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典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体会

旷仁钊;唐晓平;漆建;苟章洋;赵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脑内血肿, 脑室出血, 颅脑损伤, 脑脊液,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3例非典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表现为脑内血肿,脑室出血,颅脑损伤及阴性,腰椎穿刺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行CTA、DSA检查及手术探查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表现为脑内血肿,脑室出血,颅脑损伤及CT阴性,腰椎穿刺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均诊断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脑内血肿,颅脑损伤而又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若血肿位于外侧裂、额纵裂上及其周边,应考虑可能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室出血及CT阴性,腰椎穿刺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常规检查有无颅内动脉瘤.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症状,并进行临床有效性的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且有下肢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刀触激术,并对比患者疼痛度和临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则为77.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下肢功能的改善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除此之外,在VAS的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为(1.87±0.84)分,对照组则为(3.88±0.97)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有下肢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效用,能够加强对神经的触激,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压氧对痛风大鼠模型的治疗机制探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痛风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每组15只.其中,高压氧治疗组给予90min的高压氧治疗,1次/d,共7天.造模后对各组大鼠肿胀率进行测量并计算,以评估造模是否成功.检测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血清,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的表达水平以评价高压氧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结果:造模后大鼠较空白对照组肿胀率提高,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促炎症发生相关因子T N F-α、IL-6、IL-1β显著降低.结论:高压氧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艺文;王宏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颈部肿块患者的CT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颈部肿块患者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颈部肿块患者,对其进行CT诊断,对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下分析,以便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结果:32例颈部肿块患者中,C T检测为甲状腺肿瘤11例,淋巴结转移癌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9例,淋巴瘤6例.在C T增强扫描中,淋巴结转移癌的强化程度与密度均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与淋巴结肿瘤类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肿块患者,通常为淋巴结病变,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在对该病诊断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采用CT影像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登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非典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非典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3例非典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表现为脑内血肿,脑室出血,颅脑损伤及阴性,腰椎穿刺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行CTA、DSA检查及手术探查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表现为脑内血肿,脑室出血,颅脑损伤及CT阴性,腰椎穿刺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均诊断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脑内血肿,颅脑损伤而又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若血肿位于外侧裂、额纵裂上及其周边,应考虑可能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室出血及CT阴性,腰椎穿刺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常规检查有无颅内动脉瘤.

    作者:旷仁钊;唐晓平;漆建;苟章洋;赵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后,单一组患儿进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组患儿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对比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单一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患儿临床总有效为78%(39/50)明显低于联合组患儿临床总有效98%(49/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对院内感染控制作用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前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后,我院院内感染率从1.15% 下降到0.2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感染类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表层切口感染以及深部切口感染等.结论: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强化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精神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和家属依从性的促进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和家属对病房管理及治疗依从性的促进.方法:对1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在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初期、住院期间及疾病康复期实行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患者出院时由家属或患者填写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电话回访成功率由40.0% 提高到75.0%,患者住院满意度由70.0% 提高到96.0%.家属住院满意度由82.5% 提高到95.0%.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和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爽爽;巩款;郭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颜面部美容注射引发眼部并发症解剖观察

    目的:探讨颜面部美容注射引发眼部并发症解剖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江西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颜面部美容注射引发眼部并发症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为美容注射后视力急剧下降,分析眼部并发症解剖结构.结果:5例患者均检查眼部无光感,伴有眼部疼痛或眼球转动疼痛;所有患者注射后眼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填充物进入鼻背动脉与内眦动脉的吻合口或内眦动脉与后睫状长动脉的鼻侧分支吻合口有关,导致填充物进入眼动脉系统,阻塞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及其分支,造成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颜面部美容注射引发眼部并发症多位中青年女性,患者多未到正规机构,或使用不规范药品,或操作者对解剖层次辨识不够及操作方法不当造成,是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治疗效果多不佳.

    作者:肖文烨;黄磊;叶松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浅表淋巴结结核(CTBL)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从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超声科2016年5月-2017年7月接收治疗的浅淋巴结肿大患者中抽取61例,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彩超提示52例为浅表性CTBL与病理结果提示55例相比,超声诊断CTBL的准确率高达94.5%,且52例患者中有55.8% 累及双侧、34.6% 累及单侧、9.6% 为融合者.结论:对浅表CTBL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夏从乐;袁婷;陈琳;孟茹;陈姗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布地奈德混悬液+阿奇霉素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例数合计为72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区组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为主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各36例,对比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速度.结果:观察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后,其咳嗽、啰音、喘憋的改善天数较短,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使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再联合实施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段葱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生态干预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

    目的:为了探讨临床上微生态干预对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治疗产生的疗效,为新生儿黄疸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40名足月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之后接受基本的黄疸治疗,其中实验组的患儿额外口服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一天1到2次,每次一袋,直至黄疸消退.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患儿经皮测得知胆红素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患儿的皮测胆红素峰值普遍比对照组要低,同时,肉眼可见的黄疸的数量、胎便排出率、黄疸患病时间也均比对照组要少,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常规的黄疸治疗之外,服用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减少新生儿胆红素的异常升,加快黄疸的治疗速度.

    作者:刘飞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对胃溃疡患者精神状态的作用探讨

    目的:对个性化护理方案影响胃溃疡患者精神状态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名胃溃疡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个性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精神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个性组的HAMA和HAMD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讨论:个性化护理方案改善胃溃疡患者的精神状态效果显著,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谈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统计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并研究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细菌室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并统计分析其来源、分布科室以及耐药性.结果:(1)本院共检出677株鲍曼不动杆菌(2005年303株、2006年374株),其中痰液检出率高,占75.48%,伤口分泌物和胸腹水紧随其后分别占11.67% 和5.02%;分布较高的科室为IC U病房(65.44%)、神经外科(12.11%)、和呼吸内科(11.37%).(2)临床分离的鲍曼不杆菌对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在90% 以上,对头孢哌酮耐药率低(1.2%).其中,2016年的耐药率较15年比较,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替卡西林的耐药性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医院的ICU病房、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等科室,对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耐药率低,故医院应该应该根据耐药率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有些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程度有很大变化,故医院也应该在抗生素选择上,提前进行分析评估.

    作者:江自云;王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与子宫破裂关系及分娩方式选择影响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与子宫破裂关系及分娩方式选择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360例中晚期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将360例孕产妇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孕妇为剖宫产后二次妊娠,B组孕妇为首次妊娠阴道顺产后二次妊娠,C组孕妇为初次妊娠.回顾性分析3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各孕产妇围生期临床指标,对比各组孕产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超声测量子宫前下壁肌层厚度.统计术中所见的肌层分级,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组孕产妇临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方式的不同对围产期出血量、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天数、新生儿黄疸等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建议积极提供阴道试产机会,检测产程变化,既可保障母婴安全,也可减少重复剖宫产带来的二次损伤几率,同时社会因素对首次剖宫产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程亚华;吕俊新;王虹;王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镇痛有效率为90%.护理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8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产妇进行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广泛应用.

    作者:程超英;邱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护理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和外敷神阙穴中医护理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80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用艾灸双侧足三里穴和外敷神阙穴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出院时间及胃肠胀气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在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评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值在有统计学差异指标间的分布:鸣音恢复时间(t=2.655)>腹胀评分(t=2.611)>首次排气时间(t=2.401)>首次排便时间(t=2.254).结论:艾灸双侧足三里穴和外敷神阙穴的中医护理有助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恢复.艾灸双侧足三里穴和外敷神阙穴的中医护理在各指标间差异程度为: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评分>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作者:孙海青;李海艳;王莉;赵林林;杨静;葛婷婷;许曼;吴路路;吴云;王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的干预疗效,促进我医院护理水平的提升.方法:选取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经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脑出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GCS评分、NDF评分、不良反应产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在采取差异性的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GCS评分、NDF评分、不良反应产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方面显著由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艳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水平影响

    目的:探讨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断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37.54±3.29)比(28.90±3.16),t=2.573]、SDS评分[(62.79±6.51)比(47.38±5.80),t=2.953]、不良反应症状评分[(73.80±4.28)比(58.94±4.82),t=3.094],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38.94±3.03)比(32.18±2.76),t=2.321]、SDS评分[(63.55±5.84)比(58.23±4.51),t=2.607]、不良反应症状评分[(74.18±3.50)比(69.80±5.43),t=2.786]水平下降(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16.83±2.52)mg/L比(8.91±2.31)mg/L,t=3.287]、IL-6[(19.76±3.10)pg/mL比(9.35±2.84)pg/mL,t=3.509]、对照组血清hs-CRP[(17.04±2.64)mg/L比(12.80±2.56)mg/L,t=2.761]、IL-6[(18.75±2.36)pg/mL比(14.52±2.80)pg/mL,t=2.983]水平下降(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解郁方可以显著下调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改善临床抑郁症状.

    作者:王京贤;张春平;墨亚芳;赵静;杜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胃溃疡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研究组在护理工作中穿插健康教育护理,对照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依从性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96.29%,对照组83.33%,研究组满意度、依从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多应用药物治疗,在修复胃黏膜的同时,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药物治疗时间长,患者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樊蓉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0例)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S(20.21±3.94)分等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依从率90.00% 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中,可取得显著地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华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