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明
目的:研究金刚藤胶囊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与康妇消炎栓治疗相比,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效果理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颅脑外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用护理管理的观察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的观察组(51例)。比较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GOS评分和护理差错和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颅脑外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候丹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精确的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经我院静疗小组评估后需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测量法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方法PICC导管尖端一次性到达上腔静脉(SVC)的成功率,和一次性到达佳位置即SVC下段和SVC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可提高PICC尖端一次性到达佳位置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霞;吴宏;黄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微针联合射频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面部敏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面部敏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按疗程接受微针联合射频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微针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的敏感程度的改善状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对照组有效率达到8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治疗上,对患者实施微针联合射频治疗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面部敏感症状,重建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皮肤受外界刺激后的敏感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的理想效果,同时应用微针联合射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仕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妊高症发病因素及其护理措施进行探究,为今后提升该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时间内发生所收治6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采取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后者施以优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这些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难产与子痫发生率对比上,实验组分别为3.33%(1/30)、6.67%(2/30),对照组则为13.33%(4/30)、16.67%(5/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②两组患者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对比上,实验组患者新生儿平均体重及评分为3.4±0.2(kg)、9.6±0.4,对照组则是2.8±0.2(kg)、8.4±0.2,同样是前者要优于后者。此外,上述对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妊高症患者受基因遗传、胎盘或滋养叶等细胞缺血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妊高症,此时除了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外,优质护理地实施不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提升孕妇与新生儿生存质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潘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与单纯平片修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平片修补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万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含义笼统的讲是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佳生活和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必须找出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不断改善,以保证透析充分性。
作者:葛茂琳;余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习医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5.65%,对照组为78.26%,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并发症率:对照组26.09%,实验组4.35%,前者高于后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家属满意率68%,穿刺成功率70%,乙组的家属满意率和成功率为88.6%和90.5%,乙组的满意率和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能保证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主要是对护士在内分泌科工作中对学生实习期间带教工作中的体会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方法:对学生在内分泌专科实习中带教经验进行了总结,从而来提出几点建议。结果:在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护理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带教老师中的主要力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结论:在学生临床带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学生实习带教工作有很大的必要性,尤其是一些高年资护理人员,在带教工作中要有效指导学生,能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对学生临床工作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胡洪炜;李苏;陈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详细探究单荷包波浪状缝合四点牵引改良PPH 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单荷包波浪状缝合四点牵引改良PPH 术。术后,对于3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疼痛护理、换药护理、尿潴留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切除的黏膜环完整均匀,平均宽约(3.5~4.0)cm,中央见少许肌层,吻合口距齿线平均2.0cm,经过护理后均基本恢复。结论:手术是临床治疗痔疮的主要方式,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对此,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钟丽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甲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70%。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阶段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同时能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技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趋势,给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65例疑诊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支原体感染率为51.23%(187/365),其中解脲支原体感染占91.98%(172/187),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49%、6.39%、9.30%,总体耐药率较低。结论:解脲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交沙霉素和加替沙星对其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钏艾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60例TBI 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并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95%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120.53±9.34和80.45±7.580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8.76±11.23和96.52±7.40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3分,高于对照组的7.2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和卫生儿不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婴儿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存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西药房处方发放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开展数字化管理之前时间设为对照组,开展数字化管理之后时间设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时间段西药房药品管理和药品发放差错情况,制作调查表,比较开展数字化管理前后,药品盘点时间、患者等候时间、药品报损率、账货相符率。结果:对照组西药房共调配处方250065例,差错发生率0.05%,观察组西药房共调配处方359608例,差错发生率0.02%;观察组期间的药品发放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期间的药品发放差错率;观察组时间盘点时间、等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时间段(P<0.05);观察组时间段的药品报损率0.02%明显低于对照组时间段0.05%,观察组时间段的帐货相符率99.98%明显高于对照组时间段99.95%(P<0.05)。结论:人工进行处方调剂和发放药品必然会发生差错,采用数字化管理西药药房可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质量,降低西药房发放药品差错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彦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股沟疝患者50例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50例次老年腹股沟疝。在局麻下实施内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结果:50例均手术顺利,随访1-2年无1例复发。术后切口轻度脂肪液化2例,局部异物感2例,短期疼痛1例,阴囊积液或积血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2%。经对症处理后正常出院或门诊随诊。无切口感染、疝复发等其他并发症及合并疾病加重。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老年腹股沟疝内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及麻醉适应范围更广、简捷易推广、术后恢复快、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探讨。
作者:徐继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本文主要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害及预防进行充分的讨论。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危害并引发经济损失。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临床带教及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可减少针刺伤危险。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理人员的带教,有效减少了针刺伤的危害。
作者:靳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HFMD 患儿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治疗,治疗组予以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42%、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66%、80.2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应用于治疗小儿H F M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情况与吸烟、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患者的吸烟调查情况分为对照组(吸烟组)与观察组(不吸烟组),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以及年龄对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OPD患病率(27.50%)较对照组(82.50%)低,且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不断增高,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非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可患有COPD,但是其患病率却与患者吸烟、年龄的增长有极大的关系,可随着患者的吸烟、年龄增长而加速病情的恶化,进而极易促使患者全身病症的发生,因此及时控制吸烟、早期接受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的治疗以及对COPD的预防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缪志强;李新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