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齐墩果酸通过VEGF-Src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紧密连接表达的影响

韩雨薇;刘秀娟;高阳;李晓明

关键词:齐墩果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水肿, 紧密连接
摘要: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阐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AH模型组、齐墩果酸给药组),每组18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造模1h后给药,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检测脑水含量及脑伊文思蓝浸出;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Src、VEGF、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齐墩果酸高剂量给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血管通透性(P<0.01);增加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VEGF水平,抑制Src激活(P<0.05).结论 齐墩果酸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1-磷酸鞘氨醇(S1P)在心室重塑过程中对梗死区血流恢复及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周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组织中1-磷酸鞘氨醇(S1P)受体在梗死区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对梗死区血流恢复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造成大鼠左室大面积心梗,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 h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血流的变化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其心肌组织,提取组织中的RNA,采用实时定量荧光技术(PCR)测定心肌组织中S1P受体mRNA在梗死区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6h,大鼠心肌血流量和心肌微血管壁通透性随时间节点的增加均明显降低;术后12 h,这种趋势趋缓.术后6h,S1P1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结扎梗死大鼠梗死区的S1P2受体mRNA在术后各时间节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术后6h,结扎梗死大鼠梗死区的S1P3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强,但术后12 h出现较为明显的表达抑制现象.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血流恢复和新生血管早期可能与S1P1受体mRNA下调有关,随后与S1P2受体mRNA、S1P3受体mRNA逐渐上调有关.

    作者:祖丽比娅·艾萨;廖光冲;姜述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GnRH拮抗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阿巴瑞克(Abarelix)对大鼠移植性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CA125、E2 、FSH、LH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外科自体移植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去势组、GnRH激动剂丙氨瑞林组和阿巴瑞克组.分别测定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各组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及血清CA125、E2、FSH、LH水平,观察给药前后各组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及血清CA 125、E2 、FSH、LH水平变化.结果 给药4周后,阿巴瑞克组模型大鼠并位子宫内膜体积明显缩小,血清CA125、E2、FSH、LH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阿巴瑞克对异位子宫内膜有抑制作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魏来;朱国智;夏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低剂量纳曲酮治疗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诱导小鼠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观察应用低剂量纳曲酮(LDN)干预对EAE发病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从而探究LDN是否对EAE小鼠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EAE+ LDN组、EAE+ PBS组及健康对照组,其中,EAE+ LDN组在诱导EAE模型后给予0.2mL的LDN (0.1 mg/kg)腹腔注射,EAE +PBS组在诱导EAE模型后给予等量的PBS腹腔注射,健康对照组为未诱导EAE组.观察各组动物发病情况,每日监测小鼠体重变化,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酶联免疫(ELISA)法监测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LDN能有效延迟EAE小鼠的发病时间,并显著缓解发病过程中的体重下降及神经功能障碍;HE染色可见LDN干预能有效减轻EAE小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并能降低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IL-17水平.结论 LDN能显著缓解EAE模型的发病,并减轻EAE发病过程中的炎性反应.

    作者:王彩玲;徐栩栩;冯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孕25周胎膜早破患者使用宫缩抑制剂的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治疗与药学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孕25周胎膜早破患者的抑制宫缩、延长孕周治疗用药方案的调整及用药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特点,协助医师选择适合的宫缩抑制剂-利托君,并配合全程化药学监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无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结论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设计、分析与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作者:吴越;冯欣;徐媛;杨勇;龙恩武;王爱华;韩朝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糖化血红蛋白预测糖尿病患者单次注射米库氯铵肌松效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NIDDM)血糖控制情况对单次注射米库氯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11月在我院择期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患者45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情况[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标准]分为A组(非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组,HbA1c<6.8%)、C组(糖尿病组,HbA1c >6.8%),每组15例.用TOF-Wacth SX行肌松监测,待患者麻醉诱导入睡后,注射米库氯铵0.21 mg/kg,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注药即刻至T1抑制为95%)、肌松维持时间(TOF为0至T1开始恢复)、恢复指数(TOF恢复为25%~ 75%的时间).结果 三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肌松维持时间及恢复指数明显长于A组(P<0.05),C组恢复指数略长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注射米库氯铵存在肌松残余现象,血糖控制不良会加重肌松阻滞效应.

    作者:马芳;王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他克莫司致儿童急性胰腺炎一例

    1例3岁患儿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口服他克莫司治疗,用药近16个月后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腹部超声示胰腺弥漫性肿大,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停用他克莫司,予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等治疗,10 d后腹痛好转,复查腹部超声胰腺大小正常.

    作者:刘红霞;姜志虎;李志玲;孟琳懿;孙华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microRNA-130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 比较microRNA-130a在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R和伊马替尼敏感的CML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ML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株K562R和敏感株K562中microRNA-130a的表达水平.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microRNA-130a模拟物mimic转入敏感株K562中上调microRNA-130a的表达,分别用伊马替尼处理转染mimic细胞株及对照siRNA细胞株,记录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V和PI双染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处理转染mimic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结果 microRNA-130a在耐药株K56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敏感株K562.转染microRNA-130a模拟物mimic的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使用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处理转染mimic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mimi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C50分别为0.13 μmol/L和3.19 μmol/L.结论 microRNA-130a在伊马替尼耐药株K562R中呈高表达,上调microRNA-130a的表达可降低K562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作者:苏梅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两种麻醉方式用于下肢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两种麻醉方式用于下肢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分别予以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安全性、血压、心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等.结果 研究1组的麻醉显效率、成功率均高于研究2组(67.8% vs.62.1,94.9% vs.87.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研究2组(18.6% vs.29.3%,P<0.05).研究1组术后24h的血压高于研究2组[(119.8±8.9) mmHg vs.(113.5±9.4) mmHg,(64.5±7.6)mmHg vs.(59.8±6.9)mmHg,P<0.05],心率低于研究2组[(69.4±8.6)坎/min vs.(73.6±8.5)次/min],VEGF高于研究2组[(464.5±93.6)pg/mLvs.(386.8±89.5)pg/mL,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VEGF水平,加速骨折愈合等优点.

    作者:聂运明;林正国;虞志红;黄雪芬;邬艳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是造影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肾功能,降低预后,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增加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因此,造影剂肾病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悦;马淑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展望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指南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研究显示,新药依伐布雷定和缬沙坦/沙库比曲可显著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预后,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机械性辅助装置、干细胞治疗也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对心衰的诊断、治疗,以及慢性心衰的规范化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李欣颖;张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参与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治疗的实践

    目的 探讨对伊立替康致延迟性腹泻的患者开展有效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对症对因治疗及基因检测等方式,参与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出现延迟性腹泻患者的治疗.结果 在临床药师参与治疗下,患者均安全度过化疗期.结论 药学监护可提高化疗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卫榕;倪美鑫;陆俊国;顾海娟;杨阳;郭小红;徐艳艳;梅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产地千年健G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G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产地千年健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GC色谱法对所采集的不同产地千年健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建立GC指纹图谱共有峰模式,并进行相似度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的千年健药材的GC指纹图谱有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千年健的成分种类上差异不大;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分比例和量上差异较大.结论 G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对千年健的质量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作者:茅银燕;岳显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亚临床腹水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亚临床腹水对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顸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15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腹水程度分为无腹水组(A组)73例、亚临床腹水组(B组)57例和腹水组(C组)85例.比较各组抗病毒治疗效果,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HBV DNA累积未检出率、HbeAg累积转阴率、肝癌累积发生率或累积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经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治疗后186例患者未检出HBV DNA,C组HBV DNA累积未检出率显著低于A组(P=0.001);56例(54.4%)患者HBeAg转阴,但三组HBeAg累积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B组INR、胆红素、A1b、CTP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22.8%)患者发展为肝癌,20例(9.3%)患者死亡,C组的肝癌累积发生率和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P =0.013,P=0.014)和B组(P =0.006,P=0.048),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INR、A1b、腹水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亚临床腹水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长期预后影响较小.

    作者:赵媛;曹耀章;房荣;张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SSRIs类剂量、浓度与抗抑郁疗效的关系

    抗抑郁药的剂量、血药浓度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对新型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的临床用量、血药浓度与抗抑郁疗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SSRIs类药物剂量、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面的成果和缺失进行总结.

    作者:任丽娜;叶兰仙;张玉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单药抗癫痫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物(AEDs)单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根据随访结果,在接受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中,随机选择治疗有效患者50例,治疗无效患者50例,同样方法选择接受苯妥英钠和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各100例.选择同期新诊断癫痫且尚未服药的50例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选择非癫痫患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FLP)法比较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接受任意一种AEDs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HCY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组血HCY浓度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AEDs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治疗有效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AEDs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不同血HCY浓度组的MTHF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和AEDs均可影响血HCY浓度,对于接受AEDs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治疗疗效相关.

    作者:林芳;任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齐墩果酸通过VEGF-Src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紧密连接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阐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AH模型组、齐墩果酸给药组),每组18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造模1h后给药,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检测脑水含量及脑伊文思蓝浸出;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Src、VEGF、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齐墩果酸高剂量给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血管通透性(P<0.01);增加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VEGF水平,抑制Src激活(P<0.05).结论 齐墩果酸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雨薇;刘秀娟;高阳;李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DRD3基因Ser9Gly突变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非随机试验,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合计1 2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DRD3基因Ser9Gly突变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有关.

    作者:王丽萍;宋金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氨茶碱对慢阻肺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茶碱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炎症状态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从60只大鼠中选出2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使用香烟烟雾和细菌联合诱导建立COPD模型.将34只成功建立COPD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氨茶碱组(17只)和阴性组(17只).对照组和阴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mL/只,bid),氨茶碱组每天灌胃氨茶碱[2.3 mg/(kg ·d),bid].连续灌胃2个月后,进行形态学检测,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炎症因子检测和免疫细胞计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阴性组和氨茶碱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P<0.05),氨茶碱组上述指标低于阴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阴性组和氨茶碱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均升高(P<0.05),并且氨荼碱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氨茶碱能有效减轻COPD大鼠炎症状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陈天明;卢青;李仁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妊娠期癫痫的研究进展

    拉莫三嗪(LTG)是目前单药治疗妊娠期癫痫使用多的抗癫痫药物(AEDs)之一.本文回顾了LTG在妊娠期的药动学、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剂量调整方法及不良反应,发现LTG的药动学在妊娠期变化显著,在治疗妊娠期癫痫过程中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目标浓度值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LTG安全性较高,对后代的致畸作用低于其他AEDs,对后代的认知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丁也;谭小平;郭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巯咪唑片致胆汁淤积性肝炎一例

    1例65岁女性患者,因甲亢服用甲巯咪唑(20 mg/d)治疗,1个月后出现严重黄疸,被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炎,先后2次住院进行降黄疸治疗,在停药50 d后黄疸明显好转.

    作者:石卫峰;徐红冰;荣亮亮;范国荣;刘皋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