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心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林巧敏

关键词:术前心理干预, 剖宫产,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对产妇行剖宫产术之前实施心里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术的产妇68例,根据术前实施护理干预和没有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4例.在行剖宫术前一天,对全部产妇进行SDS和SAS评定,根据这些评定结果对患者产生的焦虑感、心理抑郁倾向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实施术前心理干预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行剖宫术之前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促进她们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ICU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目的: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下对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和预防进行研究,使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栓功能得到提高,以便形成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取相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进行护理和预防.结果:护理人员的对疾病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样就能够对这种疾病进行更好的预防和发展.结论:对这种疾病进行及早的诊断和预防治疗,能够对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几率得到控制;另外,也能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院病案管理中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消毒

    病案消毒灭菌是病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环节,特别是病案管理科工作人员手的卫生消毒更为重要,病案室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从病房收回的病案,在病区没有对病案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只是紫外线照射消毒,且照射到的只是病案首页,病案室工作人员手是引发医院交叉感染的潜在因素,可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病案的消毒及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尤为重要.

    作者:夏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

    本文分析了氨溴索的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然后,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接着,分析了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后,分析了提高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安全性的措施.

    作者:褚伟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Ellman埃玛刀治疗成人鼾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20例成人鼾症使用Ellman埃玛刀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9月20例鼾症患者作好术前指导及术后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结果:20例Ellman埃玛刀治疗的患者能有效配合手术和治疗,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成人鼾症使用Ellman埃玛刀治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碧珍;杨秋艳;张远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意义

    目的:结合我院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措施,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患者948例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护理人员对其实施一定的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措施的临床实践效果.结果:948例患者经过一定的护理措施后,不仅提高了我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实践水平,也提高了神经外科的临床护理疗效,也较大地提高了患者对我院的整体满意度.结论:在神经外科的科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施有效、严格的护理,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整体的临床护理水平、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并值得推广.

    作者:艾俐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康复策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习惯的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常见疾病,其中冠心病患病率随年代而增高,因此对冠心病治疗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溶栓)、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简便、术中风险较小等优点,在冠心病治疗中被采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它能有效避免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建.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结果表明,药物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原有冠脉病变的加重总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1]. 而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不仅局限于冠心病本身的治疗,还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治疗,可减少PCI术后血管的再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颈椎病的保健及预防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40-60岁之间的人,但是,现在年龄已趋向年轻化,男性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与脊髓变性.主要症状有头、颈、臂、手等部位的疼痛,手臂的麻木,并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颈椎病的症状表现依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轻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症状有的会自行减轻或缓解个别病例症状顽固,影响生活和工作.

    作者:范桂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现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糖尿病足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得出结论,早期干预、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以及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

    作者:杨咏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病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实施体会

    目的:强化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影响其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方法: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结果:让患者、家属获得更多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健康.结论: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汪永红;张荔荔;蒋芸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肝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1月~2013年5月7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肝部分切除术、B组胆总管切开术.结果:70例得到随访,随访1~4年,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明显比胆总管切开患者好,结石残留率以及再次手术率均低于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肝胆管结石进行治疗时,肝部分切除术效果明显高于胆总管切开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廖继云;刘邻;雷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科手术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探讨骨科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与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需行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常规麻醉方法进行手术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有效率,总结两种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对比两组研究结果,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瑞芬太尼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在94 00%,常规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为75.00%,瑞芬太尼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麻醉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相比,瑞芬太尼组手术镇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瑞芬太尼作为麻醉剂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术后患者清醒时间较短,减少了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骨科手术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葛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各42例,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分析健康教育的意义.结果: 健康教育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患者并发症减少,舒适度及依从性高升高.结论: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骨科患者的恢复.

    作者:黄金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机采血小板招募的工作体会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招募的方法,确保临床机采成分血的供应.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机采成分献血知识,提高人们对机采血小板的了解、加强工作人员理论和操作的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是直接有效的途径.结论:大力宣传成分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募策略并持续改进和完善,使我站机采成分献血人数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以每年30%的速度逐年增长.

    作者:李涛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在胎儿腹裂畸形中的B超诊断

    目的:探讨B超诊断在胎儿腹裂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以来经分娩、剖宫产、引产或其他方式追踪随访所证实的具有腹裂畸形的7例胎儿的临床结果与B超检查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有3例羊水比正常偏多,其余4例羊水量正常.2例胎儿前腹壁可见裂口,且有肝脏膨出物,1例可见肝脏漂浮于羊水中,情况较为严重,2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右,1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左侧,还有1例合并其他畸形.结论:B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胎儿腹裂畸形的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靠性强.

    作者:邝旭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轻者影响美容,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较大的胬肉因引起屈光异常或遮盖瞳孔而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引起睑球粘连,结膜穹隆部变窄,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我科于60眼中在切除翼状胬肉后用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片来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涛;贺秀英;桓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科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和护理

    疼痛是骨科手术后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近年来,自控镇痛泵因其持续、稳定的镇痛效果,而日益被临床所接受.本文分析总结骨科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黄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病患者96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SCL-90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呼吸内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随着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和临床使用以来,抗菌药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在医院的所有科室中,内科中呼吸方向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用药的频率是高的.加强对呼吸内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对于了解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原学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确保用药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军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40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纱布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本院自制的纱布条填塞宫腔.结果: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切除子宫.结论;宫腔纱布填塞易掌握,值得基层产科医师参考.

    作者: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引发原因,以及针对引发风险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血液透析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成功案例以及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实行的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的降低风险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患者的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行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后,我院血液透析室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血液透析中心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作者:李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