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崔雪阳
目的 探讨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ICU近2年收治的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监测服药前后患者的腹围、膀胱压及肠鸣音等.结果 9例患者腹围平均由(130±10)cm降至(115±6)cm,膀胱压由(28±4)cmH2O降至20 cmH2O以下,肠鸣音由消失增至3~5次/min,排出大量稀便,腹胀减轻,肠功能恢复.结论 大黄、芒硝及硫酸镁可促进肠蠕动,降低腹内压,改善患者的麻痹性肠梗阻,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东雁;于晓江;马翠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在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进行3个月的治疗.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早晚各1次,每次1揿.在此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5 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纯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次1吸,早晚各1次.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前、后两组的呼吸频率、FEV1、P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EOS、IgE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EOS减少,IgE降低(P<0.01).结论 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显著提高对儿童哮喘的疗效.
作者:于霞;林忠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理气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理气健脾汤口服,对照组44例以匹维溴安口服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理气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李宏升;李可竹;陈苏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小儿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5例均为住院患者,用药剂量:375 mg/(m2·次),每周1次,连续 4次.可与化疗方案联用.结果 5例为完全缓解,其中Ⅲ期2例,Ⅳ期3例(白血病期1例).主要不良反应:低热2例,消化道反应、头晕 1例,关节疼痛、皮疹等,均未出现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为主方案化疗是治疗CD20+小儿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作者:王秀丽;郝良纯;徐刚;王欢;王弘;边爽;朱会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所分离出的菌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2000-2005年每年分离出的菌株数在61~104株之间,占分离菌株数的第7到第10位.2006年分离出247株鲍曼不动杆菌,占分离菌株的第5位.2000-2002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很低;到2003年,则只有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20%.2005和2006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高达4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王爽;李冬;褚云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优选风寒感冒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处方中葛根的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本制剂的优化条件为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30 min,浸泡1.0 h.结论 优选出佳制备工艺方案能确保产品质量.
作者:林清;吴雪梅;马晓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减轻小儿异丙酚麻醉诱导时所引起的注射痛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 98例ASAⅠ级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混合液(RL组).观察预注不同药物对静脉给予异丙酚后所致的小儿疼痛反应,即Ambesh评分.结果 RL和R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RL组混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降低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P<0.05).结论 静脉预先给予0.5 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轻小儿由异丙酚诱导引起的注射痛,混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进一步降低疼痛发生率.
作者:李璐;陈宏志;龙波;孟凌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自控镇静(PCS)的优越性.方法 42例择期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P组15例,应用1%异丙酚;R组15例,应用0.5%异丙酚+0.001%瑞芬太尼;C组12例,空白对照组.PCS组(P组、R组)采用爱朋全自动注药泵,选择负荷剂量+持续背景输注+PCS(LCP模式)静脉输注异丙酚和(或)瑞芬太尼.术中监测BP、HR、SpO2、RR、听觉诱发电位(AAI)、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患者合作评分、术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AP、HR、SpO2和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RR显著低于P组、C组(P<0.05),PCS组的镇静评分、合作评分、满意度评分、球后阻滞疼痛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PCS组用药量个体差异较大.三组均无术后恶心、呕吐等现象.结论 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进行PCS可安全用于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是一种适用于不同患者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存友;王舒燕;孟凌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补液利尿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1 h、2 h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纳洛酮能够降低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有效.
作者:胡晓;崔雪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抗菌药物在全面、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不合理的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造成资源负担.本文对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徐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轻中度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 入选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的神经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后循环缺血急性期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华岩;张朝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中西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应用针灸配合中西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纯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张新广;陈凯;杨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OSMS)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的28例患者为A组,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患者28例为B组.所有患者以甲泼尼龙1 000 mg+生理盐水 500 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5 d,继之以泼尼松片60 mg/d,晨顿服,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4~6周.分别在冲击治疗前1 d及治疗后第15天,采用ED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满意,但在视神经脊髓型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冯雪梅;李瞿;冯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和验证顿服600 mg心律平转复近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近期(2 h<持续时间<7 d)发生房颤的患者60例,无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口服组给予心律平片600 mg顿服;静脉组给予心律平针剂70 mg静推,无效后30 min重复该剂量给药.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监护心电及房颤转复情况.结果 口服组30例,1 h转复2例(6.7%),3 h转复16例(53.3%),8 h转复23例(76.7%);静脉组30例,1 h转复7例(23.3%),3 h转复13例(43.3%),8 h转复22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静脉组1例转复后一过性严重窦缓,1例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顿服心律平片与静脉推注心律平针剂转复近期房颤疗效相同,但大剂量口服用药比大剂量静脉用药更安全.
作者:陈晓明;潘旭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联合使用合贝爽与异舒吉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合贝爽与异舒吉联合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在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金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40 mL,1次/d,口服左西替利嗪5 mg,1次/d;对照组32例,单服左西替利嗪5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11%、62.50%(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欣母沛与宫腔填纱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11例.35例为欣母沛治疗组,76例为宫腔填纱治疗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欣母沛组均成功止血,且无一例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宫腔填纱组75例成功止血,1例止血效果欠佳,出血量达3 000 mL,行子宫次全切,术后24 h拔纱,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例,产褥感染5例.结论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宇;文艳芬;邹艳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肠外深静脉营养(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PN治疗的ARDS患者36例(A组)并与随机选择的39例非TPN治疗的ARDS患者(B组)进行比较.营养支持期间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生化、血糖、血脂、微量元素进行监测.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结果 A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1±1.9)d,死亡率30.6%;B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8.6±2.1)d,死亡率48.8%.两组比较,P<0.05.结论 在ARDS患者治疗中早期应用TPN,机械通气时间短,死亡率降低,能够改善预后及营养状况.
作者:王鲜颖;崔君柯;王君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我院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上报的输液反应报告101份,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1份报告中,发热75例,过敏反应14例,心血管反应5例,消化道反应5例,其他2例.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输液不良反应55例;抗生素类25例;生物生化药及酶类9例;中药7例;其他5例.结论 输液反应引发因素众多,以发热反应为主,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药物发生率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药学性质,合理配伍并正确操作.
作者:邓汉英;李斌;区林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收集的7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与稀释溶媒、使用剂量等有一定相关性,涉及皮肤、胃肠、中枢和外周神经、心血管以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的损害.结论 只有充分认识中药注射剂,加强其合理应用,才能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李忠林;杨丹婷;刘军锋;陈世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