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甜素75mg,3次/d,同时口服氯雷他定10mg,1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1次/d.服用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7.28%,对照组为51.9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甘草甜素联合氯雷他定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
作者:龚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凯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1994-2006年国内发表的凯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凯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更有效,比值比为2.10,可信区间为1.44~3.05(P=0.0001,即P<0.05).结论 临床可首选凯时治疗突发性耳聋.
作者:杜莉;李涛;马秀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并确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冻干粉针)的制备工艺,尤其是冻干工艺.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法,对注射用奥英拉唑钠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与优选.结果 经过研究与优选,并经过中试生产及抽量生产的实践验证,终确定了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冻干粉针)的制备工艺.结论 该工艺极大地满足了冻干粉针剂的各项指标的要求,成功地进行了剂型转换.
作者:高振洲;金玉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1994-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死亡率.
作者:李永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本病可导致严重心血管病变,正在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目前,发现其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免疫系统激活,发病与感染有关,但对干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还是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然不清.笔者从不同角度就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元华;何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糖并消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甘草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8:3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2 nm[2-3],理论塔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结果 甘草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0%.结论 本方法 简便易行,适用于糖并消丸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全艳晖;冯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笔者通过回顾性处方调查方法,查阅了8127张儿科门诊处方,对儿科门诊患者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8127张儿科门诊处方使用药物平均6~8种,多可达14种,有7种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药品不良反应随用药品种类增多而增多.结论 4.7%儿科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应该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加强临床用药监控,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提高儿科门诊患者的用药水平.
作者:易洁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笔者通过对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的技术性能、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工作实践和体会几个方面的阐述,表明自动分包技术在中心摆药工作中呈现巨大优势,旨在推动医院药品单剂量调配实现自动化的进程.
作者:马琳;邹晓雯;郭新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用药的方案.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07年3月门诊处方1382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书写有问题的处方254张,主要表现在规格、斜线、涂改、临床诊断、年龄、性别;不合理用药的处方604张,主要表现在给药次数、选择药物、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等方面不合理.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的学习,提高处方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徐成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因患脑囊虫病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一般状态良好,神志清,右侧面部及肢体间歇性抽搐并伴头痛、呕吐及明显颅高压症状,头部CT示病灶周围水肿.
作者:王淑珍;王春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模型组、肾病综合征模型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分别于2、3、4周留取24h尿,测定尿蛋白,并离心沉淀备测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同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结果 肾病综合征大鼠尿中TXA2明显增加,随病变发展逐渐升高.而PGI2没有明显变化.LMWH治疗后尿中PGI2浓度升高,24h尿蛋白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结论 LMWH可增加NS大鼠尿中PGI2浓度,纠正TXA2/PGI2比值失衡.是其保护肾脏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陈忠辉;张道友;吴仁胜;杨利才;杨沿浪;徐海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与多西环素两组药物口服治疗男性不育伴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 将112例男性科初诊检查精液异常的不育患者(伴支原体感染)随机分成2组:A组62例,口服加替沙星400mg,1次/d;B组50例,口服多西环素200mg,1次/d,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有效率A组为96.77%,B组为98.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13%,B组为22.00%(P>0.05),两组药物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与多西环素口服治疗男性不育伴支原体感染均有满意的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金灿;毛金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分析安妥碘治疗玻璃体变性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无外伤史的玻璃体变性混浊的患者300例(350眼)随机分成治疗组150例(175眼)和对照组150例(175眼).治疗组用安妥碘0.1mg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用安妥碘0.4g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安妥碘结膜下注射治疗玻璃体变性混浊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史汝娟;张庆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脂症住院患者60例,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维持合理的膳食.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脂(TG)的浓度,同时用药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血浆肌酸激酶(CK)、血常规、心电图各一次.结果 60例高脂血症患者中,36例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周后,TC、LDL-C及TG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为60%.有24例患者降低效果未达标,治疗4周后,14例患者的TC、LDL-C及TG指标中有1~2项达到有效,总有效率为83.3%.有4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TC、LDL-C及TG下降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政党;刘秀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3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片100mg/d口服.疗程为48~96周.观察两药对HBV DNA、ALT、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影响及其所致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未检测到FIBV DNA的病例分别为55.56%、31.58%,83.33%、36.84%.e抗原阴转率与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恩替卡韦能更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不良反应与拉米夫定相似.
作者:侯春阳;李方治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复安,为中枢性止吐药和胃肠动力药.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综述甲氧氯普胺临床新用途.发现其治疗偏头痛、肾绞痛、顽固性呃逆、糖尿病性神经源膀胱有较好疗效,可用于腹部外科术中、术后预防内脏牵拉反应,减少并发症,还可用于防治剖宫产并发症及促进泌乳.
作者:沈建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儿抗感颗粒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造成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其解热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小儿抗感颗粒能明显降低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提高小鼠痛阈值,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 小儿抗感颗粒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朱艳菊;贾冬;张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结婚5年,人流1次后,因月经不调一直未怀孕,入院就诊.经诊断为月经不调继发不孕,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20mg/次,1次/d,14d为1个疗程;患者第1~5天注射黄体酮均无异常感觉,至第6天注射后,自觉全身乏力、嗜睡,休息后好转,误以为干活太累,未引起重视,也未向医生反映.
作者:杨黎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老年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老年人口的绝对数与构成比不断增长,发病率亦成增长趋势.由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受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高血压危象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急症,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就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晓春;魏冬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分析了基层医院药师如何从单一的后勤保障型模式向技术服务型模式转变的过程,即以患者为中心实现药学服务.要求基层医院药师要以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医院药师职能的转变是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广大群众对健康需求增长的需要,是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是药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基层医院药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加速医院药学发展.
作者:杨椒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