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霉菌性阴道炎的多发性因素分析

唐玲

关键词:霉菌性阴道炎, 多发性因素,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取在我们服务中心就诊并确诊为阴道炎的600例患者,分析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600例阴道炎的患者中,霉菌性阴道炎为276例,居于首位,发病率为46%,细菌性阴道炎229例,发病率为38.2%,滴虫性阴道炎95例,发病率为15.8%;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生育次数、流产次数、自行阴道冲洗、月经期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次数、避孕方式、家庭经济条件、阴道炎史均是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

    目的:对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8例,采用地塞米松对其进行治疗,加强对用药时间的控制以及对药量的掌握,治疗结束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8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后7~11d陆续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6.43%;在治疗过程中1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2例患儿出现烦躁的症状,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治疗中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过应该注意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的控制,一般应随着病情的缓解而酌情减少用量,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接受过院前急救的患者70例,未接受院前急救而是家属送入医院的50例,接受过院前急救的为观察组,未接受院前急救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79%(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57%低于对照组64%(P<0.05)。结论:采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仅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黔峰;曹春玲;邵明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4例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发生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4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4例胎膜早破孕妇无1例产褥感染,新生儿无1例窒息,感染及死亡。结论:通过对胎膜早破孕妇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正确的护理,可以大大减少胎膜早破对母婴造成的危害。

    作者: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顺县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目的:分析长顺县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监测结果,为制定以后的寄生虫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长顺县17个乡镇中采取分层随机抽取4个乡镇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次共调查264名对象,查出了132名肠道寄生虫感染者,感染率为50%,发现了蛔虫、鞕虫、钩虫、蛲虫这4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24.24%、蛲虫18.56%、鞕虫4.92%、钩虫2.27%。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郑照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疾病特点及诊治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病情特点及临床处置措施效果。结果:3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经综合诊治,12例治愈,1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临床有效率达88.88%。结论:依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仁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针联合mckenzie 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电针联合 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陶聪;汪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坎地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陈旧性心梗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陈旧性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坎地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陈旧性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方式上联用坎地沙坦治疗,皆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临床症状及6min步行距离等皆有明显改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在6min步行距离与FPV(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心梗合并心力衰竭采用坎地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疗效显著,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陈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探索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房助产士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总结本院产房助产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据此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应用于产房助产士护理实践中,对应用防范措施前后护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助产士风险及防范意识显著加强,而对职业损伤的担忧、心理与人际关系则显著降低,P<0.05。通过实施护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后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防范措施可为产房助产士的日常工作提供指导,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名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有22名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3.33%;观察组中有26名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7%,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d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4d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永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功检测在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甲功检测在诊断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43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检查未见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病历资料作综合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SH、F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T4、FT4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 TSH 差异作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孕妇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入院行甲功检测,该诊断结果的特异性较为明显,能够为患者的预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韩俊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56例羊水过少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56例孕检正常的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孕妇的围生期结局,并观察比较观察组羊水指数(A FI )程度的围生期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羊水III度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 AFI<5孕妇的剖宫产率、羊水III度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 A FI5~8孕妇(P<0.05)。结论:羊水过少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结局有影响,且羊水指数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母儿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因此,加强产检及时发现、提前预防,且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终止妊娠时机,能大限度地减少羊水过少不良围生期结局发生。

    作者:施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2年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对比分析,120例患者中仅7例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是5.8%,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可达100%。结论:舒适护理能够减少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因此舒适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长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为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进行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现况

    在髋关节周围骨折中,股骨粗隆下区骨折是一种难处理的骨折类型,通常都是由于高能量创伤所造成的粉碎性骨折。对股骨粗隆下骨折进行非手术治疗时,往往存在较高畸形愈合、不愈合和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所以,临床一般主张手术治疗粗隆下骨折。临床中,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RusseⅡ-Taylor法,对指导选择内固定方法非常有利。而小粗隆以下平面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交锁髓内钉。如果骨折至小粗隆而未波及到梨状窝,则较为理想的治疗是95°角或者头髓钉固定。如果大粗隆骨折波及到梨状窝,那么可以对其实施滑行钉器械固定。

    作者:卜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且均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却高于实验组。结论: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沙沙;胡思琴;杨春;杨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老年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

    老年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即通过及时有效的社区管理对引起疾病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一系列全方位的管理和做到及时预防的过程,老年患高血压十分常见,这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已成为影响人类长寿,健康的主要杀手。为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管理人员可以对该社区的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追踪管理,并在大力宣扬高血压的危害的同时,可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群体宣传健康教育,网络远程进行干预等方法。社区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老年人的这一常见的疾病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一套可行见效的方案,来控制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由该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张玉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性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并发生护理投诉的24例患者,归纳相关风险因素,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采取一定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之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上一年(p<0.05)。结论:采取适宜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降低投诉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86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6例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西药保肝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综合西药保肝治疗,然后评价治疗后的各组肝功能指标与疗效。结果:虽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都有显而易见的改善,但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与总有效率明显劣于观察组。结论:后显示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更好。

    作者:朱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免疫规划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通过加强免疫规划,可显著降低我国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率,完善免疫规划体系。依据我国经济和医疗服务发展程度,分析免疫规划体系建设在基层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增大各级政府对经费的投入,确保激发相关工作人中的工作热情,并保障免疫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重视管理网络的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免疫规划体系建设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切实为社会服务。

    作者:李子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病变过程的影响。方法:将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治疗4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变化进行观察,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8周后,各项检查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能够对乙肝病毒进行有效抑制,对肝功能进行改善,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

    作者:秦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