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凯
目的:探讨天然化合物长梗秦艽酮对吉西他滨耐药肺腺癌细胞H197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长梗秦艽酮对H1975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V/PI流式细胞仪双染法检测长梗秦艽酮诱导H1975细胞凋亡;通过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长梗秦艽酮诱导凋亡的细胞核形态变化;通过Western blot研究长梗秦艽酮发挥抑癌作用的靶蛋白及机制。结果长梗秦艽酮显著抑制肺癌细胞H1975的增殖,且呈现明显时间剂量依赖性;长梗秦艽酮可以诱导细胞凋亡;长梗秦艽酮处理使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改变;长梗秦艽酮处理使 Bcl-2表达降低, Bax 表达升高。结论长梗秦艽酮可以抑制H1975细胞增殖,通过对Bcl-2和Bax的调节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肿瘤药物。
作者:张毅;徐小嫚;张萌;何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复苏过程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84例,男63例,女21例,烧伤总面积为30%~91%(48%±10.2%) TBSA,Ⅲ度面积为15%~45%(26%±10%) TBSA。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烧伤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短效胰岛素,治疗组给予强化胰岛素,疗程均为7d。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血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BMI、FINS、HOMA-IR、TNF-α、IL-6水平均下降(P<0.05),SFRP5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3 d,两组Cr水平、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不仅可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还通过影响IL-6、TNF-α、SFRP5等脂肪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志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钠通道抑制剂619C89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大鼠的痛阈、脊髓背角神经元中Nav1.8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 S组)、痛觉过敏组( H组,缺血再灌注前3 d鞘内注射30μL 生理盐水)、钠通道抑制剂组( I 组,缺血再灌注前3 d 鞘内注射619C895μg/30μL)。 S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结扎,其他各组开胸后无创动脉夹夹闭主动脉弓14 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引起的痛觉过敏模型。各组手术前均于L5-6鞘内置管并连续注射3 d。术后1、3、5、7、14 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取第4~6节腰段脊髓,采用免疫双荧光法观察背角神经元状态及其Nav1.8的表达, Real time-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av1.8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术后各观察点(尤以第7天为著) H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降低,损伤后7 d脊髓组织中Nav1.8 mRNA的表达增加(P<0.05);I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值明显提高( P<0.05),脊髓组织中Nav1.8 mRNA的表达降低( P<0.05)。免疫双荧光染色显示,损伤后7 d,H组大鼠脊髓背角Nav1.8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主要表达在NeuN表达阳性的神经元的胞浆中;且与S组相比,H组中NeuN/Nav1.8双阳性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I组双阳性的细胞数量减少( P<0.05)。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通过上调Nav1.8通道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痛觉过敏的形成。
作者:李晓倩;张再莉;马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多种炎症模型观察四氢黄连碱的体内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由多种炎性介质参与的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及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从整体上评价四氢黄连碱的体内抗炎作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21 mg/kg )、低剂量组(7 mg/kg)以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30 min后,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并分别在致炎前及致炎后1、2、3、4、5h测量大鼠足趾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30 mg/kg)、低剂量组(10 mg/kg)以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于小鼠右耳涂抹二甲苯,左耳为对照,l h后处死,取相同部位的耳片并称重;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30 mg/kg)以及低剂量组(10 mg/kg),阴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给药后30 min,阴性组和四氢黄连碱组腹腔注射 LPS(2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隔12 h记录1次小鼠的存亡情况,连续观察72 h。结果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中,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高剂量组(21 mg/kg)对足肿胀的大抑制率达到77.82%,低剂量组(7 mg/kg)对足肿胀的大抑制率为62.39%,和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大抑制率80.54%)的作用相当;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中,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抑制小鼠的耳肿胀,其中高剂量组(30 mg/kg)对耳肿胀的抑制率达到74.03%,低剂量组(10 mg/kg)对耳肿胀的抑制率为53.93%,和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抑制率64.71%)的作用相当;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性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存活率,其中高剂量组(30 mg/kg)内毒素休克小鼠72 h内的存活率为70%,低剂量组(10 mg/kg)为40%,四氢黄连碱组的存活率与阴性组(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氢黄连碱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内毒素休克作用,且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物质的渗出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作者:黄慧敏;柯昌虎;陈琴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浆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 L-PGDS)、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治疗12个月。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ELISA法检测内脂素、L-PGDS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Crouse积分、CRP、TNF-α、内脂素、L-PGDS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血压、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Crous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t=2.673、3.544,P<0.05);治疗后两组内脂素均显著降低(P<0.05),L-PGDS 水平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4.685,P <0.05),L-PGD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2.286,P <0.05);治疗后 CRP、Hcy、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CRP、Hcy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983、2.633、2.144,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可能与下调内脂素及上调L-PGDS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朱丹;朱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文归纳了几种常用的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记录和研究报告,包括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疗效,致病菌的耐药性和毒理作用,通过比较几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以常规给药方式和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发现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对于肺部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雾化吸入给药方式会产生较高的致病菌耐药性和提高药物的不良反应。雾化治疗肺部感染中有较好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田婷婷;周丹青;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周围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地塞米松与局部麻醉药配伍可以延长局麻药的阻滞时间以及增强术后镇痛的作用,因此,地塞米松作为局麻药辅药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得到普及。然而,目前地塞米松在周围神经阻滞中作用的相关机制及毒副作用尚存在较大争议。现就地塞米松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高美慧;崔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患者全麻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右美托咪定剂量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0.3μg/kg组( B组)、0.5μg/kg组( C组)和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入室5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HRV的频域分析指标:高频( HF)、低频( LF)及低频/高频( LF/HF),记录时间点为( T0)。三组患者分别随机给予0.3、0.5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5 min 后,记录上述指标,时间点为 T1。三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3 min后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插管前及插管后即刻的观察指标,记录时间点分别为T2、T3。结果与T0时比较时,A组和B组的LF值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HF值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A组LF/HF值在T3时明显增高(P<0.05),C组LF/HF值在T3时明显降低( P <0.05)。与 A 组、B 组比较, C 组 LF 值和 LF/HF 值在 T3时明显降低( P <0.05)。结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进行术前干预,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状态,稳定心血管功能
作者:张士杰;王晓明;孙悦;张茜菲;董有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海南类鼻疽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耐药性、治愈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5例类鼻疽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特征以及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类鼻疽病在海南以散发为主,三亚及周边城镇发病率明显较高。好发于多雨的秋冬季节,接触疫水或土壤、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年龄>46岁等为易感因素。感染以败血症多见,肺部易受累,多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或危险因素。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17.8%,对美罗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敏感。结论类鼻疽病在海南地区的流行趋势增加不容忽视,了解该病诊疗情况,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尤其是血培养,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且足剂量、足疗程、个体化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赵梅;陈妮;陈如寿;林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大鼠成肌细胞 L6GNR4细胞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L6GNR4细胞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中添加10 nM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或50 nM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Tamoxifen。应用细胞划痕试验在药物处理后0、12、24 h观察17β雌二醇对成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在药物处理24 h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表达。同时还检测了成肌细胞迁移相关关键基因(Pax3、Fhl1以及Fhl1相互作用蛋白Actg1、Myh10)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7β-雌二醇在划痕24 h时可以明显抑制L6GNR4的细胞迁移。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抑制ERβ的表达,而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 Tamoxifen 能够部分逆转17β-雌二醇对 ERβ的抑制作用。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抑制成肌细胞迁移相关的关键因子Pax3、Fhl1以及Fhl1相互作用蛋白Myh10的表达,而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Tamoxifen能够逆转或部分逆转17β-雌二醇对Pax3、Fhl1和Myh10的转录抑制作用。相同浓度的雌激素对L6GNR4细胞中Actg1的表达改变不明显。结论雌激素17β-雌二醇通过ERβ转录抑制Pax3、Fhl1以及Fhl1的相互作用蛋白Myh10的表达,发挥其抑制大鼠成肌细胞迁移的作用。
作者:吴迪;彭召红;辛俊池;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资料,并对其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50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多,为331例,占73.56%,占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79例,占17.56%;鲍曼不动杆菌75例,占16.67%;大肠埃希菌71例,占15.78%;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共108例,占24.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46例,占10.22%;共分离出真菌11例,占2.44%。病原菌阳性标本中痰液多271例,占60.22%,其次是尿液87例,占19.33%;不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敏感率不同。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
作者:褚月娇;刘丹;万小旭;王佳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新指南建议的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及肾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感染的患者78例,检测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定期监测肾功能,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有56例(71.79%)血药谷浓度为10~20 mg/L,临床总有效率为83.93%,3种谷浓度组(A组:5~10 mg/L,B组:10~15 mg/L,C组:15~20 mg/L)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中出现肾功能损伤的例数分别为0、2例(5.41%)、3例(15.79%),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其血药谷浓度>15 mg/L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反而会引起肾功能损害,因此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
作者:安洪亮;程敏;时友忠;欧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枸橼酸钠与肝素钠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封存Cuff导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4%枸橼酸钠及5%肝素钠封管,记录并统计封管后的不良反应,封管前后的凝血指标、血Ca2+,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s)及导管内血栓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封管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至研究终点时枸橼酸钠组出现皮下出血2例(5.56%),肝素钠组为8例(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前PT、APT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管后,肝素钠组PT、APTT均显著延长,PLT显著降低,与枸橼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前后血清Ca2+均无显著变化(P>0.05)。枸橼酸钠组导管内抽吸出血栓例次数明显多于肝素钠组(P<0.05),两组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导管交换或去除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钠封存Cuff导管可达到与肝素钠类似的抗凝效果,并可明显降低出血倾向,还可一定程度降低CRIs的发生。
作者:王明波;王自良;谭永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有症状心肌桥患者行药物治疗和心肌松解术两者间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心外科有明显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共50例,且冠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所有患者加拿大心功能分级( CCS)为Ⅱ~Ⅳ级,分为2组,其中一组行心肌桥松解术(治疗组),共26例患者;另一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拮抗剂( CCB)类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共24例患者。随访1年后,以心肌梗死、死亡、靶血管重构及CCS心绞痛评分>2分为观察终点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包括性别、年龄、CCS分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直径、压缩比例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松解术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预后明显好于药物保守治疗。
作者:周朝元;付庆林;牛珊珊;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为神经内科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类别进行帕累托图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型中累计构成比在0%~80%区间定义为主要因素;累计构成比在80%~90%区间定义为次要因素;累计构成比在90%~100%区间定义为一般因素。结果不合理用药类型中用法用量的累计构成比为69.4%。结论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用药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集中在用法用量不适宜上。
作者:高扬;崔琪;邢晓璇;姜德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预防宫内乏氧的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 A组)、面罩吸氧组(B组)及不吸氧组(C组),每组30例。于胎儿娩出后抽取脐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脐血乳酸值(Lac)、PaO2、PaCO2和pH值。结果与 C 组比较, A 组和 B 组的乳酸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aO2、PaCO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比较,乳酸、PaO2、PaCO2和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两种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新生儿脐血中乳酸含量,从而有效预防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
作者:邢雅君;李洋;董有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障碍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将59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9例,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3~6 mg)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对照组30例,单用SSRIs。疗程为8周。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8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Y-BOC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66%和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Y-BOCS评分为12.86±5.36,较治疗前(27.28±4.72)显著改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21.47±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SSRI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较单用SSRIs有效,且安全性相当。
作者:战玉华;韩继阳;邵云;夏静;刘果;王旭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情志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IB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益生菌联合情志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化版IBS-生存质量量表( ChIBS-QO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 vs.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较大(P<0.05);观察组HAMA、HAMD及ChIBS-QOL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有助于调整IBS-D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IBS-D患者的疗效,情志疗法有助于改善IBS-D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益生菌联合情志疗法可提高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宁宁;潘迪;谭悦;付钰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