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治国;杨小良;张春花
目的:对“治末病”在宫颈癌防治的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当中抽取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的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患者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14例。给予比较组常规护理以及普通教育,在“治末病”理论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实行健康教育,对两组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平均每年住院时间上,分析组为(3.4±2.3)次,每年住院时间为(25.6±3.7)d。比较组为(6.4±3.8)次,每年住院时间为(39.7±5.9)d ,分析组显著由于比较组(P<0.05);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分析组要显著低于比较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防治当中贯穿“治末病”理念并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对宫颈癌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防治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永琼;吴洁;王云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给予临终关怀,让这些饱受癌症痛苦折磨的患者终能舒服地、有尊严地而又平静地走完人生后旅程。方法:以临终关怀理念为指导通过护理行为,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怀和照顾,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安详、平静地走完生命历程。结果:患者及家属满意,社会认同。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6月期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296例,对其均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后部分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后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情况,且相对于B组,A 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大,p<0.05。结论:对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使用适当的药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对急性重症哮喘实施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急性重症哮喘患者46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46例患者中,39例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占84.78%,5例患者病情出现缓解,占10.87%,2例患者出现死亡,占4.35%,其中因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有1例。结论:重症哮喘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对患者病情准确评价、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采用呼吸机通气。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规范综合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大大缩短。
作者:王顺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行次全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例)与对照组(5例)两组,其中观察组行部分网膜切除术,对照组行完全网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其余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行次全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行部分网膜切除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亚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优化体检流程,体检时间缩短、体检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达到99%。通过优质服务的开展使体检者更安全、更顺利、更合理完健康成体检。
作者:罗家红;周仲芳;熊廷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的患者中,抽取60名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患者使用钢丝捆扎固定,治疗组患者使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即钢丝环扎组优12例,良9例,中7例,差2例,优良率70%;治疗组即改良张力带组优17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0%。根据2组治疗的优良率,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钢丝捆扎固定,且手术简单可靠,患者愈合快,对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获益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吴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份-2013年3月份收治的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实际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高血压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建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当今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后,结合当今科技发展动态,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医疗设备进行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管理进行了论述。为医疗设备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作者:林日宏;林日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中出现感染的135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消化内科135例感染患者中,易感人群为老年患者,以60-70岁年龄阶段感染病例多。易感因素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以及消化道肿瘤等。易感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其次是下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泌尿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还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严格实施无菌消毒操作,针对易感人群、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对症治疗原发病,避免或减少发生消化内科感染的机率。
作者:周昌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03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3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诊断率和术后治疗情况。结果:2例患者术前检查确诊,其他32例患者均在术中发现;2例胆囊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4个月围手术期内发生肝转移而死亡,其他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均未发生肠瘘、胆瘘等并发症。结论:对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患者进行诊断,应重视病史的询问,并通过辅助检查,仔细分析病情,可提高术前诊断率,降低漏诊误诊率,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吴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12例、7例、3例、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5例,4例,10例和3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作者:全初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青光眼的发展与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广泛应用,术后滤过泡渗漏甚至破裂是青光眼滤过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表现为畏光,流泪,低眼压,浅前房,黄斑水肿甚至脉络膜脱离,更严重的可引起滤过泡感染及眼内炎,视力丧失。发生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我们采用羊膜覆盖术及滤过泡渗漏处修补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Wong -Baker面部表情量表”在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产妇年龄(20-42)岁,利用Wong -Baker面部表情量表,对产妇疼痛做出全面、动态的评估。同时做好疼痛处置并及时评价止痛效果。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面部表情评估法进行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准确度,可长期实施。
作者:刘彩霞;刘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正确护理方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当中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患者自愿的原则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给予其中30例常规护理(比较组),另外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分析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相应护理,分析组中有30例治愈,达到了100%的治愈率,比较组中有29例治愈,治愈率为96.7%,由于合并胸部损伤而死亡的有1例,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分析组中有29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6.7%。比较组中有20例满意,1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66.7%,分析组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通过舒适护理方式来护理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不失为临床护理的有效方式。
作者:段琼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皮质激素治疗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的皮质激素为小剂量,研究组则为大剂量皮质激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变化情况,以及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做好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为93.94%,后者为81.8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皆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上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除了疗效确切外,在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临床症状等方面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付春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浮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综合运用浮针刺法、刺血、拔罐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浮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消耗资源少等优点。
作者:黎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急救处理,西医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GCS 评分均逐步提高,第7天及第14天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颅内压(ICP)观察:观察组在治疗后12h起,ICP显著降低,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对两组病人脑水肿情况进行 CT 观察,治疗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水肿面积分别降为3.34 cm2,4.87 cm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魏启明;代福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取多西他塞联合顺铂进行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取多西他塞进行单独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入院后,采用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旺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导尿佳时机的选择,减轻导尿为病人带来的不舒适,降低坠床的风险。方法:将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A 组全麻前导尿,B组全麻后导尿,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结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及意愿选择导尿时机。
作者:陈小春;邱吉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