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检测系统20项生化检验结果的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

李再忠;杨胜利;田海华;陈耀文

关键词:检测系统, 方法比对, 偏倚评估, 生化检验
摘要:目的 对同一医院两个(或以上)不同检测系统20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了解不同检测系统的可比性和偏倚可接受性.方法 依照(NCCLS)EP9-A2文件规定,分别用OLYPUS AU (400和2700)两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20个生化项目,每个标本均按正反序重复两次,用Excel软件检查离群点,作直线相关分析,计算各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Bc)及其95%可信区间,并与相应可接受偏倚(Ea)进行比较判断,及比较EP9-A2与EP9-A两文件的差异.结果 待测系统P、Ca、Mg相关系数r<0.975,示标本浓度范围不够宽;Cr、GGT和Mg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Ea<Bc可信区间下限,偏倚不可接受,与试剂保存不当有关;其它所有检测项目的 预期偏倚均可接受,EP9-A2较EP9-A的判定标准信度高、更显科学合理.结论 待评检测系统Cr、ALP、GGT项目比对结果偏倚大,不能接受,更换试剂再次比对得以纠正;而P、Ca、Mg则需增宽样本浓度范围重新试验后再比对判定;其他项目在各医学决定水平处预期偏倚均有可比性,临床可接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诊科内呼吸停止的预测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蛛性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急诊期间呼吸停止高危因素,并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预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呼吸停止.方法 2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在急诊时是否发生呼吸停止分为A 组及B组,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晕厥、CT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临床分级为早期急诊时呼吸停止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所建立的函数,阴性预测值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0.9%,判别准确率为88.89%.结论 晕厥、CT分级、临床分级为早期急诊呼吸停止高危因素,由此建立的函数模型,可以较准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呼吸停止进行预测,临床有预后参考价值.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肝小静脉闭塞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资料完整HVOD患者的MSCT表现,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 HVOD的MSCT表现有肝脏肿大,弥漫性密度不均,肝动脉主干及分支增粗或扭曲,三期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或“地图状”不均匀强化.17例中,急性期、亚急性、慢性期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7/8),75%(3/4),20%(1/5).结论 HVOD急性期、亚急性期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诊断正确率较高;而慢性期影像表现特异性差,诊断正确率较低.

    作者:姚利娣;何剑;祝跃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白花丹醌对白血病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花丹醌对白血病小鼠生存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尾静脉接种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建立急性白血病模型.腹腔给予白花丹醌2 mg/kg/d共7d,观察小鼠的生存期.结果 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期为(33.96±5.18)d,比对照组(27.55±4.01)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花丹醌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白花丹醌能在NOD/SCID小鼠体内起到抗白血病,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作者:徐凯红;陆道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14例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6~9mm.经(summers上颌窦提升器械)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3mm.共计植入ITI种植体27枚.结果 术后当天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1.7±1.6) 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上颌窦口腔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月X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黏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少量不足的牙种植修复,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钱智溢;董陈;李幼华;应于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地佐辛组(B组),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A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后血浆皮质醇浓度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后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华汤锋;陈珊;盛绚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别使用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和电离子对儿童化脓性肉芽肿进行治疗,对术中出血、术后色素沉着和瘢痕的形成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激光组除1例皮损较大(直径超过1 cm)经二次治疗痊愈,其余均一次治愈,一次治愈率为98.38%;电离组45例一次治愈,13例经二次治疗痊愈,3例经三次治疗痊愈,一次治愈率为73.8%.两组一次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出现.激光组色素沉着12例,多在半年内消退,浅表瘢痕2例;电离组色素沉着5例,浅表瘢痕25例,增生瘢痕1例.两组色素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瘢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皮损去除后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在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于电离子.

    作者:黄应;王建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细胞学涂片HE染色后直接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目的 探讨一种经HE染色后的细胞学涂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更为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 经HE染色后 的细胞学涂片,经二甲苯脱胶、梯度乙醇水化后,无需褪色和抗原修复处理,直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用此方法细胞学涂片中阳性细胞免疫组化结果表达清晰,定位准确.结论 HE染色后细胞学涂片直接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清晰,方法简便易行,很值得在组织学与病理学、免疫组化研究与临床诊断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忆凌;龚伟;周新木;徐少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严格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三并排除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心脏疾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100例,分为外周血管病变组(PVD) 18例和非外周血管病变组(NPVD) 8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R指数、瘦素、TNF-a、脂联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指数、瘦素、TNF-a、脂联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简单相关分析(Spear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脂联素与腰围、IR指数、BP呈明显负相关(P<0.05),瘦素与腰围、IR指数,TG 呈明显正相关(P<0.05),TNF-a与BP、IR指数、瘦素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TNF-α在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BI检测无创、客观、有效、费用低廉,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卫;叶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胰腺癌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各个年龄段分成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及糖尿病组,与普通人群的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发病率相比较.结果 本组胰腺癌患者伴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7.24%,稍高于普通人群15.5%的发病率(P>0.05),胰腺癌伴糖尿病的比例为25.8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9.7%的糖尿病发病率(P<0.05).结论 糖尿病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之一;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稍高于普通人群,对于新诊断的50岁以上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胰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泮瑛瑛;鲍艳芳;郑云鹤;应素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MSCT对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特征,提高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98例15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图像.结果 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见于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病变主要发生于颈静脉链走行区,其中54例为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特征性CT表现为1 cm以下发生囊性变,部分囊壁见乳头状突起;28例为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主要CT表现为边界模糊,囊内可见分隔;16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病灶融合,部分瘘道形成.结论 CT增强检查可以清楚显示淋巴结囊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囊壁的厚度及周围的情况,对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育英;毛新峰;陈杭美;王利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进行性增加.房颤的治疗有电复律治疗、药物治疗及介入射频消融治疗[1],前两种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复律后维持时间短.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介入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防止房颤复发,可明显减少心力衰竭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种.

    作者:马应君;王春明;鲍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疗效.方法 30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采用提高旋转中心、患侧股骨头造盖及特殊髋臼钢板重建髋臼等方法重建髋关节活动中心.结果 3例失访,2例在术后半年内因内科疾病死亡.25例随访时间1年至6年,平均3.5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1.5分,术后下肢短缩一2~2.5 cm,平均1.0 cm;术后X线检查显示髋臼容关系良好,植骨块融合.3例骨盆倾斜习惯术后未能纠正,行走时感患肢过长.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需根据髋臼的具体情况选择.

    作者:季一焕;朱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内镜下肠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

    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多属疾病晚期,由于大多数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差,伴有水、电介质紊乱,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工作不理想,外科急诊手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1].肠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是通过内镜及X线引导下,将支架引入梗阻的肠道,使消化道再建立的非手术的微创治疗方法,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理想方法.

    作者:方夏英;王维红;翁杏花;丁小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精神病患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检出情况.方法 对123例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以上,年龄在60~85岁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研究组)及122例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离退休体检职工(对照组)的心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研究组SDHVD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研究组中服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的患者SDHV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及对照组的男性SDHVD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特别是服用氯丙嗪、氯氮平的患者SDHVD发生率高,且男性患者SDHVD发生率比女性患者高,应引起临床用药重视.

    作者:沈卫清;顾琰颖;陈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恶性高热尸体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高热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分析、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恶性高热的尸检材料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尸检所见四肢肌肉僵直,心脏增大,心外膜见多数出血点,高度肺水肿,小脑扁桃体疝形成.镜检;骨骼肌及心肌细胞肌浆凝聚,横纹消失,肌浆筛网状空隙伴少数肌纤维凝固性坏死;大脑呈缺血、缺氧性表现.结论 恶性高热主要发病机制是罗丹纳受体基因异常,引起细胞内严重钙超载;其主要死因是严重缺氧、酸中毒以及钙超载引起的心力衰竭及重度肺水肿和脑水肿.

    作者:张岳灿;于纪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5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5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手术时间1~3 h,术后发生胆漏32例,漏液均< 100 ml/d,30例在3~7 d内停止胆漏,2例16d后好转.本组3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均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复查,示胆道通畅,无结石及狭窄.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不带T管、创伤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黄胜;王海彪;胡元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三腔喂养管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护理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胃癌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的使用可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为复杂手术提供了保证[1].

    作者:陆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雷帕霉素在移植后自体肾细胞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在移植后自体肾细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例移植术后发生自体肾细胞癌的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未行白介素-2和α-干扰素免疫治疗,术后转换为雷帕霉素方案.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均未复发及转移.1例患者出现微量蛋白尿外,余3例患者蛋白尿阴性;发生口腔溃疡1例;4例患者血肌酐维持基础水平;其间均无移植后排斥反应及肺部感染发生.结论 对于移植后发生的肾细胞癌,雷帕霉素方案可能是一种有效、合理的免疫方案.

    作者:张曙伟;翁国斌;祁洪刚;任雨;楼江涌;翁锡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前后胃黏膜环氧化酶-2、P53表达的变化

    目的 检测胃窦黏膜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前后环氧化酶-2 (COX-2)、P5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OX-2、P53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典型增生(Dys),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法)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均证实Hp阳性的206例患者,在根除Hp前后取胃窦黏膜活检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P53表达情况.结果 CSG、CAG、IM、DYs的Hp阳性率分别为28%(28/100)、51%(51/100)、73%(73/100)及54%(54/100).其中CAG、IM及DYS 的Hp阳性率均高于CSG(均P<0.05).各类型胃疾病患者Hp根除后的胃窦黏膜虽COX-2阳性率与根除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Hp根除后P53阳性率与根除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Hp感染和COX-2、P53阳性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Hp感染可能是终向胃癌发展的多步骤过程的主要诱发因子.

    作者:王昌雄;麻妙群;林维勤;沈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48例55眼高度近视CNV患者,注射光敏剂VisudyneTM后予50 J/cm2的红光(690 nm)照射CNV病变区83 s,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48例55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物变形改善,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提示6只眼CNV完全闭合,30只眼CNV部分闭合,17只眼CNV小部分闭合或未闭合,出现明显活动性渗漏,2只眼出现新的CNV.3只眼接受再次PDT治疗.结论 PDT治疗高度近视所致的CNV是有效的、安全的.

    作者:魏建丽;周宏健;廖燕红;章微微;刘小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