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见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

赵壮志;胡峥;杨琪;王蓓;陈吉容;薛丽君

关键词:中药饮片, 正品, 伪品, 真伪鉴别, 植物性状
摘要: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础,中药辨别真伪问题,自古以来为医家所重视。某名医曾说"中医不亡于医而亡于药也"[1]。中医中药材市场混乱、做假现象给中医疗效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确保中药的真实疗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性状鉴别,来对市场上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常用的中药饮片进行真伪鉴别,杜绝伪品对疗效的损害。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现状与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状况和具体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新生儿共3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小分子代谢物的含量以及相互间的比值,筛查有机酸、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病症。结果:其中检测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例,脂肪酸氧化代谢病1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能够很好的筛查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从而能够很好的避免由于疾病导致新生儿智力障碍情况,因此值得在新生儿的遗传性代谢病筛查中进行推广。

    作者:曲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主要讨论静脉留置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体会。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共20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效果的分析讨论。结果:在2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留置时间短2d,长8d,平均留置时间5d;留置成功率为95%。结论:由于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大量的静脉穿刺的现象,尤其在儿科的护理中,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科患者对穿刺的恐惧感,减少感染的发生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细胞肺癌化疗致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观察及分析

    目的: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引起的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4例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对观察组采取药物综合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临床指标状况的改变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引起的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进行观察和分析,采取药物综合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培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并为骨科无菌手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6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共12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占患者总数的2%,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是否接台手术、是否有参观人员等因素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主要的相关因素。结论:对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后作全面分析并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兰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神经内科门诊84例头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诊疗特点。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头疼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各种头疼类型中,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疼,慢性头痛,丛急性疼痛所占比例较大,对症治疗后,患者头痛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内科的头疼具有多种形式,临床治疗上,应对患者的临床病症和相关病史进行全面了解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实行对症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结合依那普利在老年高血压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采用氨氯地平结合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相比单独用药疗效较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曹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科医疗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科医疗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于2012年3月~2013年12月确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全科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行全科医疗干预治疗,可以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旭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肋骨钉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肋骨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胸痛持续时间、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与临床疗效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住院时间、胸痛持续时间、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均远大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与胸廓畸形愈合率均远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均显著。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过程中,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不仅较少发生并发症,且能获得理想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梁九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及防护对策

    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并进一步探讨出防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针对当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各种感染隐患,制定出预防和防护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经分析检验科感染率36.2%、呼吸科感染率13.67%、消化科感染率12.96%,其他科室感染率6.26%,检验科出现感染的概率高。结论:从加强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合理布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工作、严格手消毒以及加强工作区域的消毒等方面出发,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郭红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析用中医内科排石法治疗结石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用中医内科排石法治疗结石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结石病患者64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利用中医内科排石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内排石情况均比较良好,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术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排石法对结石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比较地洛他定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地洛他定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02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地洛他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25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20%,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好转17例,无效8例,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15.38%,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地洛他定与氯雷他定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地洛他定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少、患者满意程度高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地洛他定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 ALT 指标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肝肝炎患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高低的检测,来对患者的肝组织炎症进行判别。方法:本文选取了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253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对肝组织的 HE 染色还有其他的肝穿活检的治疗过程,在通过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对肝脏表面活动的各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在进行肝脏组织的活性检测之前,对患者进行连续一个月的血清里面的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检测,并记录相应的值。结果:通过对研究资料的进行分析工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性越高,患者的肝组织炎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的程度就会越严重,尤其是在肝炎的中度和重度患者上,差异就更加显著,并且有生物学统计意义,同时也符合病理诊断的结果。结论: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的 ALT 进行检测,就表明慢性乙肝患者中血清 ALT 指标可以作为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一个指标,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值得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李坤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分析产后优质护理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产后优质护理对产妇产后恢复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到我院进行生产的240例产妇,在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之后,分为对照组120例和护理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后优质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护理组的 HAD、BSES 量表评估结果以及排气、初乳、恶露排清时间都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优质护理对产妇产后恢复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史春花;尤霞红;沈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针对性处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而后分析对比两者护理的问题与满意度。结果:满意度上,观察组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62%;护理差错发生率中,观察组为2%,高于对照组10%;在护理纠纷与投诉发生率上,观察组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22%。结论:采用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妇产科护理差错、减少投诉与纠纷,提升产妇及家属对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穆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3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其中29例在我院治愈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随访该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尤其是产后2小时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对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给予重视,及早采取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高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究基于护理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其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80例呼吸内科患者,对其实施分组处理,其中40例归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其余40例纳入试验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高达95.6%,对照组组仅为56.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护理管理工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苏南农村震泽镇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调研

    1.问题之提出在我国,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群体与现有的精神卫生机构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不成正比,能力极为有限。而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散在分布于各社区。因此社区"精防"康复工作在今后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现,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张雪静、骆焕荣(2008)指出: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仍生活在社区中,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良好的社区康复环境将有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及减少疾病的复发。因此,如何开展精神病人院外(社区)治疗工作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实际住院的精神病人仅占精神病人的极少数(<10%),精神分裂症住院者不超过30%。况且像精神分裂症之类的较为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一旦急性期病情控制或缓解后,至少70~80%的时间回到社区中长期生活。而精神分裂症病人被传统的医院封闭式治疗和管理后,往往副作用较大,病人社会功能丧失严重,残疾率高。

    作者:吕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方五藤膏不同护理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五藤膏不同护理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01月于本院治疗的2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A、B、C、D、E)5个小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 A 组为阳性药对照组,B 组为五藤膏12小时贴敷组,C 组五藤膏贴12小时贴敷加红外线照射组,D 组为五藤膏24小时贴敷组,E 组为五藤膏贴敷加红外线照射组。对各组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恢复,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发现 B 组、C 组、D 组、E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 B 组、C 组、D 组、E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优于 A 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五藤膏不同护理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有不同的效果,比其他方式的护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琼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配合输液的预后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3年收治的1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感染因素121例,围产因素19例,母乳性黄疸5例,,溶血因素22例,代谢性疾病1例,采用蓝光治疗和静脉输液相配合的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光疗前抽血化验血清总胆红素达237-382μmol/L,经过输液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配合蓝光照射3-5天后,抽血化验血清总胆红素,呈明显下降趋势,治愈141例,好转27例,均未并发"胆红素脑病"。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居多,能及时采取正确的蓝光照射操作方法,快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

    作者:胡敏;李凤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如何有效降低 CT 检查的辐射危害

    CT 检查已经成为医院诊疗的常用手段,其带来的辐射危害也不容忽视。我必须从意识上、规范上、技术上等多方面下手,降低医源性的辐射剂量。

    作者:陈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