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后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徐卫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放置术, 心理,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术后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站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90例 IUD 放置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复诊焦虑、恐惧、抑郁及逆反率皆明显低于术前初诊(P<0.05),同时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前术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D 放置术后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反应,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值得借鉴。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综合疗法应用于失眠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1日-2014年8月1日共收治的124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62例患者,行口服安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共62例患者,行高压氧综合治疗。统计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 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疗法应用于失眠的临床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推广。

    作者:阿迪力·托乎提;吐逊·吐尔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病案管理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重要性

    快速发展得医疗卫生事业要求医院实行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理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 way,临床路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作为一种高效益高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在医疗事业中越来越重要。临床路径对病案管理有新高要求,完善病案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和开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讲述病案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作用。

    作者:霍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肋骨钉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肋骨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胸痛持续时间、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与临床疗效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住院时间、胸痛持续时间、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均远大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与胸廓畸形愈合率均远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均显著。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过程中,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不仅较少发生并发症,且能获得理想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梁九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例外用药引起的汞毒性皮炎

    目的:使用不明成分外用药治疗皮肤病,有可能导致汞中毒。应及时治疗。方法: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驱汞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体内汞达到正常水平,并使其因汞引起的皮肤改变好转,终治愈出院。结论:使用含有汞成分的外用药涂抹受损皮肤,可引起汞中毒。

    作者:何晓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产科护理中的安全因素与措施

    由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保健知识的覆盖率扩大,加之公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加强,促使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和谐社会需要护理安全,母婴安康更加要求护理安全。作为一名产科护理工作者,深知产科护理的特殊性和产科患者的独特心理特点,要求我们除了要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患沟通能力,重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才能确保护患安全[1]。

    作者: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时的心理状况和伦理干预

    目的:研究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时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伦理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未婚女性意外妊娠1567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100例已婚妇女意外妊娠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妇女意外妊娠时的心理状况,完成心理状况的评估。结果:观察组妇女焦虑与抑郁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女性一旦发生意外妊娠,一定要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避免未婚女性的情绪与情感出现异常。

    作者:卢加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肝素钠封管对于 PICC 病人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使 PICC 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患者再通的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 PICC 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1.25 U/ml、62.5 U/ml、83.2U/ml 和125U/ml 肝素钠溶液进行导管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25U/ml、62.5U /ml、83.2U /ml 和125U /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 PICC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合适浓度的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作者:徐锦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交替针刺治疗截瘫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交替针刺治疗截瘫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3例截瘫患者,均接受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交替针刺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 FMA 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经 t 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交替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截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钟建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3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其中29例在我院治愈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随访该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尤其是产后2小时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对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给予重视,及早采取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高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血源性病原件职工防护措施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一类通过血液、体液、分泌物液等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EV)及梅毒是容易传播的病原体,目前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受到各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张晓红;阿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滑县2012-201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滑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滑县2012-201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确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年共报告病例3046例。2012年发病率11.60/10万,2013年发病率10.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季节性,男女比例为1.53,发病年龄分布以农民为主,分型甲型肝炎所占比例下降,乙型肝炎比重上升,老年组戊肝比重上升,近年来滑县病毒性肝炎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比重上升。重点加强乙肝防治工作,重视老年人丙肝的发展。

    作者:姚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科医疗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科医疗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于2012年3月~2013年12月确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全科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行全科医疗干预治疗,可以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旭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相关的急救及护理,再通过了解病因进行治疗,很快便缓解了惊厥症状,未见有精神疾病遗留,住院8-10天即可痊愈出院。结论:在对患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急救时,关键的是有效的降温方法,在降温的基础上进行止惊,能够快速的缓解高热惊厥的症状,于此同时,再对患者进行病因治疗,预防再次发生高热惊厥。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检测意义及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体检健康职工30人作为对照组。以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样本进行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为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指标,并于治疗后2d 再次进行血生化检测,比较两组调查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GLU、TCh、TG 及 Ins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GLU、TCh、TG 及 Ins 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GLU、TCh、TG、Ins 指标均较健康人升高,并随着治疗的进行可降低以上指标,因此,可通过 GLU、TCh、TG、Ins 监测及比较判断老年Ⅱ型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并提供临床治疗指导。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选择推拿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用牵引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推拿治疗,能够使身体的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麻忠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ITGB1及 Bmil 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 ITGB1及 Bmil 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新鲜口腔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30例,并且选择正常体检者的口腔黏膜组织样本30例形成对照,在冰冻切片上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和比较 ITGB1及 Bmil 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结果:口腔鳞癌组的组织样本中,ITGB1及 Bmil 阳性标本百分率平均为58.89%,对照组基本无 ITGB1及 Bmil 表达。结论:ITGB1及 Bmil 基因检测可作为口腔鳞癌的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庭庭;马洪;段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足病医师的困惑

    从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多个省市的流行病学调研发现,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9.7%[1],对比以往的流调,随时间的推移这个发病率的数值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故我国的糖尿病防治事业任重道远,如何做到更少的患病和更好的病情控制,是每个糖尿病防治参与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糖尿病足溃疡的人数在增加,如何让一些本不该发生足溃疡的人避免出现溃疡或进一步加重,预防胜于治疗。

    作者:张加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滨海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滨海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手足口病病患的一般资料,病患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52例病患中,2013年手足口病共发生62例,2014年发生90例;2013年重症病例3(4.84%)例,死亡0例,2014年重症病例3(3.33%)例,死亡病例1(1.11%)例,本病高发于4-6月,患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男童。结论:我县手足口病常发于4-6月,多发于5岁以下男童,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6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1%,两组对比(P<0.01)。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控制孕妇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生的发生,临床价值确切。

    作者:王美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2011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102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8%,比对照组的84.31%要高一些;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要高一些。结论:临床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高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