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血尿色卡”对膀胱内血凝块形成的预测价值

邵绍丰;程斌;刘耀;蔡江怡;冯思客

关键词:血尿, 比色法, 膀胱血凝块, 检验
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血尿色卡”对膀胱内血凝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旨在为肉眼血尿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肉眼血尿患者120例,采用自制的“血尿色卡”对其肉眼血尿进行量化评分,计算“血尿色卡”评分×累积血尿时间的数值;依据B超检查及后续治疗分为膀胱内无血凝块组、膀胱内非填塞血凝块组及膀胱血块填塞组,行3组对比分析.结果 “血尿色卡”评分1~3分者以“无血凝块”为主,4~7分者以“非膀胱填塞”为主,8~10分者以“膀胱填塞”为主;无血凝块组、非膀胱填塞组及膀胱填塞组“血尿色卡”评分、评分×累积血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且3组评分、评分×累积血尿时间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自制“血尿色卡”对膀胱内血凝块形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血尿色卡”评分越高可能表征患者的血尿程度严重、累积血尿时间较长,“血尿色卡”评分8~10分者发生“膀胱填塞”的可能性较大,多需行膀胱镜鞘冲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胸骨上凹复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通过改变颈部引流管放置位置,以保留术后胸骨上凹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59例甲状腺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用常规方法在颈前区放置负压引流管,实验组28例采用改进后方法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d、拔管当天及术后3个月的颈部胸骨上凹保留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颈部异常感觉.结果 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胸骨上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通过采用新的颈部引流方式,可以促进患者胸骨上凹的复原,满足患者更高的美容美学要求.

    作者:陈高翔;张海;黄春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的应用,并分析其合理浓度.方法 148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1.0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T0)、4h(T1)、8h(T2)、12h(T3)、24 h(T4)及48 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1.0 μg/ml右美托咪定较0.5 lμg/ml右美托咪定联合0.1%罗哌卡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较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娜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患者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 (rhIL-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DXM)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重症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4例重症IT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予rhIL-11+大剂量DXM治疗,对照组予大剂量DXM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第3、14天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7天时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第5、7天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联合大剂量DXM能在短期内更快地提高ITP重症患者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王炜;张征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案对乳腺导管内癌妇女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案对乳腺导管内癌妇女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1例进行改良根治手术,29例进行保留乳房手术,8例进行全乳切除手术.42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治疗,分析手术选择的影响因素,比较单纯手术组和辅助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因乳腺癌病死率,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无复发生存时间(DFS)、总生存时间(OS).结果 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径、组织学分级、首发症状及活检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径、组织学分级、首发症状、活检方式是选择手术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单纯手术组的复发率、因乳腺癌病死率均高于辅助治疗组(均P< 0.05).进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和保留乳房手术患者的DFS均大于进行全乳切除术的患者(均P< 0.05),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改良根治手术和保留乳房手术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结局.

    作者:乔丽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AR患者,分为埋线组与西药组.埋线组采用中医埋线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并于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结果 疗程结束后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62.50%,西药组总有效率87.18%,西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埋线组(P<0.05);治疗6个月后埋线组总有效率92.50%,西药组总有效率58.97%,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各项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治疗6个月后睡眠、鼻部症状及情感3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IgE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 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能有效治疗AR,提高AR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弹簧圈双重定位法在肺部微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用于标记肺部微小病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例肺内微小病变患者,术前在CT引导下进行微弹簧圈定位.结果 28例患者中,纯磨玻璃样变22例,混杂磨玻璃病变5例,空洞样病变1例;病灶平均直径7.3 mm,距脏层胸膜平均为12mm.28例患者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7例(96.4%).术中出血并发血气胸择期再定位1例,穿刺定位后并发少量咯血2例,少量气胸2例,并发血气胸定位失败1例.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12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例,血气胸置胸管保守治疗择期再定位1例.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肺腺癌7例,鳞癌1例,微浸润性腺癌10例,原位腺癌3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感染性病变4例.结论 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病变具有安全、有效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岑浩锋;毛勇;申文明;吴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癌转移相关性长链非编码RNA

    胃癌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肿瘤致死原因中胃癌排在第二位,东亚地区有着极高的胃癌发病率,且以中国为甚[1].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仅次于肺癌[2].由于缺乏早期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胃癌被诊断时常常已处于进展期,即使有幸在早期被诊断明确且成功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仍存在不低的复发率[3].进展期胃癌患者虽然可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但是预后仍然不理想[4].近年来,对于胃癌转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其分子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

    作者:林梦婷;宋皓军;丁小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诊断价值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影像特点,包括数目、部位、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 7例均为单发肿瘤,6例位于腮腺浅叶,1例累及腮腺深叶及浅叶.肿瘤大小9 mm×7 mm~53 mm×24 mm.5例低度恶性者病灶形态规则,边界不光整;2例中高度恶性者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其中1例侵犯左侧胸锁乳突肌.平扫病灶与颈部肌肉相比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密度多不均匀,6例病灶可见圆形及不规则囊腔,其中1例几乎完全囊变.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持续强化,动脉期CT值增加26~92 Hu,平均增加45 Hu;静脉期CT值增加43~79 Hu,平均增加56 Hu.增强扫描静脉期薄层图像病灶内小点状、囊状或不规则囊腔显示更加清晰.结论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腮腺肿瘤,CT表现为腮腺内结节或肿块,边缘不光整或边界不清,病灶内或边缘见囊状或片状囊腔,增强扫描后呈明显持续强化,静脉期强化值高于动脉期.当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边界清楚时类似于良性肿瘤,但薄层图像可观察到病灶边缘毛糙不光整及病灶内见到小囊状或不规则囊腔时要考虑到黏液表皮样癌可能性,后确诊仍需病理学.

    作者:李旭丹;王明杰;满术千;李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对儿童OSAH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扁桃体并腺样体肥大患儿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剥离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白膜脱落时间、免疫功能、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AHI)和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疼痛评分和白膜脱落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AHI及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显著缓解(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AHI及低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手术前及手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OSAHS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切除部分扁桃体对患儿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吉;唐世雄;王越;王耀文;陈星;李春林;章伟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暖心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暖心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米力农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暖心胶囊,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心脏超声血液动力学改善、心脏做功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量(SV)及心排血量(CO).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F、CI、SV及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6 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暖心胶囊联合米力农能够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强康;杨絮;林岳;陈新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接诊主要服务窗口,就诊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且负面情绪较为严重,故对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提出更高要求[1].有研究显示[2],积极有效急诊科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病情,缓解不良情绪状态及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为目的,使病患获得为全面细致护理服务[3].浙江省青田县中医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实施前后1年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率及遵医护理率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金双微;吴丽燕;章丽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经客观证实的经尿道不自主的漏尿现象,给患者带来个人卫生方面的困扰和社会活动的不便[1].经闭孔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是一种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的功能重建手术,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外科手术,而且疾病认识、行为干预、心理辅导方面更需护理的全程配合.全程护理模式是一种入院前-入院时-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对30例TVT-O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患者开展了全程护理模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静莉;盛芝仁;胡建利;郎剑芳;叶琰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对肛痿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对肛痿的预防效果.方法 92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痿形成情况与肛周脓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脓肿复发率及肛痿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显著,能有效避免肛痿的形成,降低术后肛周脓肿的复发,值得推广临床.

    作者:陈永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锌、铁、钙的水平变化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不同年龄段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体内主要微/常量元素锌(Zn)、铁(Fe)、钙(Ca)的含量变化,探讨患儿发生RRTI与微/常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6岁的RRTI患儿200例作为RRTI组.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3岁组70例,~5岁组70例,~6岁组60例.同期选取门诊体检的年龄≤6岁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微/常量元素Zn、Fe、Ca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及与对照组Zn、Fe、Ca水平.结果 RRTI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RTI患儿Zn、Fe、Ca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3岁组患儿Zn、Fe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5岁患儿Zn、Fe降低仍较明显;Ca含量随着年龄增长,反而逐渐降低,以~6岁患儿Ca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TI患儿婴幼儿期Zn、Fe和Ca缺乏严重,随着年龄增长,缺Ca依然存在.Zn、Fe和Ca缺乏与RRTI密切相关,监测并纠正Zn、Fe和Ca缺乏可能有助于降低患儿RRTI的发病率.

    作者:苏青弟;严如金;黄海红;郑昌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溴夫定治疗带状疱疹3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溴夫定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患者7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溴夫定125 mg,1次/d,口服;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300 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7d.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72.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3例,乏力1例;对照组头晕2例,恶心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结论 溴夫定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伐昔洛韦,能更显著地缓解症状,减轻疼痛.

    作者:毛凤;吴忠孝;张丽;沈燕娜;杨谋哲;任有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自从LC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1].本研究将LC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LC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炜;张梦欣;邵琼;黄张君;符明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氢吗啡酮联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联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术前8h常规禁饮水,入室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两组均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08 mg/kg、昂丹司琼4 mg、丙泊酚2 mg/kg,并分别缓慢静脉注射氢吗啡酮8μg/kg,观察组在置入喉罩前2 min静脉滴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对照组不用肌松药.记录两组检查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喉罩置入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及首次徒手喉罩置入成功例数,并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首次喉罩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喉罩置入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8μg/kg复合少量顺苯磺酸阿曲库用于无痛FOB检查,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喉罩置入时间,减少喉罩置入难度,且可减少术后咽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姜小军;吕春莹;陈志佩;徐永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行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行腰背肌强化康复训练),各34例.术后15周对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柳晨希;陈栋梁;陈雅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小梁切除手术,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视力和眼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子丰;项欢;金泽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CU患者如何进行精细化的镇痛镇静治疗

    2006年我国发布中国重症医学第一个具有指南性质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应证了镇痛镇静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重要意义.但作为一项技术,尤其是和人文关怀相关联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存在认知和具体操作中的不足.既然是技术,就应当充分知晓为什么要用它、到底该怎样用它、该如何做到精准精细等等.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作者:崔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