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杰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6次/日,连续用药8周。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鱼腥草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为74.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9.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能够显著地缓解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祝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8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优质组(n=40),传统组采取传统护理,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康复训练知识认知度、膝关节屈曲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可推广运用。
作者:汪慕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ICU 接受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2.22%,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56%,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月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3.40%,且护理满意度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程优化护理工作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优化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抢救工作之,对照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的总时间、平均的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需要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全程优化的护理工作,以此为患者的抢救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梁素云;谭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患者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aget 病的有效率为87.5%,鲍温病为100%,庞状癌为100%,鳞状细胞癌为90%,基底细胞癌为95%,日光性角化病为100%;患者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效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70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支气管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经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支管炎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更快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钇求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诊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是72.00%,第6周的治疗有效是86.00%;而对照组患者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是84.00%,第6周的治疗有效率是94.00%。观察组患者第4周和第6周的治疗有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HFMD 患儿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治疗,治疗组予以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42%、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6%、80.2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治疗小儿H F M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妇科护理工作中患者隐私保护状况,探讨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12月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的妇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的隐私保护。结果:实施了隐私保护的实验组妇科患者,其隐私的泄露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隐私采取保护措施,将保护隐私变成一种习惯与责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苏国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n=35)采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n=35)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明显提高(P<0.05),对比两组ADL评分及NISS评分结果,观察组也具有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9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化三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WOMAC评分、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本组39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BALP、BGP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RACP-5b、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症状、促进疾病转归、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男性,60岁,无任何症状来我院检查,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查头颅MRI 示右侧小脑靠近蚓部 T1 WI 及 T2 WI 显示点状长信号,周围有多条放射状细小等T1 WI、稍长T2 WI信号,呈水母头样分布,考虑右侧小脑静脉瘤。
作者:张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历代医家论述和病例分析,浅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不和型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通过复习名家医案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效果。结果:胃不和型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半夏泻心汤对脾胃不和型失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张妍;杨志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与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结石直径6~10mm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失败结石直径10~20mm 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17例236侧。采用FURS97例(104侧)作为FURS组,采用PCNL120例(132侧)作为PCNL组。比较2组治疗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结果:FURS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8例(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CNL 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9例(7.5%),术中、术后明显出血3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无效,行患侧肾切除1例。FURS组手术时间长于PCNL 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PCNL 组,住院天数短于PCNL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2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结石直径6~10mm行ESWL 失败及结石直径10~20mm 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S碎石与PCNL 疗效相近,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FURS取石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罗宣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胎盘早剥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室2014年~2015年抢救的98例胎盘早剥孕妇中抽取足月孕周44例,上半年22例下半年2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执行的是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执行的是医护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术后胎盘剥离面积、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医护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胎盘早剥病人的抢救效率,促进了母儿的愈后,使医疗护理质量及医患、护患的关系得到认可。
作者:章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对所有患者采用PFNA治疗。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6.23±20.12)ml,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23±12.71)min,平均下地时间为(8.53±1.68)d。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56±1.12)周。依照Sander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其中28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良,2例患者为差,总优良率为94.44%。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季建安;谷彩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两组脑外伤患者均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后,观察组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内。采用格拉斯哥(GCS)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重度残疾与植物生存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9.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杨一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在药物的使用上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型药物,而这些药物在实际的安全使用中,也极有可能发生混淆的现象。如何加强对此类药物的安全管理,也就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从安全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探究其中不断发展的安全管理对策。
作者:何仕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效。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加强过程健康和反馈改进等环节控制,以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护理质量结果。结果:通过持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急救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均显著上升,对比实施前的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