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梅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8例异位妊娠病人,将其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有21例患者,选择静注甲氨喋呤,B组有19例患者,选择口服米非司酮,C组有18例患者,选择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进行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的疗效比单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的疗效都好.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进行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疗效,是一种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护理人员可通过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来帮助患者促进和恢复健康,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尊重理解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结果: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结论:患者对医疗单位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张茹新;姜树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护理体会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即宫内孕.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生长发育,以输卵管妊娠多见,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作者:张荔荔;孙莹;杨卫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手术进行治疗,其中33例患者进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另外7例患者进行半月板全切除手术;患者手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1.3±8.1分,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6.4,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留患者半月板良好生理功能以及形态,显著降低患者膝骨关节炎的发生,该方法对患者损伤小,治疗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黄维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0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行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与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每组20例,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粘骨膜完整、疼痛、并发症、偏曲矫正满意例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出现例数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粘膜完整及偏曲矫正满意例数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偏曲矫正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深入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之一.为防止各器官功能的损坏,将对其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作者: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一例初次住院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初次非自愿入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结果: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安心住院,配合治疗.

    作者:孙春梅;鞠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抗抑郁剂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你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抗抑郁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MSE、Barthel、NIHSS评定认知功能,比较2组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MMSE、Barthel明显高于治疗前(T=5.123、4.126,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3.421,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22.65±1.51)、Barthel(46.14±7.92)明显高于对照组(T=4.253、5.364,P<0.05),NIHSS评分(19.78±3.91)明显低于对照组(T=3.242, 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李婕;高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阻肺患者的护理心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气道阻塞.临床表现为长期的反复咳嗽、咯痰和喘憋,甚至累计全身各系统.其病理基础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血等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正确的护理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缓解,对于该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如下护理要点:

    作者:陈小玉;刘金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用护理干预来控制老年者的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6例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者分组:调控组、干预组.对调控组中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的30例病者展开纯粹的药物控制.对干预组中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的30例病者展开纯粹的药物控制+护理干预.结果:无论是服药的落实度,还是生活状况、血压的调节、控制状况,干预组的系列状况均比调控组的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护理干预来控制老年者的高血压的效果要比纯粹的药物控制好,能使老年高血压者的生活状况得到优化.

    作者:陆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病死率 10%~13%[1].近年来AMI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地提高,AMI 的病死率有所下降, 其中对AMI病人的护理,从急性期到康复期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现将有关AMI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湿化)阴道后穹窿置药终止孕10~14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生理盐水湿化)阴道后穹窿置药终止孕10~14周妊娠药物流产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自愿终止妊娠的150例孕龄在10~14周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住院1、2天给予患者米非司酮片各100mg,对照组在第三天早间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服后禁食禁水2h,观察组常规给予米非司酮100mg/d,两天后采用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 400μg,并用生理盐水湿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4.67%(71/75),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2.0%(69/75);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后出现伴有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用药后各项指标(规律宫缩时间、妊娠物娩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湿化)阴道后穹窿置药较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在临床终止10-14周妊娠疗效明显.

    作者:刘春华;刘加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出院前对两组患者发放健康资料,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还另外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辅导、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饮食和用药指导等,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影响血糖的因素.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获取更多相关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方海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矫正视力在0.7-0.9及>0.9范围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范围无明显差异.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护理的治疗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丁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风后遗症的护理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指发生中风以后所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残疾症.脑卒中后康复训练是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大的发挥,获得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平等地享受人类的各种权利,提高生活质量.我科利用疗养院优势,运用康复综合手段对30例脑中风后遗症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作者:许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方法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方法,减轻患者人工流产时的疼痛.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09月~2013年03月接收的27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在人工流产术前分别给予不同种类镇痛药物,实验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使用,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氧化亚氮麻醉,观察各组患者镇痛效果并进行组间比较,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患者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人流手术中,其镇痛效果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无毒副作用,减少了早孕妇女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加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外科开展的一种治疗良性胆囊病变的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瘢痕小、住院期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但是也会发生术后出血、胆漏等多种并发症,故做好术后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利于手术口愈合,还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快速恢复健康的保障因此总结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作者:刘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细菌学监测

    目的:通过调查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情况,探讨血透感染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情况.结果:透析液入口处的平均茵落数为 (67±26) CFU/m1、透析液出口处的平均茵落数为 (272±88) CFU/ml、反渗水的平均茵落数为 (66土27) CFU/ml,常见细菌为枯草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结论: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管理过程中,有多种环节可能造成污染,应加强血液透析中心各环节的监测工作.

    作者:徐培发;张凤容;陈晓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研究讨论普通外科病人术后康复阶段手术病灶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 的相关易感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护理及术后康复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我院普通外科于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手术治疗患者582例作为本研究样本,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组依据为是否发现术后感染.对两组患者的的术后情况资料,以及治疗诊断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治疗后手术病灶部位感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58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感染.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33%;经过研究对比得到:在普通外科病人术后感染病例中手术持续时间、污染类手术、治疗前白蛋白量、患者年龄、急诊类手术、ASA分级、住院时间过长及抗生素使用不当均是可能导致SSI.结论:切口类型ASA分级以及治疗前白蛋白水平是SSI的单独易感因素,针对上述众多易感条件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患者术后SSI的发生.

    作者:吴德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肥胖青少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肥胖青少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肥胖青少年48例,抽取46例健康青少年做对照,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及血压,检测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分辨率超声仪检查颈总动脉IMT.结果:肥胖组青少年血脂水平、血压水平明显升高,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IMT厚度与BMI指数、腰臀围比值、皮褶厚度、血压、血脂等因素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肥胖出现颈动脉IMT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是肥胖青少年颈动脉IMT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郑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