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燕青;葵国星;张超琅;奚璐
目的:将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用于阑尾炎的治疗当中,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内在我院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其平均分到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当中,改良手术组的患者进行较为先进的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进行阑尾炎治疗,而传统手术组的患者则进行较为传统的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检查.结果:应用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率(41.46%)及治疗有效率(95.12%)都要明显高于应用传统切口手术的患者,治疗效果差的概率前者较低.同时,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88%)也要低于传统手术组.讨论: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被应用于阑尾炎治疗当中,效果更为明显,并发症出现概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吕嘉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总结了1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血小板低下时大出血的观察和急救,做好特异性皮肤湿疹的观察和护理,严格预防和控制感染,积极做好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相应护理,加强饮食管理和心理支持等.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病情控制良好.
作者:支燕青;葵国星;张超琅;奚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人数均为5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DHS治疗,实验组进行PFNA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的髋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作者:曹清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小儿全身麻醉的诱导与苏醒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25例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予以芬太尼丶维库丶丙泊酚诱导,并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以维持,以观察小儿麻醉的苏醒时间及主要表现.结果:25例患儿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未存在一例麻醉失效现象,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且第二天均未检查出全麻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诱导和苏醒措施对提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避免患儿出现定向障碍、哭喊、手脚乱动等现象,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姜光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将现有的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佳证据应用与护理实践,促进护士依据循证进行管道护理实践的行为,提高危重病人气管插管管道护理有效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预防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的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及病人需求,选择佳护理证据,制订护理方案,加强环节管理,重视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把管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我科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中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率,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迈入护理岗位的第一步,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通过实习,护生可以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及操作技术,了解专科护理,各班职责,使其逐渐获得独立工作能力,所以实习至关重要.临床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来,在医院领导和师生的重视下,通过换位思考,实习带教顺利开展,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现总结如下:1 实习前学校老师和医院领导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即将进入医院的学生,我希望医院怎么做?
作者:杨显芳;尹崇萍;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急救期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投掷法,其中34例作为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其余34例研究组在常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路径护理方式.分组过后,将这两组的营养情况与并发症状况作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营养护理后,研究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而对照组发生恶心、误吸、胃滞留以及呕吐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针对烧伤患者具体情况,有效实施急救器营养护理方式,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因而对烧伤患者急救期营养护理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较好方式.
作者:唐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88例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仪治疗的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未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44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监测误报警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共报警654次,其中有231例为误报警,对照组患者共报警876次,其中有321例为误报警,实验组误报警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仪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发生率.
作者:陈莉;余丽娟;余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前言:宫外孕作为现今妇科疾病中的高发病症,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以及可能存在死亡的危险.宫外孕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对于妇女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心理上承载的巨大压力.早诊断、早期治疗和积极的精心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方法.而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护理是患者有效治疗和快速康复的关键.在这里如何开展宫外孕的临床 护理的理论研究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这里就针对一则具体的宫外孕患者护理案例来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相关的经验,一方面针对宫外孕这一病例如何表现、治疗过程中如何护理以及术后如何加强相关的健康工作,预防再次发生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丰富理论上的研究.另一方面以实际案例来分析也为实践中开展护理工作树立典范,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帮助更多的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母体生育能力.
作者:徐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护理教学课程与临床实践差异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实习学生的教学课程与临床实践存在差异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改进护理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2016年实习学生的护理教学中,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及临床实践能力.结果:2016年实习学生对教学模式与临床实践适合程度的评价明显高于2015年实习学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实习学生的临床实践考核指标评分均高于2015年实习学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理教学传统模式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操作技能、教学环境及用物,是实现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无缝衔接,促使护理学生快速适应临床工作的重要途径.
作者:姚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本例患者系中年女性,于清晨突发背部疼痛,程度剧烈,行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抬高,急行冠脉造影示未见异常,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给予合贝爽治疗,预后良好.本例冠脉痉挛原因考虑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失衡引起冠脉血管平滑肌反应性增高,从而导致变异型心绞痛发作.
作者:崔冰蕾;张泉;李敬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儿童保健护理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与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首先按照一定方法选则140名健康儿童,然后随机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70名儿童.对观察组的儿童实施综合保健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儿童的成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儿童在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与个人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儿童患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的概率比对照组要低,该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儿童实施保健护理,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能够有效降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出现.
作者:马疆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针对50例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进行抢救,同时对患者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总结其护理的有效措施,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50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护理,其抢救成功率为100%,未出现其他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的抢救应该及时,同时在抢救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密切分析,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便于判断其病情,在抢救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积极进行护理工作,包括从心理、生命体征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
作者:李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特比萘芬与咪康唑在皮肤真菌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更佳的皮肤真菌治疗药物.方法:外涂特比萘芬和咪康唑霜,对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以及停药2周后对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真菌清除情况进行不统计和对比.结果:特比萘芬在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提升临床疗效以及真菌清除等方面要显著优于咪康唑.结论:与咪康唑相比,特比萘芬具有更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晓旋;宗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沟通、术中沟通、术后沟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满意为41(80.39)%,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49(96.07)%,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并发率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综合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结果: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显著.结论:应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结合,采取综合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的复发几率.
作者:申艳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观察.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孕产妇中选取87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的对照组(40例)与结合患者临床特点采用期待疗法的观察组(47例),对两组妊娠结局、终止妊娠时的孕周、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采用期待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率为2.13%,常规方案治疗的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率2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终止妊娠时的孕周、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相关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对母婴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期待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莫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新生儿,按照出生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二次断脐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经二次断脐护理后,脐带均脱落用时、脐部愈合用时短于对照组,脐部出血率以及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将二次断脐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中,可有效避免新生儿脐炎的产生.
作者:郑继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中护理延伸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初发泌尿系结石治疗后的7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延伸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知识知晓率与遵医行为率,观察组为2.63%、92.11%、97.37%,对照组为10.53%、78.95%、73.6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给予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结石的复发率,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江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小儿癫痫使用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20例癫痫患儿分为甲组、乙组、丙组进行对照研究.甲组给予苯巴比妥,乙组用托吡酯片,丙组用丙戊酸钠治疗.分析三组癫痫患儿癫痫改善情况.结果:丙组癫痫患儿的总改善率低,和甲组、乙组比较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甲组77.5%,乙组77.5%,丙组55.0%,P<0.05).甲组和乙组不良反应率较高,和丙组比较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甲组15.0%,乙组15.0%,丙组2.5%,P<0.05).结论:小儿癫痫治疗中,托吡酯片和苯巴比妥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多;丙戊酸钠疗效较差,但不良反应少,治疗时可结合患儿情况选择用药.
作者:李艳;马萱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