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常青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低频声波经络共振疗法联合中药口服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疗效.方法:收集冠心病气滞血瘀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声波经络共振疗法及血府逐瘀汤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分别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躯干正面的红外热象图,并测定双侧胸部穴位(步廊、神封、灵墟、乳根、乳中、膺窗)的温度,得出双侧穴位温度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双侧胸部穴位的平均温度差下降为(2.23±0.31)℃,对照组双侧胸部穴位的平均温度差下降为(0.95±0.1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声波经络共振疗法联合中药口服,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红外热图胸部低温区的温度,降低与周围的温度差,即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部位的供血情况.
作者:许继宗;安贺军;郭雁冰;李玉华;刘宁;王雪茜;张波;郑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骨伤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黄埔中医院骨科门诊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 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院内制剂骨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8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MPQ疼痛评分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骨伤膏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唐绍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银杏叶对精神分裂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局部脑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精神分裂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丹参酮联合银杏叶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局部脑血流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自由基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CGI-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银杏叶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多局部脑血流量,能显著清除氧自由基、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精神分裂症状恢复.
作者:田静彬;李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优选Alcalase AF 2.4L碱性蛋白酶水解马鹿茸生成多肽的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甲醛滴定法测得多肽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酶解温度、加酶量、PH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酶解工艺的影响.结果:酶解过程在温度60 ℃,PH7.5,加酶量4%,酶解1.5 h后多肽获得率高.结论:分析正交试验结果,优选马鹿茸多肽佳酶解工艺.
作者:赵丽莉;李峰;张振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肩关节松解术在肩关节周围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自2013年7月-2015年10月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8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42例.对照组仅仅使用肩关节松解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肩关节松解术的同时使用温针灸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联合治疗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3%;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2.17±1.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59±2.02)分,以上结果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联合肩关节松解术可以有效地促进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心理负担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赵敏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一种,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顺应时势,近年来中医药发挥其独特优势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不仅发展了一批优势病种的治疗及相关研究,而且为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病给予了希望,运用于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收效突出,该文对其运用中医药治疗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给予了展望.
作者:谢欢来;余惠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黄芪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在古代时期就已经有记载和使用.黄芪在补虚方面有很多用法,以补虚来益气固表、利尿、生肌、托毒排脓.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黄芪的记载,选取含黄芪的方剂并对其功效及临床应用和应用范围进行归类总结,探讨黄芪的药性功用,对黄芪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苌沛森;王辉;刘珮;王静;董彬;郑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以五味子为原料,以总木脂素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总木脂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还原能力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对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以吸附、解析数据为指标,优选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利用Fe3+法测定总木脂素体外还原能力.结果:确定AB-8型树脂优,佳工艺条件为:五味子总提取物上样浓度为1.5 mg/mL,流速为1 BV/h;终用50%乙醇(低浓度洗脱剂)和70%乙醇(高浓度洗脱剂)进行洗脱;体外还原能力结果显示:五味子总木脂素在50%和70%乙醇组分对Fe3+表现出较高的还原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大孔树脂纯化五味子总木脂素及其体外还原能力的研究,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含量从11.68%提高到41.48%.结论:本实验的梯度洗脱法可显著提高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的质量分数,并且五味子总木脂素在50%和70%乙醇组分表现出良好的体外还原能力,为今后五味子总木脂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晓宇;田振坤;高翔;吴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综合科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评分、足部健康行为、血糖水平、遵医自护行为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糖尿病足基本知识、足保护性护理知识、肢体功能锻炼、自我足部检查等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正确选择鞋袜、正确洗脚、正确修剪趾甲、合理足部保健运动等足部健康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控制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控制、规律用药、适量运动、血糖监控、低血糖预防、情绪管理、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维度等DMQLS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增强患者自护意识及遵医依从性,正确规范足部健康行为,使血糖控制更为平稳,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彩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刘玉洁教授治疗泄泻,善于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泄泻时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提倡调畅气血、恢复升降之机、调畅中焦脾升胃降之机及一身之气机.在治疗泄泻时以脾胃为轴心,治脾而不忘调肝、肾,多采用疏肝和脾法,疏解肝气、和解脾胃;脾属土,火生土,补肾阳以温脾阳.重视湿邪致病与脾胃的关系,认为泄泻的发生与脾胃和湿邪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刘玉洁教授强调泄泻之治责之于脾与湿邪,治脾责之于运,治湿贵在燥.巧妙的将气机、气血、脾胃、肝肾联系在一起.对临床治疗泄泻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清贤;郑美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100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的100例肺脾气虚型鼻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理论对肺脾气虚型鼻鼽分期论治,初期选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中期选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后期选用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比较两组患者2周、6周治疗效果、主症、体征及兼症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治疗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6周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体征、总分等各项症状、体征及总体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6周后怕冷、咳嗽、纳呆、便溏、乏力、总分等兼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标本缓急治则理论在临床的良好应用,效果持久稳定,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甜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护理观察组患者大部分结局良好(69%),其中对照组患者中、重度残疾比例较高(分别为26.2%和20.2%).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护理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并且较对照组患者评分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较高,与其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 5).并且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较对照组的心理状况良好,差异显著(P<0.0 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
作者:赵鸣月;李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研究表明红景天抗肿瘤作用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等.该文就近10余年来对红景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概括其抗肿瘤西医及中医作用机制.
作者:冯晓玲;孙佳宁;于歌;李娜;陈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对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给予甘石青黛膏治疗,西药治疗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连续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及红斑、丘疱疹、水疱、渗出性、糜烂、瘙瘁、靶皮损面积积分均值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红斑、丘疱疹、水疱、渗出性、糜烂、瘙痒、靶皮损面积积分均值皆小于治疗前(P<0.05),中药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且中药治疗组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均大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甘石青黛膏对于治疗急性湿疹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冯常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胫骨结节外侧入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胫骨骨折采用胫骨结节外侧入路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1周内,通过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患者肢体功能参照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估.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手术时间:(40±20) min,失血量:(50±30)mL,下地负重时间:(7±4.8)d,骨折愈合时间:(16±5.6)周 本组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并发症:远端锁钉脱落1例,近端锁钉钉尾皮下滑囊炎2例,膝前区疼痛2例.结论:胫骨结节外侧入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具有髓内钉固定诸多优点的同时显著降低膝前区疼痛的发生.
作者:张立新;郝明;黄明华;王金泉;石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吴鞠通“精确识证”的观念就是要准确认识疾病过程中的症状、证候、体征、病因、病机、疾病和检查检验等多种证据,大程度地追求治疗方法和用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以提高治疗疾病临床疗效.该文总结了顾武军教授运用“精确识证”观念为指导治疗肺癌的经验,首先应该精确识别正气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在放化疗过程中以健脾益肺、扶助正气为主;其次要精确识别痰、毒、瘀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放化疗后则以涤痰化瘀、抗癌解毒为要,祛邪与扶正兼顾,充分发挥中药的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再次需精确识别胸腔积液和呼吸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善用仲景《伤寒论》方剂,逐水与止血并举,可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丁艳;郭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师承、家传、院校、书院讲学和自学模式等,不同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一定条件下,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均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其中尤以师承、院校及自学模式为.通过全面深入探究,综合分析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历史渊源和根本规律,提出了“院校—师承—自学”三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培养目标及培养内容做了初步探索.
作者:闫海军;傅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国内三大中文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文献用药规律.方法:使用病例信息采集表对纳入的194篇文献进行信息采集和录入,建立数据库,同时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通过频数统计发现频数在40次以上中药13味.对此13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终发现黄芪、黄连为治疗胰岛素抵抗主药,陈皮和半夏、葛根和山药以及生地和泽泻为基本药对,白术、陈皮、半夏、茯苓、苍术作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方.结论:以药测证发现脾虚、痰湿、瘀血、热毒,以及气阴两虚为胰岛素抵抗的基本病机.痰湿内阻尤为值得重视.
作者:吴希;刘铜华;孙文;王海炎;侯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搜集到的122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冠心病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型中,(1)气阴两虚证多见于女性,痰瘀互结证多见于男性;(2)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心肌桥,但以气滞血瘀证更为显著;(3)气阴两虚证以冠脉单支病变为著,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以多支病变为著;(4)气阴两虚证以冠脉轻度狭窄为多见,痰瘀互结证以冠脉重度狭窄为多见 结论: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阳;陶弘武;刘宇慧;魏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评价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55年4月-2016年2月CNKI、VIP、CMB三大数据库关于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422篇,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计28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茵陈蒿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OR=4.35,95%CI(3.18,5.95),P<0.00001;RR=1.16,95%CI(1.13,1.20),P<0.00001;RD=0.13,95%CI(0.11,0.16),P<0.00001]、治愈率[OR=2.40,95%CI(1.82,3.16),P<0.00001;RR=1.52,95%CI(1.33,1.74),P<0.00001;RD=0.21,95%CI(0.15,0.27),P<0.00001],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SMD=-1.16,95%CI(-1.33,-1.00),P<0.00001]、黄疸消退时间[SMD=-1.22,95%CI(-1.47,-0.97),P<0.00001]、住院时间[SMD=-1.33,95%CI(-1.88,-0.78),P<0.00001].结论: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索子敏;陈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