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观察

何黎黎

关键词:腰椎压缩性骨折, 腹胀,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干预防治对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经 X 线片确诊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位44例。对照组遵医嘱进行常规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和热敷、腹式呼吸、排便训练,以及运动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10d 为观察期限,以腹胀率、缓解率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腹胀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O>0.05),均出现不同程度腹胀。然而,观察组39例为缓解,5例为缓解欠佳,腹胀缓解率为88.8%;对照组28例为缓解,16例为缓解欠佳,腹胀缓解率为61.2%。在缓解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于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腹胀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护理从业人员中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性的探讨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治疗中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7例发生变性标本中,脂肪变性7例,玻璃样变性9例,红色变性5例,肉瘤变性3例,囊性样变2例,特殊组织类型的肌瘤1例。(2)B 超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和卵巢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不规则团状物与周围的肌组织的界限明显,不同大小和位置瘤体回声强弱不同且多呈后方回声衰减。(3)18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和混合性肌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6.8%,86.4%,94.1%,100%和80.0%,总符合率为93.2%。其中8例患者诊断结果不一致。结论:病理诊断对子宫肌瘤的确诊率高,在临床上值得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应用于女性子宫肌瘤的诊断。

    作者:史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两种手术方式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两种手术方式。方法:将我院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实施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乙组实施阴式修补子宫切口憩室。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住院费用要明显少于甲组(O<0.05);甲组经期恢复有效率是85.7%,乙组经期恢复有效率是91.2%,组间经期恢复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O>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与阴式修补术均能获得显著疗效,但阴式修补术所用设备和手术操作简易,手术时间少以及住院费用少,更易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宋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针对14例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结果:14例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未发生肺部感染,顺利出院。结论: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经过充分术前评估,针对性治疗,细致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余建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肠造口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人工肛门。肠造口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排便模式,特别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影响巨大。相关资料表明[1],全国每年新增造口患者达10万余人,早期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3.5%~68%,近1/3的结肠造口患者备受并发症折磨。永久性结肠造口如护理不当可有多种并发症发生,有文献报道[2],皮肤问题发生率34%,造口疝发生率36%,肠造口脱垂12%。因此,防治肠造口并发症显得十分重要。现将肠造口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等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敏;袁建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上如何降低 PICC 非预期性拔管率

    目的:对于品管圈在降低临床 PICC 非预期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于 QCC 活动对 PICC 非预期性拔管不良效果影响进行分析、制定研究目标以及相关对策,比较品管圈对于 PICC 非预期性拔管率产生的影响。结果:对于 PICC 非预期性拔管率来讲,在 QCC 活动前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QCC 活动前的拔管率在8.19%,QCC 活动后的拔管率在2.44%。结论:对于 PICC 非预期性拔管率来讲,QCC 活动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作者:胡菊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成都市金牛区2011年~2015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共计55217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资料,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构成变化情况。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从50.35%降至41.63%,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所占比例从58.99%上升至80.49%,而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所占比例从41.01%逐年下降至19.51%。结论: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目的:对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显著的23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5例,对照组17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观察组患者有1例死亡,1例治疗后再次入院的病例,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O<0.05。观察组有1例心动过缓病例,发生,两组患者均无传导阻滞病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伤、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结论: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甘大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目的:观察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探讨如何预防术后复发。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前者仅给予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安宫黄体酮,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复发率与术后妊娠率。结果:2年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2%,低于对照组(14%),差异显著;术后有生育要求者38例,2年内自然妊娠者占73.7%,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妊娠率分别为70.0%和77.8%,组间无显著差异,O>0.05。结论: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理想,并发症少,术后给予孕激素类治疗可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后复发。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前列甲酯栓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卡前列甲酯栓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无痛人流者120例,在这些患者中,小年龄为21岁,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34.8岁,将这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而且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随机分配,为了使其形成对照,要保证年龄、体质等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05)。在进行治疗时,观察者的60例人流患者在手术进行前对其直肠给予0.5mg 的卡前列甲酯栓,而对照组的60例人流患者则不给药;为了形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应该在除了给予卡前列甲酯栓外无其他差别。[1]然后在手术后观察其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宫颈软化扩张情况、手术效果等。结果: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60例妊娠者进行无痛人工流产后,观察组妊娠者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宫颈软化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宫缩幅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之间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应情况也要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的过程中,对人流患者给予直肠卡前列甲酯栓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使妊娠者所要扩张的宫颈部分充分得到软化,而且还能够加强子宫收缩,节省手术时间,从而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值得临床医学上的推广。

    作者:覃美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实施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保健的15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孕期保健护理,统计、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平均体重、大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的人数。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中,21例行剖宫产(28.00%),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57.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545±0.97)kg,显著优于对照组(3.844±0.74)k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大于胎龄儿(4/75)和小于胎龄儿(5/75)的出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23/75,24/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孕期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对于孕产妇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保证孕产妇顺利生产。

    作者:蒲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O>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7±1.5)显著低于对照组(13.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芦晓燕;李虎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助产士使用鼓励性语言对孕产妇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运用鼓励性语言,对自然分娩的益处,促进产妇产后的心理健康。对象与方法:抽取一部分在产房分娩过的产妇,以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探讨在产房分娩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多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孕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以及她产后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做实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多运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了孕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使产妇能够感受到从传统护理服务模式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改变,同时也享受到助产士多一份的爱心照顾、多一份的细心呵护,多一份的耐心指导。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运用鼓励性语言促进了自然分娩,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心理健康。

    作者:付菲菲;贾琳;曹晓菲;王香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105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此次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如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护理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O<0.05。护理后总满意度为102(97.14%),护理前总满意度为69(65.71%),护理后总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总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O<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及运动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间接性的提高治疗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广欣;温丽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持续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过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过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所收治138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9例,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9例,加用持续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 SaO2无显著差异(O>0.05);经治疗后,研究组 SaO2为(98.65±12.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2.10±1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1)。研究组加用持续护理干预后,非常满意54例、一般满意14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8.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例、22例及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1)。结论:持续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全程中,可保证雾化吸入全程正确性及足量有效药液吸入,改善临床疗效,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侧输精管结札术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对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相关对策进行讨论。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间300例进行双侧输精管结扎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分析原因和对策。结果:30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占比例的8.0%。其中3例患者发生血肿,有9例患者出现痛性结节,有5例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有4例患者出现感染表现,有3例患者存在早泄症状。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疾病均痊愈,患者均能够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结论:影响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因素非常高,临床中要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知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根据我院普外科伤感染患者,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以及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期间普外科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伤口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情况、所伴有的疾病、临床治疗情况等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免疫力相对降低的患者伤口感染率高,患有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生伤口感染,手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患者未进行营养支持及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手术后伤口感染几率高。结论: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情况,进行相应有效治疗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加强伤口护理,可使伤口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抑制。

    作者:金启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海西《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10-2015年度预评估报告分析

    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以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根本,颁布了《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规)。海西州在“两规”实施以来,积极贯彻落实“两规”提出的目标、指标,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将“两规”预期评估报告如下:

    作者:苏富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纤支镜检查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纤支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2例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干预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强化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支持。同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率、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率、血压变化低于对照组(O<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支纤镜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蒋宏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ERNT)联合替米沙坦(TMC)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这段时期在我院就诊的106例 EH 的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 ERNT 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 TMC 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随访一年之后的疾病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低于对照组的7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O<0.05),且实验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实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ERNT 联合 TMC 治疗 EH 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能够很好的控制住患者的血压,提高远期疗效,且该药物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蹇仕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岗位晋级在手术室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岗位晋级,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及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2014年1月起,我科将岗位晋级应用于岗位管理中。调查并分析,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前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O<0.05)。结论:通过岗位晋级,使手术室护士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各尽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手术室岗位晋级的实施,能够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科内涵,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全程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手术配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及差错,有利于激励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张静;陈锐;李静;李璇;罗莎;李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