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白药、参麦注射液配伍奥米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71例

艾秀江

关键词:云南白药, 参麦注射液, 配伍, 奥米拉唑, 单纯西药治疗, 消化性溃疡出血, 消化内科, 随机分配, 治疗组, 临床, 疗效, 方法, 病人
摘要: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2-11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107例,按临床常用随机分配卡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71例及单纯西药治疗36例,取得较好疗效。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抗血栓”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通过半年的严密随访观察。结果:68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31例,Ⅲ级17例,Ⅳ级11例,死亡4例,治疗有效率达78.9%。结论: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有效的抑制心室重塑发展,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是现代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药物。

    作者:罗宇;冷国英;杨建;江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未见切口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历史性回顾。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肥胖情况、切口类型、引流管留置情况以及阑尾切除方法存在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切除阑尾,缩短手术时间,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顾建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6例化疗患者进行静脉炎防治后观察效果。结果:105例患者没有明显的静脉炎症状,21例患者有较大反应,采取治疗措施后,症状减轻。结论:加强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化疗静脉炎的发生和症状。

    作者:张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3月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不同证型加用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83%,对照组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病发作频率和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更确切。

    作者:段仁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肝硬化病人的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护理前后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44.34±1.35、23.15±0.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肝硬化病人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路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接受肝硬化护理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于降低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康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腺外伤患者在临床急救探查中的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胰腺外伤患者在临床急救探查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胰腺外伤患者47例。将47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3)与观察组(n=24)。对照组行一期确定行手术;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分析对比两组成功率、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 与APTT 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56.5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 及 APTT 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68%)显著低于对照组(47.84%),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腺外伤应用损伤性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可简单、有效且快速的进行止血,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王晓燕;任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颈高度病变临床特点-附1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高度病变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125例宫颈病变确诊患者,均采用TCT(液基细胞学)、阴道镜规范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案下宫颈高度病变的临床特点。结果:TCT检测结果:ASCUS占23.89%,ASCUS-H占31.85%,LSIL占16.81%,HSIL占6.19%,SCC占3.53%,NLLM占8.84%。阴道镜检测结果:轻度病变者占16.80%,中度病变占44.00%,高度病变占39.20%。结论:采用多种检测方式将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大程度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赵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取对照的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 HbA1c>8.0%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每天为患者进行一次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同时联合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用餐后2小时的血糖(2hPG)、空腹C肽、用餐后2小时的C肽、空腹时的血清胰岛素(FINS)、用餐后2小时的血清胰岛素(2hINS)以及不良情况的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以及用餐后2小时的血糖(2hPG)的指数均明显下降,空腹时C肽水平变化不明显,空腹血清胰岛素指数明显上升,用餐后2小时C肽和血清胰岛素(2hINS )指数明显上升。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茹强龙;叶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方法:对本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老年脑卒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其中75例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将作为研究组,另外225例非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等等。此外对SAP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方便进行病原菌分析。结果:性别、高血压和卒中类型排除在S A P的危险因素之外,而其他年龄和糖尿病等均为S A P的危险因素。75例患者的痰培养中25例为阳性,其余50例为阴性菌和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药敏试验显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阳性、阴性杆菌的敏感率较高,耐药性较低。结论:SPA 的相关危险因素多种多样,病原菌亦是较多,在临床治疗时应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对于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唐岳军;张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院时间,疾病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孢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半合成抗生隶,具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索酶等特点。临床应用剂型主要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现已发展到第4代。文章主要描述头孢类药物在临床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以及血液系统反应,并对此作出相应的临床诊疗。

    作者:管凤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内科疾病的健康干预分析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消化内科的疾病住院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从而可以安排相对合理的健康教育,用以满足病人的需求,来提高院内的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调查表调查方式,对调查表的内容自己编辑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专人负责这种一对一的询问方式,来对消化内科疾病的住院患者进行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消化内科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具有个性化、阶段性的特点。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针对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知识需求的一些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作者:鲁修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对急救护理流程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经内镜介入抢救者11例,经手术治疗抢救者3例,经保守治疗抢救者48例,患者在抢救中通过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抢救成功共60例,成功率为96.77%,剩余2例因病情太过严重而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23%。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中,采取规范、标准的急救护理流程,可尽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活量,值得在临床抢救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汪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IPSS治疗消化道出血展望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之一,该病病因复杂,病情严重。临床一般采用估计患者失血量,同期结合 X 线、内镜、血管内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等综合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治疗方法很多,TIPSS主要针对出血量较大患者的治疗。本文就 TIPSS 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后期治疗进行展望。

    作者:卢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与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阑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敬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不同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及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器械的清洗方法及质量控制,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将不同手术器械依类别不同采用适当清洗方法,加强清洗环节控制,并对清洗后的器械严格检测。结果:清洗后的器械用目测法和带光源5倍放大镜检测,物品表面光洁,无污渍、血迹、锈斑,管腔通。。结论:加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是保证器械清洗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胥华;朱庆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缬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塞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分析

    本文通过对临床实验中缬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塞治疗效果分析,从而证明其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下文便是对此分析的过程以及结果。

    作者:丁化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62例在职处级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防病意识逐渐增强,各个阶层人员都越来越重视疾病防治,而健康体检正是筛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发现高危因素及疾病谱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健康体检的认识,从而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定期的体检其实就是通过花少的钱获得健康的佳效益”[1]。结论:本文通过对某区462名在职处级干部2013年的体检结果,分析该区处级干部健康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的预防效果,对于了解干部健康状况,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紫外线消毒及清创处理对皮肤创面早期愈合的疗效探讨

    目的:评价紫外线消毒及清创处理对皮肤创面早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皮肤创面感染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清创面程序: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皮肤创面处理,其程序是清创→涂药→包扎。观察组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采用 GYS23型低压冷光紫外线灯消毒法。结果:观察组取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紫外线消毒及清创处理对皮肤创面可得到早期愈合,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朱庆花;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