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B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8、CRP及肺功能的影响

郑小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维生素B1, IL-8, CRP, 肺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B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CRP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所有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测定患者的血清IL-8、CRP,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对是否合并血糖水平异常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与COPD严重程度呈负线性相关;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 vs.75%,P<0.0l);稳定期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8为(123.25±18.50)、(158.61±11.27) ng/L,CRP为(20.35±12.46)、(31.68 ±10.23)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V1、FEVt/FVC(%)为1.66±0.45、82.04±10.65,对照组为1.49±0.50、76.63±1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l).结论 维生素B1用于COPD的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抑郁焦虑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对AECOPD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AECOPD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前列地尔治疗组(观察组),每组60例.另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8-iso-PGF2α、IL-6、TNF-α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8-iso-PGF2α、IL-6和TNF-α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个治疗组的8-iso-PGF2α、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减低(P <0.05、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PaCO2、PaO2、FEV1预计值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降低(P <0.05、P<0.01),PaO2、FEV1预计值及FEV1/FVC均升高(P <0.05、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咳嗽缓解、呼吸困难消失、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2±1.12)d、(2.67±0.62)d、(3.41±0.79)d和(7.36±1.72)d,对照组为(5.85±1.74)d、(3.82±0.81)d、(5.33±1.32)d、(9.64±2.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 vs.73.3%,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AECOPD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国平;郑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第3代头孢菌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并研究其相应的临床防治对策.方法 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接受过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9例,统计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7例患者在服药约1周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减退、容易疲劳、嗜睡、记忆力下降、呆滞、妄想、幻听、幻视、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认知能力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一般不良反应;4例患者在服药约1~2周时,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肾性脑病的严重不良反应.经过及时抢救和对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明显减退或痊愈.结论 第3代头孢菌素能够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期间需严格控制药量,不可长期大剂量应用,在发现不良反应症状后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于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严重中枢性肾性脑病患者应积极抢救,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刘艳波;周龙洋;吕礼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在本社区60 ~ 75岁人群中随机分发问卷,调查在过去1年中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同时有跌倒史的人群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在老年人群中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4 696人,男2 546人,女2 150人,平均年龄66.3岁,21.7%的被调查者有跌倒史.与老年人跌倒风险相关(OR,95% CI)的中枢神经性药物有:阿片类药(2.4,1.5 ~3.7)、非阿片类止痛药(1.7,1.4~2.1)、抗癫(痫)药(2.8,1.5~5.1)、抗抑郁药(2.8,1.9~4.1)、抗焦虑药(1.5,0.9 ~2.6).其中阿片类药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明显相关,抗精神病药与跌倒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多数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与老年人跌倒风险相关,并能使跌倒风险增加2~3倍.

    作者:刘青;董文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参芎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肾内科进行腹膜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腹膜透析组(对照组)和参芎注射液腹膜透析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应用ELISA法检测TGFβ1表达.结果 治疗前,两组肌酐透析液与血浓度之比(D/Pcr)、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r)、尿量和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D/Pcr、KT/V、Ccr、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滤量升高(P<0.01).两组血浆白蛋白(ALB)、钙(Ca)、磷(P)、甲状旁腺素(iPTH)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TGFβ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GFβ1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但观察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 参芎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腹透患者的超滤量,抑制腹膜细胞的TGFβ1分泌,具有抗腹膜纤维化的功效.

    作者:寿苗林;李素波;张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239例儿科住院电子医嘱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电子医嘱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不合理电子医嘱1 239例,对其类型、涉及的药物种类和具体品种、各科室不合理医嘱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位居前3位的不合理用药类型为药物剂量不当、输液速度不当及电脑输入错误.涉及药物多者为抗菌药物,占27.93%.所有科室中,重症医学一科不合理医嘱数多,达92例.相对于内科病房,康复科和外科病房发生不合理用药例数较少.结论 药师对电子医嘱的审核能保障用药安全,同时需要药师和临床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减少用药错误.

    作者:张海霞;彭翠英;李静;何莉梅;杨智;龙荣;何周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安全性.方法 对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给予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观察用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用药后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白细胞减少、轻微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14.44%、11.11%、13.33%、4.44%、2.22%,总发生率为45.56%;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骨钙素水平、钙剂、骨吸收抑制剂、内分泌调节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内分泌调节药物(OR =0.71,P<0.05)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钙剂(OR =0.83,P<0.05)、骨吸收抑制剂(OR=1.23,P<0.05)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程度较轻,辅之以钙剂、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袁耀;张建丰;施松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足叶乙苷为基础的方案在中国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中的应用经验及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足叶乙苷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3例治疗案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儿均不同程度从中获益,且未经历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足叶乙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作者:王倩;蔡炜嵩;吴荣;马赛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替莫唑胺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耐药机制

    胶质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50%以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为WHOⅣ级胶质瘤,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不到10%.化疗是GBM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而替莫唑胺作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基石化疗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因其化疗耐药性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目前胶质瘤化疗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多药耐药、DNA损伤修复机制、凋亡通路异常、胶质瘤干细胞学说等几个方面,结合替莫唑胺药理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提高替莫唑胺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疗效有一定启示.

    作者:陈欢欢;蔡炜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黑木耳多糖的止咳化痰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黑木耳多糖(AAP)在氨水致咳小鼠中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 将60只小鼠(约6周)随机分成6组:AAP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桂龙咳喘宁组(500 mg/kg),氯化铵组(或可待因组),空白对照组.比较6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咳嗽抑制率、止咳活性以及酚红排泌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AP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次数均减少(P<0.05),咳嗽潜伏期延长(P<0.05).AA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潜伏期(F=10.89,P<0.01)、咳嗽次数(F=4.192,P=0.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高剂量组小鼠的酚红排泌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2.695,P=0.015),而AAP低、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黑木耳多糖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作者:刘军;王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感染的治疗和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以围手术期用药、抗菌药物的调整及血药浓度监测等为工作重点,进行药学干预和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治疗,提供药学监护,协助医生较为成功地治愈患者,并对万古霉素治疗MRSA有了新的认识.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邱爽;崔向丽;王华光;刘丽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其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抽取的500份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病历进行调查,结果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统计的500份病历中,共有16个临床科室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于冠心病心绞痛213例(42.6%).在合理用药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其中适应证相符率为42.6%,配药溶媒规范率为65%,用药疗程规范率为4.6%.而在单次用量及用药频率的规范率为100%.本次调查未发现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我院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临床医生及护士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李艳娇;张晓荧;周微;金明媛;宋燕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对比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c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检索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对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感染、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共1 6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泼尼松+ CTX组比较,泼尼松+MMF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高(P<0.01),而感染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P<0.01),两组间部分缓解率及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泼尼松联合MM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缓解率较泼尼松联合CTX高,感染及白细胞减少的风险较小.

    作者:张培敏;樊蓉;李想;孙宇;任健;姜珊;史国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332株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感染及经验用药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3年我院分离的葡萄球菌,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M100-S23进行判断,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共检出葡萄球菌1 332株,MRSA和MRCoNS的发生率分别为51.7% (372/720)和80.4%(492/61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 我院相关结果与全国耐药监测数据比较,有地区性差异,只有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才能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叶鸿雁;谢红意;葛婷婷;乐旭波;张丹丹;乐群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维生素B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8、CRP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CRP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所有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测定患者的血清IL-8、CRP,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对是否合并血糖水平异常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与COPD严重程度呈负线性相关;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 vs.75%,P<0.0l);稳定期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8为(123.25±18.50)、(158.61±11.27) ng/L,CRP为(20.35±12.46)、(31.68 ±10.23)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V1、FEVt/FVC(%)为1.66±0.45、82.04±10.65,对照组为1.49±0.50、76.63±1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l).结论 维生素B1用于COPD的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抑郁焦虑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郑小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钙离子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血压晨峰现象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钙离子拮抗剂与ARBs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 1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非洛地平缓释剂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缬沙坦组,每组40例.服药8周后,分别比较不同降压药物对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 治疗8周后,各组观察指标(24hSBP、24hDBP、清晨自测SBP、清晨自测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对血压晨峰的控制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对血压晨峰的影响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对晨峰现象的影响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及缬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其中以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清晨血压控制的有效率为理想.

    作者:邢芸芸;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清PCT对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纳入186例住院危重新生儿,其中,未应用抗菌药物的12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抗菌药物的62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患儿住院时的体温状况和住院后的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并记录入选患儿预后状况.记录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当天的PCT、WBC、CRP、体温,以及用药3d后的PCT水平和体温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肠道感染28例,占45.2%;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7.4%;下呼吸道感染9例,占14.5%;泌尿道感染4例,占6.5%.两组患儿入院时的年龄、性别、体温、PCT、WBC、CRP、ESR和治愈例数[观察组:61例(98.39%),对照组121例(97.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观察组患儿在抗菌药物使用当日,PCT高于入院时(P<0.05),体温、WBC、CR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使用抗菌药物3d后,患儿PCT比用药当日显著降低(P<0.05),体温比入院时和用药当日显著降低(P<0.05).结论 通过监测PCT可以指导危重新生儿的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刘梅;蒋冬梅;张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例泌尿系感染性结石患者感染性休克的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全程化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 根据感染性休克的疾病特点和患者的自身因素,总结针对该类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药物剂量、药物疗效、药物的遴选、不良反应等,并将其作为药学监护的要点.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药物治疗团队的一员.

    作者:白向荣;闫素英;牟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症状控制不理想,特别是重症哮喘病的患者,急需改进治疗方法.近,两种新的治疗方法已批准用于哮喘治疗:可用于哮喘的单抗疗法,即结合IgE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支气管热成型,是利用无线电频率能量输送到气道达到降低气道平滑肌阻力的方法.另外,正在研发或新用于临床的药物疗法,包括针对炎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如白细胞介素(IL)-5和IL-13,1次/d吸入的糖皮质激素、超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新型长效M受体阻滞剂及花生四烯酸途径阻滞剂等.

    作者:刘萍;司继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花青素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体外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肉瘤Saos-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Caspase-9、Caspase-12、Survivin含量;Bradford法检测SOD、MDA含量.结果 PC在48 h和72 h对Saos-2细胞的体外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0、80、160μg/mL浓度的PC均诱导Saos-2细胞凋亡;促进Caspase-9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 PC可抑制Saos-2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及启动死亡受体通路、内质网通路、线粒体通路这三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灿;江波;李瑞生;张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长期使用以脂肪乳为基质的药物致Ⅲ/Ⅳ度血小板下降三例

    1例长期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氟比洛芬酯的鼻咽癌患者,在未做放化疗期间发生Ⅳ度血小板减少,未停药情况下输注血小板、升血小板药物无效;1例长期使用榄香烯脂肪乳的肺癌患者Ⅲ度血小板减少,输血小板后恢复,再次使用氟比洛芬酯、中长链脂肪乳后血小板Ⅱ度减少;1例食管癌患者使用榄香烯后血小板逐日下降至Ⅲ度,停药后渐升,再次使用又下降.这4种药物皆含有脂肪乳,提醒医生关注长期使用脂肪乳引起血小板下降的现象.

    作者:李萌;戎佩佩;吴玥;杨健;龚虹云;宋金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