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儿童保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刘雁

关键词:儿童保健, 问题, 对策
摘要:儿童保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儿童的健康状况及保健工作进展情况直接决定卫生水平及人口素质。在基层,儿童保健尚未与经济效益挂钩,缺乏监督及考核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制约工作进展,影响工作效率。本文简单分析基层开展儿童保健时主要面临的问题,并总结相应对策。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人流中丙泊酚单用和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的对比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中丙泊酚单用和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妇科无痛人流妇女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对照组48例,采用丙泊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与麻醉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痛人流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明显由于丙泊酚单用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家族性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1例报道

    周期性麻痹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麻痹为特征的疾病,与血钾相关,临床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临床上经低钾型多见,我国以散发多见,家族性病例少见[1-2],我科近期收治1例家族性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报告如下。

    作者:李程;赵蕾;唐伟雄;廖立;刘学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140例调查研究

    目的: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用药的提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资料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多的是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多的是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工作,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作者:魏雪;王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层儿童保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儿童保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儿童的健康状况及保健工作进展情况直接决定卫生水平及人口素质。在基层,儿童保健尚未与经济效益挂钩,缺乏监督及考核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制约工作进展,影响工作效率。本文简单分析基层开展儿童保健时主要面临的问题,并总结相应对策。

    作者:刘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急与对策

    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有利于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当今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环境下,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纠纷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心理应激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作者:闫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与住院时间、死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病情加快恢复。

    作者:何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应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 =30)和研究组(n =35),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组间比较,P <0.05。结论:应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祁县2011-2013年农村改水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祁县农村改水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状况,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民的生活饮水健康,为实施农村供水、改水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中心对2011年-2013年祁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T5750-2006)[1]中的方法进行采样分析,保存并运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卫生学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表1中进行评价。结果:2011-2013年丰水期、枯水期共检测出厂水、末梢水共计212份,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总合格率为73.1%。出厂水的合格率高于末梢水,枯水期的合格率高于丰水期。结论:本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指标合格率较低,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作者:武建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剂量高分辨 CT 对肺间质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旨对低剂量高分辨 CT 对肺间质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高分辨 CT 胸部扫描。其中,低剂量组:50例,行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40KV,管电流150mAs);常规剂组:50例,行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40KV,管电流250mAs)。经两名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扫描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剂量在图像诊断接受率评价、主观噪声评分方面差异明显(P <0.05),具统计学意义;但在客观评价方面,两组无差异(P >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噪声值比较,均在明显差异(P <0.05),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高分辨 CT 扫描剂量不断降低,其扫描图像质量也随之下降,但在获得较为稳定的图像质量基础之上,合理降低扫描剂量,在全面降低患者辐射课题的同时,又完全可以有效保证图像质量,且又不会影响临床医师的诊断分析。

    作者:刘树华;王宝军;李云秀;李燕北;张福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国外运动员 Heath -Carter 体型研究进展

    Heath -Carter 体型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群体遗传学和体质人类学当中。该方法是是以测量人体内、中、外因子等参数为依据,对体型进行定量评分,从而准确地阐明人体的体型特征,将体型通过内、中、外胚层进行体型分类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国外运动员Heath -Carter 体型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海萍;张昕红;韩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究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低体温预防护理,治疗完成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低体温发生率和手术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6.67%,明显小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及对手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低体温预防护理,能预防患者体温低情况的出现且效果明显,此外,此方法还能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值得医学上的深入研究和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梁春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300例行阑尾手术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阑尾手术,实验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主要从手术平均时长、住院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开腹阑尾手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更理想,患者手术平均时长、住院时长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P <0.05)。结论: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够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提升安全系数,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创伤面积,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俊;黄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住院骨科的下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我院2014年住院骨科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病情有明显好转,而且患者和家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我院骨科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下肢活动能力提升。此外,骨科医护人员在优质护理要求下去工作,服务态度良好,护理工作质量更高,所以优质护理值得在下肢骨折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彩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西药房如何增强管理和避免药患纠纷

    目的:探讨西药房发生药患纠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我院登记的120例药患纠纷,将药患纠纷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类,分析出现纠纷的原因。结果:在120例药患纠纷中,主要的原因包括医师、药师、患者、退药以及药品因素等。结论:药师要耐心地对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完善药房管理,才能有效地避免药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d,注入1OO m 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静脉滴注3天;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治疗。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患儿,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3天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O.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能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作者:陈冬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护理缺陷与对策

    随着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人员在工护理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加大。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护理缺陷,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而护理交接班作为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既是对本班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当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的评价,同时为下一班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只有交的清楚,接的明白,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保保质保量的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因此如何规范交接班制度,完善交接班内容,提高交接班质量,是确保临床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1]。

    作者:韦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30例术前确诊为皮质醇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患者围手术期内采用简化激素替代方案治疗,观察记录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并对患者血皮质醇、尿皮质醇进行不定时检测,以此评价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围手术期术后第1、2d 患者尿皮质醇较术前增加,术后第6尿皮质回落平,但较术前尿皮质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0.05),第7d 回落显著(P <0.05);血皮质醇术后第1 d 相较于术前有所回落(P >0.05),术后第2、6、7d 变化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无一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临床症状,患者血压、心率以及电解质术前术后变化不显著(P >0.05)。结论: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激素替代治疗方案相对简单,安全可靠,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是一种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案。

    作者:宋立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内分泌、遗传、身体、家庭、社会因素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改变。患者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只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薛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97例主观性耳鸣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患有主观性耳鸣的患者97例,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患者无效53例,有效21例,显效14例,痊愈9例,总治疗有效率为54.8%;将患者按照有无三高、病程、听力损失程度以及有无噪声接触史进行分组,计算有效率,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有无三高、病程、有无噪声接触史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和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结论:耳鸣的预后和有无三高、病程、有无噪声接触史等因素有关,和听力的损失程度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有三高、病程长、有噪声接触史的患者临床疗效不太理想。

    作者:岳绍伟;温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切除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利用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就诊诊断为乳腺增生伴癌症并收治的女性患者102例,均为已婚已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1例),实验组患者进行乳房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仅给药的保守疗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治疗后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和局部复发率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的治疗方面,乳腺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预后好以及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不但满足患者对体型的要求,还能对乳腺的功能进行保留,值得在医学上深入探讨和在临床治疗上的进一步推广。

    作者:段玉然;张世耀;杨更午;邵慧平;陈桂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