ml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RSD=1.21%;99.8%,RSD=0.62%.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茅志安;姚健康;张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生理pH条件下丹参素对过亚硝酸根引发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和蛋白质酪氨酸硝化反应的影响,以便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丹参素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用发光强度和430nm处的吸光度分别对鲁米诺发光产物和酪氨酸硝化产物进行定量.结果:发光反应和硝化反应都剂量依赖地受到丹参素的押制.丹参素对反应的抑制强于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结论:丹参素可有效抑制过亚硝酸根引发的反应,这应是丹参素药理作用的一种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廖力夫;周昕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