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例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冬眠疗法对氮平衡的影响

龙信聪;吴恒义;杨春华

关键词:脑外伤, 亚低温, 氮平衡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严重颅脑外伤致高代谢状态中对氮平衡的影响。方法:2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22例单纯采用综合治疗者作对照组,测定其氮平衡。结果:治疗组负氮平衡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减轻了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的负氮平衡,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聚酯型儿茶素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聚酯型儿茶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法、集落形成试验、同位素掺入试验、细胞内cAMP/cGMP浓度测定、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50mg*L-1聚酯型儿茶素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H-TdR、3H-Leu掺入试验证明其可明显抑制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聚酯型儿茶素作用后,SMMC-7721细胞内cAMP及cGMP浓度明显增加,细胞的c-myc基因mRNA水平表达明显降低,而p53基因mRNA水平表达明显升高。结论:聚酯型儿茶素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与其抑制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升高细胞内cAMP浓度和抑制c-myc基因表达、增强p5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辛华雯;曾繁典;谢笔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我院233篇论文统计分析

    医学论文是医院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结晶,其数质量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情况。本文对我院233篇论文进行多因素分析,旨在了解论文的各层次分布,为学术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 采用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光盘检索,选择了自1994年至2000年上半年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发表的233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论文从其等级、专科分布、作者年龄及职称分布、专业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加以说明。

    作者:龙仕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两种念珠菌培养鉴定方法的比较

    我科购买博塞科技公司提供的法国科码嘉公司生产的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并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其与常规培养方法的优劣情况,我们将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56株酵母菌,用科码嘉显色基和沙保培养基常规方法同时进行培养鉴定,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刘伟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577例直肠癌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病理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及Dukes分期标准,回顾性研究了577例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溃疡型335例,隆起型228例,浸润型14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04例,大多数为Dukes A期。中分化腺癌309例,与分期无明显差异。低分化腺癌71例,粘液腺癌78例,印戒细胞癌10例,均多数为C期。未分化癌,鳞癌各2例,均为C期。1例类癌为A期。结论: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与Dukes分期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柳忠美;王文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部队外伤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与分析

    和平时期,部队除疾病原因外,训练伤和意外的损伤是造成部队减员、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部队伤员的发生情况及流行规律,制订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我们收集了1996年1999年部队外伤住院病人614例进行疾病构成分析,探讨保障官兵身体健康、维护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林勤;陈晓燕;黄芳;李顺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耗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的耗用量。方法:35例ASA ⅠⅢ级需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均在2 h以上,术中均无大失血。麻醉诱导后,在吸入端螺纹管与麻醉机的连接处插入5号细针头,接上三通,通过此途径经微量泵持续气道内给异氟醚。记录病人每 h 异氟醚的耗用量及各时段的CI、CE并计算异氟醚的CI-CE及CI-CE/CE。结果与结论:异氟醚的耗用量,第1 h耗用量(9.68±1.78)ml多,和其它各时段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2 h耗用量(7.49±1.59)ml多于第3 h (5.79±1.16)ml和第4 h (5.72±1.28)ml (P<0.01);第3 h与第4 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为麻醉医师于术毕准确、客观地估计病人围术期异氟醚的耗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作者:余剑波;陈利民;刘海军;黎笔熙;沈七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烧伤创面霉菌感染的分析及防护对策

    对于地处海南炎热地区的烧伤患者,创面容易发生霉菌感染,如果不在短时间内消除创面上的霉菌就会造成侵袭性感染,是治疗防护中难题,作者分析了18例这类患者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谈以下几点体会。1 临床资料 从1994年12月到1997年12月,我科收治了860例烧伤患者,其中发生霉菌感染的有18例,感染率达3%。分析:这18例患者烧伤面积均在50%以上,在春夏炎热多雨潮湿季节发病12例,在秋冬季节也有6例。

    作者:戈君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在多数人类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均少见,本文对3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0例甲状腺瘤的P53蛋白进行检测,以探讨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肖宝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胰腺损伤的诊治体会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在解剖上有很好的生理保护,只有受到强大的外力时才可能受损伤,因此往往同时合并腹部其它脏器及胸腔脏器、颅脑损伤,病情复杂而危重,其诊断和治疗亦易被延误,故胰腺外伤的病死率高。平均死亡率约20%,合并十二指肠破裂者死亡率可高达40%50%[1]。我院从1994-031999-04月共收治胰腺损伤2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嘉越;石家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旅团卫生队在军事演习中卫生防病基本经验

    为了做好未来渡海登岛作战,军区近日进行了一次高技术条件下多兵种的实战演习。我们卫生队参加了军区装备部抽组的应急装备保障旅和应急装备保障基地两个单位的卫勤保障。其特点是演习规模大,参演人员多且杂,演练时间长且强度大,卫生防病工作难度大。由于我们认清了这些特点,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积极工作,有效的实施防治措施,杜绝了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没有非战斗减员,保证了两个单位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如下。

    作者:韩全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对新入伍女兵妇科复检的体会

    新入伍女兵经过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在即将分配到各基层单位工作前一个月,需对她们进行体格复检。笔者负责某集团军19891999年新入伍女兵妇科复检工作,受检人数728人,十年来无一差错,现将几点体会小结如下。1 充分认识妇检是女兵体格复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入伍女兵均为未婚女性,并已经过当地医院检查合格,本应在妇科方面没有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其过程有疏忽的地方,而且有些情况一时也未必能检查出来,如早孕的检测,需要停经40天以上才能触及子宫增大,尿妊娠试验阳性等,故复检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邱文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脏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后护理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空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免除了因阻断主动脉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再灌注损伤,使全身各脏器功能得到保护,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1995年6月至1998年7月,我院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空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87例,除一例在转流过程中引起脑部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年龄2岁45岁。男55例,女32例。病种: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缺38例,其中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室缺37例,其中4例合并房缺。肺动脉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三联症、右室异常肌束各1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并狭窄7例。本组手术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预充液根据体重酌情升温至31℃±,血液稀释至Ht 2428%转流降温,待鼻咽部温度降至2134℃,心率减慢,血压平稳810kPa时,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使心脏获得正常的血液供应,在心脏保持窦性心律空跳下进行。

    作者:刘孟丽;王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乳腺肿块在临床上较常见,及时明确肿块性质对治疗有重要意义。由于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创伤性小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乳腺肿块定性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1,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FNAC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勇;陈寿松;齐曼丽;霍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及效果评价

    我院为军队在汉的一所大型三等甲级综合医院,门诊大楼内拥有20多个科室四十余个医疗工作单元,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工作单元及其专业主要有:手术室、换药室、传染科、抽血室等,加之本院门诊的病人近2000人次,人员的密度较高,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在门诊几乎每天都有接触,因而交叉感染机会较多,尤其在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如不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及传染病局部流行的严重后果。为此,我们从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的认识入手,不断建立与之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现将我院门诊近几年的消毒隔离管理作一介绍及评价。

    作者:刘梅;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型猪及医学实验应用概述

    猪和人在解剖学、生理学方面极其相似。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老年病学、血液学、营养学、内分泌系统、皮肤、牙科、眼科、放射生物及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猪作为实验动物。近年来异种组织器官移植已受到医学界广泛重视,猪作为组织器官供体已显示出诱人的美好前景。因此,实验猪越来越受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但是普通猪体型大,饲育费用高,不便于实验操作和术后管理。小型猪体型小,饲料消耗低,操作管理方便,成为更理想的实验动物材料。在国外,二次大战以后已将猪作为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并且已培育出多种品系实验用小型猪。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开发小型猪资源,开展了小型猪实验动物化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培育出几个品系,有些品系仍在纯化培育过程中。

    作者:詹纯列;徐本法;白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做好医院装备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我院是香港四个军事重建项目之一,总部、军区、港府为其配备了大量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这些设备除固定的屋宇设施之外,绝大部分为后勤装备。 医院后勤装备具有数量多、新设备多、价值高、科技含量高、以医疗设备为主、以进口设备为主、配置分散、管理、使用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管理上我们以医疗装备为重点,以管理者、使用者为中心,以提高装备使用效益为目的,具体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1 加强装备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有关组织 管好用好后勤装备是开展好以医疗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前提,院党委经常把后勤装备的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副院长为组长,各业务部分管人员参加的后勤装备管理小组,负责对全院后勤装备的管理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医疗装备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器械管理委员会,主要对医疗装备的订购、配置、管理、维修等进行计划、部署、协调、检查。其它装备则以各业务线负责人为首成立了管理小组,负责对所属装备的使用、管理、维修和检查。除此之外,有关领导还在各种场合对全院官兵和住院伤病员进行管装爱装教育,增强了大家管装、爱装意识。

    作者:王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Vapor Tome电极在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作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并开展起来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技术[1],我们利用Vapor Tome电极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180例,年龄5687岁,平均68岁,有尿潴留病史70例,合并膀胱结石11例,合并尿路感染47例,继发肾功能不全6例,并存冠心病42例,并存高血压病16例,并存肺心病18例,并存糖尿病7例。肛门指诊前列腺增生Ⅰ度21例,Ⅱ度143例,Ⅲ度16例,其中两侧叶增生139例,中叶增生11例,三叶增生30例,IPSS症状评分为(25.6±3.2)分,大尿流率(5.8±2.8)ml/s,62例有残余尿,30280ml,平均86ml。术前均检测前列腺特导抗原(PSA),肛门指检前列腺有硬结或PSA升高者作前列腺穿刺活检,排除前列腺癌。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切除的前列腺组织碎块送病理检查。

    作者:谢辉忠;刘春晓;唐黎明;王屹;宋振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母婴传播肺结核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2月余于1996-05-13入院。患者1996-01-28顺产一男婴,次日始咳嗽、咳痰,午后低烧、盗汗、伴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仍能哺乳。在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40天无效,症状逐日加重,故求诊我院。查体:T 37.3℃,P 80次/min,R 22次/min,BP 15.5/8 kPa。神清,发育正常,慢性病容,检查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咽不红,双侧扁桃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何富强;朱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

    1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早发现于1893年,Bizzozero曾首先报道在狗的胃内发现一种螺旋状微生物,几年后,又有人在大鼠和猫的胃内发现了这种微生物。1906年,kreinez首先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以后,又有人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在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发现了这种螺旋体,直至1989年,Goodwiu等提出应将该菌命名为新的菌属,即称为幽门螺杆菌(Hclicobactr pylori,HP)。HP感染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与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发展中国家人群中HP的带菌率一般为50%70%,在儿童期存在感染率聚增现象。

    作者:赵凌杰;吴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部队传染病紧急疫情处理要点之我见

    对于部队卫生防疫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部队发生传染病紧急疫情后的处理要点,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处理部队传染病紧急疫情必须紧紧把握以下五个方面。1 准确判断疫情 首先,判定是否属于紧急疫情。紧急疫情系指某部队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乙、丙类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或发生大批原因不明的病人时,以及某部队从未有过或发生了已消灭的某种疾病时,均为紧急疫情。其次,判定流行强度及形式,区分暴发或流行。暴发:某病在某部队短时间内特别是在该病长潜伏期内,集中地发生了一些病例。流行:某部队在某期间(月、年等)内某病发病率超过了一般发病率的水平。再次,判定可能发生的疾病和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的疾病。根据疫情资料分析,部队可能发生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有4类14种:即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脑等;肠道传染病:霍乱、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虫媒传染病: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钩体病、恙虫病等。

    作者:傅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