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后护理

刘孟丽;王衍

关键词:心脏空搏, 脑气栓, 器官功能监测
摘要: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空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免除了因阻断主动脉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再灌注损伤,使全身各脏器功能得到保护,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1995年6月至1998年7月,我院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空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87例,除一例在转流过程中引起脑部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年龄2岁45岁。男55例,女32例。病种: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缺38例,其中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室缺37例,其中4例合并房缺。肺动脉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三联症、右室异常肌束各1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并狭窄7例。本组手术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预充液根据体重酌情升温至31℃±,血液稀释至Ht 2428%转流降温,待鼻咽部温度降至2134℃,心率减慢,血压平稳810kPa时,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使心脏获得正常的血液供应,在心脏保持窦性心律空跳下进行。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介素-2受体监测在肾移植术后的作用

    1979年Bonnard等[1]发现激活的T淋巴细胞均能吸收白介素-2(IL-2),从而提出IL-2受体(IL-2R)的假设;1981年Robb等[2]用同位素标记重组IL-2证实了IL-2R的存在,不久Uchiyama[3]成功制备了抗人IL-2R的单克隆抗体(抗 TacMcAb)。随着对IL-2和IL-2R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近几年人们注意到IL-2R在肾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监测、急性排异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仲明远;辛华雯;吴笑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母婴传播肺结核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2月余于1996-05-13入院。患者1996-01-28顺产一男婴,次日始咳嗽、咳痰,午后低烧、盗汗、伴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仍能哺乳。在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40天无效,症状逐日加重,故求诊我院。查体:T 37.3℃,P 80次/min,R 22次/min,BP 15.5/8 kPa。神清,发育正常,慢性病容,检查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咽不红,双侧扁桃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何富强;朱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海水浸泡结肠创伤一期手术经肛双管引流的实验研究

    在海战及登陆作战中,常见开放性结肠创伤并海水浸泡[1]。探讨经肛吻合修补口上下腔内双管引流在海水浸泡结肠创伤一期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战伤的救治水平。本实验在南海某海域以狗乙状结肠火器伤、刀刺伤并海水浸泡为实验模型,探讨结肠创伤并海水浸泡后,经肛吻合修补口上、下置管腔内引流结肠切结除一期吻合或修补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吴印爱;谢尚奎;刘献棠;王志伟;胡莹;李捷;蒋邦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对新入伍女兵妇科复检的体会

    新入伍女兵经过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在即将分配到各基层单位工作前一个月,需对她们进行体格复检。笔者负责某集团军19891999年新入伍女兵妇科复检工作,受检人数728人,十年来无一差错,现将几点体会小结如下。1 充分认识妇检是女兵体格复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入伍女兵均为未婚女性,并已经过当地医院检查合格,本应在妇科方面没有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其过程有疏忽的地方,而且有些情况一时也未必能检查出来,如早孕的检测,需要停经40天以上才能触及子宫增大,尿妊娠试验阳性等,故复检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邱文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型猪及医学实验应用概述

    猪和人在解剖学、生理学方面极其相似。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老年病学、血液学、营养学、内分泌系统、皮肤、牙科、眼科、放射生物及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猪作为实验动物。近年来异种组织器官移植已受到医学界广泛重视,猪作为组织器官供体已显示出诱人的美好前景。因此,实验猪越来越受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但是普通猪体型大,饲育费用高,不便于实验操作和术后管理。小型猪体型小,饲料消耗低,操作管理方便,成为更理想的实验动物材料。在国外,二次大战以后已将猪作为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并且已培育出多种品系实验用小型猪。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开发小型猪资源,开展了小型猪实验动物化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培育出几个品系,有些品系仍在纯化培育过程中。

    作者:詹纯列;徐本法;白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鱼腥草加核糖霉素治疗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的一种并发性疾病,治疗上无特效药物。近两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鱼腥草加核糖霉素联合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取得满意效果。其具体用法为:鱼腥草注射液1支加核糖霉素1支合用肌肉注射,2次/d,35天,即可痊愈。

    作者:葛卫红;朱月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在多数人类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均少见,本文对3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0例甲状腺瘤的P53蛋白进行检测,以探讨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肖宝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四原发癌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 MPC)是指同一患者在同时或先后相继发生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原发癌。本文就临床上遇到四原发癌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71岁,病案号195845。于1976年患子宫体癌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切除术。因反复右下腹痛,伴大便异常,体重下降一年于1991-01-05在我院行纤维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升结肠粘膜呈菜花样,向肠腔内隆起,浸润肠壁约3/4,组织脆,有糜烂,触之即出血,当即活检,病理学诊断为管状腺癌,1月17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所见,结肠肝曲有一约4cm×7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已侵及浆膜层,该段肠腔狭窄,梗阻,升结肠明显扩张,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7日首次化疗,其后每间隔3个月予化疗一疗程,共化疗三个疗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体重增加10余斤。

    作者:王小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及效果评价

    我院为军队在汉的一所大型三等甲级综合医院,门诊大楼内拥有20多个科室四十余个医疗工作单元,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工作单元及其专业主要有:手术室、换药室、传染科、抽血室等,加之本院门诊的病人近2000人次,人员的密度较高,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在门诊几乎每天都有接触,因而交叉感染机会较多,尤其在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如不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及传染病局部流行的严重后果。为此,我们从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的认识入手,不断建立与之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现将我院门诊近几年的消毒隔离管理作一介绍及评价。

    作者:刘梅;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9例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临床病因分析

    尽管临床上习惯将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分为原发、继发二型,然而,许多表现完全符合原发性疼痛的患者术中却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本文对我科19891998年间因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而采用乙状窦后径路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张萍;姜加维;林武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577例直肠癌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病理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及Dukes分期标准,回顾性研究了577例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溃疡型335例,隆起型228例,浸润型14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04例,大多数为Dukes A期。中分化腺癌309例,与分期无明显差异。低分化腺癌71例,粘液腺癌78例,印戒细胞癌10例,均多数为C期。未分化癌,鳞癌各2例,均为C期。1例类癌为A期。结论: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与Dukes分期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柳忠美;王文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恙虫病暴发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治

    2000-08-2509-04,某部发生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23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恙虫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该部驻地为非恙虫病流行区;住房为3层平顶砖制楼房,采光通风、环境卫生好,未见明显鼠迹、鼠粪。于2000-08-1518,为期4d野外江河游泳训练,参加人数215人,发病23人,发病率为10.7%。

    作者:谈忠永;连小珂;涂智;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X线照射对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成年高等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抑制神经再生的因素,其中,损伤继发的胶质增生、胶质瘢痕(glia scar)所形成的机械性屏障阻碍了神经再生和延伸。国外研究表明大剂量的X线照射损伤局部区域,可抑制胶质瘢痕的生长,Smis-TJ等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用X线照射新生大鼠的脊髓造成胶质细胞缺余,再对脊髓进行横断性损伤后,在改变胶质细胞的环境后可观察到有轴突的再生,且功能上也有增强[14]。因此,研究解除这种抑制因素的条件,对视神经的再生有积极意义。临床上常见的视神经损伤类型为视神经间接损伤。本实验用视神经间接损伤模型,从分子水平定量分析星形胶质细胞,视神经间接损伤后何时照射、多大剂量照射能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为视神经间接损伤后的再生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吴建国;马群;黄震晞;张继清;赵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34例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收集本院自19901999年共收治215例肾衰患者,选其中34例经检查明确诊断为梗阻性肾衰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岁,以急性肾衰收入29例,以慢性肾衰收入5例,平均梗阻时间为45.7天。梗阻原因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部分经相关科室协助明确,27例手术病人得到手术证实。梗阻性肾衰实验室诊断标准:①Scr>442 μmol/L;②持续少尿或无尿3天;③排除肾前性、肾性因素导致肾衰的可能。

    作者:王湘川;左菊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两种念珠菌培养鉴定方法的比较

    我科购买博塞科技公司提供的法国科码嘉公司生产的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并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其与常规培养方法的优劣情况,我们将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56株酵母菌,用科码嘉显色基和沙保培养基常规方法同时进行培养鉴定,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刘伟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

    1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早发现于1893年,Bizzozero曾首先报道在狗的胃内发现一种螺旋状微生物,几年后,又有人在大鼠和猫的胃内发现了这种微生物。1906年,kreinez首先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以后,又有人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在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发现了这种螺旋体,直至1989年,Goodwiu等提出应将该菌命名为新的菌属,即称为幽门螺杆菌(Hclicobactr pylori,HP)。HP感染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与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发展中国家人群中HP的带菌率一般为50%70%,在儿童期存在感染率聚增现象。

    作者:赵凌杰;吴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粤西地区3274例乙肝标志物分析及临床意义

    本文对1996-031997-03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的3274例血清样本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俗称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1 方法与试剂 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作者:王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0例脑部战伤死亡分析

    现代战争高射武器和爆震武器的杀伤力增强,损伤严重,并发症增多,给救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院1979年23月收治了10例脑穿透伤伤员,经积极救治无效死亡。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0例伤员均为男性,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2.3岁,由卫生列车送入我院4例,直升飞机送入6例。

    作者:何富强;李春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二件式人工肛门袋在肠外瘘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在肠外瘘病人的护理中,皮肤护理是重点和难点之一。虽然瘘口的有效引流可除去大部分溢出的肠液,但瘘口周围皮肤仍受到一些肠液的侵蚀,引起糜烂、疼痛或感染[1]。以往的皮肤护理主要采用油膏涂搽保护法和敞开瘘口法,虽能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效果不够理想。我们于1998-062000-06月,应用二件式人工肛门袋对6例肠外瘘病人进行皮肤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肠外瘘病人6例,男5例,女1例;年龄5072岁,平均61.6岁;均为手术后高位肠瘘。高流量瘘5例,低流量瘘1例。肠瘘持续时间1581天,平均43天。肠瘘液量高达每日2200ml(其中经瘘口皮肤溢出量高达每日650ml)。

    作者:石英;康慧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护士配制药液操作方法对微粒污染影响的研究

    近几年来,防止药液中玻璃、橡胶屑等微粒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科学的有成效的实验研究证实:微粒的污染,很大程度上与护士配制抽吸药液的操作方法有关,并就减少微粒污染,对有关操作方法提出了大胆的改革意见。笔者认为对指导临床护士技术操作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对此将有关内容浅谈如下:1 影响微粒污染量的主要因素1.1 对安瓿药物的抽吸1.1.1 对安瓿割锯的周长度:李玉梅、李家育、陈善等[1]采取在安瓿颈段割锯D周、1/4、1/2、1周实验显示:微粒量差异有显著性,割锯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因此应使用易折型曲颈安瓿,但目前生产的易折型曲颈安瓿颈部玻璃较厚且凹度不够不易掰开往往还需要割锯,割锯安瓿周长度以1/4为合适,可大限度地减少因割锯安瓿造成的微粒。

    作者:蒋艳娟;钟运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