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芝梅;李强
患者男,18岁。头痛、头晕伴呕吐进行性加重1月余。查体:颅神经(-),四肢肌张力(-),病理反射(+)。 CT轴位扫描:右侧脑室额角近中线见欠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突向左侧,大小3.2cm×3.0cm,密度不均,内见散在斑点状钙化及小灶性低密度影,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均明显扩大,双侧大脑半球脑沟显示不清,中线结构轻度向左移位,枕大池较大(因患者碘过敏,未行增强扫描)。 手术所见:切开右侧脑室,于额角近中线见一菜花状紫红色肿物,大小约3.0cm×3.5cm,质韧,与透明膈紧密相连。
作者:殷天文;吕京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21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交替痛,夜间加重,曾行CT检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给予骶管封闭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加重,出现右下肢行走障碍,且伴有小便失禁。体检:L5椎旁压痛、叩痛,右下肢臀大肌、四头肌萎缩,右膝腱反射(+++),右下肢皮肤感觉减退,右侧屈肌肌力下降。右巴氏征(+),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实验室检查:WBC 14.1×109/L,ESR 90mm/h。临床诊断:(1)腰骶管内感染; (2)腰骶管占位。 CT扫描: L5~S2水平椎管内充满软组织肿块影,部分通过右侧侧隐窝突出于椎管外,局部椎管明显扩大(图1)。CT诊断:椎管占位病变。 MRI检查:骶骨前、后方及椎间孔内均可见不规则长T1、短T2软组织信号影,骶骨前肿块约3.6cm×5.5cm,骶后肿块约2.5cm×6.0cm,硬膜囊受压变形并向右侧移位(图2)。MRI诊断:L5~S2椎体水平椎管内感染并脓肿形成。 手术所见:以L5~S1椎间隙为中心切开,见右侧骶棘肌近椎板处肌肉内见5.0cm×6.0cm大小软组织肿块,颜色灰暗,似肉芽状坏死组织;咬除L5棘突和椎板,显露椎管,见硬膜囊左侧一软组织肿块,类似脂肪样组织,硬膜囊受挤压向右移位,肿块向骶管内及椎间孔延伸。仔细分离软组织及硬膜,切除肿块并送病检。
作者:孙鼎强;关建中;张荣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32岁。胸闷、咳嗽伴低热10天。胸片示:左下肺野均匀一致高密度影,上缘清楚,初诊左侧胸腔积液。CT检查:示左侧胸腔内一卵圆形高密度影,约6.0cm×7.2cm大小,周边有环形壁包裹,其内密度均匀,CT值约20HU。CT诊断:左侧肺良性占位(附图)。 手术探查:开胸术中见胸腔内一巨大软组织肿物,边缘光滑,有蒂与纵隔相连。术后病理诊断:纵隔神经鞘瘤。
作者:李玉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术(TAE)的疗效与碘油乙醇乳剂用量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TAE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材料与方法35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17例,按肿瘤直径与碘油乙醇乳剂剂量等比例行TAE治疗;第二组18例,按碘油乙醇乳剂大剂量法进行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23.53%和77.78%、44.44%(〖WTBX〗P〖WTBZ〗<0.05)。结论对于适合TAE的肝癌患者,肝癌TAE疗效与碘油乙醇乳剂用量成明显正相关。
作者:李红;张在沛;刘永斌;胡道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53岁。因右腰部绞痛3天,加重1天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右肾区叩痛,血压210/130mmHg,余未见异常。 CT检查:右肾周围绕1圈厚薄不均的高密度软组织影,内、后侧薄,外侧厚达4.5cm,其内密度尚均匀,肾门区结构增粗。右肾实质密度正常,肾门变扁,右肾实质与周围高密度软组织影分界欠清楚(附图)。 手术所见:右肾增大,表面呈灰白色,质硬韧,右肾盂变形并向正中移位,右肾蒂处右肾血管粘连紧密。病理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张解港;张衷宇;冯永章;何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探讨超早期脑梗塞及再灌注后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及相应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27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5组:非再通组6只;再通组12只,分3组,每组4只,分别于MCAO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再通,各组于不同时间点进行DWI和T2WI,于后一次成像后取脑行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病理组9只,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计算各时间点的DWI和T2WI上的异常高信号面积及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结果MCAO后30分钟所有动物缺血区于DWI上均出现高信号,而T2WI显示正常,随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升高,范围扩大,6小时内ADC值呈下降趋势。MCAO 30分钟及1小时后再通者DWI上的高信号完全或部分恢复,而MCAO 2小时后再通者缺血区范围无恢复。结论DWI是评价超早期脑梗塞及再灌注的敏感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并为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张权;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黄雄;谢长清;吴光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提高CT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1例共161个卵巢区囊性病变,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个病灶中,良性102例134个病灶,恶性19例27个病灶。120个为完全囊性,41个有囊壁结节或实性部分,分别占74.5%和25.5%。其中囊性畸胎瘤21例25个病灶,囊腺瘤18例,均为单个病灶,囊腺癌7例12个病灶,Krukenberg瘤5例7个病灶,内膜异位囊肿31例39个病灶,黄体囊肿8例9个病灶,滤泡囊肿8例9个病灶,浆液或粘液性囊肿11例,中肾管囊肿10例,陈旧性异位妊娠4例,卵巢输卵管脓肿、炎症积水9例13个病灶,其他4例。术前CT诊断准确率81.8%。结论卵巢囊性病变种类较多,基本CT表现多类似,但良性病变常为圆形或卵圆形,囊壁薄而规则;恶性病变多为双侧不规则形,囊壁及囊内分隔厚而不规则,结节状。CT在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强金伟;廖治河;周康荣;郑蔚巍;徐从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46岁。头痛、头晕4个月,恶心、呕吐1个月,右侧肢体无力10余天。查体:行走不稳,左颞顶部有压痛,左下肢肌力Ⅳ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CT扫描:左大脑半球髓质区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缘呈指状水肿,左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右移,左外侧裂显示不清(图1)。增强扫描:左颞叶皮质见4.9cm×3.5cm×3.8cm高强化团,CT值133~160HU,宽基附着于颅板,骨窗颅板未见明显破坏,无增厚(图2)。脑动脉造影:左颈内动脉示大脑中动脉外行段小片状模糊染色,血管增粗扭曲,左侧正位示血管呈向上弓状改变(图3、4)。CT及脑动脉造影诊断:右颞区脑膜瘤。
作者:桂东川;桂东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2岁。体检发现左腹部包块2年入院。查体无特殊。血儿茶酚胺定性阴性,24小时尿17-酮皮质醇、尿17-羟皮质醇和醛固酮均正常。腹部B超示包块大小为8.3cm×5.6cm×3.9cm,KUB+IVU尿路未见异常。2年前体检B超提示腹膜后包块5.3cm×3.6cm×2.5cm大小。 CT检查:平扫左侧肾上腺及肾区见一巨大软组织密度块影,大截面10cm,与肾脏相连,中心CT值39HU,周边CT值55HU(图1)。增强扫描,肿块周边部位明显强化,CT值75~101HU,包膜较完整,左肾受压变形(图2)。CT诊断:左腹膜后肿块,无功能性肾上腺瘤可能性大。
作者:王荣品;黄永祥;翟茂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大咯血的目的。材料与方法36例大咯血患者(女8例,男28例,年龄21~76岁,平均38.5岁。咯血量300ml/24h)均采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剂为丝线微屑和/或明胶海绵微屑。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结果即刻止血31例,咯血明显减少4例,有效率97%(35/36),1例无法止血。无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脊髓损伤)发生。结论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晋新;王巧兮;林怡蔼;郭玉鑫;甘万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X
作者:楼海燕楼海燕;王仁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着重观察卵巢肿瘤的形态与密度,以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与远处转移、腹水。结果上皮性肿瘤77例(占88.51%),以囊实性为主,占80.51%,多有远处转移及腹水;性索间质肿瘤4例(占4.60%),均为单侧,以囊实性肿块为主,占75.00%;生殖细胞肿瘤6例(占6.90%),均为单侧,以实质性为主,占83.33%。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类型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潘芝梅;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肺低分化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材料与方法搜集1989~1999年间肺低分化腺癌患者186例,其中有影像学资料者157例,包括胸片146例;CT扫描97例,其中平扫58例,增强扫描39例,肿瘤局部HRCT 15例。结果 (1)影像学表现:①中央型病变36例(22.9%),其中腔内外生长的气管肿物2例,腔内型病变1例,肺门肿物及阻塞性改变33例;伴广泛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②周围型病变121例(77.1%),大径为1~10cm,中位值4cm。病灶≥4cm者76例(62.8%),浸润性病变5例(4.1%),空洞4例(3.3%)。③跨叶33例。④纵隔淋巴结肿大45例(29.0%)。大团融合纵隔肿大淋巴结7例(4.5%)。 (2)1989~1999年间,腺癌占同期肺癌的20.4%,肺低分化腺癌占同期肺腺癌的14.5%(1979~1986年为7.7%,1989~1994年为13.1%,1995~1999年为17.0%)。结论 (1)肺低分化腺癌中,仅少数(29.0%)为典型腺癌影像学表现(小结节、分叶、毛刺),非典型表现者占71.0%,包括中央型病变、周围型大肿物、浸润病变、空洞、跨叶。 (2)CT示纵隔引流区成簇小淋巴结,应警惕有转移之可能。 (3)本组肺腺癌在肺癌中所占比例和过去相仿,而肺低分化腺癌在肺腺癌中所占比例却有增高趋势。
作者:黄遥;石木兰;王爽;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软组织肉瘤,绝大多数发生在下肢和腹膜后,其次为上肢和躯干,眼眶、鼻窦、喉、脑膜、肺、骨、卵巢、阴道等处偶见[1]。发生在肝脏的MFH极为罕见,有关其MRI表现未见报道。笔者报告1例经手术证实的肝脏MFH的MRI表现
作者:严福华;沈继章;曾蒙苏;周康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RDIC)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3例RDIC原发灶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皮样囊肿均位于T12以下椎管内,其中9例位于脊髓内,4例位于髓外硬膜下。均行脑和全脊柱MRI SE序列T1WI、T2WI,7例有脊柱脂肪抑制序列。5例行脑CT检查。结果 4例髓外硬膜下皮样囊肿破裂MRI与CT均表现在脑池、脑沟或脑室内有脂肪滴。9例脊髓内皮样囊肿破裂者均见脊髓中央管内分布有脂肪滴,其中4例脑室内见脂肪滴。5例脑MRI发现脑底及后颅窝脂肪滴者,CT仅显示2例。脂肪滴MRI SE序列T1WI呈显著高信号,T2WI其信号略有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则呈极低信号;CT上脂肪滴则呈低密度,CT值-20~-150HU。结论 MRI是诊断RDIC的佳影像学方法,其显示RDIC脂肪滴在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分布优于CT。CT与MRI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鉴别RDIC脂肪滴抑或积气、碘化油滞留和血块。
作者:程敬亮;李树新;任翠萍;王声鼎;李荫太;高剑波;吉金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6岁。突发头痛、发热、行走困难16天,体温38℃~39℃,呈持续性。体检:神清,眼球运动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中枢性面瘫,口角偏斜,伸舌偏右,右侧腹壁提睾反射减弱,右侧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亢进,肌力Ⅲ~Ⅳ级,可引出踝反射,巴氏征(+)。 CT平扫:左侧脑干见一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尚清,大小约1.0cm×1.2cm×2.0cm,CT值25HU,环池变窄(图1)。增强扫描见上述椭圆形低密度影呈环状强化,壁厚约0.4cm,尚均匀(图2)。CT诊断:左侧脑干(桥脑、中脑)脓肿。入院行抗炎治疗,6天后在全麻下行左侧脑干脓肿穿刺,切开清除术,见脓肿位于脑干(中脑)左后方,大小约2.0cm×1.5cm,包膜形成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穿刺后抽吸困难,切开脓肿壁,清除黄白粘稠脓液约3ml。术后诊断:幕下(中脑)脓肿。
作者:胡洪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52岁。间断咳嗽2个月,自服抗生素有好转,近2天咳嗽加重,伴有少量白色粘液痰,摄胸片发现肺内肿块而入院。1983年患者于右大腿外侧发现一包块,行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遂又行肿瘤根治性手术。术后未作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体检:左下肺听诊闻及少许湿罗音。右侧大腿见手术疤痕,未触及包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舌叶支气管粘膜充血,分泌物多。支气管刷片与冲洗液涂片未查见癌细胞。胸片表现:左心缘旁见一圆形肿块,外缘光滑锐利
作者:叶彤;杨小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内胚窦瘤又称恶性卵黄囊瘤,为原始生殖细胞向卵黄囊分化形成的高度恶性肿瘤,比较少见。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岁。咳嗽、发热1天入院。查体见腹部膨隆不对称,肝肋下8cm、剑突下4cm,质硬,边缘钝,左中上腹部扪及巨大质硬包块,有粘连,无压痛,腹水征阴性。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扪及黄豆大淋巴结。胸片示双下肺感染。B超检查提示腹膜后恶性肿瘤并肝脏弥漫性转移。实验室检查:转氨酶轻度升高,甲胎蛋白(AFP)>1000μg/L,癌胚抗原(CEA)1.04μg/L,血清铁蛋白(SF)105.5ng/ml,碱性磷酸酶(ALP)321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298U/L,L-乳酸脱氢酶(LDH-L)522U/L,尿VMA定量为0.57mg/24h,骨髓穿刺检查为增生性骨髓象。
作者:成官迅;陈燕萍;张雪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15岁。右肩部疼痛6个月,加重伴轻度活动受限2个月。患者于半年前无意中挥动右臂时感到右肩部撕裂样疼痛,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后,缓解不明显。2个前疼痛加重,右上臂活动受限,既往体健。体检:一般情况好,右肩部外侧肱骨大结节处可扪及一包块,与骨结合较紧密,不能活动。表面光滑无结节感。局部轻度压痛,皮温不高,患肢肌力尚可,外展、内外旋活动可,但肩关节疼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4.9×109/L,粒细胞 0.588,淋巴细胞 0.322,血沉2mm/h。
作者:杨挺;魏龙晓;李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葡萄胎与正常早孕一般超声检查均能作出明确诊断,很少作CT检查,尤其正常早孕,更不可作CT检查。本文1例葡萄胎超声检查后作CT扫描以鉴别良、恶性;另3例早孕均为因其他原因而作CT检查,其中1例因超声发现卵巢肿瘤而行术前CT定性,1例因孕囊死亡造成超声不能明确性质而进一步作CT检查,1例因伴有盆底积液怀疑宫外孕作CT检查。4例均经手术病理和人工流产证实,现着重讨论其CT表现和诊断价值。
作者:查二南;吴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