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浆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 L-PGDS)、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治疗12个月。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ELISA法检测内脂素、L-PGDS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Crouse积分、CRP、TNF-α、内脂素、L-PGDS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血压、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Crous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t=2.673、3.544,P<0.05);治疗后两组内脂素均显著降低(P<0.05),L-PGDS 水平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4.685,P <0.05),L-PGD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2.286,P <0.05);治疗后 CRP、Hcy、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CRP、Hcy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983、2.633、2.144,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可能与下调内脂素及上调L-PGDS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朱丹;朱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氨甲苯酸单独使用与联合乌司他丁对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小儿心血管外科就诊并诊断为VSD的6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抑肽酶组(T组)、氨甲苯酸组(P组)和氨甲苯酸联合乌司他丁组(PU组),每组20例。三组患儿体外循环前给予不同药物预充液处理,记录所有患儿手术前后常规血液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并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和术后6 h引流量。结果三组患儿术前、术后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LT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术前PT、APTT和FIB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U组PT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APTT显著低于P组(P<0.05)。三组术后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U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三组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引流量PU组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结论在预充液中加入氨甲苯酸联合乌司他丁能更有效地对VSD修补术血液起到保护作用,可成为抑肽酶替代药物。
作者:刘延芹;石磊;李浩;赵砚丽;郭根蕊;杨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红景天提取液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红景天组,两组均经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红景天组尾静脉注射红景天提取液2 mL/( kg·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缺血前及缺血预处理1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断头取心,以ELISA法测定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受体胎肝激酶1(FLK-1)蛋白及 FLK-1a mRNA,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蛋白及 HIF-1a mRNA,缺血心肌组织中丙二醛( MDA)。结果与模型组及缺血预处理前比较,红景天组在缺血预处理1周后 FLK-1蛋白及 FLK-1 mRNA、HIF-1a蛋白及HIF-1a mRNA表达明显增强,CAT、SOD 活性提高,MDA 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提取液可提高预处理后FLK-1蛋白、HIF-1a蛋白、FLK-1 mRNA、HIF-1a mRNA表达及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减轻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家军;李龙珠;李贤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复苏过程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84例,男63例,女21例,烧伤总面积为30%~91%(48%±10.2%) TBSA,Ⅲ度面积为15%~45%(26%±10%) TBSA。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烧伤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短效胰岛素,治疗组给予强化胰岛素,疗程均为7d。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血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BMI、FINS、HOMA-IR、TNF-α、IL-6水平均下降(P<0.05),SFRP5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3 d,两组Cr水平、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不仅可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还通过影响IL-6、TNF-α、SFRP5等脂肪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志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急进高原缺氧大鼠肠上皮细胞自噬水平及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 A~E组),在低氧氧舱环境下建立急进高原缺氧大鼠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用3-MA进行处理,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HE染色分析大鼠肠组织的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LC-3、Beclin-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3-MA作用于缺氧大鼠肠上皮细胞后,肠组织的病理性损伤明显加重,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及其相关mRNA表达也显著降低,细胞自噬水平下降。结论3-MA可能通过降低细胞自噬水平加重急进高原缺氧肠上皮细胞损伤,细胞自噬可能是急进高原缺氧肠上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
作者:郑晓凤;张久聪;邓尚新;王彬彬;周慧茹;杨永林;马强;张方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预防宫内乏氧的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 A组)、面罩吸氧组(B组)及不吸氧组(C组),每组30例。于胎儿娩出后抽取脐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脐血乳酸值(Lac)、PaO2、PaCO2和pH值。结果与 C 组比较, A 组和 B 组的乳酸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aO2、PaCO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比较,乳酸、PaO2、PaCO2和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两种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新生儿脐血中乳酸含量,从而有效预防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
作者:邢雅君;李洋;董有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枸橼酸钠与肝素钠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封存Cuff导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4%枸橼酸钠及5%肝素钠封管,记录并统计封管后的不良反应,封管前后的凝血指标、血Ca2+,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s)及导管内血栓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封管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至研究终点时枸橼酸钠组出现皮下出血2例(5.56%),肝素钠组为8例(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前PT、APT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管后,肝素钠组PT、APTT均显著延长,PLT显著降低,与枸橼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前后血清Ca2+均无显著变化(P>0.05)。枸橼酸钠组导管内抽吸出血栓例次数明显多于肝素钠组(P<0.05),两组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导管交换或去除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钠封存Cuff导管可达到与肝素钠类似的抗凝效果,并可明显降低出血倾向,还可一定程度降低CRIs的发生。
作者:王明波;王自良;谭永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海南类鼻疽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耐药性、治愈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5例类鼻疽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特征以及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类鼻疽病在海南以散发为主,三亚及周边城镇发病率明显较高。好发于多雨的秋冬季节,接触疫水或土壤、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年龄>46岁等为易感因素。感染以败血症多见,肺部易受累,多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或危险因素。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17.8%,对美罗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敏感。结论类鼻疽病在海南地区的流行趋势增加不容忽视,了解该病诊疗情况,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尤其是血培养,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且足剂量、足疗程、个体化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赵梅;陈妮;陈如寿;林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2型糖尿病( T2 DM)住院患者降糖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指导T2 DM临床治疗。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T2 DM住院患者250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记录患者体重指数( BMI)、病程、糖尿病并发症、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并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口服降糖药组(109例,OAHA组)、胰岛素组(46例,Ins组)、联合组(95例,OAHA+Ins组)。分析三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及用药情况。结果三组之间患者饮酒、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及BMI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降糖药用药比例:双胍类(58.4%)>α-糖苷酶抑制剂(34.4%)>磺脲类>格列奈类>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双胍类+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的比例分别为66.32%、49.47%。 OAHA+Ins组的出院空腹血糖( FPG)达标率为58.95%,与入院FPG达标率(35.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HA组、Ins组、OAHA+Ins组的出院餐后血糖(2hPG)达标率分别为71.56%、69.57%、76.84%,与入院时(3.67%、0、7.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为主的治疗方案主要用于病程短、BMI 高的糖尿病患者,而病程长、BMI 低者多采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用药情况基本符合临床诊疗规范。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能更好地降低FPG、2hPG。
作者:王维波;王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临床常见急腹症。 AP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明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O对AP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于春林;张国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患者全麻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右美托咪定剂量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0.3μg/kg组( B组)、0.5μg/kg组( C组)和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入室5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HRV的频域分析指标:高频( HF)、低频( LF)及低频/高频( LF/HF),记录时间点为( T0)。三组患者分别随机给予0.3、0.5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5 min 后,记录上述指标,时间点为 T1。三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3 min后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插管前及插管后即刻的观察指标,记录时间点分别为T2、T3。结果与T0时比较时,A组和B组的LF值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HF值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A组LF/HF值在T3时明显增高(P<0.05),C组LF/HF值在T3时明显降低( P <0.05)。与 A 组、B 组比较, C 组 LF 值和 LF/HF 值在 T3时明显降低( P <0.05)。结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进行术前干预,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状态,稳定心血管功能
作者:张士杰;王晓明;孙悦;张茜菲;董有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多种炎症模型观察四氢黄连碱的体内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由多种炎性介质参与的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及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从整体上评价四氢黄连碱的体内抗炎作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21 mg/kg )、低剂量组(7 mg/kg)以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30 min后,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并分别在致炎前及致炎后1、2、3、4、5h测量大鼠足趾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30 mg/kg)、低剂量组(10 mg/kg)以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于小鼠右耳涂抹二甲苯,左耳为对照,l h后处死,取相同部位的耳片并称重;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30 mg/kg)以及低剂量组(10 mg/kg),阴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给药后30 min,阴性组和四氢黄连碱组腹腔注射 LPS(2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隔12 h记录1次小鼠的存亡情况,连续观察72 h。结果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中,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高剂量组(21 mg/kg)对足肿胀的大抑制率达到77.82%,低剂量组(7 mg/kg)对足肿胀的大抑制率为62.39%,和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大抑制率80.54%)的作用相当;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中,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抑制小鼠的耳肿胀,其中高剂量组(30 mg/kg)对耳肿胀的抑制率达到74.03%,低剂量组(10 mg/kg)对耳肿胀的抑制率为53.93%,和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抑制率64.71%)的作用相当;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性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存活率,其中高剂量组(30 mg/kg)内毒素休克小鼠72 h内的存活率为70%,低剂量组(10 mg/kg)为40%,四氢黄连碱组的存活率与阴性组(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氢黄连碱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内毒素休克作用,且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物质的渗出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作者:黄慧敏;柯昌虎;陈琴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有症状心肌桥患者行药物治疗和心肌松解术两者间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心外科有明显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共50例,且冠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所有患者加拿大心功能分级( CCS)为Ⅱ~Ⅳ级,分为2组,其中一组行心肌桥松解术(治疗组),共26例患者;另一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拮抗剂( CCB)类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共24例患者。随访1年后,以心肌梗死、死亡、靶血管重构及CCS心绞痛评分>2分为观察终点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包括性别、年龄、CCS分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直径、压缩比例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松解术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预后明显好于药物保守治疗。
作者:周朝元;付庆林;牛珊珊;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大鼠成肌细胞 L6GNR4细胞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L6GNR4细胞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中添加10 nM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或50 nM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Tamoxifen。应用细胞划痕试验在药物处理后0、12、24 h观察17β雌二醇对成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在药物处理24 h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表达。同时还检测了成肌细胞迁移相关关键基因(Pax3、Fhl1以及Fhl1相互作用蛋白Actg1、Myh10)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7β-雌二醇在划痕24 h时可以明显抑制L6GNR4的细胞迁移。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抑制ERβ的表达,而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 Tamoxifen 能够部分逆转17β-雌二醇对 ERβ的抑制作用。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抑制成肌细胞迁移相关的关键因子Pax3、Fhl1以及Fhl1相互作用蛋白Myh10的表达,而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Tamoxifen能够逆转或部分逆转17β-雌二醇对Pax3、Fhl1和Myh10的转录抑制作用。相同浓度的雌激素对L6GNR4细胞中Actg1的表达改变不明显。结论雌激素17β-雌二醇通过ERβ转录抑制Pax3、Fhl1以及Fhl1的相互作用蛋白Myh10的表达,发挥其抑制大鼠成肌细胞迁移的作用。
作者:吴迪;彭召红;辛俊池;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前血小板糖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经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对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介绍1例使用替罗非班(欣维宁)后引起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旨在提示:应用替罗非班时,要早期监测血小板。
作者:徐晓薇;陈步星;郭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58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胃镜情况、主要症状积分及Hp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为8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胆汁反流、出血斑、糜烂的发生率分别为5.68%、7.86%、10.92%和7.8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充血水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脘胀痛、反酸烧心、食欲减退症状得分分别为(1.02±0.78)分、(0.50±0.67)分和(0.54±0.6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呃逆喛气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47.66%,对照组为16.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对临床有实用价值。
作者:申兰国;曹志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文归纳了几种常用的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记录和研究报告,包括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疗效,致病菌的耐药性和毒理作用,通过比较几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以常规给药方式和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发现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对于肺部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雾化吸入给药方式会产生较高的致病菌耐药性和提高药物的不良反应。雾化治疗肺部感染中有较好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田婷婷;周丹青;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为神经内科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类别进行帕累托图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型中累计构成比在0%~80%区间定义为主要因素;累计构成比在80%~90%区间定义为次要因素;累计构成比在90%~100%区间定义为一般因素。结果不合理用药类型中用法用量的累计构成比为69.4%。结论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用药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集中在用法用量不适宜上。
作者:高扬;崔琪;邢晓璇;姜德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