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东莉;马海明;尹鹏;刘玉梅
本文报道了1例氨溴索注射剂合并使用氨溴索口服制剂引起医患纠纷的案例,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示临床药师应加强处方点评与反馈,减少或避免超常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周健;司继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治疗药物监测主要是通过实现临床药物治疗个体化,提高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我国,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开展已经历30余年的历程,可查阅有关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其表述却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而一个学科概念或定义对该学科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促进治疗药物监测发展,本文查阅国内外有关治疗药物监测相关的历史文献,总结其发展过程,以期为规范治疗药物监测概念提供参考。
作者:柳芳;陈文倩;李朋梅;张相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拮抗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μmol/L白藜芦醇和500μmol/L棕榈酸同时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共分为3组:空白组(不含棕榈酸)、棕榈酸组( PA组,含500μmol/L棕榈酸的脂性培养基)、白藜芦醇组( Res组,含10μmol/L白藜芦醇+500μmol/L棕榈酸)。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 mRNA水平。结果与PA组相比,Res能显著降低B细胞凋亡率(95.82%±1.94% vs.11.03%±1.08%,P<0.01),降低Bax mR-NA(0.185±0.005 vs.0.161±0.003,P<0.01),升高 Bcl-2 mRNA(0.004±0.001 vs.0.008±0.001,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拮抗棕榈酸诱导的胰岛B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作者:徐碧林;申甜;夏娟;喻明;朱近悦;汪红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VEGF-1154C/T(rs15703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遗传易感性关联性及与吸烟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分析298例ACS患者和636例对照进行rs1570360基因分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rs157036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易感性之间关联性;利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rs1570360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与VEGF rs1570360位点非T基因携带者(CC)相比,T基因携带者(TT/CT)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罹患风险明显增加(OR=1.64,95%CI:1.48,1.86,P =0.003;校正 OR =1.61,95%CI:1.44,1.81,P =0.001)。用非条件 Logistic 校正腰围、BMI、TG、LDL-C、HDL-C,分析表明,携带rs1570360 TT/CT基因型有吸烟史个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罹患风险是携带CC基因非吸烟个体的3.33倍(OR=3.33,95%CI:2.01,5.39,P<0.001)。结论 rs1570360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病罹患风险紧密相关,rs1570360与吸烟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叶鸿;周青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宫颈鳞癌的疗效及其对组织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紫杉醇+奈达铂静脉滴注化疗组(对照组)和紫杉醇+奈达铂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组(栓塞组),每组4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 Lymph vessel density,LVD)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栓塞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52%和80.95%,栓塞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13,P=0.032),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P=0.397;χ2=1.248,P=0.264);随访结果显示,栓塞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38.10%和23.81%,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LVD和 MVD均明显下降( P<0.05);与对照组相比,栓塞组患者LVD和MVD值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对宫颈鳞癌的近期临床效果较静脉滴注化疗的方式更显著,且可明显降低MVD和LVD的水平。
作者:王静;罗小琼;陈升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以STOPP&START用药审核提示表为依据,对我院464份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病历进行评价,获得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结果464份老年住院患者平均年龄(78.7±6.9)岁,平均用药数量11种,85例(18%)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现象共91项,127例(27%)存在处方遗漏现象共212项。结论以STOPP&START用药审核提示表可以筛查出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应作为临床处方的参考,保证老年人合理用药。
作者:李影影;孙艳萍;王烨;邢玉晶;李珍;蔡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验室二氧化碳( CO2)模拟腹腔镜高气腹压力对大鼠肝脏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选用280~320 g的Wistar成年雄性大鼠,实验前各组大鼠禁食12 h,可自由饮水。选取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对照组( A组)、缺血组( B组)、再灌注组( C组)、异丙酚组( D组),观察各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以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C组与A组比较,MDA逐渐增高,而SOD逐渐降低,HO-1表达反应性逐渐增加,HE染色和免疫组化提示损伤逐渐加重;D组与B组、C组比较,MDA指标明显降低,SOD明显增高,HO-1表达继续增加,HE染色和免疫组化可见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CO2气腹可以造成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和再灌注是不同的损伤过程,即:缺血状态解除后,对大鼠肝脏损伤并未停止,反而由于再灌注过程而进一步加重;异丙酚可通过促进HO-1的表达机制而发挥其保护性作用。
作者:邹海波;杨竹;王颖;孙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红净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本制剂中的冰片和三七;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鉴别丹参、冰片和三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沙利度胺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v/v);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良好。沙利度胺浓度在40.32~141.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为1.44%(n=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红净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康玉霞;雷丸;王莹;郭飞燕;王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浓百精简合剂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浓百精简合剂中黄芩、五味子2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RP-HPLC法测定浓百精简合剂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65∶3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94 nm。结果薄层色谱法能检测出浓百精简合剂中的黄芩、五味子,特征明显,专属性强;RP-HPLC可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厚朴酚在0.0508~0.35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3),和厚朴酚在0.02515~0.17605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3)。厚朴酚加样回收率为98.28%, RSD =1.25%;和厚朴酚为98.62%,RSD=0.76%。结论通过制定该质量标准,确保对浓百精简合剂进行快速地定性及定量分析,实验重复性良好,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控制浓百精简合剂的质量。
作者:姜清华;刘莉;孙箫;李嫄;赵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CU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HA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5例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05例ICU住院患者发生HAP 146例,感染率为36.05%,共检出病原菌1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真菌各125、48、11株,各占67.93%、26.09%、5.9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用镇静药物、入ICU时间>7 d、入ICU前后进行手术是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 HAP患者感染病原菌较广,发生H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率及医院感染率。
作者:汤琳民;楼娟花;胡瑱臻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连作条件下穿山龙中的皂苷类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探讨不同连作条件对于穿山龙皂苷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RP-HPLC,色谱柱:Agilent TC-C18(4.6 mm ×250 mm,5μm);乙腈( A)-水( 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3 nm,计算皂苷类成分含量,并采用SPSS等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吉林通化种植基地的穿山龙中,除了甲基原薯蓣皂苷为连作一茬3年时含量高,其他三种皂苷类成分原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均为正茬4年时高,而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并且原薯蓣皂苷与薯蓣皂苷含量呈正相关。结论穿山龙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其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含量也随之下降,说明连作障碍对其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含量积累造成了影响,但正茬4年时其皂苷类成分总含量高,提示正茬4年为采收佳时间,这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及GAP规范种植提供了依据和示范。
作者:孙鹏;尹海波;姚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喜树碱(CPT)及其衍生物10-羟基喜树碱(HCPT)、7-乙基喜树碱(SN22)、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将4种药物配成浓度梯度0.01、0.1、1、10、100μmol/L的药物溶液。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作用于肝癌细胞48 h,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A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4种药物对肝癌细胞 HepG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量效依赖关系,其中7-乙基-10-羟基喜树碱抑制效果好,10-羟基喜树碱、7-乙基喜树碱次之,喜树碱抑制效果差。不同浓度的喜树碱及衍生物处理肝癌细胞HepG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药物浓度的变化,细胞凋亡也呈现梯度变化,结构修饰后的SN38比SN22、HCPT及CPT作用更强。结论喜树碱及衍生物对肝癌细胞HepG2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陈琴华;余飞;李鹏;朱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Beers标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以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为切入点,应用Beers标准,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避免了潜在的药物治疗风险。结论应用Beers标准的药学监护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减少了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了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姜东莉;马海明;尹鹏;刘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减少医院药房差错及药患纠纷,改善药患关系,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疗环境。方法对门诊药房差错及发生的药患纠纷进行登记,包括产生的原因、采取的对策及干预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制定“处方/医嘱提示”便签告知相关人员。结果引起药患纠纷的原因主要有医院管理因素、医师因素、药房工作人员因素、收费工作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药品因素等。通过制定“处方/医嘱提示”便签,设置纠纷处置程序,制定相应对策,能快速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结论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让每一个患者满意”的服务宗旨和理念,加强医院内部的沟通和管理,能有效减少甚至杜绝药患纠纷,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作者:张华;许传敏;倪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AIS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4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细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外周血EPCs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4 d后,EPCs细胞逐渐减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7 d后,外周血EPCs细胞逐渐升高(P<0.05),到14 d后达到高峰(P<0.05),治疗7、14、28 d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EPCs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与治疗7 d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和28 d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9.1%,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1.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动员AIS患者外周血EPCs细胞,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飞飞;黄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和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水飞蓟素组、维生素E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水飞蓟素组口服水飞蓟素140 mg,3次/d;维生素E组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400 mg,1次/d;联合用药组口服水飞蓟素140 mg,3次/d,维生素E胶囊400 mg,1次/d;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血检测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红蛋白(HG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水飞蓟素组和联合组血清MDA、CRP和ESR水平明显降低,HGB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水飞蓟素或水飞蓟素联合维生素E可以减轻MH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水平,提高血红蛋白浓度。
作者:周小平;王园;何继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 M( QR )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 ± 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葫芦素B 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460细胞,MTT 法观察葫芦素B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线粒体内和胞浆内的细胞色素C。结果葫芦素B 对NCI-H46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葫芦素B 处理组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皱缩、变圆,可见胞核染色质浓缩;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葫芦素B 诱导NCI-H460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葫芦素B 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细胞色素C 由线粒体释放到胞浆中。结论葫芦素B 可以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参与葫芦素B 诱导的NCI-H460细胞凋亡。
作者:张萌;边志刚;何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