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阴道隔氧分压变化与直肠前突关系的研究

李磊;赵秀玲;龚丽红;田晓宁;洪心

关键词:氧分压, 直肠前突, 直肠阴道隔, 经皮血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氧分压变化与直肠前突病因及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应用C (0)-G Q -0002型光纤氧气传感器分别测定受试者前臂、前胸及直肠阴道隔阴道侧、直肠侧的经皮氧分压。结果:受试人群皮肤各部位间氧分压(PaO2)数值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直肠前突患者直肠阴道隔阴道侧、直肠侧局部组织氧分压比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直肠前突患者直肠阴道隔阴道侧、直肠侧局部组织氧分压变化与直肠前突病因及发病机理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颊侧径路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颊侧径路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的54例需要进行对下颌中低位置阻生的第三磨牙做颊侧径路拔出手术的患者,牙总数为54颗。其中中位水平阻生患者牙数为25,其中单根牙数为6颗,2根牙数为8颗,3根牙数为7颗,畸形根牙数为4颗。低位水平阻生患者牙数为29颗,其中单根牙数为7颗,2根牙数为10颗,3根牙数为8颗,畸形根牙数为4颗。再手术后,对54例患者从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开口度,还有愈合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4例患者中低位第三磨牙拔出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颊侧径路拔除法对下颌中、低位置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拔出有着良好的临床医用效果。

    作者:陈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受种植牙修复的170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70例患者均接受了为期0.5-5年的随访,其中,4例患者6枚种植体脱落,5年留存率为97.6%;与负重前比较,种植后牙槽骨吸收量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种植义齿修复技术对于牙列缺损具有显著效果,且疗效持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光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术后的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12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综合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术后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21.72±1.36)h、首次下床活动(10.21±1.35)h、平均住院时间(5.67±1.53)d明显低于对照组;非常满意率(93.40%)、总满意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邵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对急救护理流程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经内镜介入抢救者11例,经手术治疗抢救者3例,经保守治疗抢救者48例,患者在抢救中通过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抢救成功共60例,成功率为96.77%,剩余2例因病情太过严重而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23%。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中,采取规范、标准的急救护理流程,可尽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活量,值得在临床抢救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汪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内分泌科新护士临床带教的体会

    刚分配到内分泌科的新护士,由于刚刚毕业被编入科室对糖尿病、甲亢、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肾上腺疾病、垂体性疾病、糖尿病足部感染等临床表现停留于纸面,当问题出现时,出现焦躁情绪,独立完成护理能力欠缺。本文笔者想通过自身内分泌科工作多年的临床经验与操作实践,以个人工作的亲身经历和心得提出观点:如何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糖尿病护理与病症处理能力,当遇到突发病情变化时不慌乱,从容的协助医生,早日从一名护生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

    作者:张启朗;陶倩;叶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云南白药、参麦注射液配伍奥米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71例

    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2-11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107例,按临床常用随机分配卡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71例及单纯西药治疗36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艾秀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缬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塞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分析

    本文通过对临床实验中缬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塞治疗效果分析,从而证明其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下文便是对此分析的过程以及结果。

    作者:丁化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价,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和常规治疗。研究进行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和IL -8、TNF -α监测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具疗效显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可加强应用。

    作者:谢佳楠;魏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分娩的90例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A 组实施常规脐部护理,B组给予优质脐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B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与 A 组的13.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

    作者:白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手术治疗53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5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有47例患者清除了85%以上的血肿,占总数的88.7%,有5例患者清除了55%~85%范围内的血肿,占总数的9.4%,只有1例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在55%以下,占总数的1.9%。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终痊愈的患者有48例,占总数的90.6%,好转的患者有4例,占总数的7.5%,另外1例患者死亡,总有效率达到98.1%。结论:微创手术在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上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清除血肿的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荆建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控制措施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保障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院内传播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就是细菌通过改变自身机制,对许多用于治疗感染的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随着医院多重耐药感染的出现,使治疗工作变得更加棘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作为服务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应强化思想,重视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避免相关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作者: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室钻孔引流液培养出屎肠球菌1例

    2014年1月我科从神经外科一侧脑室后角旁血肿并破入脑室系统的病人钻孔引流液中经两次培养出屎肠球菌,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64岁,头痛头晕两天,于2014年1月3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情况:体检:T 37℃,P 72bpm ,R 20bpm ,BP 150/100mmHg。神智清楚,头颅外观无异常,毛发分布均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r 3.0mm ,对光反射灵敏,口耳鼻未见出血迹,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齐,未明显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查体不配合,肌力差,双侧上下肢肌力2级。头颅CT 示:脑出血。入院诊断:左侧脑室后角旁血肿并破入脑室系统。诊断经过:病人入神经外科给予脱水护脑止血治疗,复查头颅CT 示血肿较前增加,当日下午在全麻下行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脑脊液常规:颜色淡红色,透明度浑浊,红细胞计数1900×106/L↑,白细胞计数140×106/L ↑。脑脊液生化:GIU 0.08↓ CL 154.70↓。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出屎肠球菌。三天后,再次做引流液细菌培养,培养出屎肠球菌。按照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氯霉素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几天后病人出院,未能获取后续治疗和预后资料。

    作者:马兵兵;肖传宇;李雪莲;吴芳萍;何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分析当前社区高血压引发并发症的情况,探究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268名同一社区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分析使用管理模式在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总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于高血压患者。

    作者:程志恒;陈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以及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等。1.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婴幼儿还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产生肺炎。

    作者:于明月;王心佳;曹楠;任晓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恶心呕吐症状较为常见,但是不同疾病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方式都不同,加上患者主诉的主观性、实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检查误差等均为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诊断造成困扰。本实验研究分析一部分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总结了病人的患病类型,分析导致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机制等。结果:58例有恶心呕吐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多,21例,其次为胆系结石,16例,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可能性较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其次是胆系结石,此外还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十二指肠梗阻、胃癌等疾病。

    作者:汪开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管理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10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进行对输液配合情况、儿童输液情绪的变化以及儿童家长满意程度的对比。结果:护理干预组在儿童配合情况以及家长满意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实验中发现,护理干预组的输液儿童,情绪明显比对照组安静,其输液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儿童在输液期间的种种躁动情绪,使儿童主动配合输液的进程,并且也提高了家长的满意程度,因此,护理干预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急救与护理效果。结果:6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律失常50例,心力衰竭21例,再次心肌梗塞2例。经过积极抢救和综合护理干预后,61例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6例患者因严重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1.04%。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进行急救,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陈图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骼健康

    骨骼疾病是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各种骨骼疾病的青年化也使骨骼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主要介绍骨骼和骨骼疾病的现状,从骨骼营养和生活方式介绍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

    作者:陈聪;倪博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目的:就社区中在血糖自我监测中糖尿病患者易走入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提出探讨。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社区中236例患者进行相关调查。了解他们对于血糖自我监测的认知情况以及对于仪器操作使用的准确程度。结果: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于血糖自测认识不到位且操作不规范。结论:对糖尿病人自身疾病的宣传指导和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社区的卫生教育亦应该早日提上日程,指导教育和自我管理应双管齐下。

    作者:郭原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比多尔佐治病毒性肺炎100例

    目的:探讨阿比多尔佐治儿童病毒性肺炎的效果。方法:2013年6-12月从我院随机选择150名病毒性肺炎的儿科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比多尔进行治疗,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对各项指标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止咳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止咳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比多尔佐治儿童病毒性肺炎有显著性疗效。

    作者:谢福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