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7例胆囊性疾病患者,37例患者行“三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为治疗组,30例患者行普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胆囊性疾病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治疗组3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5.9±0.01毫升,住院时间为2-4天,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13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2.3±0.47毫升,住院时间为5-10天,术后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两组治疗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中,采取“三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操作简单,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优质的护理,探讨其对呼吸功能锻炼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改善肺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52例,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功能护理等综合的优质护理方式,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生活治疗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增加,患者能够自主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自主呼吸功能锻炼意识,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邹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总结治疗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干预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出现重度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15例患者为对照组,15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1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15例患者在接受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社区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7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生命质量、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另外对患者进行 KAP问卷调查以及SF -36量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理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了年龄、知识水平、饮食习惯、生活收入以及服药依从性等。结论:为了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社区医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善,并加强患者的服药监督,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要进行密切的观察,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来提升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宋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个17岁高三女生出现了严重出现心理问题,应用了摄入性谈话从求助者一般生活事件入手,把握探求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作为咨询目标,纠正不合理观念,帮助获得了积极心理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平稳的进入了高考准备期。
作者:于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某一乡镇管理的糖尿病的老年患者747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747例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4例、对照组373例。观察组实施用药指导。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结果,观察指标为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药物副反应率为5.34%,对照组为20.11%,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严重副反应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部位、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痛不典型,观察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镜下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胃体、贲门和胃底部溃疡、巨大溃疡的发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容易造成漏诊、误诊,需要结合病史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作者:王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现选择入住我院儿科病房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平均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每组30人。给予联合治疗组30例患儿以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给予单一治疗组30例患儿以布地奈德单一治疗。两组患儿均在进行相同常规治疗外,采取以上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加以统计评价。结果: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组相对有效率为93.33%;而单一治疗组相对有效率为83.33%。两组数据相比,联合治疗组的相对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在咳嗽、气促及肺部 X 线片阴影消失时间方面,联合治疗组亦均优于单一治疗组,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值得选择。
作者:班忠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80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行分析,为老年肺炎的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探索。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8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做出总结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有57位治愈(约占71.3%),13例病人好转(约占16.3%),未治愈主动出院3例(约占3.8%),死亡7例(约占8.6%)。结论:老年肺炎由于患者的基础性并发症较多,使其抗药性增强,影响了治疗效果。老年肺炎发病不明显,有多种表现形式,症状也多种多样,死亡率较高。若要提高老年肺炎的治愈率,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仕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恶心呕吐症状较为常见,但是不同疾病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方式都不同,加上患者主诉的主观性、实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检查误差等均为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诊断造成困扰。本实验研究分析一部分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总结了病人的患病类型,分析导致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机制等。结果:58例有恶心呕吐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多,21例,其次为胆系结石,16例,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可能性较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其次是胆系结石,此外还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十二指肠梗阻、胃癌等疾病。
作者:汪开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计划生育根据我国的人口状况制定的人口战略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了几十年的实施,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已经有所改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人们头脑中传统的观念,超生的情况因为富裕的生活而有所回升,同时,为提高人口的质量,计划生育也在建设新农村的改革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给农村基层干部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计划生育的核心工作,宣传成了及其重要的部分。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保证计划生育在农村有效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计划生育的意义和目前农村的宣传现状,并对此分析,讨论如何选择好的方法开展工作。
作者:孙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各种病因引起肠梗阻的频率随年代、地区、民族、医疗卫生条件等而有所不同。例如:30年前,嵌顿疝所致的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预防性疝修补术得到普及,现已明显减少,而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在新生儿和婴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是出生缺陷,肠内容物中有坚硬粪块(胎粪),或肠道自身扭转(肠扭转)。在成人,胰腺癌、溃疡瘢痕、既往手术、克罗恩病或结缔组织的纤维带缠住肠段等都可能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当一部分肠道通过腹部的潜在开口(疝气),如腹壁肌肉薄弱处膨出并被嵌顿时,也可发生肠梗阻。罕见情况下,胆结石、未消化食物团块或一大群蛔虫也可造成肠梗阻。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跟骨骨折患者28例,按数字的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世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本社区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调查,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找出其减少和控制老年痴呆症人群发病率的关键因素,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市海曙区西门街道60岁以上的300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作为划分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的工具,将实验对象分组,对评判出的痴呆患者做进一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调查,同时结合相关痴呆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症状作出明确诊断。通过数据分析老年痴呆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的 MoCA 评分均值为23.26分, MMSE评分均值为27.68分,痴呆患者100例,患病率为33.33%。经分析得出,脑血管疾病、老年脑萎缩、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年龄是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实验与以往有关文献研究结论基本相似,针对分析的老年痴呆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老年痴呆症患病率的重要且有效途径。
作者:刘青;叶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发病机理被人们发现,治愈率也不断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一样,发病机理是错综复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所以治疗方面有多种多样,现作一综述。
作者:李爱华;杨珍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西医药剂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患70人,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35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西医药剂临床路径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医药剂常规治疗。回顾分析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并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中的病患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中的病患总有效率为54.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治疗组中病患的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都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病患时,西医药剂临床路径不仅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为病患减轻住院压力,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98例,将19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9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都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的有关的指标与疗效。结果:对照组的肺部湿罗音咳嗽、气喘、发热、咳痰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晚于观察组,组间存在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65.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可使治疗效果明显比单纯的常规治疗提高,因此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在临床上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的临床应用、适用范围、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与处理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其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练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和及异位妊娠的原因及影响。方法:通过分析3年来发现的100名带器妊娠及异位妊娠患者,探究宫内节育器对带器妊娠及异位妊娠的影响。结果:宫内节育器置器三年以内带器妊娠率发病几率大于3年以上患者,使用金属环患者的带器妊娠率大于使用新型宫内节育器患者。结论:宫内节育器对异位妊娠发病率并无直接关系,宫内节育器形状、大小、位置对于带器妊娠均有影响。
作者:沈佳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及分析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就业走向的看法及影响因素,帮助护理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利于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川北医学院2011-2013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就业意向、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原因和态度、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对涉外护理的看法等内容。结果:护理本科生就业选择多样化,从事临床工作的意愿已不是首位,而是护理教育;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多元化,工资及个人发展为主要的因素。结论:针对影响其就业走向意愿的各种因素,教导护理本科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从各方面给予引导。
作者:周良婷;苏利平;王啟瑶;胡舒楠;代欢欢;金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