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与肾盂积水及肾周炎的关系

王卫忠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阳性结石, 多层螺旋CT, 肾周炎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大小与患侧肾盂积水的关系,以及对肾周炎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至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阳性结石病例,共46例,分别测量结石横径大小,肾盂大小,以及有无患侧肾周炎,按输尿管结石部位(上、中、下段)分组,每组进行结石大小及肾盂大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上段输尿管结石大小与肾盂扩张程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石增大肾盂积水程度加重),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大小与肾盂扩张程度之间无相关关系,上段输尿管结石出现肾周炎及其程度高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痛改善时间、CK-MB变化时间、12h内血管再通率、ST段下降>50%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建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探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的临床预期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可通过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世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塞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体会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前提下使用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比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NSE以及IMA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NSE以及IM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应用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伍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价值评估

    目的:分析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7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氨溴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干预前后患者呼吸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氨溴索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氨溴索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和免疫功能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氨溴索组呼吸和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呼吸和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淑静;张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泗阳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泗阳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泗阳县中学生3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详细记录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应着眼于中学生思想态度的改变,依据青少年性教育、性道德、法制教育为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苗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和急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更低,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娟;黄河滔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结核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结核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宣教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及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宣教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宣教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结核病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增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服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赵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结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结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82例心力衰竭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41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多巴胺结合呋塞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的小剂量多巴胺结合呋塞米治疗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采用的小剂量多巴胺结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好,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结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安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清热活血法治疗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清热活血法治疗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探析清热活血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患有劳损性腰背痛的患者,采用清热活血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和治疗之后的效果,分析清热活血法的治疗效果,探究其临床价值.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用调查问卷以及后期回访的形式了解清热活血法对劳损性腰背痛的治疗效果,用患者的评价予以评估.结果:通过清热活血法治疗之后,患者的劳损性腰背痛明显有所缓解,经过多个疗程的持续治疗可以发现,患者在日常起居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一疗程的治疗之后患者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在第二疗程中药效仍然较为显著.结论:清热活血法治疗劳损性腰背痛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通过多个疗程的使用,劳损性腰背痛的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作者:马红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CBC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应用CBCT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在放疗前通过CBCT技术采集图像,将其扫描所得图像匹配CT平扫定位图像.结果:所选患者头颈部摆位左右方向误差为(-0.02±0.17)cm,头脚方向误差为(-0.01±0.26)cm,前后方向误差为(0.02±0.13)cm.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来说,在放射治疗之前利用CBCT技术技术取得扫描图像,可以使分次治疗之间摆位误差减少,使放疗摆位更加精准,保证放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韦顺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病案管理服务中展开个性化服务的可行性及效果

    目的:探究病案管理服务中展开个性化服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200例患者及30例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及15例医务人员)实施常规服务,研究组(100例患者及15例医务人员)实施个性化服务,观察两组病案管理效果及医务人员考核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案首页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病案缺页缺项比例、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案管理者职能考核中日常绩效考核、理论考核、技术考核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展开个性化服务可有效提高病案质量合格率,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而且提高医务人员管理病案水平.

    作者:周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组30例.对A组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曲美他嗪治疗,B组应用常规冠心病治疗,比较A组与B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同时间治疗,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冯肖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并抽取9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进行了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了传统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了舒适护理.结果:护理前根据两组的疼痛标准(VAS)评分,两组的评分大体一致,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之后,两组的疼痛标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根据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做比较,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讨论:根据两组患者的分析对比,观察组的舒适护理大幅度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廖淑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在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综合疗法在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调查对象,经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均34例,对照组接受微波疗法,观察组接受综合疗法,分析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复发率(5.88%)、6个月后复发率(11.76%)均低于对照组(23.53%)、(32.35%),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疗法有助于提高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盛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不同药物(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36例)与胺碘酮治疗(观察组,3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在接受了胺碘酮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5.56%,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结果比较同样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急性室性心率失常时可采用胺碘酮治疗,相较于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继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白血病患儿PICC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系统患儿的PICC导管留置期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基础、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9月,选取我科初次行PICC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从置管当天开始追踪至2016年9月,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置管信息,统计分析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25例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4.0%,破皮和送管送鞘困难是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破皮成功率、避免引起送管送鞘困难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吴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因素相关性研究及护理观察

    目的: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观察其护理疗效,研究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所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进行筛选,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挑选30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诱因、病况发展等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性研究以及护理干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自2011年至2016年,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增加了21%.该病的发生明显具有季节性,共有198例集中在春秋季发病.在300例研究对象中,170例患者有明确的诱因.123例患者具有过敏史,占72.35%.95例上呼吸道感染,占57.65%.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0例.占5.88%.此外还有因食物引发的有69例,占40.59%.讨论: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多变,主要与体质、季节、环境、药物等有关.加强病人的护理管理工作,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对降低疾病的复发和促进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吴玉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质子泵抑制药治疗NERD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药治疗NER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治疗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NERD患者12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观察组)治疗NERD的效果优于单纯雷尼替丁(对照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RD患者选择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充分降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廖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小儿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对小儿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降低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186例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住院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186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共45例,感染率为24.19%,而住院患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为主,同时这45例医院感染中检出25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占据32%、18%的比例.结论: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管理,以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作者:易雪岚;蒋焰;秦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波立维300mg,次日改为口服,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75mg;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150mg,1次/d,口服7天后换为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75mg.1个月后评定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20)5.0%,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高维持剂量氯吡咯雷用药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作者:田倩;方沛钰;吴长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